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业网

时间:2024-04-05 14:54:08编辑:优化君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Internet的最早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Def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由此,ARPAnet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

从六十年代起,由ARPA提供经费,联合计算机公司和大学共同研制而发展起来的ARPAnet网络。最初,ARPAnet主要是用于军事研究目的,它主要是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网络必须经受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的工作,一旦发生战争,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网络的其他部分应能维持正常的通信工作。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开发和利用。作为Internet的早期骨干网,ARPAnet的试验并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较好地解决了异种机网络互联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

1983年,ARPAnet分裂为两部分,ARPAnet和纯军事用的MILNET。同时,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产生和逢勃发展对Internet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A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建立的NSFnet。NSF在全美国建立了按地区划分的计算机广域网并将这些地区网络和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起来。NFSnet于1990年6月彻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

NSFnet对Internet的最大贡献是使Internet向全社会开放,而不象以前的那样仅供计算机研究人员和政府机构使用。1990年9月,由Merit,IBM和MCI公司联合建立了一个非盈利的组织―先进网络科学公司ANS(Advanced Network &Science Inc.)。ANS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全美范围的T3级主干网,它能以45Mbps的速率传送数据。到1991年底,NSFnet的全部主干网都与ANS提供的T3级主干网相联通。

Internet的第二次飞跃归功于Internet的商业化,商业机构一踏入Internet这一陌生世界,很快发现了它在通信、资料检索、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于是世界各地的无数企业纷纷涌入Internet,带来了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飞跃。

3、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及现状

关于中国公用数据通信网 我国已建立了四大公用数据通信网,为我国Internet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通信网(ChinaPAC)。该网于1993年9月开通,1996年底已覆盖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和一部分发达地区的乡镇,与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的44个数据网互联。

(2)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该网于1994年开通,1996年底覆盖到3000个县级以上的城市和乡镇。我国的四大互联网的骨干大部分都是采用ChinaDDN。

(3)中国公用帧中继网(ChinaFRN)。该网已在我国的8大区的省会城市设立了节点,向社会提供高速数据和多媒体通信。

(4)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该网于1995年与Internet互联,物理节点覆盖30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个城市,业务范围覆盖所有电话通达的地区。1998年7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骨干网二期工程开始启动。二期工程将八个大区间的主干带宽扩充至155M,并且将八个大区的节点路由器全部换成千兆位路由器。

2000年下半年,中国电信利用n*10Gbps DWDM和千兆位路由器技术,对ChinaNet进行了大规模扩容。目前,ChinaNet网络节点间的路由中继由155M提升到2.5Gbps,提速16倍,到2000年底ChinaNet国内总带宽已达800Gbps,到2001年3月份国际出口总带宽突破3Gbps。

关于中国Internet的发展阶段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大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6.6-1993.3是研究试验阶段(E-mail Only)

在此期间中国一些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开始研究Internet联网技术,并开展了科研课题和科技合作工作。这个阶段的网络应用仅限于小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而且仅为少数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提供电子邮件服务。发展经历如下:

1986 : Dial up (Terminal)

1990 : X.25 (1989.11: CNPAC,1993.9: CHINAPAC)

1993.3 : Leased Line(DECnet) (Email Only)

第二阶段为1994.4至1996年,是起步阶段(Full Function Connection)

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互联网,实现和Internet的TCP/IP连接,从而开通了Internet全功能服务。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互联网的国家。之后,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个互联网络项目在全国范围相继启动,互联网开始进入公众生活,并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96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已达20万,利用互联网开展的业务与应用逐步增多。

第三阶段从1997年至今,是快速增长阶段。

国内互联网用户数97年以后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增长到今天,上网用户已超过2000万。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1年6月30日,我国共有上网计算机约1002万台,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163万台,拨号上网计算机:839万台,上网用户约2650万人,其中专线上网的用户人数为454万,拨号上网的用户人数为1793万,同时使用专线与拨号的用户人数为403万。除计算机外同时使用其它设备(移动终端、信息家电)上网的用户人数为107万。CN下注册的域名128362个,WWW站点242739个,国际出口带宽3257Mbps。

详情可参考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中国Internet发展大事记》。 中国目前有十家具有独立国际出入口线路的商用性互联网骨干单位,还有面向教育、科技、经贸等领域的非营利性互联网骨干单位。现在有600多家网络接入服务提供商(ISP),其中跨省经营的有200家左右。

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近年来,中国先后启用了数个国际光缆系统。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中日、中韩、环球海底光缆系统、亚欧陆地光缆系统;正在建设的有:亚太2号海底光缆、中美海底光缆、亚欧海底光缆。1999年共有13条国内干线光缆投入使用或试运行。光缆总长100万公里。国内互联网骨干网络对原有信道全面扩容,中继电路以155M为主。随着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广泛应用于光通信建设,互联网骨干网带宽可达2.5G-40G。


据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冷荣泉介绍,我国因特网骨干网从1996年至今已经历了3个阶段:1996年之前,多数采用64K至2M传输通道;1997年至1999年多为2M至115M的通道;2000年到2001年从115M跳到了2.5G;从2002年开始,将逐步进入10G时代。

2002年1月11日,中国电信上海―杭州10G IP over DWDM建成开通,该通道所构建的长途波分复用传输系统,采用了思科公司长途波分复用系统和系列高速互联网路由器。这一系统已被世界各地的大型电信运营商用于构建规模庞大、运行快速稳定的“IP+Optical”网络,并被证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先进性。这条全国最宽的数据通信通道的开通,标志着我国因特网骨干传输网从2.5G步入10G时代,标志着中国电信数据传输能力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电信的数据网已经成为真正的高速数据网络、海量带宽网。

关于中国十大互联网简况

目前我国有10家网络运营商(即十大互联网络单位),有200家左右有跨省经营资格的网络服务提供商(ISP)。十大互联网络单位分别是:

(1)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 (2)中国科技网(CSTNET)

(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4)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已并入网通)

(5)中国联通互联网(UNINET) (6)中国网通公用互联网(CNCNET)

(7)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 (8)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CIETNET)

(9)中国长城互联网(CGWNET) (10)中国卫星集团互联网(CSNET)

