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明史》卷261《卢象升传》翻译
卢象升出生。祖父为知县,父为秀才。他幼时潜心经史,喜习骑射,虽然是江南的文人,但天赋异禀,明史载:“象升白皙而臞,膊独骨,负殊力。”黄裳一九八六年的宜兴游记说他看到过卢象升的重一百三十六斤的练功刀,铁锈斑斓,通体作古铜色。
天启二年
卢象升举进士,授户部主事。其后卢象升历员外郎,又升迁大名知府、大名道,开始受到流寇的影响。所谓流寇,是无一定的根据地的流窜到那里就裹胁到那里的农民起义军。流寇在崇祯元年在陕西的出产,是明朝军事和经济的双重崩溃。陕省由于多年用兵,边兵云集,赤字严重。
崇祯元年
袁崇焕为兵部尚书,总督蓟辽,而张溥在江南联合几社、闻社、南社、匡社等结成复社,“遥执朝政”。这一年陕西连旱,崇祯元年七月,王嘉胤伙同杨六郎、不沾泥等人在陕西府谷等地聚集饥民,劫夺富户的粮食,又与官军对抗,全陕响应。明末陕西大旱,边军还云集在陕省,明廷的财政又已经破产,无力赈灾,普通农民和边兵无法活下去,只有造反一条路。 崇祯元年王嘉胤起义后,高迎祥也在安塞起义,自号闯王。其后陕西各地纷纷有人跟进,饥民、边军和驿卒的暴动,几乎遍及了陕西各地。当官的敷衍了事,以为拖过了就行了。“当是时,承平久,卒被兵,人无固志。大吏恶闻贼,曰:‘此饥氓,徐自定耳。’”(《明史杨鹤传》)事实上他们也无能为力,陕西多年灾害,地方上一片萧条,武备松弛,“八郡县无守备”。(《明史赵彦传》)
崇祯二年十月
皇太极率军避开了袁崇焕坚守的宁锦,假道内蒙,从喜峰口突入关内,相继攻陷遵化、迂安、滦州、永平,直指北京。袁崇焕赴京师救援,在北京广渠门外与后金军交锋,崇祯三年(1630年),袁崇焕被碟(zhe)刑(分裂肢体)处死,这就是“己巳之变”。卢象升也是在这时候崭露头角的。他招募了一万多人,进京协助防卫,立下小小的功劳,于次年晋升为右参政兼副使,负责整饬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号“天雄军”。这是他带兵的起始,明史载:“象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能治军。” 崇祯二年后金的入侵,对于明王朝是致命的。随后就是李自成起义,第二年九月,张献忠在延安肤施聚集十八寨农民起义,自号八大王。 崇祯二年总督武之望战死,左副都御史杨鹤升任兵部右侍郎,代替武之望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启用杨鹤的原因也很好笑,乃是朝中的大臣们没有一个愿意去的,杨鹤素来有名望,出头的椽子先烂,他被众人推出来去剿匪。杨鹤不懂军事,他采用了招安的方法,他也是真心诚意去招抚乱民的,但当时陕西的乱子实在太大,一时也捂不住。
崇祯四年九月
言官攻击杨鹤招抚不力,杨鹤被逮捕入狱。代替杨鹤任陕西总督的是洪承畴,洪的手下骁勇善战,起义军在陕西难以立足,纷纷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境内。洪承畴随即兼管山西河南军务,义军又只得流窜至京师南部和河南北部,“大略顺德、真定间,大名道卢象升力战却贼。”(《明史李自成传》)卢象升这次遭遇的应该是马回回与混天王的部队。
崇祯六年
《卢象升传》的记载比较详细:“(崇祯)六年,山西贼流入畿辅,据临城之西山。象升击却之,与总兵梁甫、参议寇从化连败贼。贼走还西山,围游击董维坤冷水村。象升设伏石城南,大破之,又破之青龙冈,又破之武安。连斩贼魁十一人,歼其党,收还男女二万。三郡之民,安堵者数岁。象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升额,又一矢仆夫毙马下,象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卢象升和起义军的第一次遭遇战,就表现的极其勇猛,这是他迥异于其他带兵文官的地方。彭孙贻的《流寇志》记载这次战后,义军称卢象升为“卢阎王”,一遇到他就赶紧避开。这是可以和“曾剃刀”相媲美的绰号了。但在卢象升的一封家书中,透露了更多的信息: “流寇已至数万矣。西山一带,布满山谷,沙河、临洺、邯郸亦时时被其焚略。初八日,亲率马步兵一千六百人,至黄寺安抚,先遇马贼数十,俄而数百,俄而数千。倏忽之间,老营俱至。将士恐惧之甚,咸思散逃。立斩一人,狥于辕门。身自督战,斩贼首十四级,射打死伤贼百余人,我兵亦伤十三人,此可谓全胜,已经具题矣。”(《卢象升疏牍》卷十二) 卢象升疏牍
在明末,卢象升是以善治军而著名的,但他自练的兵头次上战场,全无用处,若非他自己勇猛,早就溃败了。明末兵已不成兵,畏战做逃兵还是好的,更厉害的是屠杀平民来冒功,甚至挖新埋葬的尸体充作砍杀的流寇。当时有一人,会把女子的尸体修饰成男子尸体的样子,结果被官军们当成大爷来供奉,这可算明末整体道德沦丧之一例。卢象升只能以人格魅力来感染手下,身先士卒,与部下同甘共苦,时时激以忠义。这在以后的战斗中表现的更明显。另一值得注意的是义军的作战特色,“俄而数百,俄而数千,倏忽之间,老营俱至。”两军交战,最重要的是知己知彼。但流寇战术来去如风,要作到知彼,谈何容易。洪承畴的厉害之处是善于调配各方力量进行协同作战,多方围剿,而卢象升采用的是另一方法:悍勇力战。
崇祯六年底
义军主力在渑池县境内南渡黄河,史称“渑池渡”,自此义军扩散到河南、湖广、南直隶、四川等地。崇祯七年,马回回、过天星、满天星等人洗劫了湖北的郧阳六县,西入四川,攻破川东重镇夔州,天下震动。朝廷急调已升任右佥都御史的卢象升抚治郧阳。此时马回回等人返回湖广,在郧阳的黄龙滩和卢象升激战。明史载:“时蜀寇返楚者驻郧之黄龙滩,象升与总督陈奇瑜分道夹击,自乌林关、乜家沟、石泉坝、康宁坪、狮子山、太平河、竹木砭、箐口诸处,连战皆捷,斩馘五千六百有奇,汉南寇几尽。”当时聚集在郧阳附近的各方义军达到四十多万,卢象升的处境非常艰难,他的悍勇又一次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深山绝谷中日夜追敌。在给外舅王带溪的几封信中,他描述了当时的情况:“不料一至郧阳,千难万苦......日在深山绝谷之中,千里无人之地,与士卒仆夫起居。”“或皇天相佑,数十万流寇雾灭烟消。”他当时只能祈祷老天保佑,但最终居然成功了。“郧事之难、之苦,海内所无。两月来督剿流寇,九战皆捷,斩首万余,地方已敉平矣。所难者收拾破残,图维善后耳。”(《卢象升疏牍》卷十二)安抚地方,收拾残局,也是他的长处。
崇祯八年
义军的战力发生了质的变化,洪承畴在这一年的奏疏里说:“先时贼避兵逃窜,今则迎兵对敌,左右埋伏,更番迭承,则剿杀之难也。贼人人有精骑,或跨双马,官兵马三步七,则追逐之难也。”(《怀陵流寇始终录》卷八)这年的正月,义军主力共十三家七十二营在河南荥阳聚会,推高迎祥为盟主。洪承畴试图围堵,但没有成功。义军横扫中原,转战千里,正月十五日,攻克凤阳,焚毁了朱明的老家祖坟。
崇祯八年五月
卢象升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六月,洪承畴最得力的部下曹文诏战败自杀。曹文诏是当时明军第一悍将,他死后,洪承畴的围剿计划完全失败。八月,明廷任命卢象升总理江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西北的剿匪由洪承畴负责,东南的则由卢象升负责。此时义军主力在中原活动,卢象升担负起剿匪的主要职责。不久卢象升兼总督山西、陕西军务,赐尚方剑,便宜行事。
崇祯八年十一月
