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 功同开辟,一抔万古江南是什么意思
这是苏州泰伯庙齐彦槐的一幅对联 ,它涉及到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泰伯。据史书记载,泰伯是现今陕西岐山人,周太王的长子,周文王的伯父。在太王那个时代,周不过是诸侯中的小国,与殷商的实力不能相抗。但太王早存灭殷之心,他认为泰伯、仲雍二人谦和揖让,有君子之风,不能担当灭殷的重任,有意把王位传给小儿子季历,进而让季历的儿子姬昌继位。而对于泰伯,面临的抉择更是艰难。一方面是继承王位,享受荣耀和权力;另一方面却是放弃唾手可得的权势、金钱,赤手空拳,浪迹天涯,奔走异域。泰伯日渐明晰地意识到老父的意图后,为了成全老父之志,毅然选择了后者。当时恰值太王患病,这是一个机会。他托词赴南岳衡山采药,偕弟弟仲雍远走荆蛮,来到如今的无锡梅村 。史书的记载确切与否,由于年代的久远,已经不能稽考。
侠客风云传李兄对联水色山光皆画木
闭门推出窗前月 对 投石惊破水中天水唯善下方成海 对 山不矜高自及天半坞白云耕不尽 对 一潭明月钓无痕好鸟枝头亦朋友 对 落花水面皆文章人间净土需忠孝 对 心地功夫在圣贤辅世匡时需博学 对 仁民爱物自修身水色山光皆画本 对 花香鸟语是诗情五陵年少争缠头 对 一曲红稍不知数天愿为比翼鸟 对 在地愿为连理枝楚思淼茫云水冷 对 商声清脆管弦秋
“志异证诛,三让两家天下;功同开创,一坏万古江南。”请问是什么典故
这是苏州泰伯庙齐彦槐的一幅对联,它涉及到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泰伯。据史书记载,泰伯是现今陕西岐山人,周太王的长子,周文王的伯父。在太王那个时代,周不过是诸侯中的小国,与殷商的实力不能相抗。但太王早存灭殷之心,他认为泰伯、仲雍二人谦和揖让,有君子之风,不能担当灭殷的重任,有意把王位传给小儿子季历,进而让季历的儿子姬昌继位。
而对于泰伯,面临的抉择更是艰难。一方面是继承王位,享受荣耀和权力;另一方面却是放弃唾手可得的权势、金钱,赤手空拳,浪迹天涯,奔走异域。泰伯日渐明晰地意识到老父的意图后,为了成全老父之志,毅然选择了后者。当时恰值太王患病,这是一个机会。他托词赴南岳衡山采药,偕弟弟仲雍远走荆蛮,来到如今的无锡梅村。史书的记载确切与否,由于年代的久远,已经不能稽考。
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泰伯三让天下,并不是他连着把王位推让了三次,因为他们逃走时,太王并没有传位的举动,而是他们仰体老父之意,首先用行动向父王表示了不要立自己的决心;用远避他乡的办法使父王欲立而不能;并且断发文身,穿上了当地土著的服装,自外于中原风俗以示决绝。这种自我放逐,带着一股悲壮的情怀,更带着一腔义薄云天的豪情和自信。果然,泰伯一到江南,荆蛮人民“归者千余家”,被立为君长,号曰句吴。
后来,苏州泰伯庙一幅对联总结得好: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功同开辟,一坏万古江南。着一“坏”字,点出了泰伯开吴的伟大意义,一个亘古蛮荒的水乡——江南,因了泰伯的到来,露出一线曙光,开始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秦伯让天下,仲雍扬波涛是什么意思
泰伯三让天下去吴越,仲雍也在吴越建立仁政,如扬波涛。
开头一个字,是“泰”,不是“秦”,这两句诗出自《叙旧赠江阳宰陆调》,作者是李白。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一)
泰伯让天下,仲雍扬波涛。
清风荡万古,迹与星辰高。
开吴食东溟,陆氏世英髦。
多君秉古节,岳立冠人曹。
风流少年时,京洛事游遨。
腰间延陵剑,玉带明珠袍。
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
邀遮相组织,呵吓来煎熬。
君开万丛人,鞍马皆辟易。
告急清宪台,脱余北门厄。
间宰江阳邑,翦棘树兰芳。
城门何肃穆,五月飞秋霜。
好鸟集珍木,高才列华堂。
时从府中归,丝管俨成行。
但苦隔远道,无由共衔觞。
江北荷花开,江南杨梅熟。
正好饮酒时,怀贤在心目。
挂席拾海月,乘风下长川。
多沽新丰醁,满载剡溪船。
中途不遇人,直到尔门前。
大笑同一醉,取乐平生年。
对联大全
上联:凤落梧桐梧落凤。 原对:珠联璧合璧联珠。
上联:曲溪曲曲龙戏水。 下联:陇埔陇陇凤簪花。
上联:松叶竹叶叶叶翠。 下联:秋声雁声声声寒。
上联:龙怒卷风风卷浪。 原对:月光射水水射天。
上联: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
下联: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六峰峦色,有色皆空。
上联:花花叶叶,翠翠红红,惟司香尉着意扶持,不教雨雨风风,清清冷冷。
下联:蝶蝶鹣鹣,生生世世,愿有情人都成眷属,长此朝朝暮暮,喜喜欢欢。
上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足,咩咩咩。 下联:水牛下水,水淹水牛角,哞哞哞。
上联:狗牙蒜上狗压蒜。 下联:鸡冠花下鸡观花。
上联: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境。 下联: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情。