其中非营利单位有四家:中国科技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和中国长城互联网。这十大互联网络单位都拥有独立的国际出口。调查显示,截止2001年9月30日,我国的国际出口带宽总和已达到5724M(见下图,未包括中国长城互联网的国际出口带宽数据),与CNNIC在2001年1月的互联网统计调查报告中公布的2799M相比,我国大陆在短短9个月的时间里,国际出口带宽增加了2925M,增幅为105%。其中,与美国相连的有4023M(占70.3%),与日本相连的有314M,与韩国相连的有251M,与中国香港相连的有749M,与中国澳门相连的有14M,还与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相连。另外,这十大互联网络单位与国家互联网交换中心(NAP)之间的连接带宽也达到3558M。我国十大互联网单位之间的相互连接带宽数,以及我国部分ISP与十大互联网单位之间的连接带宽数和国际出口带宽情况请参考中国互联网联接带宽Flash图。




4、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给全世界带来了非同寻常的机遇。人类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当前正在迈进信息社会。信息作为继材料、能源之后的又一重要战略资源,它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取得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它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

首先,网络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使得社会的各种资源得以共享。

其次,网络创造出了更多的机会,可以有效地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有力地拉动消费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生产力进步。

第三,网络也为各个层次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互联网的确创造了一个奇迹,但在奇迹背后,存在着日益突出的问题,给人们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比如,信息贫富差距开始扩大,财富分配出现不平等;网络的开放性和全球化,促进了人类知识的共享和经济的全球化。但也使得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成为非常严峻的问题;网络的竞争已成为国家间和企业间高技术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网络带来信息的全球性流通,也加剧了文化渗透,各国都在为捍卫自己的网络文化而努力。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如何使得这种厚重的文化在网络上得以延伸,这个问题显得尤其突出。

5、Internet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Internet发展经历了研究网、运行网和商业网3个阶段。至今,全世界没有人能够知道Internet的确切规模。Internet正以当初人们始料不及的惊人速度向前发展,今天的Internet已经从各个方面逐渐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人们可以随时从网上了解当天最新的天气信息、新闻动态和旅游信息,可看到当天的报纸和最新杂志,可以足不出户在家里炒股、网上购物、收发电子邮件,享受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等等。

Internet的意义并不在于它的规模,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全球性的信息基础设施。当今世界正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信息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发达国家的新的支柱产业,成为推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新的源动力,并且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特别是近几年来国际互联网络及其应用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并且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Internet已经构成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和未来信息社会的蓝图。纵观Internet的发展史,可以看出Internet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运营产业化

以Internet运营为产业的企业迅速崛起,从1995年5月开始,多年资助Internet研究开发的美国科学基金会(NSF)退出Internet,把NFSnet的经营权转交给美国3家最大的私营电信公司(即Sprint、MCI和ANS),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

2)应用商业化

随着Internet对商业应用的开放,它已成为一种十分出色的电子化商业媒介。众多公司、企业不仅把它作为市场销售和客户支持的重要手段,而且把它作为传真、快递及其他通信手段的廉价替代品,借以形成与全球客户保持联系和降低日常的运营成本。如:电子邮件、IP电话、网络传真、VPN和电子商务等等的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便是最好例证。

3)互联全球化

Internet虽然已有三十来年的发展历史,但早期主要是限于美国国内的科研机构、政府机构和它的盟国范围内使用。现在不一样了,随着各国纷纷提出适合本国国情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已迅速形成了世界性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热潮,各个国家都在以最快的速度接入Internet。

4)互联宽带化

随着网络基础的改善、用户接入方面新技术的采用、接入方式的多样化和运营商服务能力的提高,接入网速率慢形成的瓶颈问题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上网速度将会更快,带宽瓶颈约束将会消除,互联必然宽带化,从而促进更多的应用在网上实现,并能满足用户多方面的网络需求。

5)多业务综合平台化、智能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将成为图像、话音和数据“三网合一”的多媒体业务综合平台,并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公务、电子医务、电子教学等交叉融合。十到二十年内,互联网将超过报刊、广播和电视的影响力,逐渐形成“第四媒体”。

综上所述,随着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趋势的加强,未来的互联网将是一个真正的多网合一、多业务综合平台和智能化的平台,未来的互联网是移动+IP+广播多媒体的网络世界,它能融合现今所有的通信业务,并能推动新业务的迅猛发展,给整个信息技术产业带来一场革命。


