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奥运会

时间:2023-05-26 07:47:29编辑:优化君

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

外观

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者们对这个国家体育场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

设计者

“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

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绿色、科技、人文三大奥运主题精神和孕育着无数卓越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相融合,单纯形态的"屋檐建筑"、跃起的屋顶、云海藻井、室外活动庭院、世界之门、单坡式看台、生机勃勃的集会场所、自身力学平衡的结构体系和活用自然的生态环境共生装置等无不体现了对三个奥运的建筑语言化。国家体育场将成为人类建筑历史的里程碑,更将成为寰宇盖世的建筑。同时体育场可开启屋面,拥有与自然共生的形态,它将时刻变化,直至遥远的未来,成为北京宣告庆典盛会,谕示城市风情变换的动态城市标志。

体育场看台

体育场看台为单坡设计,观众能拥有最大的视角范围,主席台和贵宾座席的“波状看台”也是世界首创,临时观众座席被设置在可开启屋顶的"翼"上。主平面上的各种人员流线都进行了精心的考虑,区别于传统的体育场,保证各种流线不交叉。在单坡看台顶部设置空中回廊,以便于环游整个看台的上部。"世界之门"既是通往临时看台的路径,也是一个游离于赛场之外的一个集娱乐、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综合体,同时也是强调轴线的奥林匹克公园的华盖。

体育场屋顶

铝合金和膜结构构成了180米跨度的轻质屋面和云海藻井,这是以最先进的技术再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天井,屋顶面有薄膜,开启屋顶的翼,利用齿轨和齿轮方式回转,这个形态恰好对应中国建筑四合院的形式,开启屋顶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开启方式,模式的体系,不但从功能上可以作为奥运赛时的临时座席,更是从根本上稳定比赛微气候的安定装置。

悉尼奥林匹克体育场,是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主体育场。

基本情况

悉尼奥林匹克体育场

现名:悉尼ANZ体育场 Stadium Australia(ANZ Stadium) Olympic Stadium 容量:110000人

开工时间:1996 年9月

竣工时间: 1999 年3月

位置:Homebush海湾的悉尼奥林匹克公园,距悉尼市14公里

地理坐标 33°50′49.64″S, 151°3′48.30″E

旧名:澳大利亚电信体育场,澳大利亚体育场(2000年奥运会期间)

建筑费用:690000000美元。

设施:通过声音和触摸来控制升降的残疾人通道,常人和残疾人均可使用的洗手间,专为使用轮椅的残疾人而设的座位,助听系统。

奥运会会事和竞赛项目:开幕式和闭幕式,田径赛,足球

日期:开幕式:9月15日(第1天)

闭幕式:10月1日(第16 天)

田径赛:9月22日-10月1日(第7-10天,第12-16天)

足球:9月30日(第15天)

残奥会会事和竞赛项目:开幕式和闭幕式,田径赛

日期:开幕式:10月18日

闭幕式:10月29日

田径赛:10月20-29日(第2-11天)

赛场目前容量 83500 (长方形)81500 (椭圆)

赛场设计

这个体育场是针对澳大利亚的独特环境专门设计的,它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无需一个密闭的对草坪极为有害的穹顶,就能有效的为观众遮阴、保护观众的球场之一。整个体育场由一个巨大的弧形结构支撑,占地3公顷。它的屋顶是用半透明的炭和材料建造,以使屋顶的阴影减到最小,也使直接射在草坪上的阳光最少。这将给电视转播和观众创造理想的条件。

为了响应本届奥运会创办一届绿色奥运的口号,该体育场的建设也遵循了“绿色”原则。更多地以太阳能和天然气来提供能源,降低了对传统能源,如电力的使用。另外,体育场在节约能源、降低污染等方面也采用了最新的技术。

亚特兰大奥林匹克体育场

亚特兰大奥林匹克体育场,是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主体育场。亚特兰大市在奥运之前就拥有不少配备先进设施的体育场馆,但为了更好地举办奥运会,组委会在对现有场馆进行改建的同时,激活了庞大的奥运工程,增建了部分新设施。整个奥运建设工程的宗旨是"方便"和"快捷",将方便比赛放在了第一位。而宏伟壮观的奥林匹克体育场,拥有83000个座位,除了开、闭幕式外,最受关注的田径比赛也在这里进行。奥运会后,这座体育场的座位将被缩减为70000个,并成为亚特兰大市棒球队的大本营。