闯王、扫地王、闯塌王、整齐王等攻打汝州和洛阳。卢象升昼夜兼程驰援,先在汝州击败了整齐王,整齐王随即和闯王等汇合围攻洛阳。“贼部众三十余万,连营百里,势甚盛。象升督副将李重镇、雷时声等击高迎祥于城西,用强弩射杀贼千余人。迎祥、李自成走,陷光州,象升复大破之确山。”闯王等人惨败后只得往东南行进,入南直隶,又一次逼近朱家的老巢凤阳。卢象升在后紧追不舍,先一步到达凤阳,于崇祯九年正月在凤阳大会诸将。这时,闯王、闯塌王、八大王、摇天动等七家义军数十万人疾攻滁州,卢象升率领总兵祖宽的关宁铁骑驰援,闯王措手不及,“贼连营俱溃,逐北五十里,朱龙桥至关山,积尸填沟委堑,滁水为不流。”闯王等人的残部不得不退回河南,在朱仙镇又被紧追的卢象升大败,只能向裕州、南阳一带奔窜。二月,“象升合宽、大乐、岱兵大破之七顶山,歼自成精骑殆尽。”这时义军消耗很大,对于明军而言,剿匪形势极其乐观。“(卢象升)遣使告湖广巡抚王梦尹、郧阳抚治宋祖舜曰:‘贼疲矣,东西邀击,前阻汉江,可一战歼也。’两人竟不能御。”三月,闯王率领闯塌天、蝎子块等九家义军的残部南渡汉水,经郧阳至兴安返回陕西。七月,起义军的总盟主高迎祥被陕西巡抚孙传庭俘虏,送京后遭凌迟处死。
崇祯九年七月
清军经由宣府、大同又一次入侵,劫掠京畿地区,京师告急,明廷诏令卢象升保卫京城,再赐尚方剑。起义军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象升)既行,贼遂大逞,骎骁乎不可复制矣。”(《明史卢象升传》) 崇祯九年满清入侵的领兵官是阿济格和阿巴泰,八旗兵共十万将京师附近洗劫一空,克十二城,获人蓄十七万九千八百二十。卢象升进京时清军已经撤离。他们将抢来的汉族民间美女浓妆艳抹置在车上,奏着盛乐如同凯旋,还高举“各官免送”的木板。明朝的官兵却很有礼貌,跟在后面目送清军满载着子女金帛退出关外。
崇祯九年九月
二十二日,朝廷任命卢象升为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卢象升要求陛辞,和崇祯面谈治理国家的策略,没有获得同意。 这个时期的卢象升是非常寂寞与痛苦的。他在给他外舅的信中写道:“甥以孑然一身,独处大风波患难之中,万死一生,为朝廷受任讨贼之事。海内竟无一人同心应手者,唯见虚谈横议之徒,坐啸画诺之辈,望恩修怨,挟忿忌功,胸鲜隙明,喙长三尺,动辄含沙而射,不杀不休。若非圣天子明察贤奸,任人不贰,则甥已早毙于刀锯鼎镬之下矣。”他的寂寞,在于找不到同心之人。岳武穆说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则天下太平。那时候恰好是满天下文官爱钱,武将怕死。坐在皇宫里看文件批条子的衮衮诸公们,又一个个嘴有三尺长,对在战场上流血流汗的他诽谤不断,恨不得将他杀死。他在几年间由区区一个知府升至总理中原军务,感激的大概还是崇祯对他的信任。《明史》引用了他的一条奏章:“台谏诸臣,不问难易,不顾死生,专以求全责备。虽有长材,从何展布。臣与督臣,有剿法无堵法,有战法无守法。”两军对垒,需要随机应变,象他这样喜爱野战的人,正如岳武穆所言,“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廷臣言官们偏偏要妄加言论,他不得不表示愤怒。 他在《剿寇第一要策疏》中对义军越剿越多的事实作了最简单直接的解释:“民从贼,多起于饥寒;兵从贼,多缘于缺饷。”军民的暴动,是因为他们实在没法活下去了,剿匪的根本,还在于要让民众可以有活路。他的《靖寇绥民八则》为:“酌缓征之宜以延民命,勤修废之役以奠民居,通山泽之利以济民穷,戢刁告之风以降民害,禁差拘之拢以安民生,广招垦之术以裕民养,恤行户之苦以资民用,严驿递之归以苏民困。” 在给朋友的信中,他屡次发牢骚,“边地风尘,消磨气体,岂人而铁石乎?”只有江南家乡的美景,值得怀念,“塞北江南,梦思耿耿,故园松竹,相见何期?玉关人徒增怅耳。”他一再想念江南多病的老母,但“边事大坏,某素奉教于长者,不敢不尽心为之。”。 当时东北关外的大凌河已经失守,但松山锦州仍在,山海关防线仍很牢固。宣府、大同一带则形同虚设。在他的努力下,形势渐渐好转。第二年,军区屯田的粮食大丰收,崇祯谕令九边皆要学习宣大军区的榜样。 考察卢象升和崇祯的关系,是一件有趣的事,可惜资料实在缺乏。应该说崇祯在当时是很信任卢象升的,每次都将他放在最危急的地方。另外一件事也透露出些许信息。崇祯十年,户部尚书侯恂(侯方域之父)下狱,吏部尚书郑三俊故意轻判,崇祯大怒,将郑三俊也下狱。侯恂和郑三俊都是正直有声誉的人,许多大臣都上疏救援他们,但崇祯不同意,“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崇祯终于同意了。对于崇祯来说,这相当不容易。 卢象升类似于理想主义者,“象升少有大志,为学不事章句”,而崇祯至死都相信他能做中兴之主,但天要亡他。两人都异常勤劳,近于苦行僧,“(象升)居官勤劳倍下吏,夜刻烛,鸡鸣盥栉,得一机要,披衣起,立行之。”崇祯的勤政,在所有帝王中也应该排在前面的。
崇祯十一年春
满清曾试图从宣、大入侵中原,见卢象升防卫严密,清军放弃了。八月二十三日,皇太极命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统左翼军,贝勒岳托为扬武大将军,统右翼军,贝勒杜度等相副,两路征明。九月二十二日,岳托从密云北边墙子岭,毁坏长城,破边墙入边,斩杀明蓟辽总督吴阿衡。多尔衮则于九月二十八日于青山关毁边墙而入,两军在北京郊区通州会师。崇祯大惊失色,诏令京师戒严,以宣大总督卢象升督天下兵,第三次赐尚方剑。当时崇祯已经有和议的意愿,让兵部尚书陈新甲和满清在私底下接触。大学士杨嗣昌、总监军太监高起潜揣测到了崇祯意在和议,对卢象升多方阻挠,卢象升名为总督天下兵马,但根本调动不了其他人的兵马,他定下的几条用兵策略一条也没法实现。杨嗣昌并且说动崇祯,将援兵一分为二,卢象升统领宣大兵二万,关宁铁骑数万大军皆归太监高起潜指挥。卢象升由涿州进据保定,命令诸将分道出击,在庆都和清军主力大战,小胜之。当时编修杨廷麟上疏言:“南仲在内,李纲无功;潜善秉成,宗泽殒恨。国有若人,非封疆福。”算是对杨嗣昌一针见血的讥讽。结果支持杨嗣昌的太监高起潜大怒,将卢象升的两万宣大劲旅交给陈新甲统领,只给卢象升老弱残兵五千,保定巡抚张其平还拒不发饷。 “象升提残卒,次宿三宫野外。”姚雪垠《李自成》写他想到了岳飞的遭遇:自古未有权臣在内,大将能立功于外者。这应该是他当时真实的心境。他曾经任大名道,大名三府的百姓听说了,一齐叩军门请他转驻广德、顺昌待机克敌,说:“天下汹汹且十年,明公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先。乃奸臣在内,孤忠见嫉。三军捧出关之檄,将士怀西归之心,栖迟绝野,一饱无时。脱巾狂噪,云帅其见告矣。明公诚从愚计,移军广顺,召集义师。三郡子弟喜公之来,皆以昔非公死贼,今非公死兵,同心戮力,一呼而裹粮从者可十万,孰与只臂无援,立而就死哉。”卢象升感动流泪,泣告父老道:“感父老义。虽然,自予与贼角,经数十百战未尝衄。今者,分疲卒五千,大敌西冲,援师东隔,事由中制,食尽力穷,旦夕死矣,无徒累尔父老为也。”他一生数十百战未曾败过,但此时是必败无疑,所以不愿连累百姓了。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
