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原意是什么 出处是哪里拜托了各位 谢谢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原意是种好了梧桐,凤凰就会在这里安家落户”,出处是《大雅·生民之什·卷阿》。字面上就是说种好了梧桐,凤凰就会在这里安家落户,引申一下就是:一个地区创造好了经济发展的条件,就自然而然有大客户前来投资洽谈,创造更大经济效益。出处:"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大雅·生民之什·卷阿》。关于对梧桐一树的描绘,最早可见于先秦文献《诗经》,《大雅·生民之什·卷阿》有“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之句,成为梧桐引凤凰传说的最早来历。其后的《尚书》、《庄子》、《吕氏春秋》等先秦文献均提及梧桐树。春秋吴王夫差建梧桐园于园中植梧桐树,梁任防《述异记》载:“梧桐园在吴宫,本吴王夫差旧园也,一名琴川。”拓展资料凤凰一般指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兽。中文的凤凰就是《山海经·南山经》中的凤凰。《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参考链接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百度百科梧桐 (锦葵目梧桐科植物)——百度百科
她是谁?
基本信息
[普通话拼音]:(1)tā 海南拼音 il
【释义】她 she;her;她 tā 〈代〉 (1) (形声。从女,“它”省声。本义:女性第三人称) (2) 同本义 [she]。如:她是女的 (3) 称代美好的事物或者是自己尊重热爱或喜欢的事物,往往用“她”字。[she]如:黄河,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她们】they 对自己和对方以外多于两个女性的称呼。
(2)jiě
【释义】同”姐“,《玉篇》古文姐字。
[笔画]:6
[部首]:女
[笔画数]:3
【 注:说“她”、“它”字是刘半农创造的是错误的说法!】
她(tā)字的由来
“她”是现代汉语里常用的一个人称代词,专指第三者的女性,我国古代已有这个字,读作jiě 。只是到了20世纪20年代女权运动的兴起,才出现了tā这个音。
当时这个”她“字属于生僻字,故刘半农以为自己创造了”她“字,其实不然!
近代以前,中国本无区分男、女和第三人称单数代词的传统。几千年来,似乎无人觉得有作此区分的必要。但随阒白话文运动的兴起,西方语言特别是英语的东渐,这一问题就逐渐出现和凸显出来。
在古文里,作宾语的第三人称用“之”字表示。后来白话文兴起,用“他”字做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男性,也可以代女性及一切事物。
“五四运动”前后,有的文学作品也用“伊”字来指女性,如鲁迅早期作品中就是如此。1918年,我国新文化运动初期重要作家、著名诗人和语言学家刘半农在北大任教时,第一个提出用“她”字指代第三人称女性。一时轰动全国。这种现象一出现,就遭到封建保守势力的攻击和反对,但却很快得到人民群众的承认、称赞,并被广泛使用,各种字典也都收录了这个字(因为其本身属生僻字,所以小字典原没有收录。),此事在当时文化界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汉语中没有字与英语“She”相对译,因此最初翻译“She“时,常译成“他女”、“那女的”。由于“她”是常用词,往往造成成篇累牍的“他女”“那女的”,看上去和读起来都感觉十分别扭。后来人们又借用吴方言中的“伊”来专门代表女性第三人称单数,并在晚清和“五四”前后成为一种趋势。像鲁迅、周作人等现代作家的作品中,就惯用“伊”字来专指女性。
“凤非梧桐不栖”出自何处?
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原句:“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译文:凤凰翱翔在千仞啊,不是梧桐树不住;士兵被安置在一个地方啊,不是主不依照。《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社会影响《三国演义》以75万字的规模,用一种比较成熟的演义体小说语言,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描写了近百年的历史进程,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小说体裁,这不仅使当时的读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而且也刺激了文士和书商们继续编写和出版同类小说的热情。自嘉靖以后,各种历史演义如雨后春笋,不断问世,从开天辟地,一直写到当代。据不完全统计,今存明、清两代的历史演义约有一二百种之多。
中庸是出自何典?