巴塞罗那蒙锥克体育场

巴塞罗那蒙锥克体育场,是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主体育场。翻修扩建

位于蒙特尤克区的奥林匹克主体育场原建于1929年,当年是为举办国际博览会建成的。为申办1936年奥运会又进行了重建,但因年久失修,且该场观众最大容量仅6.5万人,不符合国际奥委会对主运动场须是能容8万以上观众的要求。本届奥运会经过翻修和扩建后,面貌焕然一新。奥运会的开、闭幕式和田径比赛都在这里举行。经过修饰后的新体育场保留了原来古朴典雅的外貌,内部设施焕然一新,气势恢宏、雄伟壮观。

主席台

其体育场的主席台顶,是一个40米宽、130米长的大穹顶,是世界上最大的主席台顶盖之一。正门入口两侧树立着希腊雕塑复制品--骑马者,骑士身下的坐骑前蹄跃起,好象要作势奔向陡峭露台前方的广阔空间。而它们的对面则是巨大的电子记分牌,传统和现代的两种形式遥相呼应。

火炬台

巴塞隆纳奥运会的火炬台安装在奥林匹克体育场北侧入口处,市内任何地方均能看到它,这座大型火炬台造型奇特,其形状为地中海帆船船舵式样,高约 18米,重约11吨。火盆部分和主体部分分别采用钛和不锈钢制作而成。

汉城奥林匹克运动场

汉城奥林匹克运动场,是第24届汉城奥运会主体育场。在韩国为大会准备的34个主比赛场中,最主要的是奥林匹克运动场,它是奥运会的主比赛场,开幕式、闭幕式及田径、足球、赛马决赛都将在这里举行。该运动场位于汉城江东区蚕室洞,1977年11月开始修建,1984年9月竣工,历时7年,耗资491亿韩元。运动场占地413万平方米,东西轴长45米,南北轴长280米,周长830米,高3147米。运动场看台高达47米,分上下二层,上有顶棚,可容纳观众10万人。运动场共有52个出入口,15分钟可让10万名观众全部进场或退场。在运动场的南面还装设大型多用途电视屏,使在场观众既能看到场内比赛的精彩镜头,也可以看到其它场馆的比赛实况。

洛杉矶纪念体育场

洛杉矶纪念体育场,是第10届、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主体育场。承办开幕式、闭幕式的会场及田径比赛的主场。 1982年,大西洋列奇费尔特色司出资500万美元重新进行了修整,将座位换成座椅,增添了175个考究的包厢,供国家元首使用,并铺设了德国生产的塑料跑道。修缮后该体育场可容纳92604名观众,是世界最大的体育场之一。场地中央是一片绿色的草皮地,两端是淡雅的米黄色地面。场内有90个进出口和74个旋转式门。巨大的奥林匹克火焰塔装在体育场东面柱廊上面,距地面45.72米。它的上方安装有价值16万美元,高9.1米,宽14.6米的彩色电子记分牌。

莫斯科奥林匹克体育场

莫斯科奥林匹克体育场,是第22届莫斯科奥运会主体育馆。 1975年3月,第22届奥运会组委会成立,莫斯科人开始着手进行奥运会准备工作。尽管莫斯科具有举办大型综合比赛的经验,也有为数众多足以承办奥运会的体育设施,但是为了百年不遇的奥运会,他们还是不惜血本地大兴土木。著名建筑师弗拉索夫、波利卡波夫和雷斯尼科夫承担了能容纳10万观众的主场地--中央列宁体育场的设计工作。此外,还新建和改建了一系列辅助场地和设施。

蒙特利尔奥林匹克体育场

蒙特利尔奥林匹克体育场,是第21届蒙特利尔奥运会主场馆。设计者

奥林匹克体育场(Stade Olympique)是由塔利伯特(Rpger Taillibert)和达欧斯特设计的。

场馆概况

能容纳71920名观众,有着质量非常好的标准400米塑料跑道。整个体育场呈椭圆形,四周用34根钢筋水泥柱支撑,所有预制构件安装在柱子上,固定在柱子上的悬臂长达100米,离地面最高处为54米,看台顶棚由悬臂支撑(所有固定看台均有顶棚)。体育场设有213米高的鹰咀式高塔,塔顶悬挂 覆盖整个体育场的顶棚,电钮一开,整个由钢索悬挂的顶棚便可使体育场变成前所未有的室内运动场。场内有两块巨大的长20米、宽10米的记分牌,各装有1万9千多个灯泡,从场内任何一侧,都可清晰地看到牌上所显示的比赛成绩。奥林匹克体育场看台下面共有6层,安排有各种用途的厅室,还有一个体育博物馆。场馆设施表面,都装饰了茶色玻璃,熠熠生辉,显得富丽堂皇。

