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坑降

时间:2024-04-17 03:48:32编辑:优化君

长平之战,白起为何能坑杀40万赵军?

所谓的长平之战,白起坑杀40万人是有一些取巧的地方的,并不是一下就死了40万人,而是多次累计出来的数量。其一《史记》中关于长平之战的记载,里面有提到这场战役秦国总计杀死赵国士兵和将领45万人。也就是时候从战役开始到结束,总计被杀死的人数是这么多,那么白起坑杀40万人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但是这样传下来也是有很大事实根据的。95年的时候有人在山西省境内发现了白起坑杀赵国军队的那个坑,确实是尸体堆积如山。也就是说当时这个坑里确实是有几十万人的尸体存在。其二当时论功行赏的政策是按人头记功的。这个政策是商鞅提出来的,而秦国那个时候正在推行。也就是说每一次上战场厮杀都有可能累积军功。按照当时的军功制度,也就是说每次斩杀敌人的头颅数量决定赏罚标准。这个制度出来要有个审核的模式,审核模式大概就是以坑来算了,有人专门负责挖出大坑,然后一场战役下来,士兵们拿着自己的战利品登记领赏。登记完以后这些“战利品”就直接扔进了坑里。于是整场战役下来,数以几十万计的头颅就被扔进了坑里,那些尸体最后也被一起填进了坑里。所以由此看来,白起的坑杀40万赵军,大约就是从此而来,不是一次性拼杀,而是累计出来的。这一点在当年出土的时候,那些尸骨的头颅和尸体是分开的也算是得到了验证。

白起为什么要坑杀40万赵军呢?

在沉重打击了魏国和韩国,教训了楚国之后,这四国已经彻底失去了抗衡秦国的实力,而此时的东方六国中,唯一还能与秦国争夺天下的只有一个后来居上的赵国了。赵国虽然也属于三晋之一,但在魏国韩国强大的时候,赵国军事实力还比较弱小,可是赵国并没有抱着得过且过的想法过日子,而是居安思危,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之后,赵国军事实力大增,一跃成为能与秦国一较高下的国家,两强之间的一战不可避免。这一次秦国依然派出战无不胜的白起,跟赵国怒怼。赵国知道后,十分担忧。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平原君就认为,就算白起再能打,可是守城的话肯定不如廉颇,于是想赵国国君推荐廉颇担任赵国的守护大将。廉颇接到任命后,非常重视,一连部署了数十里三道防线,积极建设城堡来守卫赵国,与秦军在长平打起了消耗战,这一消耗就是三年过去了。秦军被阻挡在防线外,损失了不少军队,止步不前。但此时赵国却发生了战略变化,由于内部意见统一,很多人起了轻敌的意思认为秦军就是样子货,中看不中用,可以放手一搏与其进行生死大战,于是换下了老将廉颇,换上了纸上谈兵的赵括。而此时的秦军,也得知了赵军换将的消息,白起深知赵括不如廉颇,打算依旧采用从敌后包抄合围的战术。双方激战当中,白起佯装败退,引得赵军进入了秦军早就设好的袋装包围圈。白起将赵军各部队之间一一分割开来进行打击,决战后,一举俘虏了赵军40万人,为了防止赵国再度崛起和秦国抗衡,白起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赵国这些有生力量40万大军全部坑杀,从此赵国男丁严重缺少,家家户户披麻戴孝,再没有机会对抗秦国了。这大大小小的战役,经过白起奋勇杀敌,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战略优势,一位如此有勇有谋的大将,在他之前还没有出现过,称他为千古第一战神并不为过。

白起坑杀40万降卒的长平之战遗址在哪

永录尸骨坑
1995年,在山西省晋城高平市永录村发现一处尸骨坑,出土了大量的尸骨和刀币、布币、半两、箭头、带钩等文物,为研究长平之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其中一号坑中重垒交错的尸骨,有的胳膊大腿有明显断裂的痕迹(应该是刀砍)。有的胸腔内遗有箭头,还有的仅见躯干而无头颅。这些均说明他们是被杀死后掩埋的。另外此坑和附近的二号坑均为深坑,看上去更像是天然的深沟大壑,而非秦军专为掩埋战俘尸体所挖。由此而对几千年“白起坑赵”之说提出异议。


