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勇

时间:2024-04-03 06:19:20编辑:优化君

西安历史的简介

西安,古称长安;曾用名:大兴城,京兆,奉元,西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的省会,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9大区域中心之一,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特别是我国历史上较辉煌的四个王朝周、秦、汉、唐,均建都在此,代表了我国历史文化的主流。大西安有汉长安城、阳陵、茂陵等文化遗址。汉开辟了“丝绸之路”,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了中国。汉承秦制,在长安建立了持续200余年的西汉政权和空前强大的西汉王朝。汉确立了儒家文化的主导地位,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和汉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因此,外国把研究中国的学问叫汉学。大西安有唐皇城、大明宫、大雁塔、小雁塔、昭陵、乾陵等文化遗址。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唐长安是中国历史上最大、最开放的城市,是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唐王朝延续近300年,融合了包括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在内的多种文化,以唐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整个东方乃至世界。所以,以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为依托的大西安,可以称得上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扩展资料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长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勾勒出“长安情结”。西安市的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距今约1.3亿年前燕山运动时期产生横跨境内的秦岭北麓大断裂,自距今约3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以来,大断裂以南秦岭地槽褶皱带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山体北仰南俯剧烈降升,造就秦岭山脉。与此同时,大断裂以北属于华北地台的渭河断陷继续沉降,在风积黄土覆盖和渭河冲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参考资料:西安-百度百科

二十四史包括哪些?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1,《史记》(汉·司马迁)2,《汉书》(汉·班固)3,《后汉书》(南朝宋·范晔)4,《三国志》(晋·陈寿)5,《晋书》(唐·房玄龄等)6,《宋书》(南朝梁·沈约)7,《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8,《梁书》(唐·姚思廉)9,《陈书》(唐·姚思廉)10,《魏书》(北齐·魏收)11,《北齐书》(唐·李百药)12,《周书》(唐·令狐德棻等)13,《隋书》(唐·魏征等)14,《南史》(唐·李延寿)15,《北史》(唐·李延寿)16,《旧唐书》(后晋·刘昫等)17,《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18,《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19,《新五代史》(宋·欧阳修)20,《宋史》(元·脱脱等)21,《辽史》(元·脱脱等)22,《金史》(元·脱脱等)23,《元史》(明·宋濂等)24,《明史》(清·张廷玉等)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纪传体史书,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二十四史”以本纪、列传、表、志等形式,纵横交错,脉络贯通,记载了各个朝代的历史概貌。同时又以中国历代王朝的兴亡更替为框架,反映了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使中国和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近四千年连贯、完整历史记载的国家和民族。这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荣并值得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扩展资料:三国时期社会上已有“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历史上还有“十史”之称,它是记载三国、晋朝、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十个王朝的史书的合称。后来又出现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十史”。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明代又增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总名“二十二史”。后来又增加了《旧唐书》,成为“二十三史”。后来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旧五代史》也被列入正史,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钦定二十四史”。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武英殿刻印的《钦定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规模汇刻。1920年,柯劭忞撰《新元史》脱稿,民国十年(1921年)大总统徐世昌以《新元史》为“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已故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在1997年谈到中华版点校本“二十四史”的时候指出:乾隆时代武英殿本“二十四史”在当时是标准本,但是武英殿本仍有不足之处,近代商务印书馆搜求各时代的善本,编成“百衲本二十四史”,当时可谓“二十四史”的最佳版本。但是传统的“二十四史”没有标点,没有断句,读起来仍有一定困难。五十年代,由国家领导建议,集中当时全国史家,对“二十四史”进行校订,加上标点,是为标点本“二十四史”,实为“二十四史”的最佳版本。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二十四史

《西域记》是谁的著作?