卢象升领兵进驻巨鹿的贾庄。太监高起潜统帅关宁铁骑数万在鸡泽,距离贾庄不到五十里,卢象升派遣杨廷麟去要求援助,高起潜理都不理。卢象升领兵至蒿水桥,遭遇清军主力。“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掌牧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而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以死。”高起潜随即不战而溃。战后,杨廷麟及部下在战场上寻获卢象升遗体,甲下尚着麻衣白网(服父丧)。三郡之民闻之,痛哭失声,声震天地。卢象升死后,杨嗣昌怕他没死,以后会报复他,派了三个巡逻兵去查看。其中一人叫俞振龙,告诉杨嗣昌,卢象升真的死了。在杨嗣昌而言,希望手下人说卢象升没死,他就可以把怯懦畏战之类的罪名加到卢象升的头上了。但这俞振龙非常硬气,杨嗣昌把他鞭打了三天三夜,快打死了,他仍然瞪着眼睛说:“天道神明,无枉忠臣。” 顺德知府上奏卢象升的死状,杨嗣昌故意刁难,过了八十天卢象升的尸体才得以收敛。第二年,卢象升的妻子王氏请恤,第三年,卢象升的弟弟象晋、象观又请,都不允许。直到杨嗣昌剿张献忠失败自杀后,朝廷才赠卢象升太子少师、兵部尚书,赐祭葬,南明福王时,追谥忠烈,建祠奉祀。后来清兵南下,卢象升的弟弟卢象同起兵抗清而死,卢象同投水死,卢象晋出家为僧,卢家抗清殉难的有百余人。
文言文:明史.卢象升传.原文及答案
卢象升,字建斗,宜兴人。祖立志,仪封知县。象升白皙而臞,膊独骨,负殊
力。举天启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稍迁大名知府。
崇祯二年,京师戒严,募万人入卫。明年,进右参政兼副使,整饬大名、广平、
顺德三府兵备,号“天雄军”。又明年举治行卓异,进按察使,治兵如故。象升虽
文士,善射,娴将略,能治军。
六年,山西贼流入畿辅,据临城之西山。象升击却之,与总兵梁甫、参议寇从
化连败贼。贼走还西山,围游击董维坤冷水村。象升设伏石城南,大破之,又破之
青龙冈,又破之武安。连斩贼魁十一人,歼其党,收还男女二万。三郡之民,安堵
者数岁。象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
一贼自巅射中象升额,又一矢仆夫毙马下,象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曰:
“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象升以是有能兵名。贼惧,南渡河。
明年,贼入楚,陷郧阳六县。命象升以右佥都御史,代蒋允仪抚治郧阳。时蜀
寇返楚者驻郧之黄龙滩,象升与总督陈奇瑜分道夹击,自乌林关、乜家沟、石泉坝、
康宁坪、狮子山、太平河、竹木砭、箐口诸处,连战皆捷,斩馘五千六百有奇,汉
南寇几尽。因请益郧主兵,减税赋,缮城郭,贷邻郡仓谷,募商采铜铸钱,郧得完
辑。
八年五月,擢象升右副都御史,代唐晖巡抚湖广。八月,命总理江北、河南、
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兼湖广巡抚。总督洪承畴办西北,象升办东南。寻解巡抚
任,进兵部侍郎,加督山西、陕西军务,赐尚方剑,便宜行事。汝、洛告警,象升
倍道驰入汝。贼部众三十余万,连营百里,势甚盛。象升督副将李重镇、雷时声等
击高迎祥于城西,用强弩射杀贼千余人。迎祥、李自成走,陷光州,象升复大破之
确山。先是,大帅曹文诏、艾万年阵亡,尤世威败衄,诸将率畏贼不敢前,象升每
慷慨洒泣,激以忠义。军中尝绝三日饷,象升亦水浆不入口,以是得将士心,战辄
有功。
九年正月,大会诸将于凤阳。象升乃上言曰:“贼横而后调兵,贼多而后增兵,
是为后局;兵至而后议饷,兵集而后请饷,是为危形。况请饷未敷,兵将从贼而为
寇,是八年来所请之兵皆贼党,所用之饷皆盗粮也。”又言:“总督、总理宜有专
兵专饷。请调咸宁、甘、固之兵属总督,蓟、辽、关、宁之兵属总理。”又言:
“各直省抚臣,俱有封疆重任,毋得一有贼警即求援求调。不应则吴、越也,分应
则何以支。”又言:“台谏诸臣,不问难易,不顾死生,专以求全责备。虽有长材,
从何展布。臣与督臣,有剿法无堵法,有战法无守法。”言皆切中机宜。
于是迎祥围庐州,不克,分道陷含山、和州,进围滁州。象升率总兵祖宽、游
击罗岱救滁州,大战城东五里桥,斩贼首摇天动,夺其骏马。贼连营俱溃,逐北五
十里,朱龙桥至关山,积尸填沟委堑,滁水为不流。贼乃北趋凤阳,围寿州,突颍、
霍、萧、砀、灵璧、虹,窥曹、单。总兵刘泽清拒河,乃掠考城、仪封而西。其犯
亳者,折入归德。永宁总兵官祖大乐邀击之,贼乃北向开封。陈永福败之朱仙镇,
贼遂走登封,与他贼合,分趋裕州、南阳。象升合宽、大乐、岱兵大破之七顶山,
歼自成精骑殆尽。已,次南阳,令大乐备汝宁,宽备邓州,而躬率诸军蹙贼。遣使
告湖广巡抚王梦尹、郧阳抚治宋祖舜曰:“贼疲矣,东西邀击,前阻汉江,可一战
歼也。”两人竟不能御,贼遂自光化潜渡汉入郧。象升遣总兵秦翼明、副将雷时声
由南漳、谷城入山击贼。宽等骑军,不利阻隘,副将王进忠军哗,罗岱、刘肇基兵
多逃,追之则弯弓内向。象升乃调四川及筸子土兵,搜捕均州贼。是时,楚、豫贼
及迎祥等俱在秦、楚、蜀之交万山中,象升自南阳趋襄阳进兵。贼多兵少,而河南
大饥,饷乏,边兵益汹汹。承畴、象升议,关中平旷,利骑兵,以宽、重镇军入陕,
而襄阳、均、宜、谷、上津、南漳,环山皆贼。七月,象升渡淅河而南。九月,追
贼至郧西。
京师戒严,有诏入卫,再赐尚方剑。既行,贼遂大逞,骎骁乎不可复制矣。既
解严,诏迁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大兴屯政,谷熟,亩一钟,积粟
二十余万。天子谕九边皆式宣、大。
明年春,闻宣警,即夜驰至天城。矢檄旁午,言二百里外乞炭马蹄阔踏四十里。
象升曰:“此大举也。”问:“入口乎?”曰:“未。”象升曰:“殆欲右窥云、
晋,令我兵集宣,则彼乘虚入耳。”因檄云、晋兵勿动,自率师次右卫,戒边吏毋
轻言战。持一月,象升曰:“懈矣,可击。”哨知三十六营离墙六十里,潜召云师
西来,宣师东来,自督兵直子午,出羊房堡,计日鏖战。乞炭闻之遂遁。象升在阳
和,乞炭不敢近边。五月,丁外艰,疏十上,乞奔丧。时杨嗣昌夺情任中枢,亦起
陈新甲制中,而令象升席丧候代。进兵部尚书。新甲在远,未即至。
九月,大清兵入墙子岭、青口山,杀总督吴阿衡,毁正关,至营城石匣,驻于
牛兰。召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三赐象升尚方剑,督天
下援兵。象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驰疏报曰:“臣非军旅才。愚心任事,谊不避
难。但自臣父奄逝,长途惨伤,溃乱五官,非复昔时;兼以草土之身踞三军上,岂
惟观瞻不耸,尤虞金鼓不灵。”已闻总监中官高起潜亦衰绖临戎,象升谓所亲曰:
“吾三人皆不祥之身也。人臣无亲,安有君。枢辅夺情,亦欲予变礼以分諐耶?处
心若此,安可与事君。他日必面责之。”当是时,嗣昌、起潜主和议。象升闻之,
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耳。”及都,
帝召对,问方略。对曰:“臣主战。”帝色变,良久曰:“抚乃外廷议耳,其出与
嗣昌、起潜议。”出与议,不合。明日,帝发万金犒军,嗣昌送之,屏左右,戒毋
浪战,遂别去。师次昌平,帝复遣中官赍帑金三万犒军。明日,又赐御马百,太仆
马千,银铁鞭五百。象升曰:“果然外廷议也,帝意锐甚矣。”决策议战,然事多
为嗣昌、起潜挠。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升,关、宁诸路属起潜。
象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次顺义。
先是,有瞽而卖卜者周元忠,善辽人,时遣之为媾。会嗣昌至军,象升责数之
曰:“文弱,子不闻城下盟《春秋》耻之,而日为媾。长安口舌如锋,袁崇焕之祸
其能免乎?”嗣昌颊赤,曰:“公直以尚方剑加我矣。”象升曰:“既不奔丧,又
不能战,齿剑者我也,安能加人?”嗣昌辞遁。象升即言:“元忠讲款,往来非一
日,事始于蓟门督监,受成于本兵,通国闻之,谁可讳也?”嗣昌语塞而去。又数
日,会起潜安定门,两人各持一议。新甲亦至昌平,象升分兵与之。当是时,象升
自将马步军列营都城之外,冲锋陷阵,军律甚整。
