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依枕见,暮雨闭门愁的意思
译文:现在是小暑了,天气微凉麦子成熟正当秋天。远处的山依傍着出现,下着雨关着门消愁。一、原文——《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年代: 唐 作者: 武元衡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远山依枕见,暮雨闭门愁。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二、译文才华并不能永久流传,我也并不想成为王侯。现在是小暑了,天气微凉麦子成熟正当秋天。远处的山依傍着出现,下着雨关着门消愁。此刻我更想东林寺,他的是一流的。三、作者武元衡,唐代诗人、政治家,字伯苍。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远山依枕见,暮雨闭门愁。”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现在是小暑了,天气微凉麦子成熟正当秋天。远处的山依傍着出现,下着雨关着门消愁。出自:(唐)武元衡《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原文: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欹枕见,暮雨闭门愁。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扩展资料:作者简介武元衡(758―815),唐代诗人、政治家,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
描写小暑节气的古诗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描写小暑节气的古诗(精选12首),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2、《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3、《纳凉》 北宋·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4、《小暑金将伏》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依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5、《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6、《答李滁州题庭前 石竹花见寄》 唐·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7、《登沃州山》 唐·耿湋 沃州初望海,携手尽时髦。 小暑开鹏翼,新蓂长鹭涛。 月如芳草远,身比夕阳高。 羊祜伤风景,谁云异我曹。 8、《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依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9、《小暑》(左河水) 地煮天蒸盼雨风,偶得雷暴半圆虹。 旱南涝北分天壤,却有荷塘色味同。 10、《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唐·张说 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 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馀。 三殿褰珠箔,群官上玉除。 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 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书。 合丹同蝘蜓,灰骨共蟾蜍。 今日伤蛇意,衔珠遂阙如。 11、《赠别王侍御赴上都》唐·韩翃 翩翩马上郎,执简佩银章。 西向洛阳归鄠杜,回头结念莲花府。 朝辞芳草万岁街,暮宿春山一泉坞。 青青树色傍行衣,乳燕流莺相间飞。 远过三峰临八水,幽寻佳赏偏如此。 残花片片细柳风,落日疏钟小槐雨。 相思掩泣复何如,公子门前人渐疏。 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12、《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唐·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关于小暑的古诗词
关于小暑的古诗:小暑夏弦应温风,阶庭绿苔隐蟋蟀。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唐·沈_期烦暑最宜淡竹叶,伤寒锋妙小柴胡。夏日闲吟。庭院深深小径幽,紫藤花开暗香萦。不知夏蝉鸣烈炎,唯有清宁留心间。秋雨。暑退蝉消秋雨绵,雨丝潇潇地接天。嘀嗒更显无声寂,总勾心事断还连。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斗指辛,太阳到达黄经105度,于每年公历7月6-8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中国多地自小暑起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