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西洋指的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郑和下西洋中西洋是指婆罗洲以西洋面,婆罗洲即现在的加里曼丹岛,加里曼丹岛位于今天的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附近。明朝时期,西洋普遍指的是今天文莱,马来西亚以西的东南亚各国和印度洋沿岸地区。“郑和下西洋”“西洋镜”中的西洋就是这个意思。 郑和船队曾经航行至东海、南海、泰国湾,绕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安达曼海及孟加拉湾,再绕过整个南印度至阿拉伯海、波斯湾,从亚丁湾进入红海,亦有航行至东非马达加斯加北部更远的海域,到达沿海三十多个国家及岛屿。包括东南亚的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暹罗;印度的古里、榜葛剌;阿拉伯半岛的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东非的木骨都束、莫桑比克贝拉港。郑和舰队的七次远洋有六次是在明成祖永乐年间(1402年至1424年)开始,而最后的第七次远航是在明宣宗宣德元年(1425年至1435年)开始。前三次远航最远到达印度西南海岸的卡利卡特,而第四次最远航行至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最后,船队远航至阿拉伯半岛和东非肯尼亚。扩展资料:明朝的航海家、外交家郑和,最先环绕地球发现了新大陆。他在28年间,一共“ 七下西洋 ”,舰队船只数目动辄二三百艘,人员最多时近二万八千人,包括占星家,医生,厨师,水手及侍卫。郑和的主舰是当时先进技术的典范,船长130米,有9张帆,防水舱壁内储存了大量的食用水和其他物资,就算船体有破裂也不至于急速沉没,灵活的设计更能让船只在浅水航行。旗舰 “宝船” 比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的旗舰船大数倍,设计先进,规模技术均处于世界顶尖。从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他推行了和平外交,从而稳定了东南亚的国际秩序 , 让倭寇闻风丧胆,牵制了蒙元势力,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他的大力推行,促进了海外贸易的蓬勃发展,也让中华文明得以传播世界 。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郑和使团奉行与海外诸国“共享太平之福”的和平外交方针,赢得了亚洲许多国家对中国的信任与友谊。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建立了亚洲国家之间的和平关系,提高了中国当时在国际上的威望。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是文明古国,自古就重视礼尚往来,反对恃强凌弱。明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展程度高,但郑和在海外从未仰仗“天威”,欺负小国弱国。在爪哇岛,郑和的部下被误杀170人,郑和并没有使用武力相报复。郑和在旧港与锡兰的两次用兵都属于自卫性质。郑和带领近三万人的武装,在海外没侵占别国的一寸土地,没掠夺别国的一草一木,更没在海外派驻一兵一卒。所经之地,本着“怀柔远人”,“和顺万邦”,“共享天下太平”的宗旨,倡导“王道”,反对“霸道”。以和平友好精神,敦睦邻邦,以德服人,宣扬中华文化,其所表现的是“和平海权”,而非武力侵略行为。郑和出使西洋是中国古代执行和平外交政策的成功范例。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在此时期的中国外交达到了明代西洋外交史上的顶峰。经过郑和的努力,多年不与中国来往甚至从未与中国来往的一些东南亚国家都先后与明朝政府建立了外交关系。有4个国家的9位国王先后8次来华访问,有16-17个国家先后4次派遣使者来华。中国同东南亚的关系就是从那时候建立起来的,中国同东南亚的贸易圈也是从那时开始的。郑和下西洋宣扬了明朝的国威,加强了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有利于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从明朝廷派郑和出使西洋的目的看。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从郑和下西洋的次数、海船规模、船数、人数、到达范围等方面看。它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世纪,郑和不愧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从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和下西洋
哥特式一词是怎么来的?