大清兵南下,三路出师:一由涞水攻易,一由新城攻雄,一由定兴攻安肃。象
升遂由涿进据保定,命诸将分道出击,大战于庆都。编修杨廷麟上疏言:“南仲在
内,李纲无功;潜善秉成,宗泽殒恨。国有若人,非封疆福。”嗣昌大怒,改廷麟
兵部主事,赞画行营,夺象升尚书,侍郎视事。命大学士刘宇亮辅臣督师,巡抚张
其平闭闉绝饷。俄又以云、晋警,趣出关,王朴径引兵去。
象升提残卒,次宿三宫野外。畿南三郡父老闻之,咸叩军门请曰:“天下汹汹
且十年,明公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先。乃奸臣在内,孤忠见嫉。三军捧出关
之檄,将士怀西归之心,栖迟绝野,一饱无时。脱巾狂噪,云帅其见告矣。明公诚
从愚计,移军广顺,召集义师。三郡子弟喜公之来,皆以昔非公死贼,今非公死兵,
同心戮力,一呼而裹粮从者可十万,孰与只臂无援,立而就死哉!”象升泫然流涕
而谓父老曰:“感父老义。虽然,自予与贼角,经数十百战未尝衄。今者,分疲卒
五千,大敌西冲,援师东隔,事由中制,食尽力穷,旦夕死矣,无徒累尔父老为也。”
众号泣雷动,各携床头斗粟饷军,或贻枣一升,曰:“公煮为粮。”十二月十一日,
进师至钜鹿贾庄。起潜拥关、宁兵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而近,象升遣廷麟往乞援,
不应。师至蒿水桥,遇大清兵。象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夜半,觱
篥声四起。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
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掌牧杨陆凯惧众之
残其尸而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以死。仆顾显者殉,一军尽覆。大威、国柱溃围乃
得脱。
起潜闻败,仓皇遁,不言象升死状。嗣昌疑之,有诏验视。廷麟得其尸战场,
麻衣白网巾。一卒遥见,即号泣曰:“此吾卢公也。”三郡之民闻之,哭失声。顺
德知府于颍上状,嗣昌故靳之,八十日而后殓。明年,象升妻王请恤。又明年,其
弟象晋、象观又请,不许。久之,嗣昌败,廷臣多为言者,乃赠太子少师、兵部尚
书,赐祭葬,世廕锦衣千户。福王时,追谥忠烈,建祠奉祀。
象升少有大志,为学不事章句。居官勤劳倍下吏,夜刻烛,鸡鸣盥栉,得一机
要,披衣起,立行之。暇即角射,箭衔花,五十步外,发必中。爱才惜下如不及,
三赐剑,未尝戮一偏裨。
高平知县侯弘文者,奇士也。侨寓襄阳,散家财,募滇军随象升讨贼。象升移
宣、大,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象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
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升。
象升好畜骏马,皆有名字。尝逐贼南漳,败,追兵至沙河,水阔数丈,一跃而
过,即所号五明骥也。
方象升之战殁也,嗣昌遣三逻卒察其死状。其一人俞振龙者,归言象升实死。
嗣昌怒,鞭之三日夜,且死,张目曰:“天道神明,无枉忠臣。”于是天下闻之,
莫不欷歔,益恚嗣昌矣。
其后南都亡,象观赴水死,象晋为僧,一门先后赴难者百余人。从弟象同及其
部将陈安死尤烈。
象观,崇祯十五年,乡荐第一,成进士。官中书。象晋、象同皆诸生。
象升死时,年三十九。
赞曰: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
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卢象升在庄烈帝时,岂非不世之才,乃困抑之
以至死,何耶!至忠义激发,危不顾身,若刘之纶、邱民仰之徒,又相与俱尽,则
天意可知矣。
历史上有哪些名字很厉害实际上却很野鸡的人物呢?
我们在各种影视剧作品中能听到这样一句话:你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可见熊心和豹子胆都是刚硬坚强之物,能够使懦夫变成勇士,矮子变成巨人,功效如菠菜之于波佩。而历史上,恰恰有个名叫熊心的人物,来头可不小。秦汉交替之际,他是反秦联盟的总头领,诸侯心中的”义帝“,黎庶心中的”楚怀王“,霸王项羽,高祖刘邦等,也要以他之名行事。然而即使他有这么多显赫的名头与地位,却如同傀儡一般了其一生。贵为战国楚国王室之后,前半生却落魄到替人放羊。直到项梁找到他,将他奉为义帝,朝为牧羊郎,暮登天子堂,一夜之间成了民众之所望,诸侯的共主,却也只是高高奉在头上的一个工具而已。其实做一个普普通通的牧羊人未尝不可,可偏偏成了领导诸侯的楚怀王。做为牧羊人的他可以选择娶妻生子,安稳一生,做为楚怀王的他却只能做为一种政治资源,任人摆布。当他不再被需要的时候,只能落得个身死人手。九泉之下,当楚怀王熊心,遇到他的被秦诱骗的先祖楚怀王熊槐,两人相见,不知做何感想。
明史 卢象升传 翻译
卢象升出生。祖父为知县,父为秀才。他幼时潜心经史,喜习骑射,虽然是江南的文人,但天赋异禀,明史载:“象升白皙而臞,膊独骨,负殊力。”黄裳一九八六年的宜兴游记说他看到过卢象升的重一百三十六斤的练功刀,铁锈斑斓,通体作古铜色。
天启二年
卢象升举进士,授户部主事。其后卢象升历员外郎,又升迁大名知府、大名道,开始受到流寇的影响。所谓流寇,是无一定的根据地的流窜到那里就裹胁到那里的农民起义军。流寇在崇祯元年在陕西的出产,是明朝军事和经济的双重崩溃。陕省由于多年用兵,边兵云集,赤字严重。
崇祯元年
袁崇焕为兵部尚书,总督蓟辽,而张溥在江南联合几社、闻社、南社、匡社等结成复社,“遥执朝政”。这一年陕西连旱,崇祯元年七月,王嘉胤伙同杨六郎、不沾泥等人在陕西府谷等地聚集饥民,劫夺富户的粮食,又与官军对抗,全陕响应。明末陕西大旱,边军还云集在陕省,明廷的财政又已经破产,无力赈灾,普通农民和边兵无法活下去,只有造反一条路。 崇祯元年王嘉胤起义后,高迎祥也在安塞起义,自号闯王。其后陕西各地纷纷有人跟进,饥民、边军和驿卒的暴动,几乎遍及了陕西各地。当官的敷衍了事,以为拖过了就行了。“当是时,承平久,卒被兵,人无固志。大吏恶闻贼,曰:‘此饥氓,徐自定耳。’”(《明史杨鹤传》)事实上他们也无能为力,陕西多年灾害,地方上一片萧条,武备松弛,“八郡县无守备”。(《明史赵彦传》)
崇祯二年十月
皇太极率军避开了袁崇焕坚守的宁锦,假道内蒙,从喜峰口突入关内,相继攻陷遵化、迂安、滦州、永平,直指北京。袁崇焕赴京师救援,在北京广渠门外与后金军交锋,崇祯三年(1630年),袁崇焕被碟(zhe)刑(分裂肢体)处死,这就是“己巳之变”。卢象升也是在这时候崭露头角的。他招募了一万多人,进京协助防卫,立下小小的功劳,于次年晋升为右参政兼副使,负责整饬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号“天雄军”。这是他带兵的起始,明史载:“象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能治军。” 崇祯二年后金的入侵,对于明王朝是致命的。随后就是李自成起义,第二年九月,张献忠在延安肤施聚集十八寨农民起义,自号八大王。 崇祯二年总督武之望战死,左副都御史杨鹤升任兵部右侍郎,代替武之望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启用杨鹤的原因也很好笑,乃是朝中的大臣们没有一个愿意去的,杨鹤素来有名望,出头的椽子先烂,他被众人推出来去剿匪。杨鹤不懂军事,他采用了招安的方法,他也是真心诚意去招抚乱民的,但当时陕西的乱子实在太大,一时也捂不住。