因特网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Internet的历史和发展
Internet最早来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建立的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从60年代开始,ARPA就开始向美国国内大学的计算机系和一些私人有限公司提供经费,以促进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的研究。1968年,ARPA为ARPAnet网络项目立项,这个项目基于这样一种主导思想:网络必须能够经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工作,一旦发生战争,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网络的其它部分应当能够维持正常通信。最初,ARPAnet主要用于军事研究目的,它有五大特点:
⑴支持资源共享;
⑵采用分布式控制技术;
⑶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⑷使用通信控制处理机;
⑸采用分层的网络通信协议。
1972年,ARPAnet在首届计算机后台通信国际会议上首次与公众见面,并验证了分组交换技术的可行性,由此,ARPAnet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
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开发和使用。1980年,ARPA投资把TCP/IP加进UNIX(BSD4.1版本)的内核中,在BSD4.2版本以后,TCP/IP协议即成为UNIX操作系统的标准通信模块。1982年,Internet由ARPAnet,MILNET等几个计算机网络合并而成,作为Internet的早期骨干网,ARPAnet试验并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较好地解决了异种机网络互联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
1983年,ARPAnet分裂为两部分:ARPAnet和纯军事用的MILNET。该年1月,ARPA把TCP/IP协议作为ARPAnet的标准协议,其后,人们称呼这个以ARPAnet为主干网的网际互联网为Internet,TCP/IP协议簇便在Internet中进行研究,试验,并改进成为使用方便,效率极好的协议簇。
与此同时,局域网和其它广域网的产生和蓬勃发展对Internet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建立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网NSFnet,1986年,NSF建立起了六大超级计算机中心,为了使全国的科学家、工程师能够共享这些超级计算机设施,NSF建立了自己的基于TCP/IP协议簇的计算机网络NSFnet。NSF在全国建立了按地区划分的计算机广域网,并将这些地区网络和超级计算中心相联,最后将各超级计算中心互联起来。地区网的构成一般是由一批在地理上局限于某一地域,在管理上隶属于某一机构或在经济上有共同利益的用户的计算机互联而成,连接各地区网上主通信结点计算机的高速数据专线构成了NSFnet的主干网,这样,当一个用户的计算机与某一地区相联以后,它除了可以使用任一超级计算中心的设施,可以同网上任一用户通信,还可以获得网络提供的大量信息和数据。这一成功使得NSFnet于1990年6月彻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
NSFnet对Internet的最大贡献是使Internet向全社会开放,而不象以前那样仅仅借计算机研究人员、政府职员和政府承包商使用。然而,随着网上通信量的迅猛增长,NSF不得不采用更新的网络技术来适应发展的需要。1990年9月,由Merit、IBM和MCI公司联合建立了一个非赢利性的组织——先进网络和科学公司ANS(Advanced Network&Science,Inc)。ANS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全美范围的T3级主干网,它能以45Mb/s的速率传送数据,相当于每秒传送1400页文本信息。到1991年底,NSFnet的全部主干网都已同ANS提供的T3级主干网相通。
1969年12月,当ARPAnet最初建成时只有四个结点,到1972年3月也仅仅只有23个结点,直到1977年3月总共只有111个结点。但是近十年来,随着社会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大发展,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对信息的意识,对开发和使用信息资源的重视越来越加强,这些都强烈刺激了ARPAnet和以后发展成的NSFnet的发展,使联入这两个网络的主机和用户数目急剧增加,1988年,由NSFnet连接的计算机数就猛增到56000台,此后每年更以2到3倍的惊人速度向前发展,1994年,Internet上的主机数目达到了320万台,连接了世界上的35000个计算机网络。现在,Internet上已经拥有5000多万个用户,每月仍以10-15%的数目向前增长,专家预测,到1998年,Internet 上的用户将突破1亿,到2000年,全世界将有100多万个网络,1亿台主机和超过10亿的用户。今天的Internet已不再是计算机人员和军事部门进行科研的领域,而是变成了一个开发和使用信息资源的覆盖全球的信息海洋。在Internet 上,按从事的业务分类包括了广告公司,航空公司,农业生产公司,艺术,导航设备,书店,化工,通信,计算机,咨询,娱乐,财贸,各类商店,旅馆等等100多类,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个信息社会的缩影。
1995年,Internet开始大规模应用在商业领域。当年,美国Internet业务的总营收额为10亿美元,预计1996年将会达到18亿美元。提供联机服务的供应商也从原先象America Online和ProdigyService这样的计算机公司发展到象AT&T、MCI、Pacific Bell等通信运营公司也参加进来。
由于商业应用产生的巨大需求,从调制解调器到诸如 Web服务器和浏览器的Internet 应用市场都分外红火。
在Internet蓬勃发展的同时,其本身随着用户的需求的转移也发生着产品结构上的变化。1994年,所有的Internet软件几乎全是TCP/IP协议保,那时人们需要的是能兼容TCP/IP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如今Internet重心已转向具体的应用,象利用WWW来做广告或进行联机贸易。Web是Internet上增长最快的应用,其用户已从1994年的不到400万激增至1995年的1000万。Web站的数目1995年到三万个。
● Internet的规模
Internet已成为目前规模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网络。今天,Internet已连接60,000多个网络,正式连接86个国家,电子信箱能通达150多个国家,有480多万台主机通过它连接在一起,用户有2500多万,每天的信息流量达到万亿比特(terrabyte)以上,每月的电子信件突破10亿封。
同时,Internet的应用业渗透到了各个领域,从学术研究到股票交易、从学校教育到娱乐游戏、从联机信息检索到在线居家购物等,都有长足的进步。据统计,目前在Internet的域名分布中,.com--即商业所占比例最大,为41%;.edu--(科教)已退居二线,占有30%分额。去年在Internet的成长中,商企界的成长占了其中的75%。
● Internet的未来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Internet市场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其应用将涵盖从办公室共享信息到市场营销、服务等广泛领域。另外,Internet带来的电子贸易正改变着现今商业活动的传统模式,其提供的方便而广泛的互连必将对未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影响。
然而Internet也有其固有的缺点,入网络无整体规划和设计,网络拓补结构不清晰以及容错及可靠性能的缺乏,而这些对于商业领域的不少应用是至关重要的。安全性问题是困扰Internet用户发展的另一主要因素。虽然现在已有不少的方案和协议来确保Internet网上的联机商业交易的可靠进行,但真正适用并将主宰市场的技术和产品目前尚不明确。另外,Internet是一个无中心的网络。所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Internet的发展,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Internet才能更好的发展。

