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求佛?
我谈几点注意事项吧。
1,去寺庙,上香,礼拜,把心愿告诉佛祖。
2。生活中要改正过失,行善积德,因为佛菩萨,上天是祝福善人的。
3 行善积德中,很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就是孝顺父母,孝顺父母很能为我们积福改运,而不孝,则会折损我们的好运。孔子说过,孝顺父母最难的是“色难”,就是难以对父母和颜悦色,所以我们要对父母以柔心对待,讲话轻声细语,语气不要凶。
4。用行善积德来求心愿,你可以看一下佛学小电影《了凡四训电影版》
5 在行善积德中,放生是很能帮助我们转变运气,达成心愿的,试想,我们平常打针都痛,动物朋友被杀,要痛到死,是个什么滋味,我们能花钱把动物买下来,放它们一条生路,它们又是多么感激。放生,是很能打动上苍的,你能为动物朋友解脱痛苦,带来幸福,那上天也会帮你解脱痛苦,带来幸福,这就叫善有善报。
朋友你若欲行放生,建议可以去菜市场,放生鱼到附近的江中,买鱼时要问摊主此类鱼到江中能不能活,江河不能是严重污染的。放生前要念诵《放生仪轨》,《放生仪轨》网上有,可以搜索到。
6。推荐每日念佛诵经,念佛诵经是能产生功德的,把功德回向给自己的心愿,这样,心愿就能早日实现。你可以在网上找一部经书,每天念诵一遍。推荐《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因为此经通俗易懂,你每日诵普门品一遍,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多遍,然后回向一句:愿以此功德,让我实现某某心愿。就可以了。
7,心愿一时没有实现,不要着急,有的人业障比较轻,心愿的实现感应比较快,有的人业障重,心愿的实现感应比较慢。天道的规律,就是奖善罚恶,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我们的努力不会白费,种下善因,待到善果成熟的那一天,我们就能实现心愿,感受到幸福了。
希望能帮助到你,朋友你求佛,是有所苦吧,苦难把你带入佛门,而佛门中,有无尽的宝藏,等着我们去学习。佛门中,告诉了我们解脱痛苦,得到幸福如意的根本方法,很是值得我们去了解。学佛书籍推荐净空老法师的《认识佛教》,这本书寺庙里有请。
佛教是宗教吗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诞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中,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之一,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饱学之士也都加入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扩展资料:佛教还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本身就是伟大富丽的文学作品。马鸣的《佛所行赞》带来了长篇叙事诗的典范;《法华》、《维摩》、《百喻》诸经鼓舞了晋唐小说的创作;般若和禅宗思想影响了王维、白居易、苏轼的诗歌。变文、俗讲和禅师的语录体都和中国俗文学有着很深的关系。佛经中的动人故事常常成为艺术家们绘画的题材,曹不兴、顾恺之、张僧既、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历代名画家皆以擅长佛画而传世。中国画学中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而发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则与禅宗思想有关。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佛教
求佛有十种不能求?哪十种?
第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易生。
第二、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
第三、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
第四、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不坚。
第五、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
第六、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则亏损道义。
第七、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
第八、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
第九、见利不求争分,利争分则此心妄动。
第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怨恨滋生。
为什么要放生,放生有什么意义?