崇祯四年九月
言官攻击杨鹤招抚不力,杨鹤被逮捕入狱。代替杨鹤任陕西总督的是洪承畴,洪的手下骁勇善战,起义军在陕西难以立足,纷纷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境内。洪承畴随即兼管山西河南军务,义军又只得流窜至京师南部和河南北部,“大略顺德、真定间,大名道卢象升力战却贼。”(《明史李自成传》)卢象升这次遭遇的应该是马回回与混天王的部队。
崇祯六年
《卢象升传》的记载比较详细:“(崇祯)六年,山西贼流入畿辅,据临城之西山。象升击却之,与总兵梁甫、参议寇从化连败贼。贼走还西山,围游击董维坤冷水村。象升设伏石城南,大破之,又破之青龙冈,又破之武安。连斩贼魁十一人,歼其党,收还男女二万。三郡之民,安堵者数岁。象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升额,又一矢仆夫毙马下,象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卢象升和起义军的第一次遭遇战,就表现的极其勇猛,这是他迥异于其他带兵文官的地方。彭孙贻的《流寇志》记载这次战后,义军称卢象升为“卢阎王”,一遇到他就赶紧避开。这是可以和“曾剃刀”相媲美的绰号了。但在卢象升的一封家书中,透露了更多的信息: “流寇已至数万矣。西山一带,布满山谷,沙河、临洺、邯郸亦时时被其焚略。初八日,亲率马步兵一千六百人,至黄寺安抚,先遇马贼数十,俄而数百,俄而数千。倏忽之间,老营俱至。将士恐惧之甚,咸思散逃。立斩一人,狥于辕门。身自督战,斩贼首十四级,射打死伤贼百余人,我兵亦伤十三人,此可谓全胜,已经具题矣。”(《卢象升疏牍》卷十二) 卢象升疏牍
在明末,卢象升是以善治军而著名的,但他自练的兵头次上战场,全无用处,若非他自己勇猛,早就溃败了。明末兵已不成兵,畏战做逃兵还是好的,更厉害的是屠杀平民来冒功,甚至挖新埋葬的尸体充作砍杀的流寇。当时有一人,会把女子的尸体修饰成男子尸体的样子,结果被官军们当成大爷来供奉,这可算明末整体道德沦丧之一例。卢象升只能以人格魅力来感染手下,身先士卒,与部下同甘共苦,时时激以忠义。这在以后的战斗中表现的更明显。另一值得注意的是义军的作战特色,“俄而数百,俄而数千,倏忽之间,老营俱至。”两军交战,最重要的是知己知彼。但流寇战术来去如风,要作到知彼,谈何容易。洪承畴的厉害之处是善于调配各方力量进行协同作战,多方围剿,而卢象升采用的是另一方法:悍勇力战。
崇祯六年底
义军主力在渑池县境内南渡黄河,史称“渑池渡”,自此义军扩散到河南、湖广、南直隶、四川等地。崇祯七年,马回回、过天星、满天星等人洗劫了湖北的郧阳六县,西入四川,攻破川东重镇夔州,天下震动。朝廷急调已升任右佥都御史的卢象升抚治郧阳。此时马回回等人返回湖广,在郧阳的黄龙滩和卢象升激战。明史载:“时蜀寇返楚者驻郧之黄龙滩,象升与总督陈奇瑜分道夹击,自乌林关、乜家沟、石泉坝、康宁坪、狮子山、太平河、竹木砭、箐口诸处,连战皆捷,斩馘五千六百有奇,汉南寇几尽。”当时聚集在郧阳附近的各方义军达到四十多万,卢象升的处境非常艰难,他的悍勇又一次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深山绝谷中日夜追敌。在给外舅王带溪的几封信中,他描述了当时的情况:“不料一至郧阳,千难万苦......日在深山绝谷之中,千里无人之地,与士卒仆夫起居。”“或皇天相佑,数十万流寇雾灭烟消。”他当时只能祈祷老天保佑,但最终居然成功了。“郧事之难、之苦,海内所无。两月来督剿流寇,九战皆捷,斩首万余,地方已敉平矣。所难者收拾破残,图维善后耳。”(《卢象升疏牍》卷十二)安抚地方,收拾残局,也是他的长处。
崇祯八年
义军的战力发生了质的变化,洪承畴在这一年的奏疏里说:“先时贼避兵逃窜,今则迎兵对敌,左右埋伏,更番迭承,则剿杀之难也。贼人人有精骑,或跨双马,官兵马三步七,则追逐之难也。”(《怀陵流寇始终录》卷八)这年的正月,义军主力共十三家七十二营在河南荥阳聚会,推高迎祥为盟主。洪承畴试图围堵,但没有成功。义军横扫中原,转战千里,正月十五日,攻克凤阳,焚毁了朱明的老家祖坟。
崇祯八年五月
卢象升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六月,洪承畴最得力的部下曹文诏战败自杀。曹文诏是当时明军第一悍将,他死后,洪承畴的围剿计划完全失败。八月,明廷任命卢象升总理江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西北的剿匪由洪承畴负责,东南的则由卢象升负责。此时义军主力在中原活动,卢象升担负起剿匪的主要职责。不久卢象升兼总督山西、陕西军务,赐尚方剑,便宜行事。
崇祯八年十一月
闯王、扫地王、闯塌王、整齐王等攻打汝州和洛阳。卢象升昼夜兼程驰援,先在汝州击败了整齐王,整齐王随即和闯王等汇合围攻洛阳。“贼部众三十余万,连营百里,势甚盛。象升督副将李重镇、雷时声等击高迎祥于城西,用强弩射杀贼千余人。迎祥、李自成走,陷光州,象升复大破之确山。”闯王等人惨败后只得往东南行进,入南直隶,又一次逼近朱家的老巢凤阳。卢象升在后紧追不舍,先一步到达凤阳,于崇祯九年正月在凤阳大会诸将。这时,闯王、闯塌王、八大王、摇天动等七家义军数十万人疾攻滁州,卢象升率领总兵祖宽的关宁铁骑驰援,闯王措手不及,“贼连营俱溃,逐北五十里,朱龙桥至关山,积尸填沟委堑,滁水为不流。”闯王等人的残部不得不退回河南,在朱仙镇又被紧追的卢象升大败,只能向裕州、南阳一带奔窜。二月,“象升合宽、大乐、岱兵大破之七顶山,歼自成精骑殆尽。”这时义军消耗很大,对于明军而言,剿匪形势极其乐观。“(卢象升)遣使告湖广巡抚王梦尹、郧阳抚治宋祖舜曰:‘贼疲矣,东西邀击,前阻汉江,可一战歼也。’两人竟不能御。”三月,闯王率领闯塌天、蝎子块等九家义军的残部南渡汉水,经郧阳至兴安返回陕西。七月,起义军的总盟主高迎祥被陕西巡抚孙传庭俘虏,送京后遭凌迟处死。
崇祯九年七月
清军经由宣府、大同又一次入侵,劫掠京畿地区,京师告急,明廷诏令卢象升保卫京城,再赐尚方剑。起义军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象升)既行,贼遂大逞,骎骁乎不可复制矣。”(《明史卢象升传》) 崇祯九年满清入侵的领兵官是阿济格和阿巴泰,八旗兵共十万将京师附近洗劫一空,克十二城,获人蓄十七万九千八百二十。卢象升进京时清军已经撤离。他们将抢来的汉族民间美女浓妆艳抹置在车上,奏着盛乐如同凯旋,还高举“各官免送”的木板。明朝的官兵却很有礼貌,跟在后面目送清军满载着子女金帛退出关外。
崇祯九年九月
二十二日,朝廷任命卢象升为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卢象升要求陛辞,和崇祯面谈治理国家的策略,没有获得同意。 这个时期的卢象升是非常寂寞与痛苦的。他在给他外舅的信中写道:“甥以孑然一身,独处大风波患难之中,万死一生,为朝廷受任讨贼之事。海内竟无一人同心应手者,唯见虚谈横议之徒,坐啸画诺之辈,望恩修怨,挟忿忌功,胸鲜隙明,喙长三尺,动辄含沙而射,不杀不休。若非圣天子明察贤奸,任人不贰,则甥已早毙于刀锯鼎镬之下矣。”他的寂寞,在于找不到同心之人。岳武穆说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则天下太平。那时候恰好是满天下文官爱钱,武将怕死。坐在皇宫里看文件批条子的衮衮诸公们,又一个个嘴有三尺长,对在战场上流血流汗的他诽谤不断,恨不得将他杀死。他在几年间由区区一个知府升至总理中原军务,感激的大概还是崇祯对他的信任。《明史》引用了他的一条奏章:“台谏诸臣,不问难易,不顾死生,专以求全责备。虽有长材,从何展布。臣与督臣,有剿法无堵法,有战法无守法。”