上联:普天同庆,庆的自然,庆庆庆,当庆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下联:举国若狂,狂到极点,狂狂狂,懂狂狂,懂狂懂狂懂狂懂。
上联: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下联: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上联: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到龙门三级浪。 下联: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出仙姬七姐歌。
上联: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 下联: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上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下联: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上联: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下联: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上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下联: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上联:看山,山已峻。 下联:望水,水乃清。
上联:即色即空,即心即佛。 下联:亦诗亦酒,亦儒亦仙。
上联:信耶梦耶,传非真耶。 下联:秦欤汉欤,将近代欤。
文心联
上联:尝因酒醉鞭名马。 下联:唯恐情多误美人。
上联:常未饮酒而醉。 下联:以不读书为通。
上联:桃花褪艳,血痕岂化胭脂。 下联:豆蔻香销,手泽尚含兰麝。
上联:蝉噪林愈静。 下联:鸟鸣山更幽。
上联:无可奈何花落去。 下联:似曾相识燕归来。
上联: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下联: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司马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上联:缘何邀月问天,想是平生知己少。 下联:只可把酒看花,懒开醉眼看人忙。
上联:人心无算处。 下联:国手有输时。
上联:欲除烦恼须无我。 下联:历尽艰难好作人。
上联:偏多热血偏多骨。 下联:不悔情真不侮痴。
上联:山光扑面经宵雨。 下联:江水回头欲晚潮。
上联:岭边树色含风冷。 下联:石上泉声带雨秋。
上联:沽酒欲来风已醉。 下联:卖花人去路还香。
上联:但得夕阳无限好。 下联:何必惆怅近黄昏。
上联:旧书细谈犹多味。 下联:佳客能来不费招。
上联:松间明月长如此。 下联:耳外浮云何足论。
上联:两三竿竹皆秋色。 下联:千万叠山有雨容。
上联:弹指声中千偈了。 下联:拈花笑处一言无。
上联:风云三尺剑。 下联:花鸟一床书。
上联:老拳博古道。 下联:儿口嚼新书。
上联:穹达尽为身外事。 下联:升沉不改故人情。
上联:遗世慕庄周,睡去能为蝴蝶梦。 原对:学诗类高适,老来犹作凤凰声。
上联:白马西风塞上。 下联:杏花烟雨江南。
上联:家藏千卷书,不忘虞廷十六字。 下联: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
上联:门前莫约频来客。 下联:座上同观未见书。
上联: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 下联:前巷深,后巷浅,不闻车马之音。
上联:荷风送香气。 联:松月生夜凉。
上联:金石长不朽。 下联:丹青本无双。
上联:斗酒纵观廿四史。 下联:炉香静对十三经。
上联:隐影相去,独一人。 下联:故人重聚,说几句。
上联:一竹一兰一石。 下联:有节有香有骨。
上联:室雅何须大。
下联:花香不在多。
上联:汲来江水烹新茗。
下联:买尽青山当画屏。
上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下联: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上联:春风阆苑三千客。
下联:明月扬州第一楼。
此联为【元】赵孟頫题扬州迎月楼。而得主人千金之赠。
上联:四十九年穷不死。
下联:三百六日醉如泥。
此联为蔡鸿逵自述联。
上联:天为补贫偏与健。
下联:人因见懒误称高。
此联为【明】陈继儒所作。
上联:托钵而来,不为钟鸣鼓响。
下联:结斋便去,也知盐尽炭无。
此联为【明】筇竹寺普荷禅师所作。
上联:长空有月明两岸。
下联:秋水不波行一舟。
此联为【清】林则徐题福州西湖宛在堂。
上联:我已家风负梅鹤。
下联:天教处士领湖山。
此联为林则徐题杭州西湖巢居阁。
上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下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此联为林则徐题书斋。
上联:我每一醉岳阳,见眼底风波,无时不作。
下联:人皆欲吞云梦,问胸中块磊,何时能消?
此联为【宋】欧阳修题岳阳楼联。
上联:不设樊篱,恐风月被他拘束。
下联:大开户牑,放江山入我襟怀。
此联为【明】张羽自题吴兴别业。
上联:苦荼甘若荠,萝卜软如酥,爽人喉吻。
下联:水藻绿于蓝,山菰红似血,快我情怀。
