何绍基(1799-1873年),字子贞,号蝯叟,清嘉庆四年农历十二月与弟绍业一同出生(孪生)。幼年家境贫寒,他和弟弟随母就住于州西小坪舅舅廖家。8岁随母入京,在父亲和名师的教诲下苦读诗书。18岁应京兆试,取眷录。道光十一年(1831年)取优贡生。十五年乡试第一。次年取进士,且授职编修,任文渊阁校理,国史馆协修、纂修、总纂提调等职,先后出任福建、贵州和广东乡试正副主考官。咸丰二年曾两次受到皇帝的召见,出任四川学正。
何绍基性格刚正,在国史馆期间,建议补办三品以下名臣各传,总裁穆彰阿执意不从,绍基即辞职而去。任四川学正时,整肃考场积弊。奉旨访察当地吏治、民生、军国等情,平反冤狱甚多。“参奏总督、布正司、按察司知府等员,置承审官7人于法”,大快人心。后因“缕陈时务十二条”,被斥为“肆意妄言”而罢官。遂绝仕途,放游山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以咏诗、著书、写字自娱。晚年,在山东乐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讲学,并主持过扬州书局的编务和孝廉堂讲席。光绪四年,病逝于苏州,归葬于长沙南郊。
何绍基精通经史、小学,旁及金石文字,于诗造诣尤深,人称“晚清诗人中学苏(东坡)最工者”。一生留下两千多首诗词。
何绍基一生最大的成就还是书法艺术。他从小到老,刻苦练习,孜孜不倦,在继承古人的基础上,锐意创新。执笔也很别致,手臂高高悬起,弯成半圆,手腕弯成半弧,虎口成水平状,上面可放搁一小酒盅。大笔挥洒,汗流浃背。他的“何字”自成一家,既有北碑沉郁雄强的力感,又有南帖潇洒飞动的神采。在当时即一扫书坛媚俗之风,片纸只字,被人视为瑰宝,称之为“有清二百余年第一人”,“把中国书法艺术推向第三个高峰”。随着时间推移,其影响日益深远,成为中国书法艺术中一支生命力很强的流派。
何绍业(1799-1839),字子毅,号研芸。湖南道州(今道县)人。绍基孪生兄弟。
补四品荫生,候选县主簿。少慧,通天文、算法、仪象、律吕、六书,学无不通。绍业亦工诗、善画、善书,精绘事,力追宋、元,花鸟、人物偶一涉笔,清超绝俗,不落恒蹊,尤精篆刻,亦极有才华。成童时,一病三年,病愈后遂学医术,至于精湛,远近闻名,最后连皇上召见凌汉及绍基时均询问过此事。究心佛乘,早悟空门。逝前屏去妻子,呼母享雪水啜之,执三弟绍祺手端坐含笑而逝。卒年四十一。
绍基、绍业兄弟两人志趣尤为相合。可惜绍业英年早逝,卒年四十一。致使何绍基常有人生之叹,终身难以忘怀。作《仲弟子毅哀辞》、《仲弟子毅墓表》、《仲弟子毅墓志》等悼念诗文。
何绍基在《仲弟子毅哀辞》中写道:“冀我兄弟,或共长久。何期今日?松摧竹陨。孪生之儿,兄强弟弱。风雪一朝,形单影只。痛乎!痛乎!”
清著名书画家杨翰称:“子毅笔墨超拔流俗,幼时既著名坛坫,善书嗜琴。”
何绍祺(1801-1868),字子敬,号勖潜,绍基弟。道光十四年(1834年)举人,官至浙江道员。书法颜真卿,能承家学。
何绍京( 1809-不详),字子愚,别号自娱山房主人,绍基弟。道光十九年(1839)举人,湖北候选道员。以诗词、书画及鉴赏名于时,书宗颜真卿,晚兼章其昌。花卉兰竹,随意挥洒,清逸雅秀。
当然,何凌汉对子女的教育,除书法外,还传授经、史、诗文等,而且特别注重对他们进行立身处世、道德思想方面的培养。更兼之何凌汉本人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他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何绍基,为其后来立官身正、廉洁简朴、治学谨严打下了基础。何绍基在这种家庭的熏陶和教育下成长,受益终生。
而何凌汉这种严格教育子女的方法,也为何氏四兄弟所承袭。
何绍基之子何庆涵(1821—1891)举人、五品,长孙辈何维朴(1842—1922年)副贡、七品,三孙何维棣(1856—1913)举人、七品;何绍业次子何庆澄(1833—1883以后)国学生、五品,长孙何维栋(1852—1887)进士、六品,曾孙何积祜(1880—1934)举人、县令,何积祉(著名篆刻家),四世孙何善垣(1901—1990);何绍京孙何维构等也都不仅学有所成,而且能书善画,均有书、画、篆刻艺术品存世。
在何氏四杰的后裔中尤以何维朴成就最大。
何维朴,字诗孙,晚号盘止,亦号盘叟,又号秋华居士、晚遂老人,室名颐素斋、盘梓山房。何绍基之孙。以山水画著称,宗娄东派;书摹其祖绍基亦得其形似。工书、画,晚寓上海盘梓山房,以此自给。画以山水著称。宗娄东四家,清远高妙,无时流霸悍草率习气。对于古画之鉴别尤精。少精篆刻,宗秦汉,晚年倦于酬世不复作。有印文曰清凉山下转轮僧。收藏古印甚多,有《颐素斋印存》六卷传世。
像道州何氏家族这样绵延六代的书法、绘画、篆刻艺术世家,在晚清书坛乃至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另外,在何氏四杰的后裔中还产生了多位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著名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