两军对垒,需要随机应变,象他这样喜爱野战的人,正如岳武穆所言,“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廷臣言官们偏偏要妄加言论,他不得不表示愤怒。 他在《剿寇第一要策疏》中对义军越剿越多的事实作了最简单直接的解释:“民从贼,多起于饥寒;兵从贼,多缘于缺饷。”军民的暴动,是因为他们实在没法活下去了,剿匪的根本,还在于要让民众可以有活路。他的《靖寇绥民八则》为:“酌缓征之宜以延民命,勤修废之役以奠民居,通山泽之利以济民穷,戢刁告之风以降民害,禁差拘之拢以安民生,广招垦之术以裕民养,恤行户之苦以资民用,严驿递之归以苏民困。” 在给朋友的信中,他屡次发牢骚,“边地风尘,消磨气体,岂人而铁石乎?”只有江南家乡的美景,值得怀念,“塞北江南,梦思耿耿,故园松竹,相见何期?玉关人徒增怅耳。”他一再想念江南多病的老母,但“边事大坏,某素奉教于长者,不敢不尽心为之。”。 当时东北关外的大凌河已经失守,但松山锦州仍在,山海关防线仍很牢固。宣府、大同一带则形同虚设。在他的努力下,形势渐渐好转。第二年,军区屯田的粮食大丰收,崇祯谕令九边皆要学习宣大军区的榜样。 考察卢象升和崇祯的关系,是一件有趣的事,可惜资料实在缺乏。应该说崇祯在当时是很信任卢象升的,每次都将他放在最危急的地方。另外一件事也透露出些许信息。崇祯十年,户部尚书侯恂(侯方域之父)下狱,吏部尚书郑三俊故意轻判,崇祯大怒,将郑三俊也下狱。侯恂和郑三俊都是正直有声誉的人,许多大臣都上疏救援他们,但崇祯不同意,“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崇祯终于同意了。对于崇祯来说,这相当不容易。 卢象升类似于理想主义者,“象升少有大志,为学不事章句”,而崇祯至死都相信他能做中兴之主,但天要亡他。两人都异常勤劳,近于苦行僧,“(象升)居官勤劳倍下吏,夜刻烛,鸡鸣盥栉,得一机要,披衣起,立行之。”崇祯的勤政,在所有帝王中也应该排在前面的。
崇祯十一年春
满清曾试图从宣、大入侵中原,见卢象升防卫严密,清军放弃了。八月二十三日,皇太极命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统左翼军,贝勒岳托为扬武大将军,统右翼军,贝勒杜度等相副,两路征明。九月二十二日,岳托从密云北边墙子岭,毁坏长城,破边墙入边,斩杀明蓟辽总督吴阿衡。多尔衮则于九月二十八日于青山关毁边墙而入,两军在北京郊区通州会师。崇祯大惊失色,诏令京师戒严,以宣大总督卢象升督天下兵,第三次赐尚方剑。当时崇祯已经有和议的意愿,让兵部尚书陈新甲和满清在私底下接触。大学士杨嗣昌、总监军太监高起潜揣测到了崇祯意在和议,对卢象升多方阻挠,卢象升名为总督天下兵马,但根本调动不了其他人的兵马,他定下的几条用兵策略一条也没法实现。杨嗣昌并且说动崇祯,将援兵一分为二,卢象升统领宣大兵二万,关宁铁骑数万大军皆归太监高起潜指挥。卢象升由涿州进据保定,命令诸将分道出击,在庆都和清军主力大战,小胜之。当时编修杨廷麟上疏言:“南仲在内,李纲无功;潜善秉成,宗泽殒恨。国有若人,非封疆福。”算是对杨嗣昌一针见血的讥讽。结果支持杨嗣昌的太监高起潜大怒,将卢象升的两万宣大劲旅交给陈新甲统领,只给卢象升老弱残兵五千,保定巡抚张其平还拒不发饷。 “象升提残卒,次宿三宫野外。”姚雪垠《李自成》写他想到了岳飞的遭遇:自古未有权臣在内,大将能立功于外者。这应该是他当时真实的心境。他曾经任大名道,大名三府的百姓听说了,一齐叩军门请他转驻广德、顺昌待机克敌,说:“天下汹汹且十年,明公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先。乃奸臣在内,孤忠见嫉。三军捧出关之檄,将士怀西归之心,栖迟绝野,一饱无时。脱巾狂噪,云帅其见告矣。明公诚从愚计,移军广顺,召集义师。三郡子弟喜公之来,皆以昔非公死贼,今非公死兵,同心戮力,一呼而裹粮从者可十万,孰与只臂无援,立而就死哉。”卢象升感动流泪,泣告父老道:“感父老义。虽然,自予与贼角,经数十百战未尝衄。今者,分疲卒五千,大敌西冲,援师东隔,事由中制,食尽力穷,旦夕死矣,无徒累尔父老为也。”他一生数十百战未曾败过,但此时是必败无疑,所以不愿连累百姓了。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
卢象升领兵进驻巨鹿的贾庄。太监高起潜统帅关宁铁骑数万在鸡泽,距离贾庄不到五十里,卢象升派遣杨廷麟去要求援助,高起潜理都不理。卢象升领兵至蒿水桥,遭遇清军主力。“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掌牧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而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以死。”高起潜随即不战而溃。战后,杨廷麟及部下在战场上寻获卢象升遗体,甲下尚着麻衣白网(服父丧)。三郡之民闻之,痛哭失声,声震天地。卢象升死后,杨嗣昌怕他没死,以后会报复他,派了三个巡逻兵去查看。其中一人叫俞振龙,告诉杨嗣昌,卢象升真的死了。在杨嗣昌而言,希望手下人说卢象升没死,他就可以把怯懦畏战之类的罪名加到卢象升的头上了。但这俞振龙非常硬气,杨嗣昌把他鞭打了三天三夜,快打死了,他仍然瞪着眼睛说:“天道神明,无枉忠臣。” 顺德知府上奏卢象升的死状,杨嗣昌故意刁难,过了八十天卢象升的尸体才得以收敛。第二年,卢象升的妻子王氏请恤,第三年,卢象升的弟弟象晋、象观又请,都不允许。直到杨嗣昌剿张献忠失败自杀后,朝廷才赠卢象升太子少师、兵部尚书,赐祭葬,南明福王时,追谥忠烈,建祠奉祀。后来清兵南下,卢象升的弟弟卢象同起兵抗清而死,卢象同投水死,卢象晋出家为僧,卢家抗清殉难的有百余人
虎姓的介绍
虎姓现在是一个稀少姓氏,但在历史上也出过一些名人,成为虎氏家族的骄傲。《风俗通》就记载:有“合浦太守虎旗”,可见汉代有一个名叫“虎旗”的太守。元代以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虎子威、虎大威、虎臣等名人,亦为虎姓一族。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族中的虎氏,取自祖上回回名首音的汉字谐音。明朝时期西域人忝(虎)克里别儿的,入中原居于南京任职锦衣卫副千户。其子虎歹别儿,以虎为姓氏,后有孙虎先、虎马镇、虎梦解、虎如声、虎承瑞等,读音作hú(ㄏㄨˊ)。
皇太极总共有几次入关的军事行动
皇太极五次入关征明:
(一)
时间:天聪3年(崇祯2年,1629年)
统帅:清太宗皇太极
范围:山海关至北京之间
后金军从喜峰口入塞,连克马兰峪、汉儿庄、潘家口、洪山口等边城,山海关总兵赵率教闻警赶去救援,被武英郡王阿齐格斩于马下。遵化失陷,巡抚王元雅上吊自杀。北京闻讯戒严,九门紧闭。袁崇焕自宁远赶赴蓟县,后金军离蓟县西进,连下玉田、三河、香河。太宗于11月15日,驻营通州。16日,袁军至北京左安门,后金军前锋也抵北京城下,20日,后金军主力蜂拥而至,在德胜门与明军激战,互有伤亡。后金军俘获明朝太监两名,用反间计诬陷袁崇焕通敌。12月1日,崇祯帝以“议饷”的名义,召袁崇焕入宫,随后下锦衣卫狱。北京军民皆认为袁崇焕一向主和,擅杀毛文龙,此次通敌叛国,引金兵围京,妄图迫朝廷签订城下之盟,无不愤恨至极,纷纷要求处死袁崇焕。袁军主帅被捕,军心崩溃,当即走散一万五千人,崇祯急调满桂入卫京师,满桂是蒙古族人,十分骁勇善战,12月17日,他率本部骑兵五千,在永定门外与后金军展开大战,寡不敌众,死于阵中。总兵黑云龙、麻登云被俘,投降了后金。八旗诸将皆要攻北京城,太宗笑着说:“城中痴儿,取之若反掌耳,但其疆域尚强,非旦夕可溃者,得之易,守之难,不若简兵练旅,以待天命可也”,12月末,太宗留下一封致崇祯帝的信后,离京,连下遵化、永平、滦州、迁安四城,返回沈阳。次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
