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主要讲述的是什么,谁给说下!
《赵氏孤儿》的内容:春秋时代,晋国的大臣赵盾辅佐晋襄公,使国家越来越富强。襄公死后,他的儿子晋灵公继位,他荒淫无道,残害人民。赵盾多次劝谏,灵公不但不听,反而怀恨在心,赵盾实在没办法只好逃离晋国。后来赵盾的兄弟赵穿发动政变,杀死了灵公,拥立襄公的弟弟即位,即晋成公。这时赵盾又被晋成公请回国,主持朝政。赵盾的儿子赵朔娶了晋成公的姐姐为妻。成公死后,儿子景公继位。大夫屠岸贾原来是晋灵公的宠臣,他一向帮助晋灵公干尽了坏事,对赵氏一族早就恨之入骨。他对景公说:灵公的死,罪魁祸首是赵盾,做臣子的杀死君主,按照法律应该满门抄斩,诛灭九族。这时候赵盾已经死了,在大将军屠岸贾的怂恿下,景公下令抄斩赵氏满门。一夜之间,赵盾全家上下共计三百多口都被杀死了。赵盾的儿子赵朔的夫人庄姬公主因为是国君的胞妹,被送回王宫,此时她已怀孕。几个月以后,庄姬公主生下一个男婴,取名赵武。但这一切都逃不过屠岸贾的眼睛,他立刻到宫中搜查,想斩草除根。公主把婴儿藏在裤子里,屠岸贾没有搜到。庄姬公主以看病为名,把赵家的挚友程婴召进内宫,含泪请求程婴把赵武救出宫门。程婴把赵武放进药箱准备带出宫门。守城将领见程婴一腔正义,十分钦佩,放走程婴和赵武,自己拔剑自杀。屠岸贾追查不到赵氏孤儿的下落,气急败坏,宣布要把全国半岁以内的婴儿全部杀光。在这危难时刻,程婴和大夫公孙杵臼商量:程婴献出自己的亲生儿子代替赵武,公孙杵臼顶着收留赵氏孤儿的罪名,然后由程婴亲自去向屠岸贾告发。于是程婴去向屠岸贾告密,说赵氏孤儿在公孙杵臼那里。屠岸贾听信了程婴的举报,领兵抓到躲在山中的公孙杵臼和程婴的儿子。公孙杵臼假装大骂程婴,并乞求说:杀我可以,孩子是无辜的,请留下他一条活命吧。屠岸贾不答应。程婴眼睁睁地看着亲生儿子和好友公孙杵臼死在乱刀之下。晋国上下目睹了这场血腥屠杀,敢怒而不敢言,人们在背后无不切齿痛骂程婴的卖友求荣。程婴面对这一切,只有强忍悲愤,默默承受。此后,程婴承担着忘恩负义,出卖朋友,残害忠良的罪名,带着赵武逃到了山高谷深、僻静荒芜的盂山隐居起来。十几年中,程婴苦心教育,把赵武培养成一个文武双全的青年。十五年后,景公得了重病,让占卜的算了一卦,占卜的人说生病的原因是错杀了功臣。大臣韩厥一向和赵氏关系亲密,知道赵氏孤儿还在世,便趁机向景公说:“赵氏世代有功,被错杀灭族,老百姓都为之不平,应当恢复名誉,给予重用。景公问道:赵氏还有后代子孙吗,韩厥就把实情完全告诉了景公。于是景公派人把赵武和程婴接进宫来。让赵武继承了赵氏原来的俸禄和封地并在韩厥、大将军魏绛的大力相助下,里应外合,杀死了权臣屠岸贾。赵氏的冤情、程婴的忠义、公孙杵的忠烈都大白于天下。后来,程婴忍受不了丧子、丧君、丧友的痛苦,就拜别了各位大夫,然后对赵武说:“当初的事变,人人都能为它而死。我并非不能去死,我是想扶立赵氏的后代。如今你已经继承祖业,长大成人,恢复了原来的爵位,我要到地下去报告给公孙杵臼。赵武哭着叩头,坚持请求说:我宁愿使自己筋骨受苦也要报答您一直到死,难道您忍心离开我去死吗。婴说:不行,公孙杵臼认为我能完成大事,所以在我以前死去,如今我不去复命,就会以为我的任务没有完成,于是就自杀了。赵武感恩程婴的义举,为他服孝三年,给他安排了祭祀用的土地,每年春秋季节都祭拜他。此后,赵武主持晋国国政,使晋国基本保持了霸主地位。再后来赵武的曾孙赵襄子和韩氏、魏氏三家分晋,建立了赵国。赵氏孤儿的故事,两千多年来在我国广为流传,经久不衰。扩展资料:赵氏孤儿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流传已久,而以此为题材的戏曲、文学作品的渲染,更使得它不胫而走,风靡天下。这个故事甚至还进入过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视野,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重要印证。