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森堡的哥本哈根之谜的大致内容 最好是英语的
有一部话剧,叫《哥本哈根》。晦涩,却吸引人。
1941年9月,纳粹德国的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前往哥本哈根,与丹麦的著名物理学家、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玻尔,进行了一次谈话,参加者还有玻尔的夫人玛格瑞特。结果,不欢而散,海森堡与玻尔再无往来。他们分属两个不同的国际阵营,他们都在主持原子弹制造,这一次会见,他们谈的也是原子弹。但是,具体的谈话内容呢?不得而知。无法想象的是,这次会面,对“二战”期间原子弹的研制与付诸实战、今天世界所面临的核威胁、未来科学与人类生存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一次“哥本哈根会见之谜”。
57年后,英国剧作家麦克·弗雷恩根据这次会见,创作了《哥本哈根》,试图解开“哥本哈根会见之谜”。
68年后的2009年12月,又是在根本哈根,又是不同国际阵营的人士在此相聚,又是唇枪舌战,又是激辩一个重大的国际话题,又是一次影响着人类生存的现在、尤其是未来。这又是一次“哥本哈根之谜”,如丹麦作家安徒生笔下童话一般的谜,这也是一部新的话剧《哥本哈根》。
与68年前的那次相聚相比,具体的内容和形式已大不相同。这次相聚,主题不是原子弹,而是气候;出场人物不再是三人,而是包括一百多位各国领袖、数千位与会代表、众多的媒体人、大量的学者,还有“国在山河破”的“气候难民”。
从12月7日到19日,13天的时间,对于一场会议来说,有些漫长,而放在人类推动气候变化的历史中来说,又是那么短暂。哥本哈根已是寒冬,世界气候大会的会场亦是寒意阵阵。尽管如此,从会场到场外,有人慷慨激昂,有人悲情洒泪,有人愤然退席,有人隔岸观火……这一切的一切,在13天中,我们随便打开电视,打开电脑,翻看报纸,都会充斥在你我的在左右。我们都在期待着,如同期待一个新生儿一般,急切而又焦虑。
哥本哈根之谜,直到原定时间的最后一刻也未能得到破解,不得不延长时间。深夜中的讨价还价,终于诞生了一份协议草案,不过,非常遗憾,这个草案也未能通过。那么,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在2010年,甚至2011年的某个时刻还要继续。
哥本哈根时间仍在持续,哥本哈根之谜仍待破解。
相聚哥本哈根
1992年11月21日,厄瓜多尔海洋哺乳纲研究所透露,在首都基多西南方向560公里的昌杜伊海滩上有57 条海豚集体自杀。据该研究所的专家介绍,海豚集体自杀,在厄瓜多尔尚属首次,十分罕见。尽管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但普遍认为,气候变化带来的海水温度变化是主要原因之一。
正是这一年,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终于达成公约,是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框架公约》。之后,《框架公约》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获得通过。
这是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就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灾难性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全球各国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进行国际合作的基本框架。
《框架公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规定的义务以及履行义务的程序有所区别。公约要求发达国家作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以支付他们履行公约义务所需的费用。公约建立了一个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使其能够履行公约义务的资金机制。
1994年,《框架公约》生效。从1995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
1997年,第3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它规定从2008到2012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其中欧盟将6减排8%,美国减排7%,日本减排6%。
《京都议定书》的签订,是人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
2007年,第13次缔约方大会在印尼巴厘岛召开。《京都议定书》在2010年到期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这个“后京都”问题,是此次大会讨论的重点。经过数日的讨论,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争取在2009年年底前完成新谈判并签署新协议,目的是为了应对2012年之后的气候变化。
2009年,第15次缔约方大会在哥本哈根如期召开。能否签订新协议,决定着这次会议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联合国深知此次会议的重要性,努力在细节上体现他们的深深用意。联合国官员决定采用美国知名歌手鲍勃·迪伦的歌曲《大雨将至》(A Hard Rain's A Gonna Fall),作为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非官方主题曲,希望借此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
大家都憧憬着,聚首在哥本哈根的政治家能够抛弃傲慢与偏见,让妥协的理性之光,照耀在2012年之后的世界各地。
望采纳,,,谢谢
丹麦的国土面积是多少?相当于中国的多少?
丹麦的国土面积是4.3万平方公里,中国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故丹麦的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0.004倍,也就是只有中国的千分之四。丹麦位于欧洲北部波罗的海至北海的出口处,是西欧、北欧陆上交通的枢纽,被人们称为“西北欧桥梁”。丹麦领土包括日德兰半岛的大部及西兰、菲英、洛兰、法尔斯特和波恩荷尔姆等406个岛屿组成,总面积43096平方公里。丹麦是北欧五国之一,丹麦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北约创始国和欧盟成员国之一。该国拥有极其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经济高度发达,贫富差距极小,国民享受极高的生活品质。扩展资料:丹麦与格陵兰岛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面积2166086平方千米,但不计入丹麦国土面积。二战时期,由于丹麦本土被德国人占领,美国人短暂地控制了格陵兰。这让丹麦政府在格陵兰的影响力急剧下降,当地的居民在美国的怂恿和现代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开始闹独立。他们认为丹麦人在政府中担任了大部分要职和管理工作,这对格陵兰人非常不公平,所以他们要求自治。就这样,经过双方的博弈,1953年,格陵兰成为丹麦的一个省,格陵兰人享有与丹麦人平等的公民选举权,并可以派代表进入丹麦议会。从此,格陵兰从法律上享有了和丹麦公民一样的权利,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丹麦人。70年代,由于新一代受过教育的格陵兰人成长起来,所以他们又开始闹独立,而且动静越来越大。为了安抚格陵兰人,1979年丹麦同意了格陵兰自治,丹麦结束了在格陵兰的殖民统治。除了外交、国防和部分财政三个方面,格陵兰完全自治,和一个独立的国家已经没什么区别。他们属于国际法下的独立群体,只是由丹麦代管而已。实际上,格陵兰已经自治,除了名义上从属,已经和丹麦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丹麦在计算国土面积的时候,也就没有格陵兰什么事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丹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