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子有哪些特点?
豹子捕食的时候跑得很快。就说猎豹吧,它在捕食时奔跑的十分快。前腿往前扑,后退往后蹬,身体变得很长。然后,前腿往后缩,后腿往前挪,身体弓起来,再张开,像弹簧一样。它的尾巴上下摆动,保持平衡,直到把猎物捕捉到才停下来。豹子吃食也很有趣。金钱豹吃食都在树上,以免食物被别的动物抢走。它们先把猎物咬死,然后再把它的肚子咬开,把里面的五脏六腑吃掉。要是吃不完,就把它挂在树上,留待以后再吃。豹子都在自己喜欢的环境里休息。通常金钱豹在树上休息,美洲豹在河边,雪豹在冰天雪地里,猎豹在平原上……豹子喜欢在阳光下活动,嬉戏。因此,长得很健壮。豹子是动物中相当成功的猎手。它坚守着自己的领地。是,近年来由于非法偷猎的结果,豹子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从沙漠到雨林,从平原到高原,豹子不论走到哪里都能生存。它没有什么奢求,只需猎物和水。今天,豹子仍然分布在从非洲到东方的广阔区域内。在亚洲,豹子被人类逼得节节败退。在印度和斯里兰卡的原始森林里,生活着相当数量的豹子。它们的适应能力很强,整个印度次大陆遍布它们的足迹。在印度的地方。这个国家公园是印度次大陆上仅存的几个没有遭到破坏的野生环境之一。100万年的进化过程,造就了这种几乎完美的食肉动物。
豹子的特点是什么
体长1-1.7米,尾长0.7-1.0米,健康体重60-100公斤左右,最重可达130公斤。躯体细长,四肢粗短有力,爪强锐。头圆较大,颈稍短,四肢强壮,前肢较后肢略宽大,前足5趾,后足4趾,趾上均具灰白色锐爪。趾间、趾掌垫间长有浓密的短毛。毛色:头部毛短,鼻端裸露呈肉色。鼻部毛极短,为黄色,上无黑斑点。嘴的侧上方各有5排斜形白色胡须。额部、眼间、眼下及颊部均布满小黑斑点。耳背黑色,耳尖黄色,耳的基部也为黄色,并具稀疏的小黑点。颈背部黄色稍深,上具黑斑点和黑环圈,常常在颈背中央有毛旋。颈下为浅黄色,有数块不成形的黑斑,毛略长。前肢外侧棕黄、内侧乳白,肩部有黑环圈,腿部内外均有黑斑点。上部斑点较大而疏,下部斑点较小而密。背部黄色最深,背脊中央黑环不清晰,长形的黑斑排列似纵线状,背脊两侧的黑环圈多为椭圆形,胸侧、腹侧的黑圈似圆形和梅花状。胸腹部毛长,色乳白或淡黄,上具少量的、较大的黑块斑。后肢外侧黄色,内侧淡黄,股部黑环圈和黑色斑相间,胫部内侧为黑褐色。尾背部毛色深黄,靠近基部的黑斑成条状,中部黑斑较大,有的黑斑形成圈状,端部为黑色,上有2~4道窄白环。尾下乳白色,具黑斑。尾顶端为白色。眼上有十余根白色眉须。眼虹膜呈黄色。强光照射下瞳孔缩为圆形。夜晚眼睛可有磷光闪耀。扩展资料:豹是大型猛兽,在中国分布范围又很广,调查全国范围的种群数量有一定难度。然而,由于1950到60年代打虎除害同时也除“豹害”,加之栖息环境的改变,以致30多年来许多地区的豹数量急剧减少或已绝迹不见。华南豹:1950年代初,华南豹在江南诸省的种群数量还相当多,由于认为的过量捕杀,豹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华北豹:山西为主。陕西省土地总面积15万多平方公里,60年代被捕获的1750只豹的平均密度为1只/86km²,而70年代1224只豹的平均密度为1只/122.5km²,平均下降了60%。1980年代捕杀量少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宣传不无关系,但豹的自然种群数量的急剧减少也是客观事实。估计山西的豹约一百多只之数。已有报道,甘肃的豹已绝迹,河南、河北的豹已不再有报道。东北豹:大兴安岭南部30年代曾有豹的记载,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黑龙江省全境已无踪迹,吉林省境内的豹已基本绝迹。1980年代,中国境内野生的东北豹濒临灭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