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史宬

时间:2024-04-05 07:26:50编辑:优化君

历史的先后顺序

中国历史是指中国从中华文明产生到现在的历史。中国历史悠久,自黄帝部落的姬轩辕(也称公孙轩辕)时期算起约有5000年;从三皇五帝算起约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约有近4100年;从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算起约有2240年。中国历经多次政权演变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文化、科技世界瞩目。中国史前时期炎黄二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东周推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帝国—秦朝,西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中国陷入分裂割据局面,五胡乱华期间,异族融于中国趋势加强,诸多民族在分立政权的冲突中逐渐汇聚。隋唐时期,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更为密切,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高度发展。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经济、科技发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明末在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确立了共和政体。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混乱时期。后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终于在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又经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扩展资料世界历史大事件和详细介绍:1.公元前3000年左右 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两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北部阿卡德,南部苏美尔。公元前3000年——2500年苏美尔形成最早的国家,由几个地区围绕一个中心联合而成。以灌溉农业为主,牧业也很重要。寺庙监管奴隶,为夺取奴隶、土地和对河流灌溉的控制,各国家、城市之间长期混战,你方唱吧我来唱。频繁的战争、宫殿、寺庙和灌溉工程的修建加重奴隶们的负担,此时期苏路帕尔、乌鲁克、乌尔、启什先后称霸,但人民的处境没有任何改善。2.公元前1894年 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古代两河流域重要的奴隶制国家。由阿摩列依人始建于公元前1894年左右,苏穆阿布姆为第一代王。初期为弱小国家,在各国争霸中依附于其他强国。公元前1758年在第六代王汉谟拉比时期,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成为当时西亚最强大的国家。两河流域在古巴比伦统治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较前期有所进步,乌尔第三王朝时流行的王室奴隶制大地产消失,私有奴隶制发展明显,以阶级关系为基础的等级关系十分突出,出现了一部内容较完备的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去世后,古巴比伦王国衰落,内外矛盾激化。公元前 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赫梯王国所灭,但其都城巴比伦长期成为西亚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3.公元前594年 雅典的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 梭伦以其威望和功绩当选为雅典城邦的“执政兼仲裁”(“首席 执政官”),开始进行具有 宪政意义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运动。梭伦改革是 雅典 城邦乃至整个 古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它为 雅典 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城邦 民主政治的基础。梭伦改革一方面为 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完善了 国家制度,促进了 雅典社会生活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创立了适合 民主制发展的社会管理机制,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了制度保证。4.395年 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罗马共和国在马略和苏拉的争权夺利中被削弱,紧跟着是凯撒对庞培的内战。在这些动乱中,许多元老院盖乌斯·屋大维议员阵亡、被处死、被谋杀或是自杀。元老院里充斥着前三头的支持者,后来则是后三头的支持者。后三头同盟瓦解后,屋大维、安东尼分掌罗马的东西部,双方矛盾日趋激烈。前31年9月,屋大维与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在希腊的亚克兴会战。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埃及女王认为安东尼获胜无望,将自己的军队撤回埃及,安东尼也一起到了埃及。屋大维随后入侵埃及,埃及女王和安东尼自杀,埃及也被罗马占领。5.14-17世纪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的概念在14-17世纪时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使用。当时的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因此称为“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最先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达到顶峰,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文艺复兴是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历史

什么叫历史 为什么叫历史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1. 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 沿革,来历   3. 过去而不能改变的事情,而且具有一定的价值   4.于事件的载体
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历史的第二个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而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一般来说,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即社会史。

词源出处
  “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甲骨文中“史”字与“事”相似,指事件。许慎《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则代表被史官被纪录的事,换句话说,即所有被文字纪录的过去事情。“历史”一词出现较晚,《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书》,吴主孙权“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史”前加“历”字是指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历史”一词就具有了当今的含义。也有人认为“历”乃近代日本学者为翻译英文“history”而附加之辅助义,其意味着人类所经历过的事情,在意义上其概括范围远较“史”字为之大。   在西方,多数语言的“历史”一词源出自希腊语“historia”,原义为“调查、探究”,出自“历史之父”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的《历史》(Historia)一书。


宝盖头下加一个"成"的那个字怎么打

宝盖头下加一个“成”字是“宬”,其读音为:[ chéng ]。意思解析如下:“成”意为“百分之百”、“完全”。“宀”指房屋。“宀”与“成”联合起来表示“存放编修好的史书、册卷的房屋”。本义:指皇家图书馆、档案馆。古代的藏书室 。皇史宬:指(中国明、清两代皇家收藏历代帝王实录的地方)。出处如下:宬,屋所容受也。--《说文》可以组成以下词语:史宬:即皇史宬。古代的档案馆。靫宬:盛箭器。皇宬:即皇史宬。古代的档案馆。宬室:指档案馆或图书馆。皇史宬:明、清两代的档案库。

皇史宬的建筑风格

皇史宬全为砖石结构,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皇史宬门、正殿、东西配殿、御碑亭等,四周围以朱墙。皇史宬门额由满汉两种文字书写。正殿建在高2米的石台基上,绕以汉白玉护栏,面阔9间,黄琉璃筒瓦庑殿顶,拱券式无梁建筑。额枋、斗拱、门、窗均用汉白玉雕成,额枋上施描金旋于彩画。殿门5洞,均为两重。室内有高2米的汉白玉石须弥座,上置雕云龙纹镀金铜皮樟木柜152个。山墙上有对开的窗,以使空气对流。其结构具有防火、防潮等特点,是一座艺术性、科学性、实用性三者兼备的重要文物建筑。盖房不用一点木料几乎不可能,盖大殿不用一点木料,更是让人难以相信。而皇史成就是一座地地道道的石头宫殿,全用砖石砌筑而成,无一根木料。外景皇史宬是一座庑殿式建筑,屋顶盖以黄琉璃瓦,吻兽相向,是最高等级宫殿建筑。殿前正前方高悬“皇史宬”匾额。正殿座北朝南,通体基本上可以称为石屋。正殿位于1.42米高的石基上。整个殿身是无梁建筑,屋顶为拱顶,南北墙厚分别为6.4米,东西墙厚分别为3.45米。两侧对开窗户,正南五座券门,每座约重2吨。殿内地面筑有1.42米高的石台,其上放置鎏金铜皮包楠木制成的金匮。整个建筑与装具设计完美,做工精良,功能齐全,华贵耐用,即能防火、防潮、防虫、防霉,且冬暖夏凉,温度相对稳定,极宜保存档案文献。皇史宬主要收藏皇族的玉牒,历代皇帝的实录、圣训(宝训)等。这些档案均存放在金匮内。室内金匮明代有20台,清雍正时增至31台,同治时为141台,光绪时为153台。清代还把107颗将军印信存放于皇史宬,另贮《大清会典》等。两侧配殿清代还保存过内阁题本的副本。皇史宬是我国封建社会档案库房建筑的杰出代表。

上一篇:万胜

下一篇:心神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