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

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是第20届慕尼黑奥运会主场馆。设计者

奥运会的主要比赛场馆都建在奥林匹克公园内,其中奥林匹克主体育场是最为醒目的标志性建筑,由45岁的斯图加特建筑师拜尼施受1967年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上德国馆一个小小的帐篷式结构的启发而创造的。

新颖设计

其新颖之处就在于它有着半透明帐篷形的棚顶,覆盖面积达85000平方米,可以使数万名观众避免日晒雨淋。整个棚顶呈圆锥形,由网索钢缆组成,每一网格为75×75厘米,网索屋顶镶嵌浅灰棕色丙烯塑料玻璃,用氟丁橡胶卡将玻璃卡在铝框中,使覆盖部分内光线充足且柔和。独具匠心的拜尼施以蜿蜒的奥林匹克湖为背景,该奥运会的主要比赛场馆包容在连绵的帐篷式悬空顶篷之下,以横空出世的气势将体育场馆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为激烈的比赛带来了大自然的温馨。

设备

体育场不仅外形别具一格,而且配套设备齐全。看台共有4.7万个座位和3.3万个站席,观众离场上最远处的距离为195米。西看台上面最高处有体育评论员室。南北看台上方装有电子显示牌。看台下面设有更衣室、休息室、工程技术室、诊疗室、会议厅、贵宾室和新闻记者室等,还有停车场以及小卖部、餐厅和必要的通讯设施用房。场内铺设了天然草皮,草皮下 25厘米处按照设计铺设了全长18.95公里的管道,形成加热管道网,冷天可以导入热水,增加场地的温度,这样可以保证草皮四季常青。运动场的跑道是塑料跑道。奥林匹克火炬塔安装在体育场南侧的小山丘上,这样从各体育场馆都可以看到. 虽然这座74800平方米的体育场由预算时的一千八百万马克激增到一亿七千万马克,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以顺利完成,拜尼施本人也因此而跻身世界著名建筑师的行列,并在20年后主持完成了德国议会新楼的建设工程。这个在世界建筑史上堪称杰作的大型建筑群,成为慕尼黑市现代建筑的代表。

墨西哥大学城综合体育场

墨西哥大学城综合体育场,是第19届墨西哥奥运会主场馆。墨西哥大学城综合体育场是本届奥运会的主体育场,是奥运会主要比赛和活动中心。座落于离市中心15公里处,分4个区:教学区、休息和公共建筑区、生活区和奥林匹克体育场。水球比赛在大学城游泳池进行。

东京奥林匹克主体育场

东京奥林匹克主体育场,是第18届东京奥运会主体育场。东京奥林匹克主体育场,建于1940年,经过扩建后,已成为日本最大的体育场,看台可容纳10万名观众。体育场中间是足球场,足球场外是田径跑道。该体育场看台采用非对称形,东看台高出一层,为向运动员和观众提供方便,还架设了许多信道和天桥,使他们能很方便地前往比赛场地或附近的其它场馆。看台采用整块钢筋水泥的悬臂式结构,西看台装有金属架顶棚,看台下是辅助用房、训练馆和一个25米的游泳池,上下看台之间还修了一条环形信道。场中田径跑道铺设的是含有陶瓷碎渣的混合物,使该跑道在雨天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仍具有良好的性能。

罗马奥林匹克运动场,是第17届罗马奥运会主体育场。

设计者

罗马奥运会主体育场

位于罗马北郊的奥林匹克体育场是由建筑设计大师E.德尔 - 德比奥、C.罗卡特利和A·维特洛齐设计的。设计背景

古奥林匹克体育场可容纳10.5万名观众,其中坐席8万个,站位2.5万个。因为这里的跑道由原先的500米改为标准400米时,在南北两端空出了一片场地,这届奥运会就利用这块地方供观众站立观看比赛用。同时,由于无座位观众被安置在赛场与看台之间的空地上,足球场两个球门后方安排的座位又过多,使看台最后一排与足球场角球处的距离最远达到了216米,影响了视线。同时看台上供观众进退场用的环形信道也破坏了看台的断面性质,在观众行走时妨碍了坐着的部分观众观看比赛。古奥林匹克体育场的改建无法完全满足现代体育运动的需要,但是对古建筑的改建利用还是有很大的价值和必要的。