上联:晴绿乍添垂柳色。
下联:春流时泛落花香。
上联:雨洗杏花浓如许。
下联:日烘杨柳翠欲流。
上联:解趣黄鹂频送韵。
下联:知情绿柳渐拖丝。
上联:柳眼才舒芳草地。
下联:桃腮正晕碧云天。
上联:白鹭忘机,看天外云舒云卷。
下联: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开。
上联:一心守道道无穷,穷中有乐。
下联:万事随缘缘有份,份外无求。
上联: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
下联: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
上联:雨滋春树碧连天。
下联:天连碧树春滋雨。
上联:雨滋春树碧连天,天连碧树春滋雨。
下联:风送花香红满地,地满红香花送风。
上联:处处飞花飞处处。
下联:潺潺碧水碧潺潺。
新联:重重绿树绿重重。
新联:声声笑语笑声声。
上联:油灯少灯油。
下联:火柴当柴火。
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
下联:书临汉贴翰林书。
上联:斗鸡山上山鸡斗。
下联:龙隐岩中岩隐龙。
上联:水连天天连水。
下联:楼望海海望楼。
此联为海南海口望海大酒楼联。
上联:酒客酒楼同醉酒。
原对:诗人诗社齐吟诗。
吾联:书童书房共读书。
上联:雾锁山头山锁雾。
原对:天连水尾水连天。
吾联:花满楼里楼满花。
上联:雪岭吹风吹岭雪。
下联:龙潭活水活潭龙。
上联:乔女自然娇,深恶胭脂胶肖脸。
原对:止戈才是武,何带铜钱铸镖锋。
新联:人言虽可信,但防渭水混泾江。
吾联:主人留小住,莫嫌酢腌配醇酒。
上联:信是人言,敬欲取信于人,必也言而有信。
下联:烟乃火因,常见抽烟起火,应该因此戒烟。
此联为于万杰对彭更。
上联:倪人儿十口心思:
下联:妙少女八目尚赏:
上联:妙人儿倪家少女。
原对:犟小子孙门强牛。
新联:搞长弓张府高才。
下联:大言者诸葛一人。
下联:钟山寺峙立金童。
上联:歪头山山头不正。
下联:犟小子子小牛强。
上联: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
原对:子居右,女居左,世间配定好人。
吾联:山处左,水处右,特区崛起汕头。
上联:女好子好女子同好。
下联:日明月明日月共明。
上联:日月为明合昼夜。
下联:女生合姓别阴阳。
上联:张长弓,骑奇马,单戈跳战。
下联:嫁家女,孕乃子,生男为甥。
古对:钟金童,犁利牛,十口为田。
上联:踏破磊桥三块石。
原对:剪开出字两重山。
此联为【清】李调元为一学员所对,其一时没对上,回家后夫人知道后,于是替他对出此联,谁知第二天拿给学员时,学员说此联绝非大人所对,李调元大惊,问何故。学员说:“这剪字为女子所用,如大人所对,当用劈或者砍。”李调元为之语塞。
上联:拆破磊文三石独。
下联:分开出字两山单。
吾联:击碎冰块双水连。
此联中石独、山单均为花名。我的水连即水莲。
上联:松木公,栂木母,公母两木成林。
原对:岵山古,岑山今,古今二山并出。
吾联:潮浪朝,汐浪夕,朝夕连浪浮槎。
此联为陈则对谢徽。
上联:牛不出头,辜负牧童寻到午。
下联:鬼能踢斗,显达才子占高魁。
上联:因火为烟,若不撇开终是苦。
原对:舛木为桀,全无人道也称王。
古对:心欲生欲,各宜捺住早成名。
古对:舍官为馆,入能知返便成人。
此联为【清】禁烟衙门之联,妙在上联的‘若’不‘撇’开终是‘苦’。
上联:欠食饮泉,白水何堪足饱。
下联:无才抚墨,黑土岂能充饥?
此联为【抗战时期】蒋介石政权层层克扣教育经费,加上通货膨胀,教职员工苦不堪言,某大学教师愤题。
上联:两江呆人障。
下联:三省钓鱼行。
此联嘲两江总督张居正的。其总督府前有匾‘两江保障’‘三省钧衡’两块牌匾。
上联:丫头是人怎倒走。
原对:缺!
吾联:三八过川莫横行。
吾联:甲鱼无由咋翻身。
吾联:四眼瞎目竟斜视。
上联:己已同头开合辨。
下联:古田异帽露藏分。
下联:甲申异帽缩开明。
此联为《岭南诗联》征联活动所得。
上联:日落香残,除却凡心一点。
原对:炉熄火尽,务把意马牢栓。 吾联:车过辖区,途经柬山半林。
此联上联‘日落香残’为‘禾’字;‘除却凡心一点’为‘几’字;合则为‘秃’字。原对是拆‘驴’字。我的‘车过辖区’为‘害’字;‘柬’字去‘半林’为‘目’;合则为‘瞎’。
上联:因火成烟夕夕多。
下联:此木为柴山山出。
吾联:少女其妙人人从。
上联:里中田上土何下。
下联:岩畔石低山自高。
此联为许思温答客人。
上联:屑小欺大乃谓尖。
下联:愚犬称王便是狂。
上联:忠因多口成为患。
下联:非若有心反变悲。
上联:二人土上坐。
下联:一月日边明。
上联:一明分日月。
下联:五岳各丘山。
上联:日月同明天不黑。
下联:山丘共岳地非低。
上联:闲看门中月。
下联:思耕心上田。
此联‘闲’字的繁体为‘闲’。
上联:女氏配婚终有日。
下联:山田教崽始开心。
上联:女未成婚仍是妹。
下联:父多弃子决非爹。
上联:子女好大人可倚。
下联:马大可骑人更便。
新联:禾千里种米良粮。
新联为罩万安所作。
上联:马大能驮兼可骑。
原对:缺!
吾联:人一自大亦面奤。
上联:墙上挂珠帘,你说是王家帘,朱家帘。
原对:半夜生孩儿,我管他子时乎,亥时乎。
新联:公司来港客,谁在乎水居客,巷居客。
新联为脖子等长所对。
上联:能者多劳,恐断四条腿骨。
下联:下流无耻,难保一个头颅。
此联为嘲熊、卞两县令而作。
上联:或入园中,拖出老袁还我国。
下联:余行道上,不堪回道问前途。
此联为讽袁世凯窃国称帝。
上联:学正不正,诸生皆以为歪。
下联:相公言公,百姓自然无讼。
此联为某学正与某官互嘲联。
上联:古龙小儿,才与命自相克。
下联:金老何庸?父和母名其镛。
此联为我一日偶创。
上联:李家十八子。
原对:奏事二三人。
