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掌

时间:2024-04-05 12:46:44编辑:优化君

陕西历史遗迹

  大明宫遗址,大雁塔,青龙寺


  重点文物
  陕西境内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延安革命遗址 1937-1947年 延安市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汉至宋 汉中市
  大雁塔 唐 西安市
  小雁塔 唐 西安市
  兴教寺塔 唐 西安市长安区
  西安城墙 明 西安市
  西安碑林 汉至近代 西安市
  药王山石刻 隋至明 铜川市
  半坡遗址 新石器时代 西安市
  丰镐遗址 周 西安市长安区
  阿房宫遗址 秦 西安市
  汉长安城遗址 西汉 西安市
  大明宫遗址 唐 西安市
  黄帝陵 黄陵县
  秦始皇陵 秦 西安市临潼区
  茂陵(汉武帝刘彻墓) 西汉 兴平市
  霍去病墓 西汉 兴平市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墓) 唐 礼泉县
  乾陵(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墓) 唐 乾县
  顺陵(武则天之母杨氏墓) 唐 咸阳市
  陕西境内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西安事变旧址 1936年 西安市
  蓝田猿人遗址 旧石器时代 蓝田县
  周原遗址 西周 扶风县、岐山县
  司马迁墓和祠 西汉至宋 韩城市
  陕西境内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瓦窑堡革命旧址 1935年 子长县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 1937-1946年 陕西省西安市
  大佛寺石窟 唐 彬县
  钟山石窟 北宋 子长县
  昭仁寺大殿 唐 长武县
  西岳庙 明至清 华阴市
  西安清真寺 明至清 西安市
  秦雍城遗址 东周 凤翔县
  秦咸阳城遗址 战国至秦 咸阳市
  黄堡镇耀州窑遗址 唐至元 铜川市
  长陵 西汉 咸阳市
  杜陵 西汉 西安市长安区
  桥陵 唐 蒲城县
  扶托村 商周 西安市户县
  陕西境内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姜寨遗址 新石器时代 西安市临潼区
  郑国渠首遗址 战国 泾阳县
  魏长城遗址 战国 华阴市、大荔县 、韩城市
  统万城遗址 十六国 陕西省靖边县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包括青龙寺遗址) 隋、唐 西安市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 隋、唐 麟游县
  灞桥遗址 隋-元 西安市
  华清宫遗址 唐 西安市临潼区
  武侯墓 三国 勉县
  泰陵 隋 咸阳市
  永陵 西魏 富平县
  仙游寺法王塔 隋 周至县
  府州城 五代-清 府谷县
  西安钟楼、鼓楼 明 西安市
  水陆庵 明 蓝田县
  延一井旧址 清 延长县
  陕西境内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甜水沟遗址 旧石器时代 大荔县
  花石浪遗址 旧石器时代 洛南县
  元君庙--泉护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 华县
  康家遗址 新石器时代 西安市
  老牛坡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商 西安市
  栎阳城遗址 战国至汉 西安市
  京师仓遗址 西汉 华阴市
  良周遗址 秦、汉 澄城县
  东渭桥遗址 唐 高陵县
  玉华宫遗址 唐 铜川市
  西汉帝陵 西汉 咸阳市、西安市
  唐代帝陵 唐 富平县、蒲城县、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
  三原城隍庙 明 三原县
  鸠摩罗什舍利塔 唐 户县
  公输堂 明 户县
  仓颉墓与庙 明、清 白水县
  泰塔 北宋 旬邑县
  香积寺善导塔 唐 西安市长安区
  西安城隍庙 明、清 西安市
  白云山庙 明、清 佳县
  八云塔 唐 周至县
  泾阳崇文塔 明 泾阳县
  彬县开元寺塔 北宋 彬县
  韩城普照寺 元 韩城市
  韩城文庙 明 韩城市
  韩城城隍庙 明 韩城市
  党家村古建筑群 明、清 韩城市
  耀县文庙 明 铜川市耀州区
  澄城城隍庙神楼 明 澄城县
  镇北台 明 榆林市
  重阳宫祖庵碑林 元至清 户县
  慈善寺石窟 隋、唐 麟游县
  洛川会议旧址 1937年 洛川县
  杨家沟革命旧址 1947~1948年 米脂县
  陕西境内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龙岗寺遗址 旧石器时代至汉 南郑县
  石峁遗址 新石器时代 神木县
  石摞摞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 佳县
  李家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 西乡县
  北首岭遗址 新石器时代 宝鸡市
  东龙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汉 商洛市
  横阵遗址 新石器时代 华阴市
  李家崖城址 商至周 清涧县
  梁带村遗址 周 韩城市
  杨家村遗址 周 眉县
  法门寺遗址 南北朝至清 扶风县
  麟州故城 唐至明 神木县
  秦东陵 秦 西安市
  张骞墓 汉 城固县
  明秦王墓 明 西安市
  蔡伦墓和祠 清 洋县
  精进寺塔 唐至宋 澄城县
  长安圣寿寺塔 唐 西安市
  长安华严寺塔 唐 西安市
  百良寿圣寺塔 唐 合阳县
  昭慧塔 唐 高陵县
  开明寺塔 唐 洋县
  大秦寺塔 宋 周至县
  太平寺塔 宋 岐山县
  武陵寺塔 宋 永寿县
  神德寺塔 宋 铜川市
  法王庙 宋至清 韩城市
  北营庙 元 韩城市
  五门堰 元 城固县
  吴堡石城 明至清 吴堡县
  周公庙 明至清 岐山县
  榆林卫城 明至清 榆林市
  张良庙 明至清 留坝县
  扶风城隍庙 明至清 扶风县
  玉皇后土庙 明至清 韩城市
  玄武庙青石殿 明 合阳县
  庆安寺塔 明 渭南市
  咸阳文庙 明 咸阳市
  盘龙山古建筑群 明 米脂县
  姜氏庄园 清 米脂县
  丰图义仓 清 大荔县
  灵岩寺摩崖 汉至民国 略阳县
  石泓寺石窟 隋至明 富县
  杨珣碑 唐 扶风县
  万安禅院石窟 宋 黄陵县
  易俗社剧场 民国 西安市
  渭华起义旧址 1927年 华县
  吴旗革命旧址 1935年 吴起县
  保安革命旧址 1936年~1937年 志丹县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延安、韩城、榆林、汉中、咸阳。