近年还被拍成电影,让普通民众穿越历史,梦回春秋,重温了一段本来颇为陌生的晋国历史。赵氏孤儿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其影响早已不仅仅局限于历史学家的书斋,更是堂而皇之地进入了普通民众的文化认知领域。赵氏孤儿的故事,不是凭空捏造、向壁虚构的产物,而是有史实为依据的,其最主要的依据,就是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之称的《史记》。据《史记·赵世家》记载,晋国赵氏家族于晋景公三年惨遭灭族之祸,史称下宫之难。赵氏的遗腹子赵武,在门客公孙杵臼和程婴的保护下幸免于难,并依靠韩厥等人的帮助复兴了赵氏的基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氏孤儿
韩厥怎么死的
韩厥的命运是不错的,有傲骨但无傲气,非常正直的大夫。晋悼公继位的当年,就废黜权臣栾书(不是屠岸贾,我个人认为栾书应该是屠岸贾的历史原型),提拔韩厥为正卿,韩厥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前566年,韩厥告老,辞官回家。悼公任命韩厥的小儿子韩起为卿,佐上军,命其长子韩无忌为首席公族大夫。
韩厥一生刚正不阿,应该是在家安享晚年,最后辞世的。所以上面的朋友说韩厥生卒年不详 。
《赵氏孤儿》电影中说韩厥为屠岸贾的手下,因为毁容而保护小赵武,这是不正确的,冒昧的说:这样的修改是对韩厥伟大人格的侮辱。正是因为韩厥为官清正,两袖清风,是非分明。他才能从赵氏众多家臣中脱颖而出,才能从家臣蜕变为正卿,才能使子孙荫蒙其德而世代为卿乃至三家分晋
关于事业单位招聘公示以后,应该在多少时间内兑现?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贵州事业单位考试信息汇总:http://www.dwz.cn/yB5Ud
具体考试内容: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
2、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4、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中国的国体与政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服务。
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价值取向、道德修养、行为规范。
6、法律知识: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等(报考全省法院、检察院系统法律专业职位的加试内容,包括上述范围及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知识)。
7、语文基础知识和公文写作:汉字、词汇、语法、修辞、文学常识,党政机关公文基本知识、常用公文写作、常用事务文书写作、公文处理。
8、经济知识和科技知识: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金融经济、产业经济,科技创新、科学前沿、科技常识。
9、历史知识: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
10、其他知识:最新的时政知识。
行测:言语理解,逻辑分析,数量关系,资料分析,常识部分,其中常识部分部分包括公共基础的知识点,但并不是全部。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赵国的韩厥是屠岸贾的下人吗?