吾联:花娘廿七人。
此联为李东阳答对某学士联。‘奏’字拆的妙。
上联:洪洞县,共同三条水。
原对:岢岚城,可风两重山。
吾联:荠菜花,齐采一地草。
上联:上四心,下四心,宁德四心不一;
下联:外十口,内十口,古田户口何多。
宁德、古田皆福建地名。
上联:四维为罗,东西南北之人也;
下联:三王曰汪,禹汤文武之后欤。
黄道让对汪知府客人罗某。禹、汤、文、武为夏商周三代王,故曰三王。
上联:马宾王,骆宾王,马骆各宾王。
下联:龙主考,龚主考,龙龚共主考。
此联为【清】赵礼甫出联给叶廷琯所对。上联马宾王指【唐】大臣马周,字宾王。骆宾王指【唐】文学家骆宾王。叶一时无以对。道光三十年,云贵两地乡试,云南主考叫龚宝连,贵州主考叫龙元禧,叶方以此事对出下联。
上联:尊姓本为牛,个中人许多勾搭。
下联:大名原是草,门内汉不算东西。
此联嘲知县朱兰。
上联: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脑。
原对:龚庞两小子,龙首龙脚。
上联:尤郎中直脚便为犬。
下联:史先生脱口不成人。
此联为尤、史二友互戏联。
上联:吕先生品箫,须添一口。
下联:谢状元射策,何吝片言。
此联为谢一夔、吕原趣对。
上联:细雨沉沉,两沈钻头不出。
下联:狂风阵阵,二陈伸脚勿开。
此联为陈沈二书生避雨戏对。
上联:谢昆城抽身便讨。
下联:吴玉伦倒口便吞。
此联为考生讽考官谢昆城、吴玉伦。
上联:女姚虽好,只如半朵桃花。
下联:人言为信,莫费一番言说。
此联为姚月华答对杨达。
上联:僧去曾留,将人丢尽。
下联:因崇作祟,引鬼进门。
此联为嘲曾国藩办天津教案而作。
上联:丑足半垂,知伊少人。
下联:甲身不全,见君无口。
此联为苏颋嘲尹某,全篇隐‘尹’字。
上联:一目不明,开口便成两片。
下联:廿头割断,此身应受八刀。
此联为嘲梁鼎芬而作。
上联:闯贼无门,匹马横行天下。
下联:元凶有耳,一兀直捣中原。
此联为嘲马士英、阮大铖而作。
上联:少目岂能识文字。
下联:欠金切莫问科名。
此联为嘲吴省钦典试江西。
上联:本非正人,装作雷公模样,却少三分面目。
下联:惯开私卯,会打银子主意,绝无一点良心。
此联为嘲李儒卿。
上联:陈亚有心终是恶。
下联:蔡襄无口便成衰。
此联为【宋】蔡襄、陈亚互谑而作。
上联:马承学,学乘马,汲汲而来。
下联:钱同爱,爱铜钱,孜孜为利。
吴地有个人叫马承学,很喜欢骑马奔驰。他的朋友钱同爱便出个对句与他开玩笑说:“马承学,学乘马,汲汲而来。”马承学应道:“钱同爱,爱铜钱,孜孜为利。”对完后补充说:“这只是为了对仗工稳,并不敢讥笑老兄。”
上联:贾席珍失却宝贝珍珠,方为西席;
下联:陈家颜割落耳朵颜面,才是东家。
塾师贾席珍与东家陈家颜戏对。
上联:王大夫昆季筑墙,一土蔽三人之体;
下联:潘先生父子沐发,番水灌两牛之头。
某姓王的医生和弟弟修墙,邻居潘先生出上联讽指,王大夫回以下联。
上联:四维罗,马各骆,罗上骆下罗骑骆;
下联:言者诸,豕者猪,诸前猪後诸牵猪。
此联为罗姓和诸姓互讽。
上联:段稽查未披人皮,何假之有;
下联:刘监督丢下金刀,比卵不如。
此联嘲段姓稽查、刘姓监督。
上联:乌不如人,只少胸中一点墨;
下联:军无斗志,都因偏了半边心。
嘲内阁学士乌某与太史恽某。
上联:乌不如人,胸中只少半点墨;
下联:军无斗志,身边常倚一支枪。
上联:王子身边,无有一点不似玉;
下联:黾翁头上,再加半夕即成亀。
《聊斋志异》绿云代王勉(字黾斋)对桓文若。
上联:闯贼无门,匹马横行天下;
下联;元凶有耳,一兀直捣中原。
此联嘲【明末】马士英、阮大铖。
上联:龟为首,豕为身,不可与共;
下联:龙其头,鱼其腹,难以偕行。
此联嘲教员龚象衡。
上联:白旗丁偏心真可怕;
下联:青瞎子无目不成睛。
此联嘲长白、青麟两督学。
上联:鲁学童腰去四点,曾门弟子。
下联:史大人头加一画,吏部天官。
此联为鲁姓考生答对史姓考官。
上联:头同六畜,身类夜叉,像此等无义怪物,老子定要拦腰一杠。
下联:右边杉立,左如木偶,似这样不肖弃材,樵夫何妨劈面三刀。
此联嘲监学王文彬。头同六畜指‘王’如六畜里的‘牛’,身类夜叉‘文’和‘叉’相类,下联拆‘彬’字。
上联:阿兄门外邀双月。
下联:小妹窗前捉半风。
此联为苏东坡、苏小妹互戏联。上联指苏轼出门邀朋。下联指小妹临窗抓虱。
上联:车乔二幕客,各乘半轿而走。
下联:卢马两书生,共引一驴而行。
上联:八人共拥炉中火。
下联:十口同耕郭外田。
此联为朱奎对父亲联。
上联:有水有米又有田。
下联:添人添口更添丁。
此联贺潘、何两家通婚。
上联:李氏姑娘腹怀十八子。
下联:方家子弟头斩一万刀。
此联为李氏女骂浪荡子方氏兄弟。
上联:有木便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木添个女,添女便为娇,阿娇休避我,我最爱阿娇。
下联:有米便是粮,无米也是良,去米添个女,添女便成娘,老娘虽爱子,子不敬老娘。
此联少女骂轻薄少年。
上联:品泉茶三口白水。
下联:竺仙庵二个山人。
古对:竹钟寺两个金童。
上联:二人合口为吞,口藏天下。
下联:又女变心成怒,心恨奴孤。
吾联:寸身出言称谢,言谋射策。
上联:鉏麑触槐,甘作木边之鬼。
下联:豫让吞炭,终为山下之灰。
注:鉏麑:【战国】晋力士;晋君派他前往刺杀名臣赵盾,他见赵盾天未亮就整理好衣冠准备上朝,忠国之心可见;便说杀赵盾则不仁,不杀则不忠,故撞槐树而死。豫让是【春秋末期】晋卿智瑶的家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士为知己者死”的刺客。此联不仅拆字还蕴含典故。
上联:锯是金居,解开两片木公松。
原对:泉乃白水,冲破一团麻石磨。
吾联:磺本黄石,炸碎无数山石岩。
上联:点将台前,王不出头谁做主。
下联:比武场上,力若少点定挨刀。
此联为潇寒所作。
上联:贿赂各有贝。
原对: 缺!