十多年来,微软公司对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垄断使得它操
纵着计算技术的生杀大权。如今决定因特网发展的技术说明,单独一家软件
公司不再可能取得这种控制权。
  【新华社伦敦11月13日英文电】英国《经济学家》周刊11月13日一期刊登一篇文章,题为《明天的因特网》,摘要如下:
80年代初期,当微软公司从IBM公司的阴影中开创出一条路来,微软作为打破垄断的卓越超群者受到了欢迎。个人计算机这场反主流文化可能会使普通人从由公司信息技术部门维护的大型计算机中解放出来,这些大型计算机大部分都是IBM公司生产的。然而结果是打破垄断这种观点只说对了一半。向个人计算机的过渡几乎摧毁了IBM这家公司,然而微软获得的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市场份额如此之大,甚至连IBM公司也从未在大型计算机市场上取得过如此大的份额。
  如今,该是微软公司感觉到一场技术变革带来的威胁了。然而这一次,控制着旧技术的公司不太可能被仅仅一个新来者就推到一边去。相反,因特网承诺要创造这样一个世界———再也没有任何公司能够拥有像微软和IBM公司这样的垄断实力。
  尽管因特网已经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如果关于你能在网上干这干那的大肆吹嘘不彻底破灭的话,一场进一步的变革就必不可少。现在仍然是因特网的早期时代,因特网的发展水平就相当于DC3型飞机问世之前的商业飞行一样。其实这场变革已经在进行了,它并不是来自于像喷气式发动机这样的某一种惊人的技术突破,而是来自于许多差不多同时成熟的、相互关联的技术。
  这些技术和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有很大不同。微软公司对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拥有知识产权,而因特网采用的是“开放”的标准和协议,这意味着它们可以被任何人随意使用。这些标准和协议大部分是在公共论坛被推敲成形的,不受任何一家公司的控制。操作系统是个人计算机的控制中心,而因特网是通过许多层次来管理的,有些层次是在设备内部,有些层次是在网络层,其他一些是在抽象的“语言”层次。
  所有这些给因特网系统增加了巨大的复杂性,然而正是这种复杂性把市场经济同集中计划经济区分开来。个人计算机必须按照微软公司在华盛顿雷德蒙德的程序员的鼓点节奏来发展。相比之下,因特网的适应性恰恰来自于它松散无形的特性。如果某家公司利用一点技术形成垄断并利用这种垄断谋利,那么其他人会在其他地方想出一条绕过去的路。
  芝麻开门的秘诀
关注未来的因特网的最佳办法是看看今天的因特网存在什么问题。因特网的问题不是单个巨大的缺陷,而是三个中等但却恼人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因特网仍然没有摆脱微软公司的垄断。大部分人使用个人计算机全面接入因特网,而个人计算机容易在毫无警告的情况下死机,如果你出门在外这种机器就会显得很笨拙。事实上,由于个人计算机的原因,使用因特网的不方便程度对其他任何大众市场媒介而言都是无法接受的。第二个问题是,因特网本身难以使用。用户在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时会遇到困难,而想开展电子商务的公司要很费劲地把新技术同他们现有的系统集成在一起。第三个问题是,因特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都不够强。
  什么技术能够修补这些问题?答案很大一部分在于能让计算机、手持设备和移动电话用新方法相互交流的新标准或新协议。例如,一种称为POP(邮局协议)的协议规定了接送电子邮件的规则。另一种称为HTML(超文本标识语言)的标准定义了网页的版面设计。协议告诉负责一部分装置或软件的设计师们如何把来自外界或向外发送的信息规范化,这有点相当于桥牌游戏的约定让对家通过叫牌传递手中的牌点信息。
  写在纸上的协议是枯燥而不起眼的东西,就像处方或神奇符咒一样。然而这些协议使得因特网运行起来。软件天才们已经魔术般地编写出一套新协议,其中每个协议都用来让因特网的某个问题在一连串的协议缩略语名称面前消失。主要就是这些协议,再加上一些精巧的新软件,注定要把因特网变成一种快速、方便、可靠的媒介。
  或许因特网最引人注目的变革将是把计算延伸到个人计算机之外。智能电话和无线掌上导航员(PalmPilot)将最先登录上网,其他设备将紧随其后。工程师们可能要花费数年时间才能推出价格足够便宜、体积小到可以安装到联网家庭的电器中的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和传感器。几乎每种能够有效地发送数据的装置最终都将能实现这一点,包括冰箱能自动告诉你哪些食品已经用完,需要补充;汽车的钥匙能告诉因特网(并告诉你)它被放在哪里。
  一些设备可能会使用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但是大多数设备不会。这些设备的大部分智能将取决于网络,这意味着操作系统将不如标准重要。这些标准大部分已经被确定好了,它们趋向于开放,就因为来自数千家公司的数百万台设备将同因特网连接起来。
  标准开放还因为客户和供应商已经懂得要提防受制于别人的技术。一些公司已经制定了自己的标准,以使因特网适用于在手持计算机和智能电话的小型单色显示屏上浏览。这些小电器不适合用来浏览大部分网页上生动的彩色图像,更不能浏览需要占很大带宽的多媒体和动画了。更糟的是,这些小电器既没有键盘,也没有鼠标,还缺乏运行时新的浏览器所需要的计算能力和内存。
  但是在专有技术标准方面所下的功夫没有取得什么成效。只要出现向无线设备传输适宜内容的单一开放标准,无线因特网接入市场就会启动。这正是无线应用协议(WAP)所要完成的工作。无线应用协议允许移动设备通过“微型浏览器”访问因特网,这种“微型浏览器”可以显示为小屏幕专门设计的网页。
  诺基亚公司生产的第一部无线应用协议电话将很快问世。爱立信公司刚刚推出一种基于无线应用协议的无线便携计算机。瑞士一家银行已经把它的因特网银行业务延伸到移动设备上。该银行的客户很快将能够通过无线应用协议随时随地查询股市价格,买入或抛出股票,查阅其帐目,转移资金和付帐。摩托罗拉公司将于几个月内在美国销售无线应用协议电话,而空中联系通信公司、斯普林特通信公司等已经宣布开展新的业务。随着无线带宽的增加,这些设备的功能所受到的唯一限制将是屏幕的尺寸大小。
  无线应用协议得到了通信业大公司的支持,它将同全世界任何移动网络相兼容,并最终同可能会用于智能电话手机中的专有操作系统———例如普西温公司(psion)的Epoc和微软公司的视窗CE———相兼容。事实上,无线应用协议为万维网的无线版本制定了规则,它和万维网一样,不为任何人所拥有,但却是每个人都采用的标准。
   更友好、更优雅的因特网
与台式计算机分离的因特网既可以摆脱微软的控制也可以更多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这还不够,因特网尚未发挥其全部功能。要实现这一点,因特网还必须变得更容易使用。
  万维网联合会的创始成员之一、目前负责领导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万维网技术开发工作的约翰·帕特里克认为,未来的万维网将会是一个“自然的网络”。今天的因特网具有强大的通信功能,它可以提供电子邮件、即时信息和聊天室等多种通信方式。但是即使如此,人们还是不能通过公用因特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工作。要想实现协同工作同样需要多种不同的技术,每一种技术都要发挥一定的作用。而且,没有哪一种技术有望像操作系统统治个人计算机一样统治因特网。
  以因特网基础设施为例,电视电话未能取得飞跃性的发展,电视会议仍然是一项只有少数人能够参与的活动,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因特网还是太“笨”了。不论是因特网主要的中枢设备还是它与学校、家庭和办公室的连接装置,都需要更大的通信容量(或者叫做带宽)。同时,网络必须十分可靠,因特网不仅应该可以提供快捷的连接服务,而且应该在人们需要的任何时候都可以提供这种服务。
  人们可以利用宽带技术拓展网上讨论所需的4个渠道———文本、语音、视频图像和图形。一旦实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宽带通信,人们就可以协同工作,他们可以共同设计新款汽车,也可以共同为某位病人进行磁共振成像扫描等等,而不必考虑自己身在何处。经营咨询业务的福里斯特调查公司估计,到2003年,目前只在公司之间的一次性项目中使用的实时协作将像今天的电子邮件一样成为因特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谁会成为宽带连接的所有者呢?从因特网中枢设施的角度来说,不存在什么自然垄断的风险,协作早已成为这一领域的运作模式。目前因特网中枢设施正在竭尽全力设法满足看起来每6个月就会增加一倍的连接服务需求。“阿比林工程”或许可以给人们带来一些安慰。大约150所大学和思科系统公司、北方电信公司、奎斯特公司和IBM公司等企业正在共同设计一套足以解决今天的因特网拥塞问题的先进的中枢设施。
  地方连接服务存在着更高的垄断风险,由于同轴电缆调制解调器和数字用户线路(这种技术可以将传统的铜线变成宽带数据传输管道)的问世,快速连接服务的时代正在到来。其中任何一种方法都拥有强大的网络通信能力,而且它们都可以提供比目前最快的拨号上网调制解调器速度快30倍的“不间断”因特网连接服务。这不但可以极大地提高因特网应用程序(以流畅的高质量画面为界面)的作用范围,而且能更方便地获得基于因特网的各种服务。
  关键问题是数字用户线路和同轴电缆调制解调器代表着两个相互独立而且相互敌对的行业,它们都要求成为数据革命的行业标准制定者。因此就出现了快速投资(在经过了许多耽搁之后)的承诺和真正的价格竞争。
  并不是所有的领域都不会受到垄断的威胁。部分原因是高技术行业很容易产生“规模越大回报越高”的现象,也很容易出现阻止新生事物进入的高墙壁垒。语音识别和机器翻译技术就是例子。用帕特里克的话来说,这可能会将因特网变成一个“多语言实时对讲系统”。他暗示说,你也许很快就可以用英语同远在东京的朋友“谈话”了,虽然你说的是英语,但是你的朋友却会看到显示在电脑屏幕上的日语译文。随着语音识别法的改进,口语将变成网络的主要界面。语音识别能力与移动式设备结合在一起特别能够体现出其价值,因为它克服了需要手指灵巧的键盘和屏幕输入笔的限制。
  但是没有多少因特网核心技术是可以轻易拥有的。以无声数据为例,虽然数以百万计的万维网网站上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但是你怎样才能把这些信息变成有用的东西呢?大多数信息没有经过组织,并且是以一种机器无法读取的形式(比如英语)存储的,这意味着只有人类才可以阅读这些信息。因为数据是无声的,所以万维网搜索引擎经常无法针对人们的询问找到适当的答案———包含着“阿波罗”这个词的网页可能与神学有关,也可能与登月有关。与之相似,尽管各家公司可以在网上登出其存货的目录或详细介绍,但是这些信息对于其他计算机来说毫无意义。
  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是对万维网网页进行定义的超文本标识语言(HTML)。超文本标识语言可以告诉万维网浏览器如何显示网页的内容,但是并不会告诉计算机网页上显示了哪些信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使用超文本标识语言的一种扩展形式———称为可扩展标识语言(XML)。这种语言可以在网页上添加描述网页内容的看不见的标签(称为“超标签”),以使计算机可以掌握它们正在处理哪些信息。例如,可以用超标签对网络商店中商品的规格、售价和是否有存货加以标识。这样,不论各种不同的万维网网站相互之间存在着多么大的外观差异,计算机都可以对几家商店的商品标价进行比较并提供建议。
  一旦信息“知道自己是什么”,因特网搜索就会变得更加快捷和准确。超标签将使用户更容易从某个网页上摘录信息以满足某一特定用途的需要,或者适应某一特殊设备的限制。此外,可扩展标识语言还将帮助企业加强其同供货商和顾客的网上业务联系,它可通过与供货商和顾客共同编制业务程序和应用软件来实现这一点,而且这一过程既可以在公司内部完成,也可以在公司之间进行。
  人们很难想像可扩展标识语言之类的能够让以前无法兼容的计算平台相互“理解”的通用语言可以归某人所有。因特网的平等主义精神从一开始就抵制某个权威用“强制”手段实现其意志———例如,网络团体已经联合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施加压力,抵制由官僚机构对因特网域名进行管理。既然因特网不是由一个单独的组织来控制的,所以可扩展标识语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通过强制手段让用户普遍采用。在可扩展标识语言的问题上,目前的因特网虽然举步维艰但却仍然在前进:可扩展标识语言的设计工作已经进行了几年时间了,并且已经几乎毫无异议地赢得了因特网标准制定机构(如万维网联合会)和许多工业企业的支持。最后,拥有众多衍生物的可扩展标识语言复杂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在每一个行业都制定出描述本行业普遍工作程序的电子纲要之前,它是不会全部完成的。
  但是你能信任它吗?
  如果没有网络协议进行规范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因特网将会陷入停顿,而且在有人提出一个令用户感到满意的解决方案之前这种停滞状态不会改变。至少在因特网安全领域内情况是这样的。
  企业如果要向世界敞开其电子大门,安全是基本要求之一。其实顾客对于因特网安全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也十分关注,其警觉程度甚至超过了企业。IBM公司的帕特里克先生指出,电子商务和商业协作只在下面几个条件全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才会取得飞跃性发展,这些条件是:身份证明(验证某人是他自称的那个人,或者验证一个万维网网站确实“表里如一”);授权(用一种精密复杂的方式控制因特网访问);保密(保持私人信息的隐密性);真实(确保信息没有被别人篡改);认可(确保交易条款合法并具有约束力)。
  从理论上说,解决方案显而易见。这就是加密技术,如果加密技术发展到除了利用运算能力极其强大的计算机和从交易的某一方手中窃取数字“钥匙”之外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解密的话,它就有可能通过帕特里克先生所有的测试。但现实却更为复杂,因为没有一种单一的开放式标准可以在广阔的因特网上取得统治地位。各种各样的所有制正在相互竞争以期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没有一种体制得到了飞跃性发展,因为它们过于复杂,用户担心他们会因为某个特定的技术问题而陷入困境。因特网需要的是另一种开放式协议。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是公开密钥基础设施(PKI)。那些在“签发证明的权威机构”进行过登记注册的人只要出示“数字证明”(相当于网上的手写签名)就可以通过公用因特网安全地传输数据、付款并且证明他们在网上自称的身份与其实际身份相符。这将使人们有可能对电子邮件进行检验,看看它是不是真的来自邮件上标明的那个人。签发证明的权威机构可以利用数字“密钥”鉴别参与网络交易各方的身份。电话公司和银行早就在提供这种服务了。
   网络的范围
拥有大量正处于实验阶段的新技术和网络协议的因特网很可能会克服目前的缺点,并且继续进军现代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没有哪一项单独的技术可以完全凭借其自身的力量消除因特网所有的缺点。而且,既然没有一个单一的组织可以控制因特网,那么每一项新的协议如果要被人们广阔采用都要首先证明自己的价值。这样一种具有明显随意性的处理问题的方法看起来可能像是因特网的致命弱点。事实上,它却正是因特网强大力量的所在。
  计算机行业仍然会出现垄断:许多行业确实出现了垄断。但是,由于其本质所决定,未来因特网的垄断可能会是适度的,并且会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有哪些可以免费发布产品信息的b2b网站是什么

