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药的注意事项
该品有毒,一般不宜内服。外用亦不宜大量持久使用,近口、眼、乳头、脐中等部位不宜用;疮面过大时亦不宜用,以防蓄积中毒。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禁用。1.《串雅内编》:升丹为外科要药,不能不用,然总宜陈至五七年者方可用。且须少用为妙。如系背疮及胸腹诸疮之溃大者,更须慎用,往往有疮未愈,而升药热毒攻入腹内,以致口干喉破者,人多不知也。2.《矿物本草》:外疡腐肉已去或脓水已净者,不宜再用;孕妇及肝、肾功能差者忌用;汞过敏者忌用。【附方】该品炼制时,结胎在下,丹升于上,其色鲜红,故名红升丹。大升丹,系与红粉(小升丹)相对而言,其升炼方法与主治病症虽与红粉相似,而去腐生肌之力则更胜一筹,故名。【各家论述】论红升丹去腐生新,功胜红粉:1.高秉钧:升者春生之气。既可去腐,又可生新。(《谦益斋外科医案》)2.顾世澄:红升丹不独提脓,且能生肌,如疮毒淌水者用之,次日即转稠脓。此丹功效,用之一面提脓,一面长肉,肌肉长平,仍以此丹上之,即可结疤收口,首尾并用,所以为神也。阳城罐升炼红升丹,名曰大升,不比三仙丹、小升力单,只可施于疮疖,若痈疽大证,非大升不能应手。(《疡医大全》)
升药的升药底
别名:灵药渣、红粉底汉语拼音:sheng yao di英文名:Residue of after making mercuric oxide is made of in a simple and easy method归经:肺经中药化学成分:主要含硫酸汞(HgSO4),硝酸汞[Hg(NO3)2],硫酸钾(K2SO4),氧化铝(Al2O3),亚硝酸钾 (KNO2)。功效:杀虫止痒;收湿生肌科属分类:汞及其化合物类拉丁文名:Hydrargyrum Oxydatum Crudum Bottom主治:疥癣;湿疹;黄水疮各家论述:1、《药材资料汇编》:治疥癣。2、《中药志》:用于疥疮,能杀虫止痒。资源分布:主产于河北、天津、湖北武汉、湖南湘潭、江苏镇江;其他地区亦可制造。功效分类:祛湿药;驱虫药资料来源:出自《药材资料汇编》性状鉴别 本品为不规则厚片状,通常直径3-7cm,厚0.3-0.7cm。白色至淡黄色;条痕白色,微带黄色调。一面较平坦或具极细小也,另一面粗糙或呈蜂窝状。质硬脆,可折断,断面多数为淡黄色,有的散有红色点或线。气微臭。以厚片状、淡黄色、纯净者为佳。性味:苦;平药材基源:为炼制升药后留在锅底的残渣。用法用量:外用:研末调涂。出处:《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升白药的常用中药升白药
蜂王浆具有滋补、强壮、健脾的功效,尤其适宜癌症病人治疗后白细胞减少者食用。紫河车有很好的补益强壮作用,能补气、养血、益精。《本草蒙筌》说它“疗诸虚百损。”《本草再新》认为紫河车“大补元气。”白细胞减少症是属传统医学中的“虚损”症范畴,常食紫河车,对提高白细胞数,颇有效益。可用新鲜紫河车1个,去膜洗净,慢火烘干,研末后装入空心胶囊,早晚饭前空腹吃3~5粒。大枣有补脾、益气、养血的功效,凡血虚、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者,均宜食用。对肿瘤病人经放疗或化疗后引起白细胞减少者,民间习惯用红枣同赤小豆、糯米煮粥服食。香菇据报道,从人工栽培的鲜香菇中提取的多糖类,对白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疗效。民间对白细胞减少症,可用鲜香菇适量煮食或作菜常食。香菇还有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用来增强恶性肿瘤病人的化疗放疗效果,预防和治疗化疗、放疗所致的白细胞下降等免疫功能低下症。