骷髅庙
位于山西省晋城高平市市西2.5公里的谷口村,该庙始建于唐,后历代均有修葺,庙内存有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和清光绪十年(1884年)所立重修骷髅庙碑记。
据《高平县志》载,这里是战国时期秦将白起坑杀赵降卒二十万处,因为这里杀人太多,后老百姓称之为杀谷。唐明皇巡幸泽、潞两郡,路过高平时,见头颅似山,于是命官员择骷髅庙一座,此庙分正殿和东西耳殿,把村南之山改为头颅山,更杀谷为省冤谷。骷髅庙以祭祀二十万被坑杀赵卒之先灵。


白起台
在山西省晋城高平市王何村与王降村之间,有一条高大的土岭,岭上有个荒凉的土堆,当地群众传说:长平之战结束后,秦军清扫战场收集头颅,因头颅太多而堆积成台,名叫“白起台”。


长平一战,白起坑杀赵降卒40万.是真的吗?

史记记载上有这么一回事。起先赵兵是投降了的,但是白起怕赵兵太多以后有变,因此全都活埋了。但是40万这个数字值得怀疑。因为古时候大战通常喜欢夸大自己的兵力,例如赤壁之战的时候袁绍就号称80万兵力,其实现在想想哪里会有那么多,一个诸侯国顶多几百万人,况且这 还包括老幼妇孺之类没战斗力的。古时候人口也没现在那么多,农业也不发达,40万人的话光是补给就成问题。所以我觉得40万不可能,10万还可以接受。


白起和项羽坑杀降兵没人骂,秦始皇焚书坑儒,为何却被骂了两千年?

白起和项羽坑杀降兵怎么会没有人骂?坑杀降兵这件事一直都是项羽和白起军事生涯中的污点,也是一直被后人所诟病的地方。至于秦始皇焚书坑儒更是一种残忍的手段,为了维护上层阶级的利益就以他人的生命作为代价,更是为了其他的朝代树立一个坏的榜样。其实有很多质疑过白起坑杀赵国士兵的事件,但是经过多方的查证都是证明了这个事件的真实性。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记录了白起坑杀三十万赵卒的整个过程,1995年,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发现,就是关于白起坑杀三十万赵卒的事情。后来很多的考古学家对当年秦国和赵国的这场战争做了很多的研究,古战场做了一个小型的探方发掘,在里面发现了非常多的骸骨。白起这样做的原因一直是大家争论的焦点,很多人认为这并不是白起的本意,是迫于秦始皇的旨意不得已而为之。秦国和赵国双方在长平之战都投入了很大的兵力,秦国杀神白起秘密上任。赵括率领人马进攻,但是其实进入了白起的包围圈,赵军陷入被包围的处境,赵军没有粮食,且主帅已死,最后被迫投降。赵国的降兵有40万之多,这部分人如果放回赵国,那么这场战争就相当于白打了,赵国很快就会得到喘息的机会。如果把这些人带回秦国,对秦国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当时的秦国根本养不起这么多的人,所以不留隐患的坑杀,

白起坑杀40万项羽坑杀20万没人骂,为何秦始皇坑杀几百人却被骂了两千年?

