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有什么传统习俗和传统习惯宗教
首先说明:非洲原生的本土宗教已经消亡了;
1、现在非洲的主体宗教是伊斯兰教,而且是伊斯兰教逊尼派为主,这是因为伊斯兰教在中世纪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就是过埃及进入北非,然后向非洲纵深发展;
2、现在非洲有来自欧洲的基督教,这是殖民时代欧洲人带过去的,具体属于哪一派主要取决于当初是谁的殖民地,比如英国是新教其殖民地就是新教居多,法国是天主教其殖民地就是天主教居多;
3、非洲消亡的原生宗教,被称为古埃及神话,其主神是太阳神——拉,它和古希腊神话、古罗马神话、北欧神话一样,都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宗教,后来灭亡之后流传下来的东西被当做神话(一些没有残余流传下来宗教,就彻底消亡了),古埃及神话很可能是人类文明现存最早的宗教残余;
民俗,封建迷信,宗教的分界限到底是怎样定义的?
我个人认为,民俗范围比较广泛,其中不乏迷信和宗教。比较规范的定义: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各地的民俗都与人文相关联,也可以说是由当地人民生活的习惯所形成的。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组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进行规范——结婚人们需要有结婚典礼或仪式来求得社会认同,在人的精神意识领域也有民俗——许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大年三十至初二,家中不许扫地,如果进行打扫就会破坏来年的财运……
民俗现象虽然千差万别、种类繁多,但是它也并非无所不包。民俗,正如它的名字,它深植于集体,在时间上,人们一代代传承它,在空间上,它由一个地域向另一个地域扩布——压岁钱的风俗年年如此,而且各地盛行就是例证。当然,民俗也不是铁板一块,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版本,不然为什么过年时北方吃饺子南方却吃年糕呢?民俗学家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民俗的变异”。虽然民俗常常因为时过境迁而不断改变,却自有分明的类型或模式,您知道吗?南方的吊角楼与北方四合院就是两种不同类型民居建筑。
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我们置身其间却不为其所累,甘愿接受这种模式性规范的保护!
民俗涉及的内容很多,直至今日它所研究的领域仍在不断的拓展,就今日民俗学界公认的范畴而言,民俗包含以下几大部分:
1 生产劳动民俗
2 日常生活民俗
3 社会组织民俗
4 岁时节日民俗
5 人生仪礼
6 游艺民俗
7 民间观念
8 民间文学
封建迷信是我国解放后约定俗成的一个专用名词,专指人们相信星相、占卜、巫医、 风水、命相、鬼神的思想和行为。这些东 西有的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就产生了,但由于它们盛行于封建社会,因而人们称其为封建迷信。封建迷信活动,则是指在这种思想影响下,神汉、巫婆、算命先生、风水先生等以封建迷信思想和行为骗人钱财者及一般有封建迷信思想的人所进行的有关活动,包括抽签、卜卦、算命、看相、测字、扶乩、请神、驱鬼、看风水、符水治病等。
封建迷信是原始人类传衍下来的一种落后愚昧的盲目信仰,也是少数统治阶级愚弄下层民众的手段。它利用人们对于残亡的恐惧、对生的渴望,突出一些无因果联系的命运,以至在无知和神秘的迷信氛围中,恐惧压倒刚强,邪恶战胜正义,残忍毁灭善良。
迷信者生于自然,却无知自然,把自己的生死福祸归于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为的神灵,把疾病归罪于符咒的作用,把灾祸归罪于报应,把死亡归罪于敌对者的魔力,把生看作灵魂的复归等等。中国儒家所谓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就是一种典型的封建迷信的天命观。
把迷信与封建迷信混为一谈,就抹杀了两者间的基本区别。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封建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不复存在,封建主义经济基础也早已被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所代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是拥护四项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他们所想念或者从事的抽签、打卦、算命、看相、看风水、驱鬼、跳大神等活动,不属于封建专制主义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反映;而是在消除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情况下,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一致的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的一种纯民间、民俗性质的活动,既没有封建主义的阶级基础,又没有封建主义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因此,此类迷信活动与封建专制主义在思想政治方面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不具备社会的本质特征,也不是封建社会独有或者特有的社会现象。(参见《宗教》1996年3、4期)。
综上所述,“封建迷信”一词既不能包涵广主外“迷信”一词的内涵和外延,又不能包涵我国当代约定俗成的狭隘意义上“迷信‘的内涵和外延。所以,用“封建迷信”一词概括我国当代社会上存在的抽签、打卦、算命、看相、看风水等迷信活动,则有失偏颇。
宗教信仰和组织的种类繁多以致于学者们很难给总价下一个可普遍接受的定义。为了克服带着文化偏见看待宗教的易犯错误,最好的做法是从宗教不是什么谈起。
首先,不应该将宗教等同于一神教(信仰一个神)。其次,不应该把宗教等同于控制信徒行为的道德律令--类似于传说中摩西从上帝那里获得的戒律。第三,宗教也未必阐释人类是如何产生的。第四,不应该将宗教等同于超自然的事物,从而认为宗教就必然包含着对“超越感知范围”之世界的信仰。
那么宗教是什么。几乎所有的宗教都具有如下的特征:宗教包含了一套能够激发崇敬感和敬畏感的象征符号,并与信奉者团体实施的仪式或庆典(譬如教堂礼拜)联系在一起。社会学家通常认为集体庆典的存在是区分宗教和巫术的一个主要因素,尽管两者的边界也不是很清楚。
如果简单地采用上述从概念外延入手的排除法来界定宗教,那么当下世间流行的诸此种种,简直都不能称其为宗教了。所谓“概念”的界定,是对社会普遍认知结果的概括总结和提炼,而不能是自说自话地织造一个新概念。概念的外延不能轻易排除,即使为了所谓“界定”的目的,橘子汁是不能叫做整个橘子的。宗教中必然包含巫术和迷信,怎么能一刀切开呢?
综上所述,封建迷信与宗教和民俗是不同的,但宗教存在于民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