班超有三子,少子勇,字宜僚,少有父风。永初元年(107年)六月,班勇奉东汉政府之命,以司马的身份,率兵西出敦煌,迎接西域都护及屯田士卒撤回中原。当时,东汉政府还征发金城、陇西诸郡羌人,随王弘前往掩护,诸郡羌人却早因不堪忍受吏民豪右的欺陵而素有反志,此次又怕远戍西域不得归还,遂连结起事,州郡兵不能制,至使陇道断绝。在此后十余年间,西域一直绝无汉吏,残留于天山与阿尔泰山间的北匈奴又乘虚侵入西域,向西域诸国进行报复性的勒索,并且不断地寇掠河西。元初六年(119年)敦煌太守曹宗遣长史索班率领一千余人复屯伊吾,车师前王及鄯善王皆来降服。但是,仅仅几个月之后,匈奴与车师后部即合兵攻没索班,击走车师前王。鄯善王惊惶无奈,便求救于曹宗。曹宗因此奏请出兵五千,以击匈奴,以报索班覆没之耻,以期复取西域。当时安帝年幼,实际掌权的邓太后特命班勇诣朝堂参加会议。公卿多主张放弃西域,关闭玉门关。班勇据理雄辩,力排众议,坚决主张在敦煌重新设置护西域副校尉,并恢复旧敦煌郡的三百名官兵。此外,他还主张再遣西域长史将兵五百屯楼兰,西当焉耆、龟兹径路,南强鄯善、于阗心胆,北捍匈奴,东近敦煌。但他又认为曹宗为报仇雪耻而出兵的动议不合时宜,说:“邀功荒外,万无一成;若兵连祸结,悔无及已。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一旦败北,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朝廷经过激烈的辩论,终于采纳了班勇的建议。延光二年(123年)夏四月,北匈奴与车师屡犯河西,东汉政府遂任班勇为西域长史,命他率兵五百出屯柳中,以阻遏匈奴与车师。班勇于第二年正月,发鄯善、龟兹、姑墨、温宿兵击破北匈奴伊蠡王于车师前王庭,收得前部五千余人,西域又通。延光四年(125年)七月,班勇又征发敦煌、张掖、酒泉六千骑及鄯善、疏勒、车师前部兵,大破车师后王军就(人名),生俘八千余人,获马畜五万余头。班勇将捕到的后王军就与驻车师后王国的匈奴使臣押至索班覆没处问斩,以报其耻,传首京师。永建元年(126年),班勇立车师后部故王子加特奴为王,又遣人斩东且弥(今新疆乌鲁木齐)王,然后也改立一东且弥种人为王。于是车师六国悉平,东部略定。冬天,班勇发诸国兵击败北匈奴呼衍王,降其两万余人,并让车师后王加特奴亲手斩杀俘获的单于从兄,以结车师与匈奴之间的隙怨。北单于自将万余骑入后部,以援救呼衍王。班勇派遣司马曹俊邀击,单于退走。其贵人骨都侯被曹俊追斩。于是,呼衍王遂徙居枯梧河上。此后,车师虏迹断绝,城郭皆安。永建二年(127年),班勇因焉耆王元孟尚未降附,欲攻之,遂发诸国兵四万余人。东汉政府则遣敦煌太守张朗将金城、敦煌、张掖、酒泉等河西四郡兵三千人协助班勇。班勇分兵两路,往击元孟。班勇走南道,张朗走北道,并约定好到焉耆的具体时间。但是,张朗先已有罪,此系戴罪出征,因此他急欲邀功以自赎。为此,他不按约定的进军速度进军,先期到达爵离关。而且一到爵离关就急遣司马将兵前战,侥幸俘虏两千余人。元孟惧诛,遣使乞降。张朗受降已毕,立即还师,果然如愿以偿,因功免诛。班勇却被以“出兵后期”的罪名召还下狱。东汉此时的黑暗腐败,由此可见一斑。班勇虽然幸得不死,终究免职,不久也就抑郁而死。班勇自幼随父长在西域,对西域的地理、风土、人俗和政治情况了如指掌。据此,他著有《西域记》一书,是为范晔撰述《后汉书·西域传》的重要根据。

