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设在惜心,良辰讵可待)的意思
只是虽有昔日的壮志雄心,却没有偿愿的时机了!
读 《 山 海 经 》 作者:陶渊明
(精卫鸟衔着小木石,将要用它去填塞东海。)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挥舞着盾牌和大斧,头被砍掉,猛志却依然常在。)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活着已经毫不畏惧,死去也决不反悔。)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只留着昔日的壮志,复生哪又可期待。)
徒没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陶渊明《读山海经》
《读山海经》【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白话释义: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如果没有这样的意志品格,美好的时光又怎么会到来呢?扩展资料写作背景:诗中歌颂了精卫和刑天的坚强斗争精神,寄托着诗人慷慨不平的心情和意愿。诗中所写的“精卫”和“刑天”是《山海经》中的两个动人的故事。精卫、刑天是神话传说中的两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形象。诗人借对这两个形象的咏叹来表达他对于时事的愤激之情。有人说,陶渊明“浑身静穆”,对时事毫不关心;有人说,陶渊明尊崇上帝,不敢歌颂与帝斗争之神,这是个误会。陶渊明不仅歌颂精卫、刑天不屈不挠的复仇思想,而且还称赞伯夷、叔齐,颂扬过荆轲。他们有的反对使用“暴力”,有的宣扬惩治“暴君”。所以,鲁迅先生说陶渊明的这类诗篇是“金刚怒目”式的。这首诗热情歌颂了衔木石填海的精卫和敢与天帝争神的刑天,赞扬它们宁死不屈、抗争不息的精神,惋惜它们空有过去的壮志雄心,却等不到实现理想的“良辰”。全诗体现了对反抗精神和勇敢坚韧品格的赞颂,并借此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精卫微禽,而有填海之志。一“微”一“衔”,就将小小精卫鸟儿的坚报]不拔的抗争精神刻_出来。精卫体形既小,每曰所口衔之木条之益发微小,当可想见。以此更为微小之木条,终日不断地口衔远渡,竟想去填平茫茫大海,其准度恐怕连移山的愚公都无法望其项背了。另外还有刑天断首,扰反抗不止,这都表现出不为命运屈服的斗争精神诗人抒写至此,感情也同笔下的不屈神物一样昂扬激备,达到顶峰。
文学学习的好处?
1、提高素养,提升自身的品位。2、是感知社会的触角,各个学科都是融会贯通的,学习文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一个人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触类旁通。3、学习文学,也是一种美的享受,文学中所含括的智慧、人文精神是其他学科难以媲美的。4、学习本国文学,当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何况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其文化更是渊源流长,传承这些文化精髓——文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隐而不现但真真实实的责任。扩展资料: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不同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学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