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烛宝典

时间:2024-04-10 07:47:46编辑:优化君

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1.赏菊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2.登高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3.佩茱萸·簪菊花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4.放纸鹞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5.吃重阳糕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6.饮菊酒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扩展资料: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重阳节

四民月令是一本什么书?

  四民月令》,曾误称《齐人月令》,是东汉后期叙述一年例行农事活动的专书,是东汉大尚书崔寔模仿古时月令所著的农业著作,成书于2世纪中期,叙述田庄从正月直到十二月中的农业活动,对古时谷类、瓜菜的种植时令和栽种方法有所详述,亦有篇章介绍当时的纺绩、织染和酿造、制药等手工业。
  崔寔《四民月令》,是地主经营的家历。种植作物广泛;牲畜种类多;手工业包罗万象;纺织业;制造业;学校。自给自足,闭门位市。宗族、亲戚、宾客提供劳动,也是武装力量。   《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均有记载;宋朝初期,《太平御览》的「图书纲目」仍有提及该书,但在《宋史•艺文志》已无相关记载,估计该书于北宋中期到南宋灭亡散失。   四民是指士、农、工、商,此概念早于春秋时已出现;月令是一种文章体裁,现存《礼记》中有一篇《月令》,记述每年夏历十二个月的时令及政府执行的祭祀礼仪、职务、法令、禁令等,并把其归纳在五行相生的系统中;《四民月令》现存部分的文体与月令相似。
  《四民月令》成书以来,曾于魏晋南北朝到唐初流传。贾思勰《齐民要术》对书中内容曾多作引用,杜台卿北周末年撰写《玉烛宝典》的时候,每月均录有一段《四民月令》的材料。唐末韩鄂写《四时纂要》也引述过《四民月令》。北宋时的文献亦时有提到该书,但元代所撰编的《宋史•艺文志》中已无记述《四民月令》这本书,估计该书从此时湮没。    清代开始有人重组《四民月令》,乾隆年间就有任兆麟、王谟两版《四民月令》辑佚本,惟错误颇多。嘉庆年间,严可均辑录《四民月令》一卷,作为《全後汉文》第四十七卷收入《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中;1921年,唐鸿学以《玉烛宝典》材料重编《四民月令》,收入《古逸丛书》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立国後,中华书局于1965年曾出版石声汉的《四民月令校注》 ,1981年农业出版社又出版了缪启瑜的《四民月令辑释》。这两个辑佚本均以《玉烛宝典》为主要根据,广泛汲取《齐民要术》和各种类书中的有关资料,参考各种辑本,书中对《四民月令》的数据颇有点评。   德国学者克里斯廷•赫尔茨于是1963年把《四民月令》译成德文,在汉堡出版,书名叫《崔寔〈四民月令〉-後汉的农家历》。日本渡部武根据石声汉的《四民月令校注》,按月列出正文、通释和译注,1987年由日本平凡社出版,日译本副题为「汉代的岁时与农事」。
  编辑本段内容
  《四民月令》所反映的正是东汉晚期一个拥有相当数量田产的世族地主庄园,1年12个月的家庭事务的安排。现存版本共有2371字中,与狭义农业操作有关的共522字,占总字数的22%,再加上养蚕、纺绩、织染以及食品加工和酿造等项合计也不到40%。其它如教育、处理社会关系、粜籴买卖、制药、冠子、纳妇和卫生等约占60%多。
  书中所述的生产规模大多已超出小农经济的规模,只有官宦之家的田庄才可体验上述的生产。从其记述可以看出东汉时洛阳地区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的发展状况,当中以农业占优,重视蚕桑,畜牧业仅从属农业,蔬菜以荤腥调味类较多。《四民月令》亦是最先记述中国「别稻」(即水稻移栽)和树木的压条繁殖方法。其中农业经济除了自给自足基本层次外,还有利用价格的涨落,进行粮食、丝绵和丝织品等的买卖活动。


燕京岁时记冬至的翻译

燕京岁时记·冬至
◎冬至
冬至郊天令节,百官呈递贺表。民间不为节,惟食馄饨而已。与夏至之食面同。故京师谚曰:“冬至馄饨,夏至面。”
按,《汉书》: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夏至阴气起,故不贺。又《演繁露》:世言馄饨是塞外浑氏屯氏为之。言殊穿凿。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若如《演繁露》二氏为之之言,则何者为馄何者为饨耶?是亦胶柱鼓瑟矣。

燕京岁时记·冬至
译文:
冬至,是要到郊外祭拜上天的节令,百官都会呈上颂贺的表章。民间不大张旗鼓地过这个节,只是吃馄饨罢了。和夏至时吃面一样。所以京城俗谚说:“冬至馄饨,夏至面。”
另外据《汉书》说:“冬至日起阳气渐渐涨起,君王之道上升,所以要颂贺。夏至日起阴气渐升,所以不颂贺。”又有《演繁露》说:“世人有说馄饨是塞外浑氏和沌氏做出来的(所以叫馄饨)”。这说法十分牵强。馄饨的外形如同鸡蛋,十分类似于传说中天地浑沌时的样子,所以在冬至这天吃它。如果真像《演繁露》中提到的浑、沌二氏做出馄饨所说的,那什么是馄,什么是饨呢?这说法实在是牵强附会。(TeacherM翻译Greysky整理)


灶王爷的来历 这则传说的类型及其思想内容

灶王爷来历有以下几种:1、上古帝王或后裔说《事物原会》称,黄帝作灶,死为灶神。有人据此认为灶神就是火神,是这一自然力崇拜的产物进入人类居住空间后的变体。由于炎帝为"火德之帝",祝融为"火官之神",所以都被奉为灶神。2、鬼神或精变说《荆楚岁时记》:"灶神名苏吉利。"《玉烛宝典》十二引《灶书》:"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博颊。"《灶王经》说天下灶君,以种火老母为尊。有人认为,这是俗信"灶君奶奶"的由来。3、人死变神说《酉阳杂俎·诺皋记》云,灶神姓张名单,又名隗,字子郭,貌如美女。其妻小字卿忌。生有六女,都取名察洽。传说张单是一个负情浪子,因羞见休妻而钻入灶内,成为灶神。一说,古时候有一贪官,生性最馋,每天须找美味食用,百姓不堪其扰。后一位神仙幻变的民女将他掴到锅台上,变成"灶王",只能看人家吃美食。传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民间信仰极为昔遍,自汉代以来无论是在宫廷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十分虔诚。

上一篇:采桑子重阳赏析

下一篇:梁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