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是什么?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有:1、《兰亭集序》,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2、《平安帖》,是王羲之的书法精品力作,曾被乾隆帝盛誉可以媲美"三希堂"瑰宝。3、《奉桔帖》,王羲之传世书法作品之一。注意:王羲之出身于名门望族,曾祖父王览与《二十四孝图》中的王祥为同父异母异兄弟,王览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王羲之14岁时,王氏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东晋于江南建康(今江苏南京市),与陈郡谢同为东晋著名家族,唐代诗人刘禹锡《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有描写。王羲之早在16岁时就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初为秘书郎,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时(公元345年-公元347年),曾置宅于临川郡城东高坡,名曰“新城”(今抚州市临川区文昌学校内),宅内挖有生活用井和练习书法用的洗墨池,对此南朝刘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临川内史荀伯子的《临川记》和宋朝文学大家曾巩的《墨池记》均有记述。王羲之自幼酷爱练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七岁善书,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论》。王旷善行、隶书;王廙擅长书画,王僧虔《论书》曾评:“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王羲之从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书学熏陶。当代留美书法新秀刘铎曾赞叹:“好字唯之(之,王羲之)”。
王羲之有哪些作品?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何如贴》等。王羲之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有哪些?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1、兰亭序王羲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具有很强的艺术特色。其突出之处就是章法自然,气韵生动。通观全文,从容不迫,得心应手,使艺术风格同文字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表现了王羲之与朋友聚会时快然自足之情怀。情文并茂,心手合一,气韵生动,被历代学书者奉为学习行书的典范。2、十七帖《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据考证是写给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3、丧乱帖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4、干呕帖《干呕帖》,又名《如常帖》、《昨还帖》。纵14.1厘米,横26.4厘米,共4行36个字,五代至北宋时期的临摹本。国家一级文物。是王羲之病中写给友人的短信。该帖笔意神采超逸,书风沉着劲健,曾刻录于《淳化阁帖》之中,是流传有序的艺术珍品。5、大观帖刻帖工作由龙大渊主持,蔡京奉旨书写帖内的款识标题。因刻于徽宗大观三年(1109)正月,世人遂称之为《大观帖》。刻成之后置于太清楼下,又称《太清楼帖》,也有称《大观太清楼帖》者。石刻成后拓本用以赐给,因此流传较少。
王羲之在书法方面有什么成就?
王羲之生在东晋时期,和当时名声最大的贵族王导来自一个家族,父亲王旷也在晋朝做官。王羲之从小就很聪明,家里的人对他的希望很大,指望他长大后做官,为家族争光。王羲之的父亲王旷在当时也是个有名气的书法家,他想把儿子培养成超过自己的大书法家,便给他请了一个老师,就是在当时很有名气的女书法家卫铄,又称卫夫人。据说,卫夫人的书法是学习汉朝蔡邕和魏国太傅钟繇的,在成就上还超过了前人,卫夫人和王羲之家有亲戚关系(据考证,卫夫人是王羲之的姨母,王羲之有一幅字叫《姨母帖》就是为卫夫人而写的)。所以,卫夫人教王羲之写字时,教得比较认真。有一天,王羲之在父亲的枕头下发现了一本专门讲书法道理的《笔法》,便偷来阅读,还照着上面讲的道理写字。当时,社会风气很重视书法和绘画,有关这方面的书籍很受欢迎,而《笔法》又是前人留下来的珍品,轻易不给人看,加上当时王羲之才12岁,所以他父亲不愿让他过早地学习此书。等到发现王羲之已经在偷着读《笔法》时,父亲对他说:“等你长大了再读吧。”可王羲之的母亲却说:“等他长大了,说不定就来不及了,他既然想学,就让他学吧!”从此后,王羲之的书法技艺大大长进,已经完全不像一个孩子写的字了。卫夫人看到了这个情况,激动地说:“他一定已经读过《笔法》了,最近的字写得这么老成,将来成就和名气一定没人能比得上,我恐怕要远远地落在他的后面了!”王羲之成年以后,在朝廷里做了官,交往的都是上层人士,他的书法更加广为人知,名气越来越大,大家都想求他写一幅字,可他一般情况下不给别人写。有一次,他到一个学生家去,看到学生家一张桌子很光滑,木质也好,他拿过笔就在桌上写了几行字,这个学生看到王羲之写了字,高兴得无法形容。可是有一天学生出门去了,他父亲来给他收拾东西,看到崭新的桌子上写了黑字,觉得不好看,便想把字擦掉,使尽力气也擦不掉,干脆拿刀来刮,刮掉一层,不行,还有字,又刮一层,一直刮了三分厚才把字刮去,学生回家后,后悔不迭。还有一次,王羲之看到一个老太太在卖纸做的扇子,没什么人来买,王羲之向老太太把扇子要过来,在上面写了几个字,交代老太太说:“你只要喊‘快来买王羲之写字的扇子!’就行了。”老太太照着一喊,果然一下就卖完了全部纸扇。王羲之还有一个习惯,就是特别喜欢大白鹅。他模仿鹅在水里游戏的各种姿态写字,从中体会很深,便养了许多大白鹅,专门用来欣赏。山阴(今浙江绍兴)地方有一个老道士,想请王羲之抄写一部老子的《道德经》,但又怕他不愿意写,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的消息,便养了一大群品种很好的鹅,道士还故意让人告诉王羲之:某某地方有一群白鹅,很好看。王羲之听说后,立即跑去看,果然见一群大白鹅正在山林中一个池塘里游水,青翠的山、碧绿的树的影子映在澄清的池水里,白鹅在水面上忘情地追逐。这美妙的景色和美丽的白鹅把王羲之看得发了呆,他便打听鹅的主人是谁,道士恰好在这时候出现,说这群鹅是自己的,王羲之问他肯不肯卖,道士说:“只要你愿意要,我全部奉送,不过有个条件,请你为我们抄一部《道德经》。”王羲之满口答应下来,王羲之写字换鹅的故事就这么流传了下来。353年,是东晋穆帝的永和九年,上层贵族名人40来人在兰亭(今浙江绍兴西南)集会,喝酒作诗,非常愉快,大家提议把各人写的诗汇集起来,编成一个集子,叫作《兰亭集》,一致推荐王羲之为这部诗集作个序言,并把这个序言写下来。王羲之也不推辞,写下了《兰亭集序》。这个序被保留下来,到唐朝时,唐太宗李世民让人模仿王羲之笔迹原样,把《兰亭集序》抄了几份,后来,王羲之写的原本不知流到哪里去了,唐朝临摹下来的字帖一直流传到今天。《兰亭集序》被中国历代书法家所珍爱,有人称它为“中国第一帖”。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书法家,现在人们谈论书法家的时候,常把“二王”并提,“二王”就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俩。兰亭集序
王羲之的书法有什么特点?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等,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