(二)
时间:天聪8年(崇祯7年,1634年)
统帅:清太宗皇太极
范围:山西中北部 河北西北部
太宗兵分四路,以大同、宣化一带为主攻方向,分别破关口而入。“不攻城池,只在各村堡劫掠”,深入山西中部和河北北部,主要是掠夺明朝财富,消耗明朝经济和军事力量。崇祯帝早就得知情报,严下旨意,如果城池被后金攻破,守官立即重典处死,然而地方守官只做耳旁风,等到后金军兵临城下,各个怯战,不敢出来对阵,要么弃城逃跑,要么紧闭城门,发射大炮而已。明朝南山参将毛镔,带部分兵士到永宁开会,永宁城的守将担心他是后金军假扮的,四门紧闭,在城上与之对话许久,也不敢放他进来,惧怕后金兵到如此地步,让人啼笑皆非。阁臣王应熊向崇祯帝奏报说,八月初,后金二十来个骑兵在山西淳县掠获妇女小孩千余人,经过代州城下,望见城上自己的亲人,互相悲啼,城上明军却不敢发一矢,任金兵从容过去。崇祯听到后,气得直跺脚。王应熊还说,淳县陷落后,后金军将城中财物捆装300辆大车而去,几天后,地方官却向朝廷报告说,已收复此城。明朝内部的种种腐败,让后金兵如入无人之境,在明朝州府台堡之间往来穿梭。后金诸路兵马,会于应州,攻克代州,明军死守大同,坚决不出来对战,太宗移师攻万全左卫(宣化西),斩守备常汝忠,歼灭明军千余人,从尚方堡出塞,回到沈阳。太宗远行数千里,自由出入,揭示出明朝在其北部再也没有一条可以设防的巩固防线了。
(三)
时间:崇德元年(崇祯9年,1636年)
统帅:多罗武英郡王 阿齐格(太宗弟)
范围:北京四周
大军分三路奔向冀北,入独石口,八天后,会于北京延庆县,败明军七次,俘获人畜一万三千二百三十。7月3日,北京全城戒严,清军经延庆入居庸关,取昌平,守城总兵巢丕昌投降,明德陵被焚毁,大军直逼北京西直门下。崇祯帝大惊,命文武大臣分守都门,命兵部尚书张凤翼总督各镇援兵,让太监高起潜为监军,然而各镇基本按兵不动,即使有出击的机会,也不敢一战。崇祯让不懂军事的太监督兵,事权不一,文武将吏很难发挥作用,河南道御史金光宸弹劾兵部侍郎仇维祯给太监叙功是别有用意,崇祯在殿上怒斥金光宸:“仇维祯刚到通州,你便借题弹劾陷害,着锦衣卫剥去官服下狱。”正巧外面狂风大作,雷声轰鸣,一道闪电掠过御座,吓得崇祯心惊肉跳,以为触怒天威,当即将金光宸释放,候旨另作议处。上层如此腐败,难怪将士畏敌如虎,一遇清军便望风丧胆退缩不前。
清军无意攻打京师,依太宗方针,在京城周围不断劫掠,消耗明军实力,入定兴,下房山,战涿州,攻固安,克文安,破宝坻,杀知县赵国鼎,陷顺义,知县上官荩自杀。清军至怀柔,占河西务,屯兵密云、平谷,一个月内,“遍蹂畿内”,定兴县被围,已退休的光禄寺少卿鹿善继毅与知州薛一鄂死守城池,六天后城破被俘,清兵向他连砍三刀,又射一箭,当即身死。阿齐格向太宗报告,共克12城,56战皆胜,获人畜17万9千8百。8月20日,清军撤退,明兵部尚书张凤翼得知后,率军出京,在后面赶来,尾随清军,却不敢发动攻击。9月1日,清军携带掠获的18万人畜及其大批物资从容出冷口,“俱艳饰乘骑,奏乐凯归”,他们还砍下木头,写上“各官免送”字样扔于路旁,戏虐明朝将吏,浩浩荡荡,用了四天,才全部走出关外。一般常识,撤退时应该精兵殿后,阿齐格竟将辎重放在后面,自己前行不顾,所幸明军怯战,怕中诱敌圈套,眼睁睁看着清军满载而归,太宗得知后,将骄傲轻敌的阿齐格狠狠训斥了一通。清军出关后,张凤翼装模做样的向崇祯报告:“斩敌三级”。言官纷纷上书弹劾他,张凤翼自知必遭重罪,服大黄麻死于军营,明廷罢官的命令随后寄到。
(四)
时间:崇德3年(崇祯11年,1638年)
统帅:和硕睿亲王 多尔衮(太宗弟)
范围:河北 山东两省
清军兵分两翼,分别从墙子岭和青山关毁边墙而入,密云总督吴阿衡仓促应战被杀,两路大军越迁安,过丰润,会合于通州,沿太行山和运河,分兵八道,向西进攻。北京以西至山西地界,千里之内,多为旷野平原,善于驰骋的满蒙骑兵,千千万万,飞驰起来如一股狂风卷地,箭锋指处,明兵纷纷披靡,沿途所过六府城镇皆被攻掠。崇祯本来听从兵部尚书杨嗣昌,希望议和,督师卢象坚决反对,崇祯忙否认自己有议和打算,便同意他带兵,然而杨嗣昌和太监高起潜处处为难他,卢象升名为督天下兵,实际手上可用兵马不足两万!后来杨嗣昌从中作梗,竟又把这两万人马分走一半,卢象升率军至距鹿,兵马又溃散一半,仅剩五千残卒,没有粮饷,高起潜率山海关、宁远兵与他相距不足五十里,卢象升哀求其分给援兵,高起潜置之不理。卢象升军中无不失声哭泣,12月12日,被清骑兵包围,连围三重,卢象升大呼血战,身中四箭、三刀毙于战阵。高起潜闻听,拔营就跑,本来应该向西,慌乱中竟误逃向东边20里,陷入清军埋伏,大败逃窜。
清军深入河北南部,连下广平、顺德、大名等地,然后转向山东。明军以为清兵必然从德州攻入山东,故大部兵马集中德州,崇德4年正月,八旗两翼兵马绕开德州,会合于济南城下,一天之内,城破,巡按御史宋学朱刚一上轿,听说城陷,衙役们丢下他全跑散了,清兵冲上来,将他杀死。战后,清理城内尸体,竟多达13万具!整个城里的财物被劫一空,清军饱掠后,转攻山东其他城镇16处,明督师大学士刘宇亮率军尾随,却不敢进攻。此后,多尔衮率军至天津卫,渡过运河东归,安返辽东。此次清军所获甚大,共败明军57阵,共克济南府、3州、55县、2关,杀两名总督及守备以上将吏百余人,生擒德王朱由枢(押送沈阳)、郡王朱慈颖、奉国将军朱慈赏、监军太监冯允许等,获人畜46万2千3百,黄金4039两,白银97万7460两。
时间:崇德7年(崇祯15年,1642年)
统帅:多罗饶余郡王 阿巴泰(太宗兄)
范围:河北 山东两省
此次出征,有满洲、蒙古、汉军共12旗,约6万人,加上外藩蒙古兵一半,总兵力还是10万,分作两翼进兵。从界岭口毁边墙而入,进抵蓟县,蓟县总兵白腾蛟和马兰峪总兵白广恩被击败,蓟县失陷。明朝在京畿四周设了昌平、保定二总督,宁远、永平、顺天、保定、密云、天津六巡抚,宁远、山海、中协、西协、昌平、通州、天津、保定八总兵,做了较为严密的部署,但因为事权不一,无统一号令,反应迟钝,两个月内清兵连克霸州、河间、永清、衡水,转攻山东,克武城、临清诸镇,直抵兖州。鲁王朱以派被俘自杀,乐陵郡王朱宏治、阳信郡王朱宏福、东原郡王朱衣远,安丘郡王、滋阳郡王等众王及管理府事宗室约千人都被俘斩首。清军从兖州分兵,一部分去了莱州、登州、海州;另一部分渡黄河。崇德8年3月,回到山东莒州和临沂,正赶春季来临,春草青青,清兵就解鞍放牧,修整一个多月,此后两翼兵马途经河北返回,先于密云会合,然后于5月22日出关,安然东归。
明朝虽调集大量兵马,号称39万5千人,但“援师无一矢相加”,清军占领临清,明军却远远移师到威县,清军攻河间,明军远走山西,而且沿途大肆劫掠本国百姓,“所过一空”!清军到了青州、兖州一带,蓟辽总督赵光卞却驻军千里之外的良乡,按兵不动。清军看透了明朝将吏全无战意,才放心大胆的随心所欲的行动,如入无人之境,迟迟迁延不去,十万清军在莒州放马一个月,如在国中一般。北返时,车驼绵延300余里,渡卢沟桥,历时几天尚未过完,明将刘泽清、唐通、周遇吉、黄得功等劲兵猛将都集中通州,督师周延儒不敢说一句堵击的话,从早到晚,闭城不出,还编造“捷报”给崇祯帝,等到清军出边,唐通、白广恩等合兵进攻,结果被杀的大败。
阿巴泰率军进关,历时八个月,共攻克3府、18州、67县、88个城镇,击败明军39处,获黄金1万2千3百50两、白银2百20万5千2百70两、珍珠4千4百40两,各色绸缎共5万2千2百30匹,缎衣和裘衣1万3千8百40领,貂狐豹虎等皮500余张,俘获人口36万9千人,驼、马、骡、牛、驴、羊共32万1千余头,至于兵士及其王贝勒将官私带的家丁所掠取的金银财物,尚未计算在内,都变成了他们个人的财富,阿巴泰本人回国后得到最高额的奖赏,他一人就分得了1万两白银。
能把皇太极那段时间的历史清楚地告诉我吗?