文学学习的好处?

1、提高素养,提升自身的品位。2、是感知社会的触角,各个学科都是融会贯通的,学习文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一个人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触类旁通。3、学习文学,也是一种美的享受,文学中所含括的智慧、人文精神是其他学科难以媲美的。4、学习本国文学,当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何况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其文化更是渊源流长,传承这些文化精髓——文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隐而不现但真真实实的责任。扩展资料: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不同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学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谁来陕西

长安八景”是三秦大地著名的文物胜地。在西安碑林,有一块碑石,用诗和画的形式描绘了这八景的奇丽秀美。这块碑石刻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1 华岳仙掌

冲天五指绕云霾,确是沉香利斧开。

揽月无须登绝顶,摘星莫若上棋台。

昌黎涕泪谁人笑,李耳扶犁何物栽?

世事纭纭浑作梦,不闻侠客舞刀来。

华岳仙掌是长安八景之一。华山东峰东北处有石峰楼,峰的东壁有仙掌崖,传说古代黄河有大山阻拦,灾害连年,河神左手托华山,右足蹬中条山,给黄河开辟入海河道,拯救了万民。“仙掌”就是河神托华山时留下的手迹。掌崖上半轮如月,光可鉴人,称“石月”。

2 草堂烟雾

草堂金殿雾云蒸,五百高僧颂大乘。

心底禅通悟三宝,阶前塔耸展八棱。

前生因果岂有信,后世轮回何为凭?

敢问尘间多少愿,佛前冬夜对青灯。

在今西安市户县草堂寺内。公元401年,印度高僧鸠摩罗氏来此翻译佛经。关于“草堂烟雾”的说法有两种,一是说塔旁有“烟雾井”一口,每年秋冬的早晨,井内烟雾缭绕;另一说是寺旁有圭峰,好像古代圭玉,每逢太阳将要落山,轻烟淡雾弥漫山巅。

3 灞柳风雪

三春飞絮滚涛来,别泪轻挥莫自哀。

市井徘徊知累苦,书斋消磨造梁材。

左迁可赋滕王阁,戍守犹吟镇北台。

帝阙长辞天地阔,东风何处不花开。

在西安东郊灞河沿岸。灞水原名滋水,秦穆公欲图霸业,改名灞水。隋唐时长安广栽柳树,而灞桥又是长安东去的门户、交通要道。人们在此与东去的人依依惜别,成为当时一种时尚。每当初春,柳絮纷飞,如同冬日飞舞的雪花,煞是好看。

4 骊山晚照

奋蹄骊骏跃苍穹,故事新情入眼中。

一笑褒妃留旧骂,千金虢石立新功。

泉清难洗白绫恨,殿冷犹遗笑靥红。

锦鲤可知兴废苦?依然咬尾戏荷东。

在今西安市临潼区,距西安市约25公里。这里曾发生过无数惊天动地的故事。每当夕阳西下,骊山在斜阳的影子中,好像披上了艳丽的红装。“入暮晴霞红一片,疑是烽火自西来”,令人误以为当年烽火还在燃烧,故有“骊山晚照”之称。