上联:二人言义议仁,论尽古今仁义事。
原对: 缺!
横披:公共安全专家局。
上联:八面威风,转个弯私心一点。
中联:半开宽门,汝若进榨的没水。
下联:一板尸样,勾进去有口无言。
此联为上中下三联,每联隐横披一字。
重重叠叠联·第二
上联:孙子孙子孙膑使《孙子兵法》如孙子。
原对:缺!
自对:老子老子老李讲《老子道德》逊老子。
此联上联讲孙武(孙子)孙子孙膑使用《孙子兵法》如孙武一般厉害。我对的是讲李聃(老子)老爸(亦可称老子)老李(老子姓李,他老爸自然可以称呼为老李)讲《老子道德》比老子逊色。
上联:南国北人,此小偷偷偷偷东西。
原对:缺!
吾联:阖关过客,有路通通通通开封。
吾联:左辅右助,那总统统统统上下。
此联难处不在方位,难者实为四个偷。足见造词遣字之功力。下联路通即路引,即现在的通行证。
随便再这里说说对联中的‘连绵词’,所谓‘连绵词’既是以词性、词义相近的两个字构成的词组,如:葡萄、鸳鸯、蜻蜓、垃圾等,首先他必须是常用词。
在此联中四‘偷’中的二三两个则是叠字连绵词。所以我们也须以连绵词而对。有人曾对于:夏日冬心,那老道道道道春秋。他则是以为此联最难的在与东西南北四方位,其实不然,参照梁羽生先生的《楹联的各自为对格》则知道对数量方位词可以以词性类同的词而对,而他的‘道道’绝非连绵词。只能牵强附会为‘一趟又一趟’的解释。
又如“枇杷树下弹琵琶”一联有人对与“骠骑将身穿缥绮”,且不论读音骠骑(biao qi)缥绮(piao qi)。上联两词皆为连绵词,下联两词骠骑为连绵词,缥绮则不是,故不能为对。
而此联我曾经结合其他古对做一联:
千里重关,四通八达,有路通通通通翼雍青兖扬荆豫梁。
有人对与:
止戈武队,诸长众阶,统官长长长长班排连营团军师旅。
我觉的此下联基本上全部对出了,但‘长长’不能对‘通通’,据作者解释‘长长’的意思是‘一系列’的意思,但‘长长’作为连绵词只有‘长长地街道’这一用法,故不能为对。我觉的对此联应把注意放在四个通上,不应该着重于拆字和四八的数量词。
附:
上联:千里重关 四通八达 有路通通通通冀雍青兖扬荆豫梁。
下联:止戈武队 诸长众阶 统官长长长长班排连营团军师旅。(作者:谢毅)
出句原注:集古联而做。四个通第一个指路通,名词,即路引,古时的通行证。二三为形容词,全都的意思,第四个为动词,通往的意思。四个通叠字三种词性,故曰四通。后八个为九州里的八个,独少处于中间的徐州,故曰八达。
对句自注:出句难度很大。可以说,对句已工整地对上出句。“止戈武队”与“千里重关 ”为离合字对,“止戈武队”还有威武之师,仁义之师的含义,联意也好;“ 诸长众阶”与“四通八达”各为句中对,数字也对应,因“诸”,“众”可视作数量词,另外,对句以“诸长”涵盖四个“长”,以“众阶”涵盖八个军阶,不仅合于逻辑,与出句的确数涵盖可成对,也解决了四与八不可重复的困难;“官长”与“路通”为专有名词相对;“长长”为一系列的意思,其词性恰恰与“通通”对应;第四个“长”做动词,乃“做领导”之意(如不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而说“蔡元培长北大时”),正好对住第四个“通”的动词性。出句 是九州言八州,不提位置居中的徐州,可理解为从居中的徐州出发,四通八达;对句军阶也可说是九阶言八阶,因为还有一个司令没说,而站在最高的司令角度,恰好正是“统官长”。“旅”放末尾,是为了协调平仄。 难联
游西湖 提锡壶 锡壶掉西湖 惜乎锡湖
过南平 卖蓝瓶 蓝瓶得南平 难得蓝瓶
南通州 北通州 南北通州通南北
春读书 秋读书 春秋读书读春秋
东当铺 西当铺 东西当铺当东西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赛诗台,赛诗才,赛诗台上赛诗才,诗台绝世,诗才绝世
白塔街,黄铁匠,生红炉,烧黑炭,冒青烟,闪蓝光,淬紫铁,坐北朝南打东西
淡水湾,苦农民,戴凉笠,弯酸腰,顶辣日,流咸汗,砍甜蔗,养妻教子育儿孙
望天空,空望天,天天有空望空天
求人难,难求人,人人逢难求人难
过年苦,苦过年,年年苦过年年过
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二曲天音,乐乐乐师之心
七弦妙曲,乐乐乐府之音
炭去盐归,黑白分明山水货
竹横麻竖,青黄不接短长帘
竹横麻竖,青黄交错软硬帘
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风送花圃,阵阵畹华梅兰芳
烟沿艳檐烟燕眼
雾捂鸟屋雾物无
寂寞寒窗空守寡
俊俏佳人伴伶仃
铁瓮城西 金玉银山三宝地
华夏国中 孔孟墨子一圣人
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
一人是大,二人是天,天大人情,人情大过天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山西悬空寺空悬西山
移椅倚桐同赏月
等灯登阁各攻书
拆字
水有虫则浊,水有鱼则渔,水水水,江河湖淼淼。
木之下为本,木之上为末,木木木,松柏樟森森。
闲看门中木
思间心上田
少水沙即现
是土堤方成
蚕为天下虫
鸿是江边鸟
踏破磊桥三块石
分开出路两重山
冻雨洒人东两点西三点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天下口 天上口 志在吞吾
人中王 人边王 意图全任
一目不明 开口便成两片
廿头割断 此身应受八刀
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诸侯
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元宰
古木枯 此木成柴
女子好 少女更妙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三女为奸 二女皆从一女起
五人共伞 小人全靠大人遮
十口心思 思国思家思社稷
八目尚赏 赏风赏月赏秋香
日在东 月在西 天上生成明字
(古)铁瓮城西 金玉银山三宝地