【由来】 版本一 古代一个大将,皇帝病危,大将骑在马上听到了这个消息,于是没下马就直奔京城.所以后人用马上代表立即的意思.版本二 荀子从马上掉下来,被后人称“马上就来”.版本三 在古代“马”才是最快的交通工具.在“马上”就代表做好了准备,所以才有了马上这词的由来.【出处】 1.马背上.多指征战武功.《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陆生 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 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 陆生 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八:“ 明 兴,高帝 创自马上,亦复优礼儒硕.”《醉醒石》第十五回:“深心薄马上,抑志延清流.” 2.比喻在职做官.《中国现在记》第二回:“既而一想,我亦是个男子汉大丈夫,小虽小,到底还在马上,不比他失势之人,我又何必怕他?” 从维熙 《远去的白帆》六:“ 寇安 老头当时还在马上,他把这对情侣饲养在龙眼葡萄棚架之下.” 3.即时;立刻.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三折:“爷,有的就马上说了罢!” 明 唐顺之 《请游兵疏》:“命下之后,即便马上差人齎文星驰付 山西 保定 二廵抚处.” 老舍 《黑白李》:“ 老四 也不催我,显然他说的是长久之计,不是马上要干什么.”
“凤非梧桐不栖”出自何处?
由于梧桐高大挺拔,为树木中之佼佼者。自古就被看重。而且常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凤凰是鸟中之王,而凤凰最乐于栖在梧桐之上,可见梧桐是多么地高贵了。
最早在我国的《诗经里“,就有关于梧桐的记载。在《诗经·大雅》的“卷阿”里,有一首诗写道: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
这诗说的是梧桐生长的茂盛,引得凤凰啼鸣。菶菶萋萋,是梧桐的丰茂;雍雍喈喈,是凤鸣之声。
在《庄子》的“秋水”篇里,也说到梧桐。在说到庄子见惠子时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宛(右鸟旁)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
在这篇文章里,也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这里的“鹓雏“就是凤凰的一种。他说凤凰从南海飞到北海,只有梧桐才落下。可见梧桐的高贵。
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里,有这样的描述:“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由于古人常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所以现在的人们常说:“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因此在以前的殷实之家,常在院子里栽种梧桐,不但因为梧桐有气势,而且梧桐是祥瑞的象征。
为什么会有“梧桐树上落凤凰”这样的说法?
字面意思:种好了梧桐,凤凰就会在这里安家落户!引伸意思:一个地区创造好了经济发展的条件,就自然而然有大客户前来投资洽谈,创造更大经济效益!该谚语又简称"筑巢引凤",比喻创造条件,引进人才。传说:由来,在我国北方民间和古代汉语中,梧桐树一词泛指泡桐树。泡桐树非常容易感染一种丛叶病毒,感染后会长出非常密集的细小枝叶,冬季叶片脱落后非常像鸟巢,对这种天然形成的东西,古人充满崇拜,认为是"凤巢"。于是认为梧桐树可以长出凤凰的巢穴并吸引凤凰前来居。传说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村子有一老汉,靠帮别人家放羊过日子。因为家穷终身未娶老婆。有一天,老汉很早就赶着羊群出发了。走着走着耳边传来一阵婴儿的啼哭,顺着声音发现一处茂盛的蔓草中躺着一个只穿红兜兜的女婴,满脸的泪水却挡不住精致的五官。老汉把女婴轻轻的抱起,扭转头四周看了看,发现渺无人烟,心想肯定是上天看到是我六十几岁还孤苦伶仃,所以才赐给我的孙女吧。老汉很高兴的脱下身上的破羊毛坎肩,细细的把女婴包好搂在怀里,就像捧着一件上好瓷器,赶着羊群直接返回家里,拿出个碗挤满了母羊的奶水后细心喂给女婴。从那天以后老汉是又当爹又当妈的带着这个娃娃。因为是在蔓草中捡到的,于是给丫头取名蔓草。老汉怕女婴难喂养,还特意在院子里面种下一棵梧桐树,寓意着只要梧桐树长大成材,这个小孩也就跟着长大成人。
从国贸到北方工业大学怎么走?