哥特式一词是由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在给利奥十世的信中首先提出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用来贬低中世纪艺术为半开化的。野蛮的艺术的代名词。因为它既非哥特人的创造,也非哥特人所发展,它是罗马式艺术的一种更新的艺术形式。它的诞生地在法国,所以,有人称它为“法兰西艺术”,但这个名称也不确切,因为它所产生的影响远非如此,英国、法国和西班牙都曾受过它的影响。所以,为了消除误解,哥特式这个名称已为学术界所沿用。
郑和下西洋,西洋指的是什么地方
郑和下西洋中西洋是指婆罗洲以西洋面,婆罗洲即现在的加里曼丹岛,加里曼丹岛位于今天的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附近。明朝时期,西洋普遍指的是今天文莱,马来西亚以西的东南亚各国和印度洋沿岸地区。“郑和下西洋”“西洋镜”中的西洋就是这个意思。 郑和船队曾经航行至东海、南海、泰国湾,绕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安达曼海及孟加拉湾,再绕过整个南印度至阿拉伯海、波斯湾,从亚丁湾进入红海,亦有航行至东非马达加斯加北部更远的海域,到达沿海三十多个国家及岛屿。包括东南亚的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暹罗;印度的古里、榜葛剌;阿拉伯半岛的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东非的木骨都束、莫桑比克贝拉港。郑和舰队的七次远洋有六次是在明成祖永乐年间(1402年至1424年)开始,而最后的第七次远航是在明宣宗宣德元年(1425年至1435年)开始。前三次远航最远到达印度西南海岸的卡利卡特,而第四次最远航行至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最后,船队远航至阿拉伯半岛和东非肯尼亚。扩展资料:明朝的航海家、外交家郑和,最先环绕地球发现了新大陆。他在28年间,一共“ 七下西洋 ”,舰队船只数目动辄二三百艘,人员最多时近二万八千人,包括占星家,医生,厨师,水手及侍卫。郑和的主舰是当时先进技术的典范,船长130米,有9张帆,防水舱壁内储存了大量的食用水和其他物资,就算船体有破裂也不至于急速沉没,灵活的设计更能让船只在浅水航行。旗舰 “宝船” 比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的旗舰船大数倍,设计先进,规模技术均处于世界顶尖。从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他推行了和平外交,从而稳定了东南亚的国际秩序 , 让倭寇闻风丧胆,牵制了蒙元势力,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他的大力推行,促进了海外贸易的蓬勃发展,也让中华文明得以传播世界 。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郑和使团奉行与海外诸国“共享太平之福”的和平外交方针,赢得了亚洲许多国家对中国的信任与友谊。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建立了亚洲国家之间的和平关系,提高了中国当时在国际上的威望。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是文明古国,自古就重视礼尚往来,反对恃强凌弱。明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展程度高,但郑和在海外从未仰仗“天威”,欺负小国弱国。在爪哇岛,郑和的部下被误杀170人,郑和并没有使用武力相报复。郑和在旧港与锡兰的两次用兵都属于自卫性质。郑和带领近三万人的武装,在海外没侵占别国的一寸土地,没掠夺别国的一草一木,更没在海外派驻一兵一卒。所经之地,本着“怀柔远人”,“和顺万邦”,“共享天下太平”的宗旨,倡导“王道”,反对“霸道”。以和平友好精神,敦睦邻邦,以德服人,宣扬中华文化,其所表现的是“和平海权”,而非武力侵略行为。郑和出使西洋是中国古代执行和平外交政策的成功范例。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在此时期的中国外交达到了明代西洋外交史上的顶峰。经过郑和的努力,多年不与中国来往甚至从未与中国来往的一些东南亚国家都先后与明朝政府建立了外交关系。有4个国家的9位国王先后8次来华访问,有16-17个国家先后4次派遣使者来华。中国同东南亚的关系就是从那时候建立起来的,中国同东南亚的贸易圈也是从那时开始的。郑和下西洋宣扬了明朝的国威,加强了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有利于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从明朝廷派郑和出使西洋的目的看。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从郑和下西洋的次数、海船规模、船数、人数、到达范围等方面看。它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世纪,郑和不愧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从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和下西洋
欧洲留学费用神马的- -
下列是一些国家的费用供你参考:
1、英国
英国是我国留学生选择比较多的留学国家,教育水平高,大学多,学制短,本科一般三年,硕士一年。但学习、生活费用相对高,赴英国留学费用一年差不多得25-35万人民币。担保金比较高,一般要80万以上。
2、新西兰
新西兰是我国留学生首选国之一,其高质量的教育、多元文化的融合、宜人的气候、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吸引了大批的学生和移民。新西兰的奥克兰大学排名世界大学前50,文凭含金量高,而且新西兰的留学、签证政策一直比较稳定,特别是推出认可留学贷款以来,解决了我国留学办理过程中最为烦琐的资金担保(35—65万)问题,简化了留学手续,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3、法国、德国
赴法国、德国留学的优势是专业课程免学费,但必须学第二外语,对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在英语还未完全熟练的情况下又学二外,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国立大学的入学要求比较高,很多中国学生不能顺利进入本科课程的学习,很多学生不得不半途而废,或返回国内重新选择留学国家,这些案例在国内经过报道后已经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生和家长的注意。
4、美国