(今)华夏国中 孔孟墨子一圣人
(古)烟沿艳檐烟燕眼
(今)雾捂鸟屋雾物无
(古)寂寞寒窗空守寡
(今)俊俏佳人伴伶仃
(古)游西湖 提锡壶 锡壶掉西湖 惜乎锡湖
(今)过南平 卖蓝瓶 蓝瓶得南平 难得蓝瓶
(古)南通前 北通前 南北通前通南北
(今)春读书 秋读书 春秋读书读春秋
(古)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今)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今)赛诗台,赛诗才,赛诗台上赛诗才,诗台绝世,诗才绝世
白塔街,黄铁匠,生红炉,烧黑炭,冒青烟,闪蓝光,淬紫铁,坐北朝南打东西
淡水湾, 苦农民, 戴凉笠, 弯酸腰, 顶辣日, 流咸汗, 砍甜蔗, 养妻教子育儿孙
望天空,空望天,天天有空望空天
求人难, 难求人, 人人逢难求人难
常用对联大全
1.万事平安幸福年,吉祥如意拜年顺。 2.人和家顺百事兴,富贵平安福满堂。
3.新春福旺鸿运开,佳节吉祥如意来。 4.日子红火喜迎门,天随人意福星照。
5.门迎百福福星照,户纳千祥祥云开。
1.开门迎春春满院,抬头见喜喜事多。 2.迎新春年年如意,接鸿福步步登高。
3.好日子舒心如意,美生活幸福平安。 4.富贵双全人如意,财喜两旺家和睦。
5.合家欢乐迎富贵,满堂欢喜永平安。 6.春日祥和幸福年,彩灯高照平安门。
1.春红柳发岁更新,爆竹花开灯结彩。 2.张灯结彩迎新春,欢天喜地庆佳节。
3.春回大地风光好,福满人间喜事多。 4.花开富贵家家乐,灯照吉祥岁岁欢。
1.迎新春万事如意,贺佳节财源广进。 2.春风得意财源广,平安富贵家业兴。
3.展鸿图事事顺心,创大业年年得意。 4.天赐宝地财源广,地助富门吉祥家。
1.迎春迎喜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平安。 2.天赐良机前程锦,事业腾飞永顺心。
3.和顺满门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 4.风水宝地千财旺,天顺人和万事兴。
1.展鸿图兴旺发达,创大业万星生辉。 2.平安富贵财源进,发达荣华事业兴。
3.堆金积玉创富贵,安居乐业创前程。 4.事业有成步步高,财源广进年年发。
1.展鸿图年年得意,创伟业事事顺心。 2.迎新春平安如意,贺佳节富贵平安。
3.宝地财源逐日增,吉门生意连年好。 4.四海财源通宝地,九州鸿运进福门。
5.顺风顺水顺人意,得利得财得天时。 6.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1.天时地利兴伟业,富贵平安大发财。 2.庆佳节万事如意,贺新年八方来财。
3.四海来财富贵地,九州进宝吉祥地。 4.新春大吉鸿运开,遍地流金广财进。
1.盛世和谐添锦绣,伟业腾飞更辉煌。 2.宏图大展奔前程,财运亨通创大业。
3.鸿运当头迎百福,吉星高照纳千祥。 4.事业辉煌年年好,财源广进步步高。
1.迎新春前程似锦,贺佳节事业辉煌。 2.福门家业腾云起,宝地财源乘风来。
3.四海来财兴骏业,九州进宝铸辉煌。 4.事事顺心创大业,年年得意展鸿图。
5.新春福旺迎好运,佳节吉祥开门红。
1.贺佳节百业兴隆,迎新春万事如意。 2.繁荣昌盛铸辉煌,和谐发展兴骏业。
1.财达三江通四海,业兴千年连九州。 2.占地利生意兴隆,得天时财源广进。
1.好生意年年兴旺,大财源时时通达。 2.宏图大展振雄风,伟业腾飞增锦绣。
3.求真务实创伟业,天帮地助展鸿图。 4.通天生意腾云起,遍地商机鸿利来。
无锡的历史有哪些?
无锡有3000年的历史,据《史记》记载,商朝末年,周太王长子泰伯及其弟仲雍从陕西来到这里定居,建“勾吴”国,这就是无锡建城的开始。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66年)封仲雍后人周章为吴君,吴国随之建立。战国末年,无锡成为楚春申君黄歇的封地。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无锡县。新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无锡县为有锡县。东汉建武年间复称无锡县。三国时,孙吴废无锡县,分无锡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晋太康元年(280年),复置无锡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县为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降州为县。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县为无锡、金匮两县。民国元年(1912年),两县合并为一,复称无锡县。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
无锡以江南文明的发源地彪炳史册。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建无锡充满了温情和水。无锡地处江苏省南部,太湖之滨,北临长江,南接浙江、安徽两省,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地形为平原地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全市总面积465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1632.70平方公里,下辖江阴市、宜兴市、锡山市和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郊区、马山区、新区六个区。人口430万,市区约92万,目前发展为轻工、纺织、电子、化工、机械等工业的中等城市.