后金第二代君主,大清创建者。满族,爱新觉罗氏。出生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十月二十五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在位十七年。明天启六年,1626年在沈阳继后金汗位。次年改元天聪。他对内大力推行封建化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对外相继征服了蒙古和朝鲜,并多次带兵侵略明朝,将西部边界扩张至锦州、宁远一线。十年四月改元崇德,改国号大清,正式称帝。
皇太极继位之初,后金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由于多次对外掠夺,处境孤立,受到明朝、蒙古、朝鲜的包围。内部由于贵族分权势力的矛盾,冲突日益严重。他虽继承了汗位,但实际上是同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按月分值”政务。权力分散,事事掣肘,徒有“一汗虚名”。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封建化的改革,皇太极采取各个击破的手段,打击、削弱分权势力,提高汗权。天聪四年,皇太极以阿敏弃守滦州、永平(今河北卢龙)、迁安、遵化四城的罪名,将其终身幽禁。五年,莽古尔泰同皇太极发生口角时,竟拔刀相向。皇太极借机以“御前露刃”之罪,革去莽古尔泰大贝勒衔。至此,四大贝勒,仅剩他和代善两人。六年,皇太极终于废除了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共理政务的旧制,改成自己南面独坐,取得了汗的独尊地位。另外,皇太极仿照明制,逐步建立国家统治机构,以取代八旗制度所行使的国家权力。三年,建立了由满汉文人组成的“文馆”,职掌“翻译汉字书籍”,“记注本朝政事”,为皇太极推行汉化运筹帷幄。五年,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国家行政事务。十年,又将“文馆”扩充为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统称“内三院”,负责撰拟诏令、编纂史书、掌管和起草对外文书与敕谕、讲经注史、颁布制度等。稍后,又建立了都察院,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皇太极通过这套政权机构,把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中。
在经济上,由于努尔哈赤晚年在辽东实行“抗拒者被戮,俘取者为奴”的奴隶制政策,汉人纷纷逃亡和暴动,生产凋敝,后金社会动荡不安。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皇太极执政伊始,便提出“治国之要,莫先安民”的方针,把原先努尔哈赤所推行的汉人每十三壮丁编为一庄,按满官品级分给为奴的政策改为每备御止给壮丁八人、牛二头、以备使令,其余汉人分屯别居,用汉官管理,使大量汉族奴隶取得了”“民户”地位,成为后金政权下的个体农民。天聪五年,皇太极颁布《离主条例》,其中规定“凡奴隶主犯有私行拓猎、擅杀人命、隐匿战利品、奸污属下妇女、冒功滥荐、压制申诉等罪,许奴仆告发,准其离主”。这一条例,限制了满洲贵族的某些特权,有利于奴仆争取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皇太极注意体恤民力,凡有妨农务的工程,一律不复兴筑,使百姓能“专勤南亩,以重本务”。经过几年的努力,农业有了较大发展,粮食基本上能够自给,社会矛盾得到缓和。
皇太极在国内大力实行改革时,并没有放弃努尔哈赤对外进行侵略扩张的政策。他认为要战胜明朝,首先要征服蒙古和朝鲜,这既可以解除后顾之懮,又可以利用他们的力量,共同对付明朝。天聪元年一月,皇太极不宣而战,命阿敏、济尔哈朗、阿济格等人,率三万大军入侵朝鲜,迫使朝鲜签订《江都和约》。1636年,皇太极又以朝鲜“屡败盟誓”,“助明害我”为由,亲率十万大军入侵朝鲜,包围南汉山城。国王李 被迫投降,称臣纳贡,允诺与明朝断绝往来,并将王子送沈阳为人质。对蒙古,皇太极采取“慑之以兵,怀之以德”的政策。首先争取与察哈尔林丹汗不和的科尔沁、喀喇沁等部的归附。天聪二年,达成共同征讨林丹汗的协议。经过几次征战,林丹汗势力大衰。八年,林丹汗在青海大草滩出痘病死。九年初,皇太极命多尔衮等率一万人渡黄河西进,至托里图,俘获了林丹汗子额哲及其部众一千余户,统一了漠南蒙古。为了笼络蒙古封建上层分子,皇太极用联姻、赏赐、封王封爵、定外藩功臣袭职例、崇奉喇嘛教、与西藏僧俗头领建立联系等手段,取得了蒙古诸部的支持和效忠。
皇太极深知满族要想入主中原,必须取得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因此,他十分重视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和明朝降官降将的作用,对他们采取招降收买政策。天聪三年,首次考试儒生,网罗了两百名汉族文人。此后又多次举行考试,分别优劣,量才录用。五年,大凌河战役后,对大批降将赐以庄田、奴仆、马匹,并委以官职。天聪七、八年间,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沉志祥等明朝将领纷纷自愿来投,皇太极对他们封王封侯,宠荣备至。随着蒙古的臣服,明朝将领的降顺,皇太极逐步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大大增强了军事力量。
天聪十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从此全力以赴地对明朝发动侵略。是年秋,他命阿济格统兵南侵,掠夺人畜十八万。崇德三年,又命多尔兖、岳托率军南侵。攻破城池五十多处,虏获人口四十六万,金银百余万两。为了从正面打开山海关,自五年三月起,发动了锦州战役。明廷派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十三万大军往援锦州祖大寿。皇太极指挥作战,后明军因塔山粮草被夺而决定分成两路突围。承畴等人突围未成,困守松山城,松山副将夏承德密约降清,以为内应。1642年二月十八日松山城陷,洪承畴被俘,祖大寿在锦州投降。至此,明朝在关外仅剩宁远一孤城。
公元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在宫中猝然病死,葬沈阳昭陵(沈阳北陵)。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后妃
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所有博尔济吉特氏都是蒙古科尔沁部人)名哲哲。正宫皇后。生三女,下嫁额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永福宫庄妃。生一子,顺治帝。女三,下嫁弼尔塔哈尔、色布腾、铿吉尔格。
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关睢宫宸妃。生一子,二岁而殇。
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名娜木钟。麟趾宫贵妃。生一子,博穆博果尔。一女,下嫁噶尔玛索诺木。
康惠淑妃,博尔济吉特氏,名巴特玛。衍庆宫淑妃。
元妃,钮祜禄氏。弘毅公额亦都的女儿。生一子,洛博会。
继妃,乌拉纳拉氏。生二子,豪格、洛格。一女,下嫁旺第。
侧妃,叶赫纳拉氏。生一子,硕塞。
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生两女,下嫁夸扎、哈尚。
庶妃,纳拉氏。生一子,高塞。二女,下嫁辉塞、拉哈。
庶妃,奇垒氏。察哈尔部人。生一女,下嫁吴应熊。
庶妃,颜扎氏。生一子,叶布舒。
庶妃,伊尔根觉罗氏。生一子,常舒。
庶妃,生一子,韬塞。
庶妃,生一女,下嫁班第。
子女
皇太极生有11子14女。
子
爱新觉罗�6�1豪格,长子,肃武亲王。
爱新觉罗�6�1洛格,早殇
爱新觉罗�6�1洛博会,早殇。
爱新觉罗�6�1叶布舒,四子,辅国公。
爱新觉罗�6�1硕塞,五子,承泽裕亲王。
爱新觉罗�6�1高塞,六子,镇国悫厚公。
爱新觉罗�6�1常舒,七子,辅国公品级。
第八子,早殇。
爱新觉罗�6�1福临,九子,清世祖,顺治帝。
爱新觉罗�6�1韬塞,十子,辅国公。
爱新觉罗�6�1博穆博果尔,十一子,襄昭亲王。
女
长女:敖汉固伦公主,母继妃乌喇那拉氏,嫁蒙古敖汉部郡王班第。
次女:固伦温庄长公主,名马喀塔,母孝端文皇后,先嫁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之子额哲,再嫁额哲弟阿布奈。
三女:固伦端靖长公主,母孝端文皇后,嫁蒙古科尔沁部奇塔特。
四女:固伦雍穆长公主,名雅图,母孝庄文皇后,嫁蒙古科尔沁部弼尔塔哈尔。
五女:固伦淑慧长公主,名阿图,母孝庄文皇后,先嫁正黄满洲旗人索尔哈,再嫁蒙古巴林部色布腾。
六女:固伦公主,母侧妃博尔济吉特氏,嫁满洲旗旗人夸札。
七女:固伦淑哲公主,母孝庄文皇后,嫁镶黄满洲旗旗人喇玛思。
八女:固伦永安长公主,母孝端文皇后,嫁蒙古科尔沁部巴雅斯护朗。
九女:母侧妃博尔济吉特氏,嫁博尔济吉特氏哈尚。
十女:县君,母庶妃纳喇氏,嫁满洲旗人瓜尔佳氏辉塞。
十一女:固伦端顺长公主,母懿靖大贵妃,嫁博尔济吉特氏噶尔玛索诺木。
十二女:乡君品级,母氏阙,嫁博尔济吉特氏班第。
十三女:母庶妃纳喇氏,嫁满洲旗人瓜尔佳氏哈拉。
十四女:和硕恪纯长公主,母庶妃察哈尔奇垒氏,嫁吴三桂之子吴应熊.
皇太极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