你要的资源 搜好资源网 或者SohoJoy那里是excel格式的,不用客气的噢!企业黄页(可按地区、行业进行筛选),地图商户信息(地图商户采集),供求信息(用户可发布),广交会名录,云控批量导粉测试(通讯录用vcard或CVF转换导入),CRM管理系统,企业展示型网站搭建,商城网站搭建等综合内容目前我们常说的黄页就是指电话号码簿,目前几乎世界每一个城市都有这种纸张为载体所印制的电话号码本(黄页)。现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免费中国黄页、企业名录、工商指南、消费指南等,也可以算是黄页的各种表现形式;黄页可以以印刷品、光盘、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向公众发布及出版。黄页19世纪末诞生于美国,当时的电话号簿也跟现在的出版物一样都是用白纸印刷的,由于一次印刷厂库存白色纸张不够等原因,临时用黄色纸张代替,但是没想到印出来的效果比白色纸张的效果要好,于是以后都用黄色纸张印刷,别的印刷厂见后也纷纷效仿用黄色纸张印电话号簿,慢慢就形成了一个惯例,从此全世界的电话号簿都叫作“黄页 yellow pages”,也成了电话号簿的一个专用名词。1880年世界上第一本黄页电话号簿在美国问世,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黄页是国际通用按企业性质和产品类别编排的工商电话号码薄,相当于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工商企业的户口本,国际惯例用黄色纸张印制,故称黄页。目前我们常说的黄页就是指电话号码薄,目前几乎世界每一个城市都有这样以纸张为载体所印制的电话号码本(黄页)。纸质媒体以电话号码形式来刊登分类广告和产品,其中包括公司地址、电话、公司名称、邮政编码,联系人等简单信息。其缺点:1、用户可以按索引分类逐级的来查询,可以在各个地区找到类似的黄页,但是面对庞大的书面数据,查找起来非常的不方便。基本上以电话为主要的单一沟通方式。2、传统黄页产品受发行量,发行渠道的限制,对客户的推广基本上只能做到发行多少,拓展多少,不能准确预测浏览人群。3、受出版印刷时间的限制,更新速度慢,只能在改版做修改。4、根据企业的购买价位,受版面的大小的限制,企业数据的容量也有限制。以前的黄页是纸质文件,现在多以电子版形式存在。希望能解决问题,就给个采纳吧,采纳是我的动力,服务绝对满意。