匈奴南下的原因

因为当时的匈奴不敢这样做,虽然三国时期战乱纷争,但是这都是自家人的事,但是一旦有外敌入侵的话,三国就会联合在一起先打走匈奴再说,再因为常年打仗的原因,那时候军队的战斗力都是十分强悍的,所以匈奴是不敢直接对中原地区发动武力的。其实在三国早期的时候,那个时候还没有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那个时候匈奴是对中原地区发起攻击的,他们第一个进攻对象就是曹操。曹操是谁?号称三国时期最大的一个枭雄,曹操率领军队直接就击败了匈奴,匈奴没办法,只能被迫投降了曹操。但是他们并没有消停,过了几年之后,他们认为自己的实力比以前有所增加了,然后又率领军队攻打曹操,曹操不负众望,再一次击败了匈奴,匈奴首领被迫再一次投降了,这是曹操就没有一开始那么任仁慈了,直接派人打入了匈奴内部,控制住了匈奴。后来曹操的实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官渡之战后,曹操可以说是坐拥半壁天下,在剿灭袁绍残残余势力的同时再一次警告了匈奴,因为袁绍的残余势力和匈奴联合了起来。这一次曹操真的很生气,直接打进了匈奴的老巢,让匈奴元气大伤,就算是他们想要发起战争,但是他们却没有这个胆量了。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个奸雄的形象,但是曹操做的贡献真的很多,三国时期中原地区没有匈奴作乱,很大原因都是因为曹操,正是因为曹操在三国早期击败了匈奴,才让后来整个三国时期的匈奴没有能力来中原作乱。古代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他们披发左衽。公元前215年,匈奴被秦将蒙恬赶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区。秦末汉初,匈奴强大起来,屡次进犯,对西汉政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并控制西域,后为汉武帝所败,退居漠北分裂为五部。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今贝加尔湖)”。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领呼韩邪率众投降西汉。公元前36年,西汉诛灭北匈奴郅支单于。在东汉时匈奴再次分裂为南、北匈奴。公元48年,南匈奴首领醢落尸逐鞮率众投降光武帝刘秀,被安置在河套地区。而北匈奴还是叛服不定,让东汉下决心摧毁北匈奴。汉和帝刘肇永元元年即公元89年,窦宪大败北匈奴,并迫其西迁,班固在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南麓勒石,铭刻《封燕然山铭》纪功。 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建立了前赵政权。匈奴与鲜卑的后代铁弗人建立了胡夏政权。匈奴干扰了当时的中国,《史记》《汉书》均有记载。近代西方历史学家一般认为中原以北的匈奴人,是一些喜欢以马征战与结盟的游牧民族。中文名匈奴外文名Xiongnu简称匈奴汗国所属洲亚洲首都单于庭快速导航历史沿革文化疆域人种相貌人口社会形态政治军事经济相关史料大事纪年单于世系历史起源综述纪录片 匈奴为什么这么厉害?揭秘这个游牧民族的前世今生+关注2.9万次播放|03:20匈奴最初是在约公元前3世纪时兴起的一个游牧部族,匈奴帝国的全盛时期从公元前176年至公元前128年。匈奴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以东的鄂尔多斯高原。匈奴水草分布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被驱逐出黄河河套地区。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河西走廊,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自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起开始受到汉朝军队的攻击,汉武帝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匈奴将主力撤回漠北地区,至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王庭已经完全退出漠南。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 南匈奴呼韩邪向汉称臣归附,匈奴重新回到漠南。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出击北匈奴,诛杀北匈奴郅支单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46年)匈奴人受到乌桓人的攻击北迁前的80年间,匈奴人一直居住在漠南。汉和帝永元四年(91年),汉军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单于,北匈奴主力便远走中亚。其后,中国北方的鲜卑族强大起来,逐步占有匈奴故地。五胡十六国时期,内迁中原的南匈奴建立前赵、北凉和夏等国家。


徐宏俊的人物生平

徐宏俊徐宏俊 海军少将 海军上海基地政治委员 1911年6月生,江苏盐城人,1924年11月参加工作,193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法律专业大学毕业。曾任海军护卫艇第31大队571艇副艇长、政治指导员;护卫艇第31大队副政治委员、第29大队政治委员;猎潜艇第78大队政治委员;快艇第21支队政治部副主任、第26支队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海军广州基地政治部主任;南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海军福建基地政治部主任;1951年1月海军上海基地政治委员;1952年4月海军舟山基地政治委员;1953年12月海军东海舰队副政治委员;1955年3月任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1960年7月授予海军少将军衔。1961年1月补选为上海市十一届人大代表。1965年2月补选为浙江省十届人大代表。1967年因受迫害去世,年仅56岁。2001年1月 ;2002年4月海军舟山基地(92910部队)(辖定海、温州水警区)政委;2003年12月海军东海舰队副政委;2005年3月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2000年7月授予海军少将军衔。

上一篇:气味相投

下一篇:truck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