设计风格

罗马奥运会体育建筑的一个突出风格就是将古罗马的运动场与现代的体育建筑融为一体。这个大体育场可容纳10万观众,非常现代化,充分考虑到了运动员和观众的需求与便利,功能设计齐全且充满人性化,建筑风格也十分新颖。

墨尔本奥林匹克体育场

墨尔本奥林匹克体育场,是第16届墨尔本奥运会主体育场。墨尔本没有现代化的大型运动场,为迎接本届奥运会,墨尔本市决定耗资25万英镑扩建一座原来供板球和澳式橄榄球使用的球场为主会场。扩建后,墨尔本奥林匹克体育场拥有10.4万观众席。

赫尔辛基奥林匹克体育场,是第15届赫尔辛基奥运会主体育场。

设计者

赫尔辛基奥林匹克体育场,由著名建筑师Y林德葛兰(1900 - 1952)和T延蒂(1900 - 1975)设计。

主要情况

赫尔辛基奥运主体育场

赫尔辛基奥林匹克体育场是一座可容纳7万多名观众的圆形建筑物,具有鲜明的民族建筑风格,外形朴素雅致,是芬兰最大的现代化运动场。跑道长度为400米。1934年,这座体育建筑动工,1938年建成,按照原定计划本来是供第12届奥运会用的,但因为苏芬战争的爆发,第12届奥运会被取消,这座建筑也就没有派上用场。这次赫尔辛基再次赢得奥运会承办权,这座体育场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芬兰人对该体育场进行了重新的修建,把它作为 第15届奥运会的主会场。原本这座体育场的看台仅能容纳5万人,而预计赫尔辛基奥运会期间,来赫尔辛基的旅游观光者、新闻记者、运动员和体育官员将达7万人。赫尔辛基人开始在紧靠着钢筋水泥看台边增加了部分用松木板建成的木制看台,以便增加观众席位,使可容纳观众人数增加到7万。木制看台与水泥看台结合处采用加强结构,取得了良好的装饰效果,赛后则予以拆除。体育场看台形状呈纵长形,主看台上部设有顶棚,下面建有各种服务用房、练习馆、可供运动员练习用的70米长跑道以及会议厅、电影厅和小餐厅等。该体育场拥有足球场、400米跑道和其它田径比赛设施,体育场内还装有两块大型灯光牌,用以报导比赛成绩。整座体育场的建筑设计非常成功。在体育场主看台南侧矗立着一座72.71米高的塔,这座塔是为了纪念芬兰标枪运动员耶尔维宁而建的,高度恰好是他当年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时所创下的成绩。站在这座高塔上可清楚地看到该市的全貌,塔内还设有电视、电报工作室。体育场门口塑有芬兰"长跑之神"努尔米跑步英姿的全身铜像,该像建于 1924至1925年,是新时代第一个运动员高级艺术塑像,展示着芬兰民族的骄傲。从门口进入看台的地方,除了有电梯和楼梯间外,还提供了宽阔的横向信道。设计成果

赫尔辛基奥林匹克体育场是纯实用建筑主义风格的代表,而且是20世纪最壮观的建筑之一。这种白色灰泥石膏的角状混合物建筑使实用主义建筑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它那象征运动会的奥林匹克塔和外部螺旋式的楼梯非常醒目,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使林德葛兰赢得了国际声誉。

温布利体育场

伦敦奥运会主体育场

伦敦温布利体育场,是第14届伦敦奥运会主体育场。

由于处于二战后的恢复期,百废待兴,所以本届奥运会没有新建体育场馆,而是充分利用了40年前奥运会时的体育设施。但由于原"白城"体育场跑道长 536.45米,不符合比赛要求,因此温布利体育场被作为奥林匹克主体育场。温布利体育场的设计者是建筑师欧文·威廉斯(Owen Willams,1890~1969)。威廉斯是英国首屈一指的建筑师,还是英国应用混凝土和钢筋骨架建筑法的主要代表,曾在1932至 1934年设计过著名的英帝国游泳池。早在 1922年威廉斯就因为将那些最初用于飞机、铁路建设的新材料引入建筑建造而引起人们的注意。他在英国建筑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既不是现代主义风格绝对的宣扬者,也不是传统主义的维护者。

