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通邑 是哪个省的?
通邑不是地名,意思是交通便利的城市。通,通达;邑,地方。
通邑大都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同“通都大邑”。
【名称】通邑大都
【拼音】tōng yì dà dū
【解释】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示例】《新唐书·宋务光传》:“通邑大都不以封。今命侯之家专择雄奥,滑州七县,而分封者五,王赋少于侯租,入家倍於输国。”
通什么什么邑的成语
通衢大邑 [tōng qú dà yì]
生词本
基本释义
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同“通都大邑”。
百科释义
【名称】通衢大邑 【拼音】tōng qú dà yì 【解释】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同“通都大邑”。 【出处】清·王瑬《钞币议》:“又令通衢大邑设立官局,民以他省钞至者,验明准其换本省钞行用。” 【用法】作宾语;泛指大城市
[报任安书]中的“通邑大都”怎么翻译?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课本注释:“通邑,大的城市。通,指四通八达。”
教参将“通都大邑”译为“使它流行于大都会”。
按照课本注释,“通邑”与“大都”同义,译为“大的城市”,很显然,与上下文连接不了.必须加上动词“流行”才行,“流行”从何而来呢?《古文观止》注“通,流传”;阴法鲁主编《古文观止译注》将“通都大邑”译为“传播于大都邑里能了解我的人”;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为“通,流布。通邑大都,意谓能使己书流传于邑与大都”。只有将“通”理解为动词“流行”意,句子才通顺。因此,教参翻译是正确的。
(根据“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的句子结构规律来看,“通”该是动词,不会是“四通八达”之意。又依据上下文及当时的社会生活实际来看,“邑大都”应是指大小城市,“通”应是“流通、流传”等义。“通邑大都”就是指作者所著之书能流传于大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