黄芪有补中益气、治虚弱病症的作用。历代医家认为,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以有耆之称。《本经逢原》载:“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日华子本草》说它:“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白细胞减少症多属中医气虚症候,近代有些医家创立了“补气升白汤”,即从补气人手来达到升高白细胞的目的。黄芪为补气之最,故白细胞减少者宜食之。参能大补元气、强壮身体,对白细胞减少症表现为气虚,及阳气不足、体虚气短、怕冷乏力者尤为适宜。党参有补气、健脾胃、养气血的作用,为气虚之人常用之品。据药理实验报道,党参给正常兔连续服用后,可使嗜中性白细胞比例增多,党参对因放射线疗法及化学治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能使其升高。小茄香性温,味辛,为民间常用的五香调味品。《伤寒蕴要》中说它“暖丹田”。元代名医李杲认为茴香“补命门不足”,这都说明它有补肾气的作用。现代研究认为,小茴香中所含的茴香醚有升高白细胞的功效,所以,对于白细胞减少症,包括因放射治疗和抗癌药化疗而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以之作为调味佐料,尤为适宜。丁香为常用的五香调味品之一。性温,味辛,有温中暖肾之功。《医林纂要》中还说它能“补肝,润命门”。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丁香内服吸收入血后,能刺激中枢神经使之兴奋,心跳加快,并能使白细胞增加。因此,对白细胞减少症患者来说,吃些丁香等五香粉,也颇适宜。
升药的现代研究
1. 抑菌作用 红升丹系汞的氧化物,游离出的微量汞离子能和病原菌呼吸酶中的硫氢基结合,使酶失去活性,导致细菌死亡,从而发挥抑菌作用.其溶液在试管中对绿脓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在平板上的抑菌圈,与多黏生素 E 相似.2. 其他作用 无机汞在古代曾用作泻下剂、利尿剂或治疗梅毒等,因其毒性大,早已废弃不用.1%氧化汞软膏在眼科仍用作温和的防腐及刺激药,对表皮癣、肛门瘙痒也有效.升药进入病灶组织后,氧化汞可缓慢解离成汞离子,与局部组织中的蛋白质生成变性蛋白盐,因而产生沉淀,起到不同程度的收敛硬化作用.
升药的升药底
【出处】出自《药材资料汇编》【拼音名】ShēnɡYàoDǐ【英文名】Residueo【别名】灵药渣、红粉底【来源】药材基源:为炼制升药后留在锅底的残渣。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生境分布】主产于河北、天津、湖北武汉、湖南湘潭、江苏镇江;其他地区亦可制造。【性状】性状鉴别该品为不规则厚片状,通常直径3-7cm,厚0.3-0.7cm。白色至淡黄色;条痕白色,微带黄色调。一面较平坦或具极细小也,另一面粗糙或呈蜂窝状。质硬脆,可折断,断面多数为淡黄色,有的散有红色点或线。气微臭。以厚片状、淡黄色、纯净者为佳。【化学成份】主要含硫酸汞(HgSO4),硝酸汞[Hg(NO3)2],硫酸钾(K2SO4),氧化铝(Al2O3),亚硝酸钾(KNO2)。【性味】苦;平【归经】肺经【功能主治】杀虫止痒;收湿生肌。主疥癣;湿疹;黄水疮【用法用量】外用:研末调涂。【各家论述】1.《药材资料汇编》:治疥癣。2.《中药志》:用于疥疮,能杀虫止痒。【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古代人用的一升是多少?