温布利体育场建于 1924年,是非常传统的体育建筑,展现了设计者的作品特点,外墙由强化混凝土覆盖,是结构主义建筑风格的先驱。这种古老的强化混凝土表面,给人感觉好象是用普通建筑材料建造的,或者好象是涂上了灰泥石膏。

入场正门前建造了双塔,此设计源自印度新德里的总督府,而双塔长期以来成为该体育场的标志。温布利体育场纵长的场地两端为两个半圆形,与跑道形状相对应,看台也被建成纵长型,能够容纳6万名观众,至于看台结构的设计上,则采用了建造横向信道、楼梯以及开放每个单独看台区等方法。同样顶棚也是纵长的,在 20年代,如果体育场顶棚的建筑不使用支柱,那么在技术上就是行不通的。同其它建于战前的体育场一样,温布利体育场在这方面也有一定缺陷,观众欣赏比赛时的视线受到一定的影响。在温布利体育场旁边建有一座游泳馆,奥运会的游泳比赛就安排在这里进行。温布利体育场长期作为英格兰国家男子足球队的主场,标志性的双塔是广大球迷向往的地方。现在这座体育场已经被拆除,以便建设一个更为现代化和多功能的体育场。

白城体育场

伦敦白城体育场,是第4届伦敦奥运会主体育场。

1908年的第四届奥运会,原本是由罗马取得主办权。罗马是与意大利另一城市公尺兰、德国的柏林及英国的伦敦竞争之下,经国际奥委会投票决定后获得主办权。但是就在1906年希腊举办非正式奥运会期间,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爆发,对意大利造成极大的经济伤害。意大利向国际奥委会表示,因财政困难,无力兴建比赛场馆,宣布放弃主办第四届奥运会。在剩下2年时间的情况下,国际奥委会只有求助伦敦,经过评估之后,伦敦答应让奥运会如期在1908年举行,并随即成立筹备委员会,兴建白城体育场。这座体育场在10个月之内兴建完成,不花政府一毛钱,主要是来自英法联合举办的博览会经费,位置就在博览会会址旁边。体育场除了煤碴跑道之外,另外在内围也包含体操场,还有一座长100公尺宽15公尺的游泳池,及田径跑道外围一座周长666.66公尺的自行车跑道,集合四种功能于一个7万人的综合体育场。这种体育场在历届奥运会中,是唯一的,也是非常特别的一座。

柏林奥运体育场

柏林奥运体育场,是第11届柏林奥运会主体育场。

柏林奥运体育场,是纳粹分子耗费了巨额资金,用花岗石、大理石等兴建了一座能容10万人的大型运动场。

阿姆斯特丹奥林匹克体育场及设计者

阿姆斯特丹奥林匹克体育场,是第9届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主体育场。设计者

奥林匹克体育场是本届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可容纳4万名观众,由37岁的建筑师杨·维尔斯(Jan Wils)设计。

场馆概况

因造型美观又很实用,维尔斯以出众的设计获得本届奥运会艺术比赛建筑奖金牌。本届奥运会开幕式就是在该运动场内举行的. 体育场中间是足球场,外侧是周长400米的田径跑道。与伦敦白城体育场相似的是:看台和跑道之间设有宽8米、长500米的自由赛道。直道看台有顶棚,体育场门口有一个纪念碑似的装饰物。看台下面修建了一系列辅助设施,其中包括办公、裁判、新闻摄影、贵宾、更衣、电话电报等用房。

科龙布运动场

科龙布体育场

科龙布运动场,是第8届巴黎奥运会主体育场。

背景:

巴黎成为第一个两次主办奥运会的城市之后,巴黎市民对奥运会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为了开好这届奥运会,各种各样的设想和设计方案,从法国各地纷纷寄到了巴黎奥运会筹委会。其中法国前橄榄球队长、上届奥运会银牌获得者久查里克提出的,兴建一座能容纳10万观众的体育建筑群,和一个能安排两千人住宿的奥运会村的设想,得到了赞同。看起来一切都很顺利,但资金问题成为让筹委会最为头痛的问题。战争虽然已经过 去,市区已经重建起来,工厂也恢复了生产,人民生活走上正轨,战争的痕迹,也基本平复,但法国政府为此耗费了巨额资金。加上1923年冬天塞纳河决堤,洪水袭击了巴黎,使原来就很紧张的法国财政,更是捉襟见肘。法国上层人士甚至提出,放弃主办权,让洛杉矶接替。但是筹委会顶住了压力,克服重重困难,筹集了400万法郎,修建了能容纳6万多人的“科龙布”运动场。