中国五大门户网站是那些?

上边的是错误的,正确的应该是:搜狐、新浪、网易、腾讯、凤凰网 相关信息如下(还有更详细的介绍,那就太多了,对你手机流量不大好的,你以后用电脑上网的时候可以自己看看: http://zhishi.baidu.com/zhishi/296779.html) : 搜狐,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是中国一家领先的门户网站,是中国网民上网冲浪的首选门户网站。搜狐庞大的社区体系,包括中国最领先的门户网站“sohu”、华人最大的青年社区、中国最大的网络游戏信息和社区网站、北京最具影响力的房地产网站、国内领先的手机WAP门户、具有最领先技术的搜索“搜狗”、国内领先的地图服务网站“图行天下”等七大网站。 新浪(NASDAQ:SINA),是一家服务于中国及全球华人社群的领先在线媒体及增值资讯服务提供商。 拥有多家地区性网站,以服务大中华地区与海外华人为己任,通过旗下五大业务主线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目前,新浪网已经成为下辖北京新浪、香港新浪、台北新浪、北美新浪等覆盖全球华人社区中文网站的全球最大中文门户。 网易在开发互联网应用、服务及其它技术方面始终保持中国内业界的领先地位。自1997年6月创立以来,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网易深受广大网民的欢迎,曾两次被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评选为中国十佳网站之首。目前提供网络游戏、电子邮件、新闻、博客、搜索引擎、论坛、虚拟社区等服务。 腾讯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成立十年多以来,腾讯一直秉承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经营理念,始终处于稳健、高速发展的状态。目前公司主要产品有IM软件、网络游戏、门户网站以及相关增值产品。 凤凰网是一个集图文资讯、视频点播、专题报道、虚拟社区、免费资源、电子商务为一体的Internet站点;网站设有专栏,介绍凤凰卫视中文台、资讯台、电影台、欧洲台、美洲台和《凤凰周刊》。凤凰网秉承“开创新视野,创造新文化”之精神,凤凰展翅之理想,始终坚持以先进科技配合卓越服务,根据每一位用户和客户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服务程式,务求协助用户和客户准确达成目标,创造辉煌成绩。麻烦采纳,谢谢!


中国有哪些大型门户网站?