1、众生具有佛性,皆当作佛,应当尊重生命而放生:一切生命的一念心性直下和三世诸佛无二无别,然而被宿世的恶业力障蔽,悲惨地沦为心智低下的异类,除了寻求食物、躲避死亡之外,其它都一无所知,这就象是一面宝镜长时间被灰尘蒙蔽,不但放不出丝毫光明,就连镜子的本体也无法显现。但只要在智者的指示下知道宝镜的本来面目后,开始不断地打磨,然后逐渐逐渐地放出光明,等到打磨到极点时,朗照天地的光明就会全体显现。一切六道众生的心性都是如此,由于无始以来被烦恼和业所障蔽,导致不能显发本具的光明佛性,以迷乱力造作轮回的业,佛陀了知众生的心性和佛平等无别,采用种种方便,顺应众生的根机,宣说无量法门,众生只要遵循佛陀开示的正道,修习戒定慧断除烦恼,平等都能恢复本有的佛性而成佛。因此,从实相上衡量,动物并不是一种本性下劣、愚痴,天生比人低等的法,而是和诸佛平等具有如来藏,未来都会成佛。那么,对于这样尊贵的未来佛怎么能损害甚至屠杀呢?杀害生命确实是最严重的罪业。而在他们遭受命难的时候,怎么能不发心救护呢?不发心救护同样是漠视生命尊贵自性的表现,想想看,就是对一种无情法,比如一辆高档车,我们都会精心地爱护,稍微有一点损坏都会及时修复,何况有情是宇宙中最尊贵的法,在有情本具的佛性中原本具有恒河沙数那么多的自性功德,无数辆高档车加起来根本比不上他的一丝一毫。如果高档车有必要爱护的话,那生命更应当百倍地救护。2、思惟轮回的过患,应当自己惭愧止息杀业,对众生悲悯发心救护从轮回的现象上来看,我们和众生的关系非常密切。为什么这样说呢?从无始以来到今天,我们在轮回当中流转的时间实在太漫长了,因此,每一个众生都和我们彼此做过父母、兄弟、姊妹、儿女,由恶业力在人间或者异类当中也彼此很多次杀害过对方,对这个轮回的事实虽然凡夫一无所知,但诸佛如来却是明明白白地照见。我们只是不思惟而已,如果思惟的话,就会情不自禁地生起惭愧心和悲悯心。我们曾经作过的杀业、曾经和有情结下来的冤结如果能记录下来的话,整个虚空也容纳不下,今天不猛利截断杀业习气的话,未来不知道还会有多少次的重演,所以今生有幸得到人身,具有不共的心力,就要好好发挥出来,解开无始以来和众生结下的一切冤结,行持戒杀放生,让一切众生都得到生存的自由,而且,还要进一步为它修法回向净土,让它获得解脱成佛。如果能这样做,就可以从此永离伤害众生的迷乱行为,彻底转变成爱护众生的贤善行为。3、出于报恩意乐应当放生:众生过去世都做过我们的母亲,在做母亲的时候为了生养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而且把一切最好的享受都留给我们,在我们有痛苦的时候宁愿自己代受,因此,母亲的恩德极大。现在过去世的母亲即将惨遭断命根的剧烈痛苦,我们怎么能袖手旁观、无动于衷呢?虽然还远远没有能力救护天下的一切母亲,在救护的程度上也远远达不到给予他们究竟安乐的水平,但是我们也不能没有这份心,所以要尽自己的力量做放生。4、出于自他平等的善心应当放生:我们每个人都希求安乐,不愿意接受痛苦,为了保全自己的身体,可以舍弃外在的财富、名位,而为了保全生命可以舍弃身体的支分,我们是这样希求生存,不愿意死亡,一切众生也无不如此。在我们遭受命难的时候,最盼望得到救护,一切众生在被宰杀时,也同样希望有人救他。为什么我们不能替他着想,对他布施无畏呢?5、随学大悲世尊,我们应当放生:我们的大悲世尊在因地发了无上的菩提心,为了救度众生舍弃过无数的头目脑髓,投身饲虎、割肉喂鹰,直到成佛之间一直精进不退,而成佛之后,更是任运无勤相续不断地救度一切众生。今天,我们做了佛弟子,学习的是以慈悲为自性的圣教,修的是利他的大乘法门,如果在众生被杀的时候,都没有一点哀悯救护的心,那确实连佛弟子的资格都没有。因此,随学诸佛,我们应当尽力放生。