线路起点和终点介绍国贸:北京国贸大厦位于建国门外大街,占据北京中央商务区,毗邻东长安街,多路公交车途经门前,国贸地铁站与大厦地下通连,令客户业务往来及上下班更趋便捷。就近的写字楼群中国国际贸易中心 人保写字楼 银泰中心 国贸中心 SK大厦 建外SOHO东区 中服大厦 中基新东方写字楼 招商局大厦 赢嘉中心 京汇大厦 金之桥 中海广场 瑞赛大厦 艾维克大厦 惠普大厦 中航工业大厦 数码01大厦 安邦保险大厦 嘉都大厦等。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修好梧桐树,引来凤凰栖”是什么意思?
你如果是像(美丽的花朵一样)盛开,清爽的风自己会吹来,栽好一颗梧桐树,就会引来凤凰栖息。比喻美好的品质会吸引人。精句出自于三毛,以下是三毛简介:三毛,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现代作家,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文集:1、《倾城》包括:《女儿》 《阿姨》 《我的小姑》 《小姑》《我的小姑》 《我也叫她小姑》 《一千零一夜的阿姨》 《三毛,一位认真的玩童》《胆小鬼》 《吹兵》 《匪兵甲和匪兵乙》 《约会》《一生的爱》 《紫衣》 《蝴蝶的颜色》 《说给自己听》《爱和信任》 《简单》 《什么都快乐》 《天下本无事》《还给谁》 《轨外的时间》 《狼来了》 《一定去海边》《他》 《不负我心》 《夏日烟愁》 《倾城》《评“胆小鬼”》 《读三毛的“倾城”》2、《温柔的夜》包括:《他们说三毛》 《寂地》 《五月花》 《玛黛拉游记》《温柔的夜》 《石头记》 《相逢何必曾相识》 《永远的马利亚》《附录:我不是三毛迷》3、《哭泣的骆驼》包括:《尘缘》 《收魂记》 《沙巴军曹》 《搭车客》《哭泣的骆驼》 《逍遥七岛游》 《一个陌生人的死》 《大胡子与我》《哑奴》
奉字加什么偏旁可以组词奉加偏旁组词什么起
1、奉字加偏旁“木”组成:棒(棒子)2、奉字加偏旁“亻”组成:俸(俸禄)3、奉字加偏旁“口”组成:唪( 唪经)4、奉字加偏旁“扌”组成:捧(捧场)5、奉字加偏旁“艹”组成:菶(菶萋)白话版《说文解字》:奉,敬承。字形采用“手、廾”作边旁,采用“丰”作声旁。造字本义:动词,双手恭敬持举丰茂植物,祭拜土神,以求种植丰收。扩展资料:字词详解:一、棒[ bàng ] 基本解释1、棍子 :木棒。棒子(棍子;玉米的别称)。2、体力强,能力大,成绩好,水平高 :功课棒。棒子[ bàng zi ] 解释:短粗的棍棒。或指〈方〉玉米的俗称;也有与玉米连称的,如玉米棒子。二、俸[ fèng ] 基本解释官员等所得的薪金 :俸禄。俸金。俸禄[ fèng lù ] 解释:旧称薪给。三、唪[ fěng ] 基本解释大声吟诵 :唪经(佛教徒或道教徒高声念经)。唪经:[ fěng jīng ] 解释:诵经。老舍 《四世同堂》六十:“白天若还是和尚唪经,夜间理应换上喇嘛或道士。”四、捧[ pěng ] 基本解释1、两手托着 :捧心(用手捂住胸,喻拙劣的模仿)。2、量词,用手能捧的东西 :一捧红枣。3、奉承或代人吹嘘 :捧场。捧场[ pěng chǎng ] 解释:原指特意到剧场去为演员的演出喝彩。五、菶[ běng ] 基本解释1、〔菶菶〕草木茂盛的样子。2、姓。菶萋[ běng qī ] 解释:草木茂盛貌。
奉的组词有哪些
奉的组词有哪些 :
奉献、
信奉、
崇奉、
奉送、
奉达、
奉命、
奉陪、
奉赠、
侍奉、
奉托、
奉养、
奉承、
奉使、
朝奉、
奉还、
敬奉、
奉复、
奉迎、
自奉、
趋奉、
奉公、
奉告、
贡奉、
奉行、
奉令、
奉劝、
顺奉、
钦奉、
供奉、
奉问、
奉仰、
国奉、
奉谒、
奉烦、
进奉、
奉白、
奉腹、
奉慕、
奉遗、
奉己
为什么梧桐树能招来金凤凰
梧桐树能招来金凤凰是一个典故,含义为贤才择主而恃。梧桐为树中之王,相传是灵树,能知时知令。《闻见录》:“梧桐百鸟不敢栖,止避凤凰也”。作为百鸟之王的凤凰身怀宇宙,非梧桐不栖。《魏书·王勰传》“凤凰非梧桐不栖”凤凰择木而栖,后比喻贤才择主而恃;凤凰的这种君子风范在姜子牙、诸葛亮身上也能找到影子,他们在没有遇到“梧桐树”前,宁愿做一个平凡的钓者耕者。扩展资料:传说凤凰都是落在梧桐树上、凤凰飞落梧桐树是代表吉祥、人们常把凤凰和梧桐联系起来、所以要引来凤凰就要栽好梧桐树。一般是政治、政绩上用语,比如说招商引资,就常用这句话!字面上就是说种好了梧桐,凤凰就会在这里安家落户!引申一下就是说,一个地区创造好了经济发展的条件,就自然而然有大客户前来投资洽谈,创造更大经济效益!该谚语又简称“筑巢引凤”,比喻创造条件,引进人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凤栖梧桐