目前,赴美留学的学生比例是最高的。美国无疑是世界上教学质量最高的国家,世界百强大学里被美国学校占了近一半;科研条件好,水平最高;经济也最发达。过去认为美国的学习费用较高,但最近因为金融危机的原因,美圆贬值严重,大大降低了留学成本。而且美国政府现在的签证比较稳定,相当欢迎留学生前往。再加上前两年连私立高中的教育也向国际学生放开了,更加吸引了众多学生从中学就开始接受美国的教育模式,以便在将来申请美国大学中更占先机。
5、加拿大
加拿大的教育费用相当低廉,无论高中、大学基本都是公立的,学费加生活费一年20万人民币可以担负。但是这个国家的政策相对保守,担保金需要达到18个月的存款周期,最少的也要12个月,因此想要留学加拿大的同学们一定要很早就开始筹划留学进程。然而,加拿大也毕竟有它显而易见的优势,那就是本科教育水平高(完全不逊色与美国,甚至比英国还略胜一筹),移民相当容易,能够方便地去美国就业,民风淳朴、安全宁静。
希望能够帮到你啦··你可以关注”英领留学“的网站。也可以咨询专家。
祝您成功啦··呵呵
西洋国是什么地方
西洋是古代中国人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地理概念.西洋是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郑和下西洋”、“西洋镜”中的西洋就是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阿拉伯国家)、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红海、麦加(伊斯兰教圣地),并有可能到过今天的澳大利亚。
下‘西洋’的定义:明朝初期以婆罗(Borneo)/文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东海,称为涨海。
从1405年到1433年,从刘家港出发,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 员组成的远航船队,访问了许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联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劳累过度过逝。民间故事《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保太监下西洋。
西洋市属于哪里省
陕西省
西羊市处于回民坊的核心地段,是外地和外国游客来西安旅游时品尝古都小吃美食的最佳去处之一。
西羊市街东临北院门,西临北广济街,东西长400多米。它是西安城内一条传统的历史古街,具有600多年历史,元朝时即已形成,最早叫羊市,以进行羊只和羊肉交易为主。目前西羊市已经形成了东段旅游服务商业,西段原住居民、原真生活区的格局。居民以回族居民为主,有着浓郁的伊斯兰文化传统。
西羊市处于回民坊的核心地段,是外地和外国游客来西安旅游时品尝古都小吃美食的最佳去处之一。
西安市政府近年将对其进行改造,进行有意识的整理和保护。在保护这些原住居民生活形态的基础上,将在这里试行参观古民居等新的旅游娱乐形式。并将打造200多米长的伊斯兰文化风情街,展示介绍伊斯兰文化的建筑、服装、标志符号等,介绍宗教知识、宗教习惯等。此外,为改变西羊市街道单一线型空间,没有可供旅游者休息的静态空间的缺陷,此次改造还将建设3个小型广场,添设座椅、雕塑等,增加旅游趣味。
东洋,西洋,南洋,北洋分别是哪里?有没有中洋
没有中洋。1、北洋:渤海、黄海,朝鲜半岛附近。如“北洋水师”、“北洋军阀”、“北洋政府”、“北洋通商大臣”。这些词均源自以李鸿章为创始者的一系政治力量在北洋地区的军事、商业活动。2、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概念。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清朝时期也指自江苏以南的沿海诸地称为“南洋”(江苏以北沿海称北洋)。3、东洋或东瀛在汉字文化圈间表示日本,可做日本一词的别称。日本发明该词主要是用来翻译英文的“Orient”(意为东方),其意义与“西洋”相对,指包括东北亚,东南亚等在内的东方地区。4、西洋是古代中国人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地理概念, 明朝时期的西洋是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郑和下西洋”、““西洋镜”中的西洋就是此义,广义西洋还包括欧洲等地。 明朝时期永乐三年,开始了郑和下西洋年代,西洋一词发生巨大变化,“西洋”一词所包含的地域扩展到包括忽鲁姆斯在内的“西洋诸国”,多次见于皇帝敕书:“遣中官郑和等赍敕汪喻西洋诸国”,“太监郑和使西洋诸国还”,“敕太监杨庆等往西洋忽鲁姆斯等国公干”,“今命太监郑和等往西洋忽鲁姆斯等国公干”。西洋成为明朝热门的名词,从明朝刊行的一系列书籍:费信《大西洋记》、巩珍《西洋番国志》、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张燮《东西洋考》。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等可见一班。郑和研究专家向达指出“明代以交趾、柬埔寨、暹罗以西,今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爪哇、小巽他群岛、以至于印度、波斯、阿拉伯为西洋”
东洋、南洋、北洋、西洋各是什么意思
东洋或东瀛在汉字文化圈间表示日本,可做日本一词的别称
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概念。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
明朝时期的西洋是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郑和下西洋”、““西洋镜”中的西洋就是此义。广义西洋还包括欧洲等地。
北洋:渤海、黄海,朝鲜半岛附近。如“北洋水师”、“北洋军阀”、“北洋政府”、“北洋通商大臣”。这些词均源自以李鸿章为创始者的一系政治力量在北洋地区的军事、商业活动
明代的西洋是指今天那哪些地区
明朝的“西洋”是指现在的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明朝继承了宋朝、元朝关于西洋的概念,明实录记载洪武二年,刘叔勉出使西洋锁里国:"海涛间关凤涛万里,三年夏才至西洋"。《明太宗实录》记载,永乐元年"西洋剌尼回回哈只马哈没奇剌泥等来朝,贡方物"。由此可见在明洪武年间,西洋只包含具体的国度。
郑和下西洋中提到的西洋是现在的哪里
下‘西洋’的定义:明朝初期以婆罗(Borneo)/文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即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阿拉伯国家)、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红海、麦加(伊斯兰教圣地),并有可能到过今天的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