6、由于利他即是自利应当放生:放生看起来是救护众生,实际是救护自己,利他和自利本来分不开,换句话说,我们救护了众生,就能使自己在现在和无穷无尽的未来,断除孤寡、贫穷、灾难的因素,而且能成就长寿、健康、富贵、安乐、眷属圆满的助缘。所以展望无尽的未来,以当下这个放生,实际是预先救济了我们自己,使我们未来的生生世世永远不遭受短命、疾病、贫贱、孤寡等等的苦难,这确实是一种能出生无量自他利乐的大总持妙法。可以说,如果人人能行持放生,整个世界都会沐浴在福德的光明当中。因此为了自利我们也应当放生。7、破除疑惑:有人说:在这个世界当中,充满了疾病、孤苦、贫穷、战乱,到处都需要帮助,为什么不去周济,却把注意力投注在关系不大的动物身上,这样在轻重缓急上不是很颠倒吗?回答:你还不了解戒杀放生的所以然,人类和动物虽然在外相上有差异,但佛性本来相同,动物以恶业沦落为异类,我们有幸以善业得到人身,如果不能哀悯、体恤动物,任意损害它,将来的结果就是自己福报穷尽而堕落,动物受报完毕转生为人,难免要从头还债,反过来成为它的盘中餐。事实上刀兵劫都是以宿世的杀业所感,如果人们相续中没有杀业,即使歹徒也会对我们生起善心,不会受到任何损害。何况瘟疫、水火等的灾难,戒杀放生的人极少遭遇。由此可知,爱护生命原本是爱护自己。所以,如果每个人都能真心投入放生的善行,那这个世界的疾病、孤苦、贫穷、战乱都会自动消失。所以放生恰恰是对人类的救济。至于人间的孤寡、贫穷、灾难,也应当随分随力地周济,哪里是戒杀放生的人决定不作这项善行呢?但是衡量轻重缓急,孤寡等虽然值得我们深深地怜悯,但是还没有到生命即将被剥夺的地步,而快要宰杀的动物如果不去救护,很快就会在砧板上被宰割、在油锅中被煎炸,葬身在人们的口腹之中。因此放生是在急难当中把有情从最惨烈的屠杀之苦中解救出来,恰恰是真正懂得轻重缓急。有人怀疑:动物有无量无边,你都能放得完吗?放生这种善行,实际上是为了发起自己普遍爱护生命的最殊胜善心,透过放生这种善行,对有情的生命真心地关怀、爱护,慈悲会由衷地生起来,有了慈悲,就不愿意做损害众生的行为。因此,人人能行持放生,心中就会远离损害众生的心念,因此这是普放水陆空行的一切生命,这是不放的普放。总结:没有佛法的启迪,一个贤善的人虽然也会有一视同仁的善心,但是单凭自己的智慧力毕竟难以认识到下至一切低等的生命都具有尊贵的佛性,也不认识在轮回辗转沉浮的过程当中,自己和众生之间彼此曾经无数次做过亲人和怨敌,也浑然不知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正是由于没有甚深广大的认识,导致平等慈爱一切众生的意乐和行为无法调动出来。一直到佛法传入东方,三世因果以及众生与佛心性平等的真谛才彻底彰显无余,从此之后,古圣先贤们都一致以戒杀放生作为挽回杀劫、培植福果、止息战争、永葆太平的根本基础。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人类要实现真正的和平与安宁,使战争与暴力消弭于无形之中,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要推动人们戒杀放生、树立尊重生命的观念。作为一名大乘佛子,应当从自己身上做起,以真诚爱护众生的行为,去感化一家、一乡、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唤起人们珍爱生命的善心。放生的十八种意义:放生就是救命放生就是还债放生就是救急放生就是慈悲放生就是觉悟放生就是实践放生就是积极放生就是方便放生就是改命放生就是解冤放生就是消灾放生就是治病放生就是救亲放生就是延寿放生就是福善放生能助西方
妈祖是什么佛?是保佑什么的?
