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法的学习,或过程。
一、材料准备笔、墨、纸、砚、字帖1、纸用生宣2、墨无沉淀残渣,书写流畅,墨色均匀,气味清香;滞笔时可加酒精。3、笔用狼毫二、书写姿势1、执笔“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手心虚空,执得灵便。三指最常见握管:五个手指的指尖并拢,手掌将笔杆整把握住。五指:“按、压、钩、顶、抵”五指执笔。 2、写姿枕腕:手腕枕在桌面上或枕在左手背上书写。 悬腕:执笔的手腕悬起,离开桌面,肘臂仍在桌上。悬肘:执笔手臂全部悬空。最佳书写方式,书法家最常用方法。根据便利性、自身习惯及需要选择,三种方式可以循序渐进。 3、高低与松紧 执笔的手指(无名指)与笔头的距离即为高低。握笔的力度为松紧。初学者宜低,宜松。写出的字更为稳健,且手指不易疲劳。 4、运笔运指:点画纯用手指拨动书写。局部使用运腕:手腕运动完成各种笔画。中小字全部使用。运肘: 大字要动肘。5、坐姿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既保护脊椎,又便于书写力量控制。 6、立姿 大字要立。因为字大笔画长,坐着写不宜施展且视线角度不够。手掌下覆,手背与手臂成一平面,开脚站稳,双足之间的距离等于肩宽。三、 用笔 1、“圆笔底纸,命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中锋运笔。 如果笔锋在笔画中间,笔头不是圆锥状而是扁平状,写出来的笔画扁平单薄。初学可以将毛笔在砚池边上掭一下回复圆锥状态,并慢慢尝试中锋运笔。既通过手腕的变化让笔锋到笔腹的方向与毛笔运行方向一致。中锋运笔较为高级,需要多练多看。 2、偏锋运笔 偏锋运笔笔锋不在笔画的中间,而在其某一边行走;即笔锋处于笔画的一侧,笔腹处于笔画的另一侧,笔锋与笔腹在并列行走。 只能偶尔使用,不然笔画就会一边光一边毛。 3、侧锋运笔 介于中锋和偏锋运笔之间的方法。从上往下投视,笔毫方向(中心线)与运行方向(笔画中心线)以45度夹角为基准。 夹角小于45度,笔画质感接近中锋;大于45度,笔画质感接近偏锋。主要运用于行、草,初学者不宜过多使用。如果临摹颜体字,横画会用到侧锋。四、 临帖1、由楷至行最后草2、初学者必临颜真卿:《多宝塔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柳公权:《玄秘塔碑》3、实临到意临不看字帖写出来的字为意临,与原帖有八分相似达标并转换字帖及书体。4、复习将临字与字帖对比,不足之字多为笔画运用(结体通过临摹一般不易出大问题),专门挑出将笔画运用反复练习,时常在心中比对(不看贴)。五、请教如有书法家或书法教师指导,事半功倍。书艺如海,勤为上策。
张大千 庚寅(1950)年作 行书七言 对联 纸本
张大千 庚寅(1950)年作 行书七言 对联 纸本款识:介眉道兄法正,庚寅春日,大千张爰。印鉴:张爰私印佃介眉题裱边:庚寅(1950)三月大千先生自印度大吉岭来游曼谷于太平洋酒店,面书此联相赠。丁酉(1957)暮冬予以此联转赠大国手洪鸣先生永远珍藏。介眉志于泰国麟城。钤印:介眉 说明上款人“介眉”即佃介眉,潮州人,号雁门居士、荻江居士,晚年自号老眉。擅书、画、诗、文,工篆刻,隶书尤卓著,曾得郭沫若赞赏。释文:树看出屋青三面,水为当门绿一湾。
《兰亭集序》凭什么是“天下三大行书”的首位?
《兰亭集序》位于“天下三大行书”首位,主要是由它的文学艺术价值决定的,具体表现在:字形优美、飘逸、洒脱;内容开阔、豁达。书法,是我国文化的精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后出现过隶书、楷书、行书、魏书等不同的字体。在行书方面,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位列三大行书的第一位,其后分别是颜真卿写的《祭侄文稿》,还有苏轼写的《黄州寒食帖》。其位列之首的原因我认为如下:年代较早它的作者王羲之,自古就有“书圣”的美誉,所处的年代是东晋时期,尽管年代较早,但是王羲之在书法领域开创了自成一体的先河,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字形优美、飘逸、洒脱《兰亭集序》中的每一个字行云流水,洒脱飘逸,形态最为自然,毫无拘泥、做作的形态,整篇文字渗透了作者王羲之书法的独到之处,异常传神。比如文章中的“之”字,尽管出现多处,但是形态各异,每一个字都体现了王羲之的心思。内容开阔、豁达王羲之不仅笔法传神,而且所表现的内容旷达。《兰亭集序》本来写他和友人在会稽山一起饮酒吟诗的场景,让人好生羡慕。他借这次聚会,表达了内心开阔、豁然的心境,这种思想可以追溯到老庄哲学,恬淡雅适,给人一种空灵但是又不乏情感的印象,这些都让这篇文章妙笔生花。
《兰亭序》是文学作品吗?
是书法作品
全文如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己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短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录势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起。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如何学张大千书法
要先临摹,练到娴熟为止。
临:照着写,摹:将纸覆盖在上面写。
要多写、多练,掌握其技巧,练到娴熟,最后可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张大千:是我国当代的著名国画大师,还是一名诗人和书法家,被人们称为是“画坛上的十项全能冠军"。他的书法以行楷和行书见长,篆隶书都擅长,章草也很雅致,形成内敛、古拙、多变出新、笔力遒劲而秀逸的独家风格,被后人称为”大千体“。
张大千的绘画特点是什么 ?
张大千的绘画特点:1、张大千30岁以前的画风特点可谓“清新俊逸”,50岁进于“瑰丽雄奇”,60岁以后达“苍深渊穆”之境,80岁后气质淳化,笔简墨淡,其独创泼墨山水,奇伟瑰丽,与天地融合。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2、画家张大千在早年和中年时期,主要以临古仿古居多,他耗尽了将近大半生的精力与时间,从清朝到隋唐,一个个的专研他们的作品,从临摹到仿作。3、画家张大千的画风在57岁的时候自创了泼彩的画法,在继承了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的基础上,并且还融入了西欧绘画的色光关系,进而发展成了另一种的山水画笔墨技法。难得可贵的是技法的变化一直保持着中国画的特点,并创造了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扩展资料:张大千的绘画特点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了泼墨,创造了泼彩、泼彩墨艺术,同时还改进了国画宣纸的质地,然而思想的先行者往往是孤独的。张大千是全能型画家,其绘画创作特点“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张大千 (国画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