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怎么读音是什么
一、蛰的拼音zhé。二、释义:1、动物封藏自己,冬眠。2、深藏不露。三、字源解说:文言版《说文解字》:蛰,藏也。从虫,执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蛰,昆虫隐藏冬眠。字形采用“虫”作边旁,“执”作声旁。 扩展资料:一、字形演变:二、相关组词:1、蛰居[zhé jū] 像动物冬眠一样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山村。2、出蛰[chū zhé] 动物结束冬眠,出来活动。3、惊蛰[jīng zhé] 节气名。在每年公历3月6日前后。冬眠动物将四出活动。渐有春雷。4、沦蛰[lún zhé] 犹埋没。5、启蛰[qǐ zhé] 节气名。动物经冬日蛰伏,至春又复出活动,故称“启蛰”,今称“惊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蛰
蛰怎么读?
蜇的拼音读音为:zhé。声母为zh,韵母为e,声调为第二声。蜇的意思为: 1、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如:入蜇,蜇伏,蜇虫,蜇居。2、像虫子冬眠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如:蜇藏。蜇的字形结构:上下结构蜇的笔顺:横,竖钩,提,撇,横斜钩,点,竖,横折,横,竖,横,点。扩展资料:关于蜇的词语:1、海蜇拼音:hǎi zhé意思:生活在海中的一种腔肠软体动物,体形半球状,可作食用,上面呈伞状,白色,借以伸缩运动,称为海蜇皮,下有八条口腕,其下有丝状物,灰红色,叫海蜇头。例句:桃花鱼属海蜇类腔肠动物,学名桃花水母。2、蜇伏拼音:zhē fú意思:蜇伏应为蛰伏 ,本义指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也比喻人或者事物、事件隐藏不露面,比如蛰伏乡间。例句:他离开政界后,便韬光养晦,蜇伏多时,最近又有重新参政之意。3、惊蜇拼音:jīng zhē意思:是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
蛰这个字怎么读
一、蛰这个字只有一个读音,拼音是zhé,是第二声。二、基本字义蛰zhé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入蛰。惊蛰。蛰伏。蛰虫。蛰居(像虫子冬眠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蛰藏(cáng )。三、蛰字结构是上下结构,偏旁部首是虫,总笔画是12画 。扩展资料一、字形演变二、字源解说文言版《说文解字》:蛰,藏也。从虫,执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蛰,昆虫隐藏冬眠。字形采用“虫”作边旁,“执”作声旁。 三、相关组词1、蛰气[zhé qì] 谓冬季闭塞之气。2、冻蛰[dòng zhé] 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3、出蛰[chū zhé] 动物结束冬眠,出来活动。4、惊蛰[jīng zhé] 节气名。在每年公历3月6日前后。冬眠动物将四出活动。渐有春雷。5、蛰伏[zhé fú] 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蛰 什么是字,怎么读?
蛰:zhé(旧读zhí,台湾除惊蛰外仍保留此读。)词析:形声。从虫,执声。本义:动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释义:同本义。蛰,藏也。——《说文》蛰,静也。——《尔雅》蛰虫始振。——《吕氏春秋·孟春》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易·系辞下》。虞注:“蛰,潜藏也。”组词:1、蛰地:(谓潜藏在地下)。虫类伏藏洞穴不出。掌攻蛰兽。——《周礼·穴氏》2、蛰户(动物藏伏的洞穴)喻潜藏而未披露 。久蛰之人心。——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3、蛰藏:蛰藏于洞窟之中。4、蛰虫: 藏在泥土中冬眠的虫子5、蛰伏:动物冬眠,或者指人蛰居。6、蛰居:长期隐居在某个地方,不出头露面。7、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太阳运行至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一般在每年在3月5日或6日,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惊蛰”是指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出来活动。8、蛰蛰兮:《诗经.螽斯羽》蛰蛰兮。
“惊蛰”中“蛰”的读音是什么?
蛰:动物冬眠的意思。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是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惊蛰的意思就是说冬眠的动物被惊醒了。之所以冬眠的动物会被惊醒,是因为这个时候天气转暖了、开始有春雷了,是春雷惊醒了冬眠的动物。惊蛰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气,从惊蛰开始,大部分地区都开始进入了春耕的季节。华北的冬小麦开始生长,华南的早稻也应该开始播种了,江南的麦穗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同时对于果树、蔬菜的管理也到了一个重要的阶段。“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中国天文年历》显示,3月6日5时10分迎来“惊蛰”节气。此时节,天气渐暖,杏花绽蕾,春雷乍响,蛇虫惊醒,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的景象。“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时值“九九”艳阳天,气温和地温都逐渐升高,土壤开始解冻,春雷唤来春雨,花红柳绿,万艳争春,正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大好时节。惊蛰时节,大自然景色很美,但此时气温变化幅度较大,乍暖还寒。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提醒说,此时节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流感等疾病的发生。另外,要注意养肝、护肝,避免过量饮酒、熬夜,否则肝气升腾太快,易患眩晕、中风之病。此外,膳食搭配要科学合理,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可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牛奶、水萝卜、油菜、山药等,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