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河道分布规律
(一)和田河和田河是昆仑山北坡最大的河流,也是目前能纵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唯一河流。其上游由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组成,在距和田大桥北130km处汇合后称和田河。在麻扎塔格山以南广大范围内,和田河上游的两大支流在地质历史时期从山区携带大量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南部地区最大的冲洪积扇,以后在冲洪积扇上形成了盘根错节和上下叠置的古河道。在喀拉喀什河以西,麻扎塔格山以南可以解译出5条平行喀拉喀什河的古河道,玉龙喀什河的东边也有2条呈北东走向的古河道。基本规律是愈靠近现代河流的古河道迹象愈清楚,最老的古河道由于风沙和植被覆盖,很难分清边界,只能较宏观地把握分布规律。如喀拉喀什河最西边的古河道,从延伸趋势看可从麻扎塔格山西端古董山豁口处穿过。据前人调查古河道附近有大片胡杨疏林分布,最大的树干直径近2m(山北边的胡杨是枯死的),沿这条古河道,地下水水质较好,优于附近其它地区。(二)克里雅河该河是研究区内第二大河流,也是目前除和田河之外深入沙漠腹地最远的河流。在于田县以北100km处河流的西边可以明显的看到一条古河道,该古河道向北25km后,又分出一支,两支平行向北延伸直到图外。主流延伸170km后消失在沙漠中,变为4条古河道向北延伸至图外。图上可见克里亚河古河道的分布范围较广,东西向约50km。历史记载,该河曾经注入塔里木河的“南河”,而且还曾经有与和田河相汇合的历史,以后该河自西向东摆动,尾端逐渐南缩。克里雅河向东偏移较为缓慢,当主流偏东时,原来的老河道水流还要持续很长时间,或者断流多年后,还能在遇特大洪水时重新有水流通过,河水在100多年前彻底断流。尼雅河与且末河之间的区域是本次研究的重点地区,区内有尼雅河、牙通古孜河、安迪尔河和喀拉米兰河。尽管这几条河流常年有水,但在规模上均小于和田河和克里雅河,因此,相应的古河道也较小。(三)尼雅河该河是研究区内第三条大河,卫片上可以明显看到向北延伸的废弃支河道,且规模较大。该河道较其他几条河流量大,流出山口后在倾斜平原上延伸较远。在民丰县以南40km处,全部渗到倾斜平原之中(其中部分水通过人工引达民丰)补给地下水。在民丰县北,地下水溢出地表形成尼雅河,同时也形成了大片盐碱地。尼雅河向北延伸70km后在大麻扎处完全消失,该处也是民丰北凸起的东端。再往北即为尼雅古河道,在卫片上有明显的迹象。该古河道可分为3条,其中西边的一条最为发育,规模最大,长约65km,地形上深颜色的谷地向西北方向延伸,估计与克里雅河古河道相连;而东边的2条则发育较小,延伸不远。(四)牙通古孜河该河流出山口后延伸约80km,由于人工引水和入渗地下而消失,但地表仍遗留有洪水期时水流过的河道。该河流向北流动约60km后分成3个支流后在沙漠中消失。其中中间支流遗留下较长的古河道,延伸较远,达到北纬38°20'。(五)安迪尔河该河出山口后延伸约20km就全部入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地表留下约60km的干河床,而后,地下水溢出地表形成河流。该河在流程约60km处消失于沙漠中。在安迪尔桥向北10km处,从河身生出两条古河道。左岸一条向西北方向延伸,约50km长,是安迪尔河的废弃河道。右岸一条可分为2条古河道,长度不大,约12km,是牛轭湖的遗迹。该河尾端的古河道可达北纬38°左右的地方,但迹象不太清楚。(六)喀拉米兰河该河沿途不断入渗补给地下水或蒸发,且在出山口后延伸至约35km处消失,在倾斜平原上留下约50km长的干枯河道。在沙漠平原上,形成了5条古河道,其中主河道干枯后留下约25km长的古河道,其它古河道均较短,未出盐碱地。与前几条河流最大的不同是在溢出带地下水并未重新形成泉集河。(七)车尔臣河该河流为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部地区最大的一条河流,出山口后一直延伸到且末县城,而后向东急转流向罗布泊,在河流拐弯处的西边和北边留下大量干枯牛轭湖及一条较大的古河道。古河道向北东方向延伸,而后又向南拐回到原河流,全长约60km。