白起杀了40万降兵,项羽杀了20万降兵,都没什么事,杀了也就杀了。而秦始皇只活埋了100多个术士儒生,便成了2000多年来的人生污点。透过现象看本质一句话来说明:封建社会老百姓的死活没人去管。谁掌握了笔杆子,谁就有了话语权。2200年前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1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这本应该是彪炳千古的历史事件,秦始皇也本应该名垂千古。但就因为焚书坑儒,这件事让秦始皇落下了一个千年暴君的骂名。焚的那些书是除秦国以外六国的历史,但并不是全部都烧了,而是在各地的博士官那里都有备份。真正的六国历史被烧了个干净,倒是项羽干的。坑的那些儒,是那些装神弄鬼的术士和神棍,并不是我们后代人所指的读书人。从西汉董仲舒罢出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为了证明汉代秦是历史必然有其正义性,不得不将秦始皇描绘成一个暴君,描绘成一个扼杀中国历史的恶魔。这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白起在长平之战,歼灭了赵国40万大军,其中包括20万降兵;项羽在巨鹿之战后,坑杀了20万投降的秦军,看上去二人并没有受影响,但随着历史的推移,本应成为军神的白起和本应成为一代帝王的项羽,都惨遭横死,这也充分证明了杀降不祥这一千古不破的真理。战场上的你死我活,杀多少人都没关系。毕竟以斩首记功是战场上通行的做法。如果敌人放下了武器投降,胜利者可以鞭打他,奴役他,但一定不能杀降。在这一点上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做法可以值得后世人学习。从小我们就知道一句话,解放军优待俘虏。只要放下武器成为俘虏,就能接受优待,最开始少校个人也是不理解这种做法的重要性,但在研究了抗战史,解放战争史,抗美援朝史,对印自卫反击战史后,少校才明白什么叫威武之师,文明之师。打起仗来死的最多的永远是老百姓,老话说:宁做太平狗,不做乱世人。我们今天能够舒舒服服的坐在这儿刷刷头条,看看悟空问答,请一定感恩为我们守护着一方平安的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子弟兵。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秦将白起如何坑杀赵国降卒40万的?(整个过程)

长平之战是中国战国时代的一场大规模野战。战役前后耗时3年,以秦军胜利,赵军失败而告终。是役秦军前后杀死赵国军人45万,被后人认为是战国形势的转折点。自此战后,其他的诸侯国均不再有对抗秦军的实力。秦统一中国的战争从而只剩下时间问题。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45年),秦国出兵攻伐韩国的野王。野王投降秦国。韩国上党郡与本国的联系被切断。韩桓惠王惧怕秦军兵锋,决定主动把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息战祸。上党郡守却不愿降秦。韩桓惠王于是派冯亭接替上党郡守遂行降秦的相关事宜。冯亭上任后,也不愿降秦。他率众献郡于赵国,意欲利用赵国的力量抗击强秦,以保全韩国。赵孝成王喜出望外欣然接受,封冯亭为华阳君仍为上党郡守,派平原君赵胜领5万赵军接收上党。

公元前261年,秦国派军进攻韩国的缑氏、纶,震慑韩桓惠王;派左庶长王龁领兵进攻上党,意欲一举兼并。赵国派廉颇领兵20万救援上党。廉颇驻军长平,以丹朱岭至马鞍壑一线的百里石长城为主防御阵地,分军前出32公里于空仓岭一线据险构筑前沿防御,并派出裨将茄继续前出搜索迎敌。其时,缑氏、纶、上党已被秦军攻陷。冯亭率残部归于廉颇军中。王龁军与廉颇军的首次遭遇战发生在空仓岭以西的玉溪河谷。混战中,秦军前锋斩赵裨将茄。初战不利后,赵军据守空仓岭防线。秦军攻击前进突破防线,占领赵军坚固堡垒。赵军被迫往长平方向退却,于石长城以西的丹河一线构筑长垒防御。秦军再次强攻赵军阵地。赵军战败向东退入故关,坚守百里石长城。石长城建筑于丹朱岭至马鞍壑一线的分水岭上,面向秦军的南坡形势陡峻。石长城底宽4米,隔段筑有堡垒,依山势绵延百里,只在中段有一天然隘口名为故关,为南北交通的必经之路,筑有城门与长城浑然一体。赵军于百里石长城全线布防,以故关为重点防御地段。居高临下抵御秦军。秦军进攻受挫,约赵军出长城决战。赵军拒不出战。在廉颇的统御下,赵军坚壁以战成功的遏制了秦军的攻势。秦军攻战年馀毫无进展。由于后勤补给线漫长,秦军难以为继。秦昭襄王听取了大臣的建议,利用赵国派使者入咸阳和谈的机会,示好于赵,使其他诸侯国不敢支援赵国;同时应用反间计,使赵孝成王临阵换将,撤销了廉颇的统率权,启用了擅长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为长平前线的最高军事统率。

