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刑罚“五马分尸”,是死后分尸还是活着的时候用马分尸?
五马分尸是人活着的时候五马分尸,也正是因为在人活着的时候行刑,所以五马分尸也成为了古代最残暴的酷刑之一,试想一下把你整个人绑在那里,然后头四肢分别用绳拴住,并且绳子的另一头接在马车上,然后再惊动这些马,如果刚开始这些马的惊醒程度不大的话,你会感到非常强烈的撕裂感,可以说非常的痛苦,我想想就头皮发麻,我甚至觉得比做成人彘还痛苦。而且在古代实行这种五马分尸的例子也不在少数,就比如说西汉的开国功臣彭越,韩信死后没过多久,彭越发起了叛乱,但是叛乱很快被镇压了下来,于是吕雉便下令,要把彭越处以极刑,思前想后最后选择了车裂这个刑法,然后彭越便被五马分尸了。这个刑法在当时可以说震慑到了很多人,因为大家都不想落得五马分尸的下场,所以导致那些想要谋反的将军变得老实了起来。但是在我国历史上也并不是全是活着的人被处以五马分尸这个酷刑,也有死后被五马分尸的,就比如说战国时期的商鞅,虽说商鞅变法大大的提高了秦国的实力,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极大的得罪了那些贵族势力。特别在秦穆公死后,没有人能够压制这些贵族势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商鞅选择了逃跑,但是没过多久便在另一个国家被处死,死后他的尸体被带回咸阳,被施以五马分尸这个极刑。
中国古代的刑罚“五马分尸”是死后分尸还是活着的时候用马分尸?
五马分尸之刑又称车裂,在元明以前一般是在人死后执行,明朝以后大都是直接分裂活人。“五马分尸”顾名思义,就是将人的四肢以及头颅分别用绳子绑在五匹马车上,然后让五匹马向五个不同的方向奔跑,达到分裂人身体的目的。其实这一刑法最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应用,只不过在秦朝时形成了制度并加以推广。据史书记载,这一时期的车裂基本都是在人死后执行,比如秦国的商鞅“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可见商鞅就是在被杀死后又被施以车裂之刑的。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即使死后也希望能保留全尸,所以虽然犯人不再能感觉到痛苦,但五马分尸就是对死刑犯人的最后一道严厉而带有羞辱性的惩罚,是极具有镇压和威慑力的。元明以后,五马分尸慢慢开始转变为在人活着的时候执行,这对于犯人来说就是令人闻之丧胆的酷刑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就有一个书生被处以这样的刑罚,大概是先断掉一侧的手足,然后再断掉头颅,最后再断掉另一侧的手足。为了让人的身体更加容易被撕扯开,还会在行刑前先将犯人的骨头敲碎,然后再活生生地把筋肉给撕裂,整个过程中犯人所承受的痛苦和折磨简直难以想象。古代的酷刑真的一个比一个残忍,五马分尸、凌迟、加官进爵等等,每一个都是听着就让人汗毛直立的残忍刑罚。不过也恰恰是这样堪称变态的手段,才起到了威慑和镇压的目的。
五马分尸.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匹马或牛拉扯裂人的头和四肢,但是其真正拉扯的并不是活人而是尸体,又称“车裂”。比喻硬把完整的东西分割得非常零碎。读音:wǔ mǎ fēn shī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北腔类·王昭君和番》:“无不盖你亏心汉,今日把你分尸五马,远配千年。”你这个亏心汉,今天要把你五马分尸,发配千年。用法:主谓式,作宾语。扩展资料:成语相关的历史典故:商鞅(五马分尸)秦孝公通过变法使秦国国力跃于各国之首,商鞅功不可没。但他由于执法严厉,得罪了不少人物。秦孝公死后,曾被商鞅割去鼻子的公子虔告发他“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施以“车裂”之刑(即五马分尸)。一代名臣,竟落得如此下场。商鞅相秦期间,商鞅因执法较严引起秦贵族的怨恨。孝公卒后,太子惠王立。公子虔之徒为报夙怨,告商鞅有谋反企图,派官吏逮捕他。商鞅打算逃入魏国,魏人因公子昂曾中其计而丧师,故拒不接纳。商鞅不得已而归秦,乃与其徒属发邑兵攻郑(今陕西华县),兵败被俘。惠王车裂商鞅,并灭其族。 这是最出名的历史人物绚丽之死,为新贵族利益献身。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马分尸中国网——中国历史上死的最惨的top10
古代刑法“五马分尸”指的是什么?
