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 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者五,为窗者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者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白话译文明朝有(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宫廷居室、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无不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某种)形状(的东西),各有各的情态姿态。曾经赠送我桃核(雕刻的)小船一个,(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船身由头到尾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箬竹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子观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相对。关上窗,就(看见)右面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面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有)很多胡须的是苏东坡,佛印在右面,黄鲁直在左面。苏、黄在一起阅览一幅横幅的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按在黄鲁直的背部。黄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苏东坡伸出右脚,黄鲁直伸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没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面。佛印极像弥勒佛,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黄鲁直不一样。平放着右腿,弯曲右臂支着船沿,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倚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上横放着一支桨。桨的左右(是)撑船的人,(两边)各有一个人。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起脸,左手靠着一块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蒲葵扇子,左手抚着火炉,火炉上有水壶,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壶) ,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那船底稍为平坦(一点),就题了名字(在)那上面,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画)细得像蚊子脚,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墨黑。还盖了篆字图章一个,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朱红。
合计一只船上,刻了五个人;刻了窗八扇;刻了箬篷,刻了桨,刻了炉子;刻了水壶,刻了手卷,刻了念珠各一个;对联、题名及篆文,刻字共三十四个。量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原来是选择桃核中而窄的刻成的。啊,技艺也(真)奇妙了啊。
词句注释一、古今异义
1、高可二黍许(可:大约。今常用作表示许可,可能,值得,同情,转折等)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尚,还。今常用义为:曾经)
3、盖简桃核修长者为之(简:简拔,选择。今常用义为:简单,简直等)
4、其两膝相比者(比:古义为挨着;今义为比较)
5、尝贻余核舟一(尝:古义为曾经;今义为尝试)
二、通假
1、舟首尾长八分有奇(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计算数目。下文“为字共三十有四”中“有”同此)
2、篛篷覆之(“篛”通“箬”,箬竹的叶子)
3、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4、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
5、右手攀右趾(“攀”通“扳”,往里拉)
三、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名词“篛篷”用作动词“覆”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篛篷)
2、石青糁之(名词“糁”,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涂染。)
3、石青糁之(名词“石青”作用如动词的名词“糁”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石青)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卧”、“诎”是不及物动词,其动作是主语使宾语具有的,用作使动:使……卧,平放;使……屈,弯曲。“竖”是形容词,其性质是主语使宾语具有的,用作使动:使……竖,竖起)
四、一词多义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异、罕见、(手艺)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余数。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有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雕刻。
中轩敞者为舱 是
可:高可二黍许 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端:东坡右手执卷端 名词,“画卷的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 形容词,“端正、正”
木:能以径寸之木 木材
以至鸟兽、木石 树木
者: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
居右者椎髻仰面 ......的人
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叫作
文曰:天启壬戌秋日 是
扇: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扇,量词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扇子
启: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
天启壬戌秋日 古代称立春、立夏为“启”
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并且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转折,但是
以:能以径寸之木 用
以至鸟兽、木石、甚至
五、句式
1、判断句
盖大苏泛赤壁云(“大苏泛赤壁”是主谓词组,在句中充当谓语,说核舟刻的是什么,主语承上一分句宾语省略:核舟。“盖”,副词,相当于“大概”。)
中轩敞者为舱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以上两句用动词“为”表示判断)
2、定语后置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相比”是中心词“两膝”的后置定语,“者”用作后置定语的煞尾,相当于“的”)
3、省略句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句首省略主语:佛印)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各隐卷底衣褶中
居右者椎髻仰面
居左者执蒲葵扇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以上五句中,“居”、“隐”、“题名”后面均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
4、固定结构
如有所语(“有所”,固定格式,意思是“没有……的人,或东西,或事情。”“所”字后面一定是动词,“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开头是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说明所用的原材料体积很小,而表现的范围极广,可见他有多方面的成就;“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说明他构思精绍之后,接着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这就明显地表示了本文的意图,即以具体作品来证明作者对王叔远技艺的评价是合乎实际的。中间是分说: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可分两层。
明代名篇《核舟记》把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高深、精巧描述得真切而生动,读起来感人至深。王叔远的核舟更是吸引了一代又一代民间艺人为之神牵梦绕,不断复制和再创造。核舟这一巧技在现代又得到发扬光大,新核舟记不但在技艺上有所创新,而且在内容上更贴近了时代。欣赏新核舟记,对于深刻理解名篇《核舟记》很有帮助,同时通过欣赏实物、图片、影像等可以使读者在整体上全面读懂《核舟记》。
文学赏析本文语言平实、洗练,特别是摹写舟中人物情状,画相结合的写法,不只貌似,而且传神。例如:写苏东坡与黄右手执卷端,左手扶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这令人不只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段,又是极细腻的文笔。写佛印是“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突出了这个出家人形象的特征,与读书人苏、黄不同
这些描地感到核舟雕刻技艺的精妙,使读者深为赞叹。
开头,概述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出“核舟”所雕刻的内容。第一句就介绍这位“奇巧人”及其“奇巧”的所在——在很小的木头上能雕出各色各样的景物,而且形神毕肖,第二句点明“核舟”所雕刻的内容是“大苏泛赤壁”,为下文张本。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省嘉兴县)人,明朝末年著名作家,他生活在明朝晚期党横行的年代,其父魏大中因上书指责汉奸魏忠贤结党朋奸。因此被污下狱。魏学洢由家乡入京都,想营救他的父亲,可是他的父亲被暗害于狱中。他扶柩归乡,因父亲 冤案,成天号泣,不久也悲愤而死,大约只活了30岁明崇祯初年曾诏旌他为孝子。他一生未做过官,但极好学而且善文,著有《茅檐集》。
《虞初新志》是清朝人张潮编辑的小说集,共20卷,所收录的多为明末清初人的文言短篇,并附有评语,编者意在“表彰铁事、传布奇文”。多数作品文字优美,有些也对当时社会不合理现象有所反映。是一篇出色的状物杂记,观察细致,描写具体,行文简明,层次清楚,生动地记述了核舟巧夺天工的状貌,赞美了雕刻艺人的高超技艺,很为后人推崇。
魏学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