初中文言文中带奉字的
奉 fèng
动词义:
1、会意字。小篆字形,从手从収(gǒng,双手),最上面像一串玉或树盖子。是用手捧物的意思。本义:两手恭敬地捧着。后写作“捧”。
奉,承也。——《说文》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礼记·檀弓下》
常山王奉头鼠窜。——《汉书·蒯通传》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
臣愿奉璧往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战国策·燕策·荆轲刺秦王》
2、恭敬地接受。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3、进献;下对上送东西。
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
4、送;给予;赐予。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庄子·说剑》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宋· 苏洵《六国论》
奉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宋·苏轼《教战守》
5、为……效劳;侍候。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孟子》
6、奉承。
虽则他神通广大,却好奉承。——《西游记》
7、贯彻;执行。
谨奉法令。——《史记》
8、尊奉。
子奉君命以会大事,而背宋盟,无乃不可乎?——《左传·昭公十一年》
9、供奉;供养。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清·黄宗羲《原君》
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0、持;拿。
奉甲执兵。——《墨子·非攻中》
11、辅助;拥戴。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左传·隐公十一年》
名词义:
1、通“俸”。俸禄。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战国策·秦策》
吏皆送奉钱三。——《史记·萧相国世家》
列侯幸得赐餐钱奉邑。——《汉书·高后纪》
其令公奉舍人赏赐皆倍故。——《汉书·王莽传上》
今小吏皆勤事而奉禄簿。——《汉书·宣帝纪》
2、待遇;事奉。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孟子》
副词义:
敬词,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如:奉款(款待。敬词):奉恳(谦词。拜托);奉揖(作揖;拱手为礼);奉屈(屈尊。奉:敬辞)等。
初中课外文言文有哪些?
《李贺小传》唐代:李商隐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弥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张衡传》两汉:范晔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召公谏厉王弭谤》先秦:佚名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唐代:王维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烛之武退秦师》先秦:左丘明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