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异”是什么意思?
求:寻求;存:保留;异:不同的。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拓展:一、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大同小异【反义词】求全责备 、固执己见、强求一律二、出处1965年3月23日《人民日报》:"共同点是基本的,分歧是局部的,可以求同存异。"三、成语辨析【正音】异:不能读作"yí"。【辨形】异:不能写作"弃"。四、成语示例1、要以求同存异的精神搞好双边关系。2、交战双方应求同存异,相忍为国。3、在这个问题上,咱们求同存异吧!4、两国领导人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进行了坦率、认真的会谈。5、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用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与无穷的魅力。
求同存异是什么意思
求同存异是中国外交政策之一,即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处理复杂关系、解决复杂矛盾一以贯之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模式,是周恩来辩证思维方式的实践范例。求同存异最早是周恩来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来的。1955年, 周恩来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求同存异是周恩来的创新,万隆会议的精神最终导致了1961年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周恩来“求同存异”思想体现了辩证思维:异中而求同——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统一。求同不求异——“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求同又存异——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存异以待同——质变与量变相统一。
“求同存异”是什么意思?
“求同存异”的意思是寻求共同之处,保存有差别的地方,不再强调大同小异。则“求同存异”是一种学习和思维方法。拼音:[qiú tóng cún yì]释义:求:寻求;存:保留;异:不同的。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造句:1.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求同存异吧2.两国领导人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进行了会谈。出处:1965年3月23日《人民日报》:"共同点是基本的,分歧是局部的,可以求同存异。"近义词:大同小异
求同存异是什么意思?具体形容一下。
释义:意思是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读音:qiú tóng cún yì出处:《礼记·乐记》“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译文:提倡音乐是为了人们的思想情感融洽一致;推行礼制是为了把人们的生活地位划分出等级。思想情感融洽一致人们就会相互亲近,生活地位划分出等级人们就会互相敬重。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造句:大家在一起工作,应该互相理解支持,既要强调一致性,也要求同存异。扩展资料:近义词:大同小异释义:意思是指大体相同,略有差异。读音:dà tóng xiǎo yì出处:《庄子·天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译文:大同和小同相差异,这叫“小同异”;万物完全相同也完全相异,这叫“大同异”。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用于比较。造句:这两件衣服的款式看起来大同小异,价钱却相差甚多。
周恩来提出来的求同存异的方针,同和异各指什么?(50字以内)
同指:共同的经历:都曾遭受过殖 民主义的侵略;共同的任务:面临着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任务;共同的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异指:社会制度。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求同存异”这个方针不但能在社会制度不同的亚非国家之间架设友好相处的桥梁,也能使得许多本来敌对的国家和平共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当然也为新中国国际威望的迅速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扩展资料在世界历史上,万隆会议是第一次由曾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奴役的亚洲、非洲国家发起和参加的大型国际性会议。但在当时,与会各国的情况复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存在差异,而且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的主张也不尽相同。作为刚刚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在会议前后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参会前夕,中国代表团遇到了种种困难。4月11日,中国代表团包租的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飞离香港后爆炸坠毁。机上中国代表团工作人员及越南民主共和国代表、中外记者等11名乘客不幸遇难。事后经调查,这是台湾特务机关针对万隆会议,以周恩来为目标制造的一起政治谋杀事件。所幸周恩来由于应邀去仰光与缅甸、印度和埃及总理会晤,而未搭乘这一航班。国民党特务谋害周恩来的阴谋没能得逞。4月13日当晚,代表团成员陈毅副总理接到从北京打来的电话,得知毛泽东和中央领导同志都十分关心周恩来和代表团的安全。然而亚非会议不能延期,促进亚非团结反帝的决心不容动摇,周恩来与陈毅商议再三决定仍按原计划前往。在大会上,虽然绝大多数国家的代表在发言中表达了对和平友好的诉求,但有的国家代表攻击共产主义,有的则表示了对中国的疑虑。会场的气氛越发紧张。周恩来决定放弃阅读事先准备好的发言稿,而将原稿油印散发,另做了一个补充发言。4月19日下午,周恩来登台讲话,开门见山地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在发言中,周恩来强调“求同”而不是“立异”,主张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存在并不妨碍亚非国家求同和团结,并表示中国准备在坚守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亚非各国建立正常关系。周恩来充满智慧地进行阐释和解惑,用平等的态度来平息争论,赢得了各方的尊敬和赞同,一举扭转外界对新中国的偏见,会议气氛也产生了积极的变化。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周恩来率团参加 提"求同存异"促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