无锡的经济发展有深厚的基础,在唐武则天时,无锡就是重要的漕运之地,在明朝,织布、陶瓷、制砖等手工业非常发达。明弘治年间,无锡的手工织布业繁兴,成为“布商云集、布行如列”的布码头。闻名的布码头,和汉口的船码头、镇江的银码头齐名,清后期无锡和九江、长沙、芜湖合称为“中国四大米市”,无锡的稻米质地优良,尤其是太湖边的香米,粒粒如玉,既香又糯,被列为皇室贡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我国民族工商界的代表人物荣宗敬、荣德生先生率先在家乡开办了中国首批民族工业,无锡作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样地之一而载人史册。到三十年代,无锡已发展成为拥有300多家工厂的新兴工业城市。从此,无锡便以“小上海”称誉海内外。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在无锡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绽开了“乡镇企业”这一工业新花,无锡又在中国的经济史上添上了“乡镇工业创始地区”的辉煌一笔。
无锡方言属吴方言。吴方言习惯上称吴语。无锡方言随着社会、历史的长期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无锡的标志:88米的灵山大佛、锡惠的文光塔。
无锡溪水条条,自古城南最美,据说,此河为东汉名士梁鸿所开,故无锡又称“梁溪”。
无锡市,东距上海市128公里,西离南京市183公里,沪宁铁 路横亘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水陆空交通便捷。
无锡市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无锡境内地势平坦,间有低山残丘,河流湖泊纵横 交织,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
无锡历史故事有哪些?
无锡建制沿革无锡建制沿革:无锡始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县,属会稽郡。三国时,孙吴废无锡县,分无锡县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置无锡县,属毗陵郡。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为州,属江浙行中书省常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降州为县,属中书省常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县为无锡、金匮两县,均属常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两县仍合而为一,复称无锡县,属苏常道。民国16年(1927年),无锡县直属江苏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后,分无锡县为无锡市、无锡县,无锡市直属苏南区。1953年建江苏省,无锡市为省辖市。1983年3月1日实行市管县体制,无锡市辖无锡、宜兴、江阴(代管)3县。1987年4月、1988年3月、1995年6月江阴、宜兴、无锡先后撤县设市。2001年1月,撤锡山市(原无锡县)设锡山区、惠山区。 无锡历史早在六七千年前,无锡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过着定居生活。在鸿声彭祖墩、新渎庙墩、葛埭桥庵基墩和玉祁芦花荡等地,均有原始氏族的聚居点。无锡先民的原始文化先后属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创造和丰富了太湖流域辉煌的远古文化。公元前11世纪末,古公亶父(即周太王)的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为让王位于三弟季历,从现属陕西的歧山南奔荆蛮,定居梅里(今锡山市梅村镇),并入乡随俗,断发文身。太伯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戴,被奉立为君主,自号为“勾吴”。太伯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发展农耕。相传他率领众人开凿了长数十公里的太伯渎(俗称伯渎港)。还栽桑养蚕,制陶冶铜,“数年之间,民人殷富”。周灭商后,因太伯无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吴国。从太伯至阖闾共24世,前后600多年,梅里一直是吴国的都城。太伯、仲雍将中原地区的文化带入江南。与江南地区原有文化有机融合,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吴文化。无锡历史悠久,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无锡历史悠久,据仙蠡墩遗址、许巷遗址等出土文物证明,早在夏朝以前,无锡即有部落聚居,生息劳动。 在新渎庙墩、 葛埭桥庵基墩和玉祁芦花荡、高城墩、祁头山、骆驼墩等地,均有原始民族的聚居点。无锡先民的原始文化先后属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无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年。商朝末年,周太王古公禀父的长子泰伯,为让王位于三弟季历,从现属陕西的歧山南奔荆蛮,偕弟仲雍,南来梅里(今无锡县梅村)定居,并入乡随俗,断发文身,受到当地百姓拥戴,被奉立为君主,筑起城廓,建立荆蛮小国,自号勾吴,筑吴城。周灭商后,因泰伯无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吴国。 从泰伯至阖闾共24世,前后600多年,梅里一直是吴国的都城。泰伯、仲雍将中原地区的文化带入江南,与江南地区原有文化有机融合,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吴文化,留下了伯渎港、阖闾城,以及东汉时期的泰伯庙、泰伯墓等许多富有特色的文物古迹。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灭吴,无锡属越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灭越,无锡属楚国。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灭楚,置会稽郡,无锡属之。无锡设置县的时间始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称无锡县,属会稽郡。三国时,孙吴废无锡县,分无锡县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置无锡县,属毗陵郡。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为州,属江浙行中书省常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降州为县,属中书省常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县为无锡、金匮两县,均属常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两县仍合而为一,复称无锡县,属苏常道。民国16年(1927年),无锡县直属江苏省。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后,分无锡县为无锡市、无锡县,无锡市直属苏南地区。1953 年建江苏省,无锡市为省辖市。1983年3月1日实行市管县体制,无锡市辖江阴、无锡、宜兴3县。1987年4月、1988年3月、1995年6月江阴、宜兴、无锡先后撤县设市。2001年1月,撤锡山市(原无锡县)设锡山区、惠山区。行政区划2001年,无锡市辖7个区,2个县级市。全市共有92个镇,31个街道。
“征”的多音字组词
征 [zhēng]1、南征北战 拼音:nán zhēng běi zhàn 释义: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造句:解放战争中,他南征北战,成了大英雄。2、万里长征拼音:wàn lǐ zhǎng zhēng 释义:征:远行。上万里路的远行。形容极摇远的征程。造句: “六亿人意气风发,日月重光,万里长征,方期任重道远。3、能征惯战 拼音:néng zhēng guàn zhàn 释义:征:征伐。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很能打仗。造句:这些老战士个个都能征惯战。4、星行电征 拼音:xīng háng diàn zhēng 释义:象流星闪电。比喻奔驰迅速。造句:为采草药给老母治病,他不辞山高路远,采得草药星行电征。5、 信而有征拼音:xìn ér yǒu zhēng 释义:信:确实;征:征验,证据。可靠而且有证据。造句:三世之事,信而有征,家世归心,勿轻慢也。6、东讨西征 拼音:dōng tǎo xī zhēng 释义: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同“东征西讨”。造句:老大和老二未满十六周岁就背井离乡去当兵,他们跟随着部队东讨西征转战南北十几年立了不少的功劳,不幸的是在平型关战斗当中壮烈牺牲。7、横征苛役 拼音:héng zhēng kē yì 释义:造句:8、征敛无度 拼音:zhēng liǎn wú dù 释义:统治者无限度地强征捐税,搜刮百姓财富。造句:谁知朝政不振,征敛无度,奸佞肆虐,饿殍遍地。9、杞宋无征 拼音:qǐ sòng wú zhēng 释义:资料不足,不能证明。造句:暑热正在减退,从北面群山吹来的清风杞宋无征。中国汉字。读作“zhēng”。含义:1.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2.远征。3.召集。4.征求。5.出兵讨伐。1.【动】 (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goonajourney〗 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说文》 征,行也。——《尔雅》 壮于趾征凶。——《易·大壮》 而月斯征。——《诗·小雅·小宛》 先王卜征五年。——《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诗·召南·小星》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古乐府《木兰词》 孤蓬万里征。——唐·李白《送友人》 又如:征鼙(征战的军鼓);征衣(行旅在在外的御寒衣服);征客(游子。同征人);征鸟(远飞的鸟);征盖(远行的车);征夫(远行的人;出征的士兵) 征伐,发兵讨伐〖goonapunitiveexpedition〗 征者,上伐下也。——《孟子》 奉辞伐罪曰征。——《书·允征》 桓桓于征。——《诗·鲁颂·泮水》 2.【名】 赋税〖taxes〗 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孟子·尽心下》 又如:征役(赋税与徭役) 姓 征 徵、徴
""征"字是不是多音字啊?