妈祖是海神,是保佑海上安全、守护平安、消灾避难的。民间在出海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妈祖是历、现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妈祖,真名林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因救助海难逝世,年仅二十八岁。妈祖是福建莆田九牧林六房之后。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妈祖“和平女神”称号。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扩展资料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和九月初九举行妈祖祭典,分为春祭妈祖和秋祭妈祖两次祭典。最早的妈祖祭典,是指历代地方官员和湄洲妈祖庙在特定日期举行的祭祀妈祖的一种盛大礼仪规范。自宋代之后,妈祖祭奠的主要表现形式可分为庙祭、郊祭、海祭、舟祭、家祭五种:1、庙祭指在妈祖庙范围内举行祭典仪式,其特点是规范、严谨。清康熙五十三年(1718年),皇帝颁旨规定妈祖作为女圣,归列三圣之一,编入国家祀典,春秋谕祭,与文圣孔子、武圣关公同享最高法定礼节:三跪九叩、三击献醴。2、郊祭指在都郊或市郊设立祭坛,对妈祖女神进行遥祭的形式。一般由帝王亲自主持,特点是肃穆、庄严。郊祭妈祖最早当推至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宋高宗在临安郊祭后敕封妈祖为灵惠夫人。3、海祭指在海边奠祭妈祖,是一种民间祭礼一般在海边渔村流传,具有地域独特性、群众性、观赏性。一般的海祭仪式是:面对浩浩波涛,祈福旗幡与日同升,海螺长号,颂祭文、奏祭乐、进舞芭、献祭果、洒祭酒、敬鲜花、放海生,同时进行各种民俗展示。4、舟祭指在船上供奉妈祖神像,在出海时、归航时或遇大风大浪危急关头对妈祖女神进行全祭拜的一种形式。5、家祭指妈祖信众在家中设妈祖神位,每逢初一、十五日或妈祖诞辰与升天纪念日进行焚香进供膜拜的一种方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妈祖参考资料来源:厦门市人民政府 - 妈祖信仰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 - 妈祖文化历千年而愈兴
如果要在寺院住宿过夜,应该注意什么的礼仪?
到寺庙住宿过夜,听到师父打板(安板)通知大众入睡时,应熄灯上床睡觉,不得再打开电灯看经书或交谈闲聊,不但扰乱出家众睡眠,又犯盗用常住物之电力,其罪亦重,因出家人一般早上都起早诵早课,大部分都在四点以前就起来,他们晚间睡眠都很短,不像在家人可睡足八小时的,入寺庙一切作息都要遵照寺内之规定,不得随便、妄大自为。 若你真的不能入睡,要打电灯看也可以,但你须缴电费或自由捐献功德金给寺庙,当作电力费用,如此才不犯盗用常住物的戒规了,因寺内一切用水用电皆是十方物,公家要支付的,故超时间私用电力看书,当然要捐钱缴费,才不亏欠常住,而受果报! 从上面的介绍来看,在寺院留宿的讲究还是很多的。需要同修们多多注意的,阿弥陀佛。有个积善网可以找到更多佛教的知识。
进入寺庙有哪些礼仪禁忌?