引言:古代刑法“五马分尸”指的是什么?下面一起来和小编了解一下吧!一、车裂又称辕刑、辗裂,这是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民间俗称“五马分尸”。人们认为,此刑的执行方法,是将受刑人的头与四肢分加别系于五车之上,然后以五马驾车,同时分驰,将肢体撕裂。这个酷刑不仅让死者的最后一刻肉体异常痛苦,精神也倍受煎熬。—般情况下,它专用于谋反、篡逆等大逆不道的人。战国中期的政治家商鞅,曾助秦孝公两次变法,奠定秦国兵强国富的基础,却激起旧贵族势力的愤恨,孝公死后,太子秦惠王上台,曾被商鞅割去鼻子的公子虔诬陷商鞅谋反,秦惠王以车裂之刑杀之。二、梳洗这里说的梳洗并不是女子的梳妆打扮,而是一种极为残酷的刑罚,它指的是先用开水浇人,再用铁刷子把人身上的肉一下一下地抓梳下来,直至肉尽骨露,最终咽气。梳洗之刑的真正发明者是朱元璋,据沈文的《圣君初政记》记载,实施梳洗之刑时,刽子手把犯人剥光衣服,裸体放在铁床上,用滚开的水往他的身上浇几遍,然后用铁刷子一下一下地刷去他身上的皮肉。三、带来影响自中国古代奴隶制国家建立以来,中国古代刑罚演进的总体发展趋势是逐渐趋于宽和的。从奴隶制五刑的墨、劓、刖、宫、大辟发展到封建制五刑笞、杖、徒、流、死,残酷的刑罚逐步被废除,取而代之的刑罚方式则更为接近当代刑罚理念。它所造成的事实上的损益是最小的,促进了刑罚的宽和化,就这一作用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为轻刑单独适用、作为重刑的替代刑、作为死刑的替换刑等,减少了重刑和死刑的使用频率。
中国古代的时候什么叫五马分尸?
语相关的历史典故:
商鞅(五马分尸)
秦孝公通过变法使秦国国力跃于各国之首,商鞅功不可没。但他由于执法严厉,得罪了不少人物。秦孝公死后,曾被商鞅割去鼻子的公子虔告发他“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施以“车裂”之刑(即五马分尸)。一代名臣,竟落得如此下场。
商鞅相秦期间,商鞅因执法较严引起秦贵族的怨恨。孝公卒后,太子惠王立。公子虔之徒为报夙怨,告商鞅有谋反企图,派官吏逮捕他。商鞅打算逃入魏国,魏人因公子昂曾中其计而丧师,故拒不接纳。商鞅不得已而归秦,乃与其徒属发邑兵攻郑(今陕西华县),兵败被俘。
惠王车裂商鞅,并灭其族。 这是最出名的历史人物绚丽之死,为新贵族利益献身。
意思是: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匹马或牛拉扯裂人的头和四肢,但是其真正拉扯的并不是活人而是尸体,又称“车裂”。比喻硬把完整的东西分割得非常零碎。
读音:wǔ mǎ fēn shī
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北腔类·王昭君和番》:“无不盖你亏心汉,今日把你分尸五马,远配千年。”你这个亏心汉,今天要把你五马分尸,发配千年。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
古代刑法“车裂”和“五马分尸”是否一回事?
是一回事.
车裂是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民间称为五马分尸。人们认为,此刑的执行方
法,是将受刑人的头与四肢分别系于五车之上,然后以五马驾车,同时分驰,将
肢体撕裂。我们知道,古人总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容受到残害或割
裂,许多人一旦获罪,常苦苦哀求“赏个全尸”,而杀人者一个“赏他个全尸的
许诺,已是极大的恩惠。但这”五马分尸“,不仅让人”身首异处“,连四肢都
各在一方,难怪一些罪犯想起这一刑名,都会不寒而栗,因为这酷刑不仅让死者
的最后一刻肉体异常痛苦,精神也倍受煎熬。一般情况下,它专用于谋反、篡逆
等大逆不道的人。战国中期的政治家商鞅曾助秦孝公两次变法,奠定秦国兵强国
富的基础,却激起旧贵族势力的愤恨,孝公死后,太子秦惠王上台,曾被商鞅割
去鼻子的公子虔(太子的老师)诬陷商鞅谋反,秦惠王以车裂之刑杀之。秦王赢
政时,宦官嫪毐得宠于太后,结党营私,又因酒后失言,道出他于太后的关系,
事后自知罪不可赦,便起兵叛乱。秦王对其恨之入骨,逮获后也处以车裂,夷其
三族。此外,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组织者之一马元义、隋朝礼部尚书杨玄感等,都
死于此刑。
那么,“五马分尸”之说从何而来呢?有人指出,自汉景帝改革刑法后,景
帝以前一些死刑的真相慢慢使人淡忘,最终失传。一些古书几经后人妄改,如《
南燕录》中有“车裂嵩于东门之外”一句,在《太平御览》中已被改为“五车裂
之”,中华书局的影印本中又成了“以五车裂之”,读者以今视古,难免产生种
种误解。此外,民间文学、古典小说对这一刑罚的描绘,起了直接传播作用,如
《东周列国志》说商鞅被“五牛分尸”,这是五马分尸俗说的近源,什么时候五
牛被五马取代更不可考。但至少在近代,“五马说”已广为流传,以至于洪秀全
将“五马分尸”刑当作太平天国正式刑名颁于天下,这是中国法制史上独一无二
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