最著名的门户网站有众所周知的中国四大门户网站,即新浪、网易、搜狐、腾讯,除四大门户网站外百度、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等也较为著名。所谓门户网站,是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在全球范围中,最为著名的门户网站是谷歌以及雅虎。新浪:新浪网于1998年12月成立,总部在北京,创始人王志东,公司口号是“一切由你开始”。新浪网是新浪公司主办的新闻门户网,为全球用户提供全面及时的中文资讯、多元快捷的网络空间,以及轻松自由地与世界交流的先进手段,它的目标是成为世界各地中国人的全功能网上生活社区。新浪网的主要产品服务有新浪新闻、无线增值服务、博客、播客、邮箱、UC、爱问搜索、微博等。网站功能有新闻中心、体育频道、娱乐频道、科技频道、财经频道、汽车频道、房产频道、游戏频道、女性频道、视频、WAP、其他网易:网易公司成立于1997年6月,总部在广州,创始人丁磊,公司口号是“网聚人的力量”。网易在开发互联网应用、服务及其它技术方面始终保持中国内业界的领先地位。自1997年6月创立以来,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网易深受广大网民的欢迎,网易网站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了以内容、社区和电子商务服务为核心的中文在线服务。主要产品服务有网易内容频道、网易社区、电子商务、即时通讯(网易泡泡)、在线游戏、邮箱等。网站功能有新闻频道、财经频道、科技频道、体育频道、汽车频道、娱乐频道、视频频道、旅游频道、教育频道、游戏频道、女人频道、读书频道、房产频道、家居频道、应用频道搜狐: 搜狐成立于1998年2月,总部在北京,创办人张朝阳,2000年7月12日上市,前身是爱特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搜狐是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有着庞大的社区体系,包括中国最领先的门户网站sohu、华人最大的青年社区、中国最大的网络游戏信息和社区网站、北京最具影响力的房地产网站、国内领先的手机WAP门户、具有最领先技术的搜索搜狗、国内领先的地图服务网站图行天下七大网站。2017年8月3日,2017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榜单发布,搜狐排名第七。主要产品服务有搜狐新闻、搜狗输入法、校友录、房产网、图行天下等。腾讯:腾讯成立于1998年11月29日,总部在深圳,由马化腾、张志东、许晨晔、陈一丹、曾李青五位创始人共同创立,公司口号是“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腾讯网是腾讯公司推出的集新闻信息、互动社区、娱乐产品和基础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门户网站。腾讯网服务于全球华人用户,致力成为最具传播力和互动性,权威、主流、时尚的互联网媒体平台。通过强大的实时新闻和全面深入的信息资讯服务,为中国数以亿计的互联网用户提供富有创意的网上新生活。主要产品服务有即时通讯、浏览器、电脑管家、邮箱、下载工具、词典等。百度:百度成立于2000年1月,总部在北京,董事长是李彦宏,公司口号为“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百度(纳斯达克:BIDU),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网站。如今百度已经成为中国最具价值的品牌之一。在2016年MIT Technology Review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的全球最聪明50家公司中,百度的排名超越其他科技公司高踞第二。获得“亚洲最受尊敬企业”、“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中国互联网力量之星”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主要产品服务有百度搜素引擎、百度app、百度地图、百度贴吧、百度文库、百度知道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门户网站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四大门户网站

业务中台是什么?谁能给我详细的讲解下,谢谢了.

全球经济发展进入了数字化转型时期。每个企业都希望赶上这趟转型的列车。为什么大家都如此看重数字化转型?因为这是一个生存问题,企业必须这样做。
数字化转型涉及企业管理的改变,不同的思维,鼓励创新和新的商业模式,企业的资产数字化、引入新的技术,以改善企业的员工、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和相关利益者的关系、工作方式和效率。但每个公司的情况都不同。总的来说,数字化转型定义是将数字技术集成到企业的所有领域,从而对企业的运营方式以及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进行根本性改变。除此之外,这是一种企业的文化变革,企业要勇于挑战现状,不断尝试失败与成功。有时这意味着公司要放弃长期所依赖的业务流程,转而采用处于探索中的新策略。
技术推动了这种转变,想要成功的企业必须了解如何将技术与企业战略相结合。那么什么技术能够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呢?谈论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了解下中台这个概念。
由于中台这个被创造出来的词,只是一个概念。每个人对中台的理解都不同。从阿里所描述的中台概念看,其实它就是一个整合了企业各方面的资源的“业务中台”。
业务中台是指企业管理和运营的一体化管理平台,同时为前端提供数据服务的支撑。其特点是,通过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对内,将企业的各种数据进行汇总和储存。统一管理企业内的各种管理系统,从而避免出现数据孤岛。同时实现企业不同地域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跨地域的全球信息同步。对外,通过标准的协议接口,集成企业外部的系统,来实现和外部异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上下游资源一体化。再添加权限控制、流程流转和统计分析等,最终形成一个有关联的,整体的数据系统。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数字运营支撑建议。这样的一个“业务中台”化的信息管理平台,最大的特点是企业在开发和维护的过程中,不再依赖于特定专业开发人员,业务人员会Excel公式就可以开发复杂系统,独立搭建企业应用,降低了成本和开发风险。尤其在灵活可扩展性上,能适应现阶段需求和未来扩展。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到快速响应业务的需求。
业务中台恰好实现了“将数字技术集成到企业的所有领域,从而对企业的运营方式以及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进行根本性改变”这个目标。所以说,业务中台就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保障。企业建设业务中台,可以看作是搭建一个功能强大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这个信息化管理平台与传统的信息化系统截然不同,通过这个平台,将企业各个部门进行数字化的一体化管理,才能实现为一线部门提供强力的支撑服务。
能够搭建一个功能强大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工具软件看似很多,但并不是随意使用一款工具软件就能够开发出符合业务中台定义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因为能够开发业务中台的工具软件必须具备以下特性。
1.无代码
无代码开发特性,开发业务中台的过程变得更加有效率。需求方也可以更多的参与到开发过程中。基于更短的开发过程和紧密的协作,可以有效的解决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沟通不顺畅、需求变更等问题。
2.高自由度
开发工具软件必须要提供各类底层引擎,需求者根据需求,能够从建立字段、表单开始,再设计表单之间的业务关系,多个应用的联动就形成了管理系统。通过BPM模块,对管理系统添加业务流程。通过移动微应用配置移动端页面。如魔方网表的“外部字段组”特性,可以连接企业原有的各类管理应用系统。最终构建成为一个功能强大的业务中台。
3.可持续改善
对于业务中台这样的系统,需要进行改进时,只需简单的变更或增加字段、调整业务逻辑等方式,可以轻松实现新的需求,无需复杂的二次开发过程。
目前市场中,网表类软件是唯一能符合以上特性的工具软件。网表是一类专业、高效的信息化系统制作工具,使用者根据实际需要,快速构建适应企业需求的各类信息化系统。
网表让设计权掌握在需求方手中。一线业务人员可以深度的参与到开发工作中,避免因需求沟通不明确,而出现的问题。也避免了开发人员不懂业务的问题。通过其灵活、自由和方便持续改善的特性,对平台的功能快速修改和扩展。使得业务中台始终能够跟得上一线业务的调整,并极大的降低了开发失败的风险。还能让管理者将管理思想直接应用到业务中台中,从而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
如华为的阿联酋代表处使用魔方网表作为开发平台,成功的开发出了适应阿联酋本地业务的个性化管理系统。从需求到上线,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上线后阿联酋代表处利用魔方网表的灵活拓展性,继续对新的项目管理系统进行优化,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快速进行功能更改和添加,使得新项目管理系统完全能够支撑本地项目的所有需求,包括管理者可以随时查看每日数据统计汇总报表,掌握项目进度,一线收集的现场照片在系统内可规范存档等。通过表间关系和图表统计让项目复杂的数据处理更快、更清晰、更准确。魔方网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提高了管理者对项目进度的整体控制能力,使各个齿轮相互紧密连接,加快了项目进程。从这个例子进一步说明,网表是企业构建业务中台的最佳工具。
解决了业务中台问题,接下来就是通过业务中台实现数字化转型。业务中台将数字技术集成到企业的所有领域,对企业进行一体化的数字化管理。实现了企业数字化这个基础,就可以投入数字化转型大潮中。重新设计以围绕客户体验为核心的数字化的业务流程,然后重新组织企业的结构,使得组织结构能够与这些数字流程保持一致。对企业的运营方式以及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进行根本性改变。数字化转型是一个过程,依靠业务中台,不断的朝最终的目标前进。同时在转型过程中,对业务中台进行不断的改进。
总而言之,企业能否成功实现数字转型,全靠业务中台。业务中台是企业数字转型的基础和保障。