1.沿左右两侧而入,不可行走正中央,以示恭敬。若靠门左侧行,则先以左脚入,右侧行则右脚先入。 2.除佛经、佛像及供物之外,其余不可带入。 3.唯有诵经、礼佛、打扫、添油香时方可进入,不可以佛殿为信道,任意穿梭游走。 4.进殿之前当先净身心,洗净双手,进入时不可东张西望、到处观览,礼拜后方能瞻仰圣容,默念偈云:“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 5.于佛殿内只能右绕,不可左旋,以示正道。大众共修绕佛时,注意转角处,不须住脚问讯,只要向上齐眉即可。 6.于殿内不可谈世俗言语,更不可大声喧哗,除听经闻法,全体禅坐外,不可坐于殿内,即使讨论佛法,亦不可高声言笑。 7.于佛殿内,不得支脚、倚壁、靠桌、托颚、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污秽等,坐时不可箕坐。站立时应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敬。 8.在大殿内勿打呵欠、吐唾液、放屁等,逼不得已时,应退出殿外。打呵欠时应以袖掩口,吐唾液时用卫生纸包好放于口袋内,勿进进出出影响大众。 二,进入寺庙要注意什么?在现代,参访寺庙已经成为一种休闲生活方式,去寺庙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定要先到客堂,经客堂师父安排参访,不可自己随意到处走动。2、注意寺庙的对外开放时间。3、如果遇到有告示“游客止步”的地方,不要擅自进入。4、去寺庙要衣着得体,不可过分暴露。5、不要踩寺庙里的门槛,也不要坐在上面。6、不可在寺庙里抽烟喝酒、吃荤、嚼槟榔。7、不可大声喧哗、嬉戏打闹、吵架辱骂,不要随意播放音乐歌曲。8、不可攀爬佛像或者对着佛像指指点点。9、未经允许,寺庙里一般禁止摄影。10、寺庙里的殿堂,建议从两侧门入。11、不要随地乱扔垃圾或随地便溺。12、如果有带小孩一同前往,家长要照看好孩子,以免小孩无意中做出不礼貌的事情。13、与寺庙里的僧众交谈前先双手合十简单行礼,可以尊称其为师父、法师。14、不可对寺庙里的僧人做出拉扯、拥抱、摸头等不当行为。去寺庙要注意的事项差不多就是以上这些。其实总结起来,只要怀有虔诚之心,那么即使因为不知道这些禁忌而无意中做出一些不礼貌的行为,佛祖也不会怪罪的,但是不要明知故犯,故意去做出一些亵渎佛门圣地的事情。至于网上有传孕妇或女性生理期不能去寺庙等等言论,其实很多都是迷信的说法,心诚者大可不必为这些烦恼,但最好在前往寺庙前注意更换干净衣物。 其他注意礼节:一要懂得对僧人的称呼。对普通僧人,应称其为“师傅”;对寺庙中的住持僧,应称其为“长老”、“住持”、“方丈”或“禅师”;对那些造诣较深的僧人则应敬称为“法师”;对喇嘛庙中的僧人,应称其为“喇嘛”(即“上师”之意)。忌直呼“和尚”、“出家人”以及其他带有污辱性的称谓。二要懂得与僧人的行礼方式。与僧人见面的行礼方式应为双手合十,微微点头,或单掌竖于胸前,头略低。切忌与僧人握手、拥抱或抚摸僧人头部等不当礼节。三要懂得与僧人交谈的语言。与僧人交谈特别应注意语言内容的选择。忌用杀戮之辞,以及提起婚配大事、食用荤腥之类,以免引起僧人的反感。四要懂得行为举止。游览寺庙时,切不可大声喧哗、指点议论、妄加嘲讽或乱走乱跑,寺庙之物尤禁乱摸乱刻。如遇佛事活动,或驻足观看,或悄然离去。
去寺庙可以照相吗,有些什么讲究
一般来讲寺庙之内是可以拍照的,但只能是在外部,大殿之内,供奉佛像的殿内都是不允许拍照的。如果想要拍照,一定要提前跟佛寺内的工作人员沟通,获得允许之后方可拍照,如果擅自拍照是对佛像的不尊重。在寺庙内参观的时候一定要多加的注意,很多寺庙都是有规定的,而抛去这些规定不谈,在国内佛是非常受尊重的,就像是我国古代的圣人孔子等人一般,所以即便不信佛,但是在寺庙之内还是要虔诚一些。扩展资料:去寺庙应该注意的问题:首先大多数寺庙内都是严谨拍摄的,尤其是大殿之内,有佛像的殿堂,如果获得允许拍照也尽量不要和神像合影,如果是室外的佛像在拍照时佛像一定要端正,不可只拍一半或者只拍头部,这都是对佛像的不尊重。其次,去寺庙时穿着一定要得体,在寺庙内烧香拜佛时一定要虔诚,在寺庙内尽量不要说笑,更不要高声大笑等等,此外在烧香时如何请香,如何参拜等等都是有讲究的,这些可以询问一些工作人员或者寺院的师傅。还有石窟,那是开凿在山崖上的石洞,是早期佛教建筑的一种形式,印度早期佛寺多用这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