“征”只有一个读音。
征zhēnɡ
1.正行。
2.远行,远去。《诗·小雅·小明》:“我征徂西,至于艽野。”郑玄笺:“征,行。”汉王褒《九怀·匡机》:“乘日月兮上征,顾游心兮鄗酆。”南朝宋鲍照《秋日示休上人》诗:“回风灭且起,卷蓬息复征。”明刘基《江南弄》之二:“馀音不断随风征,随风征,入湘竹。”
3.征讨;征伐。《易·谦》:“利用行师征邑国。”《诗·鲁颂·泮水》:“桓桓于征,狄彼东南。”郑玄笺:“征,征伐也。”唐韩愈《祭马仆射文》:“东征淮蔡,相臣是使。”
4.指征夫。《诗·豳风·东山》:“洒埽穹窒,我征聿至。”
5.指征收赋税。《左传·僖公十五年》:“於是秦始征晋河东,置官司焉。”杜预注:“征,赋也。”《国语·齐语》:“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使关市几而不征,以为诸侯利。”《资治通鉴·後唐庄宗同光三年》:“楚王殷既得湖南,不征商旅,由是四方商旅辐凑。”宋沈作喆《寓简》卷十:“抑又蕃舶之征过於侵刻,遂不复至中华耶?”
6.用以指征收的赋税。《左传·文公十一年》:“宋公於是以门赏耏班,使食其征。”杜预注:“门,关门。征,税也。”
7.夺取。参见“征利”。
【征利】取利。《孟子·梁惠王上》:“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赵岐注:“征,取也。”宋司马光《与王介甫第三书》:“今之散青苗钱者,无问民之贫富,愿与不愿,强抑与之,岁收其什四之息,谓之不征利,光不信也。”
8.见“征彸”。
【征彸】惊惶失措貌。《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吹毛求疵,并施螫毒,百姓征彸,无所措其手足。”李善注引《方言》:“征彸,惶遽也。”宋王禹偁《谢除右拾遗直史馆启》:“通宵未息於征忪,诘旦遽谐於告谢。”章炳麟《訄书·原教上》:“然则虽在犷顽至愚之伦,而其征伀于神也,如璋圭壎篪取携矣。”
9.见“征钟”。
【征钟】衷衣,贴身小裤。《宋书·五行志二》:“桓玄时民谣语云:‘征钟落地桓迸走。’征钟,至秽之服。桓,四体之下称。”
10.围棋术语。宋徐铉《围棋义例·诠释》:“征,杀也。两边逐之,杀而不止曰征。”
11.姓。古代传说有仙人征伯侨。见《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古代征有两种写法,征和徵,请问有什么不同?这是我们今天古汉的考题
从前......,征和徵是同时存在且互不相干的两个字,而不是如你所说的“征有两种写法,征和徵”。“征”最早的意思是“远行”,后来申引出“讨伐”的意思,再后来又有了“取”的意思。而“徵”最早的意思是“召集”,后来申引出“询问”“说明”“广泛寻求”等等意思,再后来也有了“取”的意思。你看看这俩字是不是互不相干呢?即便是俩字都有“取”的意思,也还是不一样的,“征”趋于“夺取”、“争取”,而“徵”趋于“求取”、“索取”。
再再后来出了件事,叫做“简化字”。大概是因为俩字发音大致相同(徵字多音),又都有“取”的意思吧,就把“徵”字取消了,把原来“徵”字的意思都划归到“征”字的意思里面去了。
知道这些的现实意义何在呢?至少有2:
1.表现古代事物时,用“征”和“徵”字要小心些。比如古装影视里出现的“徵讨”或“征召”都是要被人笑话的,用“徵讨”的是简单地以为徵是征的古体字;用“征召”的是简单地以为徵字古时候只是一个古音(宫、商、角、徵(3声)、羽)呢。.
2.许多地区没发生“简化字”这个事,在那里用错这俩字也是不好的。
如果是想在学术级的水平上搞清这俩字的话,建议去《汉典》。不但可以在“征”字条目下看到以“词性变化”为区分的两字不同字义,而且可以看到“征”“徵”两字在《康熙词典》《说文解字》中的解释。链接如下:
http://www.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