国有河道什么意思
河道划分为五个等级,即一级河道、二级河道、三级河道、四级河道、五级河道。
根据河道等级划分办法:
一、二级河道大多是跨越两省或数省的大江大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这类河道要由水利部认定;
三级河道大部分影响一省或邻近省份,其重要程度略逊于一、二级河道,但对地区性国民经济也具有相当的影响,为了使省际之间的标准掌握大体一致,并便于跨省河道的定级,这类河道应由水利部委托所在流域机构会同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电)厅(局)协商,报水利部认定;
四、五级河道则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电)厅(局)认定。
河道等级可以分期分批认定,其等级也可因情况变化而升降,变更程序则同认定程序。考虑到在等级划分中不可能规定得很全面,特殊情况可由水利部直接指定河道的等级。跨国或国际边界河道的管理涉及到国家间的双边或多边关系,不能完全沿用国内办法,可暂不分级。
成因
古河道的根本成因是河流改道。河流改道有由内因引起的,也有由外因引起的。外因包括构造运动使某一河段地面抬升或下沉,冰川、崩塌、滑波将河道堰塞,人工另辟河道等。其中构造运动可以使河流大规模改道,被废弃的河段可能被抬高而位于现今的分水岭上,也可能由于沉降而被后来的沉积物所埋藏。河流本身作用引起的改道多半发生在堆积作用旺盛的平原河流上。这种河流的河床逐渐淤浅,比降减小,以致洪水发生时来不及排泄而泛出河槽。泛出河槽的水流在河槽两侧大量迅速堆积泥沙,形成天然堤。久而久之,河槽及其两岸的天然堤会高出地面,当天然堤于某处溃决后在下游冲刷出一条较深的槽道,洪水消退后,河流循新槽流去,原河道就成为被废弃的古河道。中国黄河下游是一条善淤善徙的河流,所以在华北平原上留下无数古河道。河流作用形成的古河道也有是河流侵蚀作用引起的,如平原曲流导致洪水的裁弯取直,留下牛轭湖式古河道。长江中游荆江段两岸就留下许多这样的古河道。
古河道的形成
从以上古河道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大多数河流具有向东移动的规律,通常在河流的西边留下古河道,如和田河、克里雅河。此外,河流向南退缩,在河流的尾端也会残留古河道,如尼雅河、牙通古孜河。造成上述现象的一种重要原因是不同地区构造升降运动的差异性所致。塔里木盆地南缘新构造运动的总体特征是昆仑山强烈上升,盆地相对下降。但昆仑山西端的帕米尔高原上升幅度又大于昆仑山东端,这就造成了研究区自南西向北东倾斜的总地势,导致发源于昆仑山脉的南北向河流进入盆地后逐渐向东偏移的总趋向。显然,对于北半球而言,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偏转力影响,河流总有向右边偏转的趋势,对于研究区内的情况,河流有向东偏转的总趋势。但是,在盆地中仍有局部隆起区(如麻扎塔格山和民丰北凸起)也影响着河流的变迁。如和田河由于受西部麻扎塔格山隆起的影响,迫使其开始向北东方向流动,而后转向正北。而克里雅河受民丰北凸起的控制由西北方向流动转向北东,尼雅河则由正北转向北西。在牙通古孜河与安迪尔河之间的隐伏隆起也引起了同样的现象。造成河流变迁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气候的变化。据前人研究,全球气候由冷变暖的过程中往往冰雪融化,河水流量增加,河流北延。而随着气候长时间进一步变暖,雪线升高,冰层厚度变薄,冰雪融量减少,河流流量减少,河流南退,沙漠也随之南侵。目前,盆地气候正处于这一时期,故在许多河流的下游形成了废弃古河道。总之,古河道形成的首要原因是气候干旱,河流水量减少,河流主河道尾闾南退,支流遭废弃;其次是地壳的差异性垂直运动和地球自转影响,造成河流在水平方向上的大幅度摆动;第三是盆地中局部的构造隆起,导致河流的转向。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塔里木盆地南缘大小数十条河流留下了大量古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