我找了一个销售和业务员的工作,可是我没做过也没学历,我能做吗

可以的,只要你有耐心有毅力。口雌清晰就行。如果你觉得你的学历偏低,经验不足的原因,建议如下1、工作地点上尽量避开市区,市区内的岗位竞争较激烈2、选择制造型企业,制造型企业对学历的要求不会太苛刻3、选择中小型企业,大型企业对学历要求高且严格4、学习再学习,无论在职与否,要多看与工作相关的书籍,充实自己。5、找工作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的过程,可检讨自己的不足之处,予以及时弥补。6、人人都是人才,相信自己,找工作要有耐心。7、同时中小型企业可以给予你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第一:找工作如何防骗1、去当地正规的人才市场,不要相信所谓的那些路边的信息2、在正规的网上投简历,更不要相信一些公司招牌不清楚的信息3、如果收到对方面试要求,你先大概的分析下对方的公司情况4、要登录网上提前了解公司详情,并确定好自己想要的地方5、路边的招工信息不要信,有的都是把你带到人少的地方敲诈第二:对方打电话过来分析综合因素1、对比——根据招聘启示要求,列出自己的情况进行分类: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2、分析——对你准备应聘的单位状况、行业形势、竞争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了解有关信息。3、简历——个人简历除了大众的要求外,如能因人而异、别出心裁地简历设计会有很好的效果4、比如——善于搞创作的来一本“书本”简历(将自己的文章收集在一起)5、稿单——(发表作品的稿费单复印件)简历6、作品——简历(把自己的饿作品带上“视频”)(把个人情况、工作业绩等形式记录下来)。第三:应聘时候的自我介绍1、推荐——准备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简单、恰当的语言来介绍自己。2、自信——不要问“招几个”,要相信自己才是唯一适合的人选,但不要盲目自大。3、仪表——个人的仪表要根据应聘的职位来做出相应的“包装”,也可给自己带来信心。4、记录——准备笔和纸,写上面试地点的位置、路线及负责人,自己简介,观点等。5、准备——准备好面试时常见的问题的对策,如为什么要离开原来的职位,你有哪些优缺点6、认为——自己最为突出的成绩是什么,你的工作目标是什么7、以前——公司的老板、管理人员、员工有什么看法8、公司——了解多少,有什么要求,希望得到哪个职位9、对该——职位的设想,以及薪资要求等。第四:应聘面试的如何能做到礼节性1、守时——在预约的时间提前到达,做一些应聘前的再准备。2、面试——起立握手,力量适度;微笑轻松,直视考官3、对话——交流,权当享受;提问倾听,跟上思路4、回答——问题,灵活真诚;结束之时,莫忘感谢;取得名片,加强联系。5、焦点——尽力在有效的时间内,把握交流的焦点:职位要点。6、感受——面试之后,不管结果如何,都要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一次经历,一次提升。7、禁忌——不自信,不严肃,不诚实,找熟人,重待遇,乱发问。第五:该谨慎的东西需要注意下1、如果对方公司是小公司,没有几个人,让你交押金啊,服装费啊之类的一律不交2、你还没挣到钱呢,倒先给他交钱肯定是骗子3、还有就是把他们的公司名称在工商网上查一下是否注册,即使注册也不能说是正规公司4、还有把他们的“公司名称+骗子”在网上搜一下,看看负面信息多不多,多的话就小心了5、不过也有个别情况,大企业可能会交一些服装费(也就是一两百块钱)也是情有可原的6、毕竟公司发展过程中都有他的企业文化和内部规章制度7、但是试用期过程你就应该了解公司的大概了,如果工作很有前途交这点钱也就无所谓了。送给你的后语:曾经我也为工作求职而奔波,不过现在成长起来了了希望你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大家在外面为了生活奔波挺不容易的虽然可能没解决你的实际问题,但是我还是很高兴的能为你解答你的采纳和好评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虽然累,但帮组别人的路上却是快乐着。现在每天下班了就打开电脑给大家回答关于找工作上面的经验,希望能帮组更多的人———————————最后祝你找工作顺利,工作顺心,生活开心—————————————————————觉得好就请点采纳答案把,给个好评,祝愿你生活更美好——————————


上一篇:南史沈约传

下一篇:魔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