公元前260年夏,赵括接管了长平前线40馀万赵军。与此同时,秦国也秘密的派遣武安君白起抵达长平前线接替王龁指挥秦军。赵括到达前线后,立即改变了廉颇原有的军事部属和防守战略。赵括收缩了兵力,准备主动进击秦军,企图一战而歼灭秦军,收复上党。白起针对赵军的动态,以丹河东岸的长平城为依托,沿丹河东岸的天然髙岗构筑起长达18公里的主阵地,右翼一直延伸到小东仓河北岸,以抵御赵军主力的进攻。另安排25000人在决战开始后切断从石长城出击的赵军退路;另5000骑兵遮绝留守石长城的赵军与出击的赵军主力之间的联系。赵括在对秦军所知甚少的情况下,指挥主力出击屯扎在故关前的秦军部队。秦军按照白起的将令,接战不久后便诈败,沿着直通长平城的大道逃跑,把追击的赵军主力引诱到预设战场。赵括浑然不知秦军的诡计,指挥全军猛攻秦军阵地。秦军顽强抵抗,赵军无法攻破。此时,进击秦军的赵军主力已经远离故关12公里。预伏在小东仓河北岸的25000秦军这时突然出击切断了赵军的退路。5000骑兵也兵临故关前,使留守故关的赵军不敢出击支援。这样,赵军被完全分为两段。赵军出击的主力失去了后勤保障;留守的部队空守着粮草辎重却无法增援决战。秦军抓住有利的态势,派出部队从两翼攻击赵军。赵军分兵作战,不能取胜,被秦军压缩在了一条狭长的地带。面对险恶的战局,赵括命令部队原地筑垒防御,等待援兵。秦军乘势合围赵军于主阵地前。赵军被秦军围于野外的消息报到邯郸。赵孝成王意欲合纵抗秦,遣使求救于临近的楚、魏等诸侯国。但是,由于之前赵国使者入咸阳和谈得秦昭襄王厚遇,诸侯国均看在眼里,所以都不愿救赵。赵孝成王只得派出本国的部队赶往长平前线救援。秦国方面,得到合围住赵军主力的消息后,秦昭襄王亲自从咸阳赶到临近前线的河内郡,给所有的郡民赐爵一级,命令郡内十五岁以上男丁悉数出征前往支援长平前线,阻击赵国的援军。于是,被围的赵军无法得到援助和补给。9月,在被困46天后,赵括在突围时被秦军射杀。赵军伤病饿羸,再无战力,全体投降了秦军。秦军清点俘虏人数,竟有近40万人。是役秦军也伤亡过半,对人数众多的俘虏心有馀悸。白起于是假意许诺说准备把降兵中身体强健的留下带回秦国,而年老体弱伤残幼小的会放归赵国。赵人不疑。结果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近40万身体虚弱的赵国俘虏全体遭到秦军坑杀。唯有240名年纪幼小的赵人被秦军放归了赵国。长平之战以赵军的惨败,秦军的全面胜利结束。


白起坑杀40W赵卒是活埋吗???总觉得活埋40W人不现实啊,到底是什么,高手帮忙解释一下啊

白起是采取攻心战,和武力围困杀其主帅,让赵人丧失斗志,赵人投降后收缴赵人武器,将赵国40万降卒分为十批看押,用计将赵人分批杀死,活埋只是一部分,很多都是绑跪砍死,放箭射死的都有,只是笼统的说是活埋,就和日本人在南京大屠杀的方法一样,只是武器不同罢了,秦国人说嗨,日本人也说嗨,手法也一样,小日本就是秦国留下的后裔,日本成为大和民族,所谓大和,就是汉族人和当地日本人的杂种,就是大和民族了,屠杀的手法当然也是一样,想知道白起怎么坑杀40万赵兵,就看看南京大屠杀吧,除了杀人工具不同,方法都一样。


上一篇:赵钱孙理

下一篇:烛光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