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

时间:2024-04-12 16:22:43编辑:优化君

何为明德、慎思、博学、济世。

“明德”:语出《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即彰明伦理,完善品德。具有理解、普及和恪守道德之义,包含与人为善、和谐相处的意义。寓意为学者要学到高层次的学问,必须推崇高尚的品格和德行,具有崇高的品德和完备的人格。“慎思”: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一语。“慎思”,即缜密的思维,准确的思考。“博学”: 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博学”即为学者应广泛学习,博采众长,学识渊博,方能集成大家。博,还有博大、包容之意。“济世”: 语出医学典故“悬壶济世”。“悬壶”古代指行医之人,现指医学工作者。“济世”,指扶助社会,普惠天下,关爱生命,守护健康,解救患者于病痛之中。


明德是什么意思

明德有光明之德,才德兼备的人,彰明德行的意思。明德在《尚书·咸有一德》中指一德,又称天德、乾德、大德、俊德、正德、元德、上德,在于弘扬一心,弘扬精一之德、专一之德、惟一之德、纯一之德。只有精一、专一、纯一,学业和工作事业才能日新月异的进步发展、创新。引自月牙山人(朱金城)作品《大学正解》。拼音:míng dé出处:春秋末期曾子《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明德(弘扬精一之德、专一之德、惟一之德、纯一之德。),在亲(qīn)民爱民,使人得到更新的发展,在于达到更好(惟精惟一)的境界。造句:唐太宗是个明德的君王。扩展资料:《大学》中明德赏析:《大学》注重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治理国家与世界的重要关系。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并以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题。三纲八目又有阶级性, “明德”、“至善”是君主封建主义的政治要求和伦理标准。“格物”、“致知”等八条目在三纲领中结合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来解决自身修养问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学

身为学校学生,何为明德

“明德”:语出《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即彰明伦理,完善品德。具有理解、普及和恪守道德之义,包含与人为善、和谐相处的意义。寓意为学者要学到高层次的学问,必须推崇高尚的品格和德行,具有崇高的品德和完备的人格。“慎思”: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一语。“慎思”,即缜密的思维,准确的思考。“博学”: 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博学”即为学者应广泛学习,博采众长,学识渊博,方能集成大家。博,还有博大、包容之意。“济世”: 语出医学典故“悬壶济世”。“悬壶”古代指行医之人,现指医学工作者。“济世”,指扶助社会,普惠天下,关爱生命,守护健康,解救患者于病痛之中。


明德是什么意思.要详细

明德, 光明之德。出自《大学》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qin)民,在止于至善。含义: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明德《尚书.咸有一德》中指一德,又称天德、乾德、大德、俊德、正德、元德、上德,在于弘扬一心,弘扬精一之德、专一之德、惟一之德、纯一之德。只有精一、专一、纯一,学业和工作事业才能日新月异的进步发展、创新。引自月牙山人(朱金城)作品《大学正解》。天德源于恒星的德,属于自发光体,具有永恒、惟一性。包括亿万银河恒星。扩展资料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xīn)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翻译《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明德(弘扬精一之德、专一之德、惟一之德、纯一之德。),在亲(qīn)民爱民,使人得到更新的发展,在于达到更好(惟精惟一)的境界。知道要达到“至善更好”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有所得。物有本有末,事有终有始,知道了它们的先后次序,就贴近符合道了。在古代,想要将明德(天德、一德、大德、俊德)弘扬于天下的人,则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则先要齐家;想要齐家的人,则先要修养自身的技术和品德;想要修养好自身的人,则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想要端正自己心的人,则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要使自己意念真诚的人,则先要获取知识技能;获取知识技能的途径则在于专业探究各自领域的事物,保持专一,达到精一。专一探究自己的事物后才能获得更好的专业知识技术,有了更好地专业知识技术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才能端正心意,心意端正后才能修养好品德,品德修养好后才能治理好家族,家族治理好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好后才能平天下。从天子到普通百姓,专一是一切修身的根本。人的根本乱了,末节反倒能调理好,这是不可能的。正像我厚待他人,他人反而慢待我;我慢待他人,他人反而厚待我这样的事情,还未曾有过。这就叫知道了专一务本,这就是认知的最高境界。引自月牙山人《大学正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什么意思?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注释: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3.至善:最好的思想境界,善的最高的地步。扩展资料:《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参考资料:大学-百度百科

上一篇:

下一篇:聚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