韩厥(生卒年不详),姬姓,韩氏,名厥,谥号献。即韩献子,韩舆之子。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始为赵氏家臣,后位列八卿之一,至晋悼公时,升任晋国执政,战国时期韩国的先祖。一生侍奉晋灵公、晋成公、晋景公、晋厉公、晋悼公五朝,优秀而又稳健的政治家,公忠体国的贤臣,英勇善战的骁将。
首先,韩厥不是赵国人,是晋国人。当时晋国还没有被赵魏韩三家平分,而且再后来他的后人成立的是韩国。
其次,韩氏本是晋国贵族,至韩厥幼年时,韩氏被当时的晋文公(重耳)遗弃,开始没落。赵衰(赵盾之父)收养了韩厥,韩厥亦成为了赵氏的家臣。
最后,屠岸贾诛杀赵氏一族,韩厥有份保护赵氏遗孤赵武。只是当时屠岸贾是晋国晋灵公的宠臣,官至司寇,主管政法工作。
韩王族从始祖韩厥【晋国宰相】算起,到宗族韩爌【明朝内阁首辅-宰相】为止,历朝历代共出宰相多少人?
韩厥,姬姓,韩氏,晋国军政首脑,宰相,杰出的政治家和三军元帅;从韩厥开始,姬万的子孙正式以韩为姓,韩厥是普天之下汉族有家谱韩姓追溯的第一代祖先,也是正史中存在的,有明确记载的华夏第一个姓韩的人,战国韩国王室的先祖;韩厥与历史其他记载的韩流,韩终等根本的区别是,韩厥姓韩,名厥;而韩流,韩终就是个名字,根本无姓氏存在;且韩流与韩终都是上古神话中的人物,人首兽身,存不存在尚且两说,又哪来的后代?所以某些姓氏书籍与网站硬说子虚乌有的韩流是韩氏祖先,实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胡诌八扯,极其不负责任!韩氏从祖先韩厥开始,到明末韩爌为止,更出宰相初统计是106人;如果算上相当于宰相级的高官则多达160多人,而且这些宰相几乎清一色的均为韩王族后裔【此观点在统计过程中可自然得出】...所以,以人口均例来说,韩王室这个家族表现还是很卓越的!!!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如下:一、区别1、定义不同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2、表现形式不同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 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二、联系历史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文学不同于历史,文学源于历史,同时又虚构部分,同时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价值观的影响,会对历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文学又更多的感情色彩。经过文学的加工,历史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历史又给了文学创作更多的源泉的灵感。扩展资料历史本身就有很好的文学性,因为历史中隐藏着许多文学性的奥秘。历史是一种天工,其中包含的因果和哲学奥秘,绝不会因为作家个人的情绪和价值观而发生变化。人们常说:“生活比小说更精彩。”生活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文学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做梦,就是作家通过虚构来营造一种梦境。另一个作用则恰好相反,不做梦,而是在细致地观察和了解事实之后,用文学更深刻、更形象地表现这些事实。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说的就是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这恰好也是《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关系,《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之间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并不存在价值观的彼此对立和历史事实的全然不同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三国演义》使用了很多有意思的文学手法,来表现《三国志》里面所记载的历史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国演义》其实就是一部历史书,它的历史学价值可以与《三国志》相得益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文学历史都有什么
歌谣、传说、神话、故事、寓言、童话、传记、诗篇、稗史、游记、剧本、小说、随笔、评论……繁多的体裁构成了文学,也构成了文学的历史。然而,并不是每种抒怀或记叙文字都能进入文学史。就每个具体时代而言,能以经受时光的筛簸,穿越后世历代的传述而存留下来的文学作品必是少数。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的历史实质上是精品文学的历史、经典文学的历史。在一个技术手段已经能够无限量提供资讯与娱乐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还在阅读?这就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在探究心灵和人性方面,在摹写生存状态方面,在张扬想像力方面,在文明的传承与塑造方面,有哪一种文化样式的能力可在文学之上?答案是没有。文学无疑是表现力最为宽广最为强大的人类情感工具,其生命力既古远又蓬勃,自从以歌谣传说之类的形式诞生于口述年代以来,它的历史从未中断过-哪所是洪水滔天还是暴政窒息一切之时。只要生活在继续,人类就会把故事一直讲下去,把情愫不断表达出来。面对文学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种特质-核心作品的价值亘古不变。尽管作家的写作技巧在不断提高,大众的阅读趣味也日新月异,但即使在已经进入电子阅读的今天,《荷马史诗》或唐吉诃德的魅力依然丝毫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