5 曲江流饮

碧水盈池万丈深,轻摇折扇卧听琴。

胡姬把盏蛮腰细,士子吟哦笔墨枕。

金鲤化龙凭好句,魁星点斗掷黄金。

君王赐酒一杯醉,斜荡小舟入柳荫。

在今西安市东南,汉唐时为优美的风景区。因池水曲折而得名“曲江”,宋以后逐渐干涸。唐时新科进士得中,皇帝在曲江池赐宴,进士们将酒杯放在曲流上,杯随水势,流至面前,必须饮尽,成为唐时风尚之一。

6 太白积雪

若无千古窦娥冤,积雪何须六月天?

八景空留八道观,四湖高挂四冰川。

飞禽修炼青牛洞,奇葩参禅玉凤泉。

鬼斧神工谁造化?长庚精魄百千年。

在今西安市以西的宝鸡市眉县境内。太白山是秦岭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山势陡峭,人为痕迹较少,是人们旅游度假的首选。因山高空气寒冷,终年积雪不化,因而有“太白积雪六月天”的奇妙景观。

7 咸阳古渡

朔风漫舞万旌旄,别泪频摧杨柳凋。

匹马征伐西域近,皇恩宣抚吐番遥。

思乡蔡女尝为客,种树左君不事樵。

孑孑艄公看古渡,几回清梦入唐朝。

位于今西安市西北部的咸阳古城遗址。咸阳古桥是古时人们西去的重要关口,那时因交通不发达,摆渡就成了人们最常使用的工具。古时渭水悠悠,两岸民众载舟往返,成为“八景”的组成部分。

8 雁塔晨钟

万钧生铁铸奇钟,朝送吉祥到禁宫。

瓦绿承恩违帝制,笺黄随雁报家翁。

老槐不忆繁华事,新殿曾经世纪风。

六度劫波叹离合,何言佛祖有神工!

在今西安南门外友谊西路的荐福寺内。寺内有小雁塔,并有一口金代铁钟,重约2万斤。每日清晨,法师依节奏敲响,声传数十里,早已成为长安民众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西安自古以来就有 “八水绕长安”之说,为历代文人学士所称道。这八水指的是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

渭河,发源于甘肃省的渭源县鸟鼠山,于陕西省的宝鸡峡进入关中平原,自西向东横贯关中,流经西安市西北部,于潼关汇入黄河。全长935公里,是流经关中地区的最大河流。从春秋时期到秦汉、隋唐,渭河都是重要航道,孕育了6000多年的古文化。渭河上的咸阳古渡,几千年来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

泾河,发源于宁夏泾源县六盘山,于长武县入陕,流至高陵县汇人渭河,全长300公里,是绕西安北面的河流。泾河是关中平原上开发利用最早的河流之一,战国时期开凿的郑国渠、汉代修建的六辅渠、白渠,使关中成为千里沃野。

沣河,发源于长安县沣峪,流至咸阳市汇入渭河,全长78公里,绕西安之西。据载,大禹曾经治理过沣河,西周的丰、镐二京就建在沣河东西两岸。秦咸阳、汉长安也位于沣河、渭河交汇处,汉、唐时的昆明池也是引沣河水形成的。

涝河,发源于户县涝峪,北流至咸阳汇入渭河,与沣河平行,也是绕西安之西的河流。

潏河,发源于长安县秦岭北坡的大峪,是西安地区最负盛名的河流,为秦、汉、唐古都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潏河在其经过的少陵原、神禾原之间形成了一个土地肥沃、风景优美的平原,即著名的樊川。潏河在牛头寺附近分为两支,向北为皂河,向西则与滈河合流汇入沣河。河全长74公里,绕西安之南。

滈河,发源于长安县石砭峪,全长46公里,绕西安之南。与潏河在香积寺汇合后向西,在户县秦渡镇附近注入沣河。

浐河,发源于蓝田县汤峪,与灞河汇合后注入渭河,全长64公里,是绕西安西面的河流。

灞河,发源于蓝田县灞源乡,原名滋水,春秋时秦穆公为了炫耀其霸业,改名为灞河。与浐汇合,流入渭河,全长109公里,绕西安之东,是东西交通必经之地。唐在此地设驿站,亲友出行多在这里折柳送行。沿河岸遍植柳树,春天柳絮纷飞如雪,“灞柳风雪”成为长安八景之一。