在古代,10升为1斗,也就是说,1升是1斗的1/10;10合为1升。实测其容量为200ml,东汉1升为200ml,1合为20ml。在古代,也有把80缕布规定为1升的,但这不常见,现在也不用了。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汉书·卷二十一·律历志上:「十升为斗……斗者,聚升之量也。」红楼梦·第四十二回:「如今这一个里头装了两斗御田粳米。」;~酒只鸡(经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简单酒食,家常便饭)。扩展资料:斗字汉字解析:“斗”字在我国古代及现代都是常用字,本来只有dǒu一个读音,《简化字总表》把斗(dǒu)与斗(dòu,有鬦、閗、鬭、鬪、闘等各种写法)合并为“斗”,于是“斗”成为多音字,共有两个读音:1、“dǒu”,例如五斗米、北斗;2、“dòu”,即斗(古形有门),比如斗争。斗,dòu,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斗之形。(如右侧字)。合字基本字义:1、中国市制容量单位,一升的十分之一。2、旧时量粮食的器具,容量为一合,木或竹制,方形或圆筒形。3、小过卦。合字详细字义:1、容量单位,市制两龠为一合、十合为一升 [a unit of dry measure for grain (=1 decilitre)]。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于黄钟之龠,…二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汉书·律历志》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合百度百科-斗
古代的中医书中的一升,一斤,等于现在的多少...不懂的别给我复制
兄弟可不要按照仲景原方用哈!量太大了,用少了可以慢慢再加,用多了病不胜药就会出问题!
古今中药剂量换算问题一直是很多人头痛的问题,现据网上资料整理供参考。 (以下据柯雪帆、郝万山教授网上资料整理) 仲景时代药量与现代公制药量(约合换算):
“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就是说1200个黍米重12铢,两个12铢为1两,16两为斤,30斤为钧,4钧为石。 (汉代“石”读shi,后世读dan)。
1权=12斤,1斤=16两=250克(液体250毫升),1两=15.625克,约15克
“千二百黍实其龠(yue),合之为合(ge),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
1斗=2000毫升,1升=200毫升,1合=20毫升,1龠=10毫升,
1铢=0.65~0.7克,1两=24铢,一钱匕=5铢钱=1.5~1.8克,
1刀圭=0.5毫升约0.5克,1撮=4刀圭=2克,1分=3.9~4.2克
1方寸匕=10刀圭=2.74毫升约3~5克(金石类药末约2克 草木类药末约1克),
蜀椒1升=50克,葶力子1升=60克,吴茱萸1升=50克,五味子1升=50克,半夏1升=130克,虻虫1升=16克,附子大者一枚20~30克、中者一枚15克,乌头一枚小者3克,大者5~6克,杏仁大者10枚=4克,栀子10枚平均15克,瓜蒌大小平均一枚46克,枳实一枚约14.4克,石膏鸡蛋大1枚约40克, 厚朴1尺约30克,竹叶一握约12克,梧桐子大(约)黄豆大。
“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1寸=2.3公分,1尺=23公分
1981年我国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器“权”,并以此推算出古方剂量,解决了历史上古方剂量的一大疑案,对仲景学说的教学、科研、临床应用意义重大。
消炎癣湿药膏适合孕妇使用吗?
消炎癣湿药膏的主要功效是杀菌、收湿、止痒。用于头癣、体癣、足癣、慢性湿疹、滋水瘙痒和疥疮等。为黄褐色软膏。具有明显的止痒、抗炎、抗过敏、抗渗出和抗增生的作用。那么, 消炎癣湿药膏主要含有升药底,蛇床子,升华硫,樟脑,冰片,苯酚等成分组成的,由于消炎癣湿药膏的主要成分有升药底、蛇床子、升华硫、樟脑、冰片、苯酚等成分,不适合孕妇使用。 在临床上通过结果表明,消炎癣湿药膏能有效止痒,并较快减轻或完全消除浸润皮疹,其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相近,两组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消炎癣湿药膏药剂型清洁,不油腻,易洗除,使用方便,副作用小,患者乐于接受,是疗程短的良好药物。 同时在中医理论上,组方科学,为历代名医实践验证。 升药底、升华硫:收敛、杀虫、止痒,中医治疗皮肤瘙痒、疥疮的首选良药;《中药志》载:“能杀虫止痒,治疥癣”。 蛇床子:祛风、燥湿、杀虫,主治疥癣湿疮。《本经》载:“主湿痒,治恶疮”。《本草药性备要》载:“敷疮止痒,洗虫兹癞”。 樟脑、冰片:杀虫、止痛,《本草纲目》载:“通关窍,利滞气,杀虫,治寒湿脚气,疥癣,风痒,着鞋中去脚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