场馆概况:

新体育场修建在巴黎郊区科龙布,因而称作科龙布体育场。赛场中间是足球场和田径的田赛项目比赛场。足球场外是500米长的煤渣跑道,不如上届的400米标准。新游泳池建在图里叶列体育场,池长50米,并且第一次用明显的标志将各泳道分开,游泳池附设有跳板和跳台,看台可容纳观众1万人。

设计:

科龙布体育场是由法国建筑师福尔杜加里(LFaure?Dujarric,1877-1943)设计的。体育场是新功能主义建筑风格的杰作,综合了结构主义、国际风格等建筑流派的特点。体育场看台的承重墙是朴实的涂灰泥的石建构造,没有附加任何装饰。体育场大门的两侧分别为对称而简单的小窗户,窗和门的设计表现为罗马风格式的对称,具有新古典主义的显著风格。建筑物的水平线部分充分展示了始于1929年的国际风格。而曲线的看台更代表了结构主义,其中所展示的许多元素起到了装饰物的作用。

原法国跑马场

原法国赛马俱乐部的跑马场,是第2届巴黎奥运会主体育场。

巴黎市郊布洛尼的原法国赛马俱乐部的跑马场作为主体育场。1900年5月到10月巴黎奥运会在世界博览会期间进行。由于法国主办人员热衷于博览会,致使这届奥运会不仅时间长而且场地分散、设备极差,组委会借用了位于巴黎市郊布洛尼的原法国赛马俱乐部的跑马场作为主体育场,观众席只有500个座位。

贝绍特田园运动场,是第7届安特卫普奥运会主体育场。

设计者

贝绍特田园运动场由获得1912年奥运会锐剑(重剑)团体冠军队中的成员之一的安特卫普建筑师博蒂涅(Montigney)和他的同事索曼(Somers)于1919年设计重建,专门用做本届奥运会主体育场。

场馆概况

“贝绍特田园运动场”(Beerschot)建于 1914年,能容纳3万观众,在奥运史上第一次采用了周长为400米的跑道。此后,除1924年奥运会曾使用过一次500米的跑道外,自1928年起至今一直使用400米的跑道。跑道上铺设的是煤渣,质量欠佳,比赛期间接连下雨,导致场地积水,因此多数项目的成绩不佳。

科罗列夫运动场,是第5届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主体育场。

概况

国际奥委会决定,将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作为1912年第五届奥运会的会址。于是,瑞典兴建了科罗列夫运动场,尽管它只能容纳37000多名观众,比起圣路易、伦敦运动场的规模要小得多,但设施完备、先进。

跑道

跑道全长380.33米,接近今日标准跑道长度,这也是奥运会开办以来,运动员第一次在较标准的跑道上竞赛,场内试验性地安装了电动计时器和终点摄影设备,时间精确到十分之一秒。

乔治华盛顿大学圣路易分校运动场,是第3届圣路易斯奥运会主体育场。

1904年第三届奥运会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圣路易分校,运动场有两万个座席,同时可容纳观众4万人,为观赏比赛提供了方便,但看台无顶棚,观众被迫在夏日炎炎的日子里饱尝暴晒之苦。

综合体育场

雅典奥运会主体育场

雅典奥林匹克综合体育场,是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主体育场。

奥林匹克主体育场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中心,位于雅典北郊马罗西,距奥运村14.5公里,场馆面积是127625平方米,是雅典奥林匹克综合体育场的一部分。体育场可容纳55000名观众,将进行开闭幕式、田径和足球比赛。

西班牙建筑师圣迭戈-卡拉特拉瓦受雅典文化部创意的启发,在综合体育场的升级改造工程中增加了很多创新理念,包括奥林匹克主体育场屋顶结构的设计。主体育场工程由希腊文化部负责实施,工程在2004年7月完工。

大理石体育场

大理石体育场

雅典大理石体育场,是第1届雅典奥运会主体育场。

雅典的大理石体育场是首届奥运会的主要运动场,它是在雅典古运动场的废墟上重建而成的。

上一篇:刘俭

下一篇:讨粤匪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