华岳仙掌的历史

仙掌崖在华山东峰,是指东石峰的面东崖壁。大自然的风剥雨蚀在崖上造化了一面手掌形石纹,高数十米,五指分明,形象生动逼真;人称华岳仙掌。因它的厅瑰壮观,被列为陕西有名的“关中八景”第一景。华岳仙掌最宜从远处观赏。进潼关入陕西眺望秦岭,首先看到的就是它。每逢晴朗的早晨,掌印如镀赤金,巍然矗立,光彩壮丽,观赏者无不叹为观止。登山途中在苍龙岭,五云峰等 处也可近观仙掌,但效果不如远观。历代有关华岳仙掌的神话传说很多。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在上古时候,今黄河东、山西境内的首阳山同华山连年,黎民百姓苦不堪言。河神巨灵悲悯人间疾苦就手推华山,脚踏首阳山,使地轴折断,山脊裂绝,一山移而为两,河水从两 山之间奔射东去。从此巨灵神推山的手印留在首阳山下。唐代道世所撰的佛教书籍“法苑珠林”收录的则另是一说。言上古时天地混沌,山海相连,太行、王屋及华山一带,白鹿河聚水成灾,被称为西海。巨灵大人秦洪海为治理水害,左手托华山,右足蹬中条,使山海分裂,河通地出,于是便留下了掌与足印。又传汉武帝当年来登华山时,因感叹巨灵神的功德,在华山下建造了巨灵神洞。史书又记载,唐垂拱元年(685),华阴县令因慕亿掌之名,也想借仙掌 之名宣传华阴,曾提议把华阴县改保为仙掌县。古人有许多吟咏仙掌的诗文赋记,篇篇都妙语连珠。唐王维的《华岳》诗吟道:昔闻乾坤闭,造化生巨灵。右足踏方止,左用推削成。天地忽开坼,大河注东溟。遂为西峙岳,雄雄镇秦京。唐诗人刘象也有《咏仙掌》诗一首:万古亭亭倚碧霄,不成奇刻不成招。何如掬取天池水,洒向人间救旱苗。据说刘象后来因此诗而诗名大振,被人称为刘仙掌。次外,唐喻?的《仙掌赋》、关图的《巨灵擘太华赋》等都是一咏三叹,荡气回肠的佳作。 今华山五云峰路口有观掌台,护以石栏铁索,为游人观掌提供了方便,游人也多于此摄影留念。

华岳仙掌的传说

游人越过华山苍龙岭至将军石,便可清晰的观赏到朝阳峰危崖上五指分明,宛如一只巨人左手掌迹。此崖曰:“仙掌崖”,此掌乃是关中八景之首 “华岳仙掌”。关于“仙掌”的来历,还有一段奇妙的传说。相传在远古时,黄河东岸的首阳山(今山西中条山)和黄河西岸的太华山十一条山峦。那时,这里气候温润,山上郁郁苍苍,白云缭绕;山下良田无际,炊烟袅袅,人们过着安宁的日子。有一年的三月三日,忽然一声巨响, 汹涌的洪水,很快淹没了良田、村舍,大地一下子变成了水乡泽国。原来这一年王母娘娘举办蟠桃会,老寿星多喝了两盅,一不小心,手里玉蛊一斜,琼浆撒下天庭,立刻变成了人间横祸。人们的怨气冲进主宰西方十二万里天地的白帝少昊那里。白帝赶紧向玉帝禀明此事。玉帝大惊,即传旨给巨灵仙要他下凡人间,立即排除这一祸事。巨灵仙头如笆头,眼似铜铃,脚大十围,浑身是劲。他落下云头来到华山的危崖下,一只手遮在额头向东眺望,观察片刻,就一缩身挤入大山之间,只见他,左手一拳,右脚一蹬,使尽全力,将身一展,只听见一声巨响,山开地裂。顷刻间,百尺高的黄浪,如离弦之箭,向东喷射而去,抬头看华山, 已被推进秦岭之中,回头望首阳,已在波涛之北。这时,屹立在水浪中的巨灵仙望着咆哮东去之水,长舒一口气,哈哈大笑,遂驾彩云向西而去。巨灵仙虽然走了,但他那只仙掌却深深地印在了巍巍华山东峰的绝壁之上,给西岳华山增添了一幅神奇无比的胜景。西岳华山奇险莫名,给每一个登临的游客以极深的感受。华山山势挺拔,登山路线紧贴岩壁而上,陡峭狭窄,步步惊心。由于修建道路难度太大,多年里只有一条路经可以上山,故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说。1996年建成登山索道,大大方便了游人,使普通游客也可在半日内游赏山顶主要景点。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大峰,南峰最高,海拔2160米。华山又是道教名山,山间多道家宫观。游人可住宿山顶道观或招待所,欣赏极顶星月浩洁的夜景和瑰丽壮美的日出。

上一篇:狂奴故态

下一篇:风调雨顺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