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这句话是怎么来的?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意思是指躲避一时,但终究不能根本逃避。词语出处:马烽《吕梁英雄传》第51回:“以后找机会再抓吧!躲过初一,也躲不过十五,将来总有抓住他的机会哩!”《吕梁英雄传》是当代著名作家马烽、西戎合著的我国第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族抵御日本侵略者,并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发表的长篇小说,是吕梁革命史的真实写照。195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将此小说改编为电影《吕梁英雄》。2004年,导演何群、制片人张纪中等人将该小说改编为同名电视剧。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是什么意思?是怎么来历的?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意思是指躲避一时,但终究不能根本逃避。词语出处:马烽《吕梁英雄传》第51回:“以后找机会再抓吧!躲过初一,也躲不过十五,将来总有抓住他的机会哩!”《吕梁英雄传》是当代著名作家马烽、西戎合著的我国第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族抵御日本侵略者,并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发表的长篇小说,是吕梁革命史的真实写照。195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将此小说改编为电影《吕梁英雄》。2004年,导演何群、制片人张纪中等人将该小说改编为同名电视剧。扩展资料:《吕梁英雄传》是第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民族抗日的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在吕梁山中一个普通的村落,村民在日寇的烧杀抢掠中逐渐觉醒,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民兵力量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的故事。从《吕梁英雄传》中,我们可以看出晋绥解放区人民在八年抗日战争中,艰苦斗争的轮廓。革命战争年代,三万多名吕梁英雄儿女血染沙场。一部《吕梁英雄传》,就是吕梁人民血与火的战斗史诗。小说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绥边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织民兵,保家卫国,英勇同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敌寇的惨无人道,抗日军民的浴血奋战,书中都作了生动的描写。参考资料:吕梁英雄传 (马烽、西戎合著长篇小说)-百度百科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百度百科
"敬酒不吃吃罚酒"啥意思?
来历:
一般宴席开始,宾主分头就坐后,主人会首先致辞说明今日宴席的事由,然后从主宾开始敬酒。此时酒桌上凉菜已经上齐,但一般情况下大家都没时间动筷子吃菜。因为每个客人都要先接受主人的敬酒。敬酒用的是小酒盅(这个小酒盅差别也很大,酒家常戏称比较大的瓷酒杯为“花盆子”,以说明该酒杯确实比较大些。小酒盅一般由店家提供,客人很少去选择和调换)。通常情况下最少是三杯,多者可达六杯。河西地区饮酒进门就敬13杯,那个更可怕。主人敬酒时一般自己不喝,如果有不饮酒的女士或者医生嘱咐不能饮酒的男士,可以端起酒杯象征性地抿一下,表示接受了主人的盛情。其他情况所有客人都必须喝完主人的敬酒。所谓 “敬酒不吃吃罚酒”也就是这么个来历。如果宴席开始后,有客人迟到,那么迟到者就要被执行罚酒程序。通常罚酒的杯数和大家已经喝的平均杯数相等。此外如果在饮酒过程中,发现有人没有喝干净杯中酒,也要执行罚酒。其惩罚规则一般是所谓“滴一点,罚三杯”。当然这个敬酒过程只是一个开头。酒家常说,先润润嗓子,因为后边游戏的胜负输赢要通过手指和嗓门合作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