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马、绺子、胡子跟一般的土匪、马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响马 古指拦路抢劫的强盗,又称“响马子”指盗贼,马贼等作恶多端,为非作歹之人。指拦路抢劫商旅的强盗,因强劫时放响箭得名。响箭一响,马匪就会杀出,抢劫货物辎重。 响马一词原出于山东,自东汉以后,山东的土匪在马脖子上挂满铃铛,马跑起来,铃铛很响,故称土匪为响马,山东历史上多次农民大起义,也有人把响马为英雄好汉的代名词。历史上四川人造反精神强,有“天下响马数四川”之说,四川响马一出动,几千,上万匹战马在丛山峻岭中驰骋,狼烟滚滚,大铃铛响声震天,几十里路外都能听到、看到。惊天动地。令官府丧魂破胆。其实,许多响马队伍不是土匪,而是农民起义军。 不过那时候的农民起义军都和土匪差不多。 补充:响马来源: 明代马政危害甚远。时政府推动马匹“民牧”,在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实行;订有应纳马驹数,若不够,养马户须赔偿,养马户多因此破家,转为“响马”,以盗谋生。正德五年(1510),直隶霸州(今河北霸县)文安县人刘六、刘七、杨虎等人起义,一呼百应,聚流民、响马、屯军数千人,屡败官军,被政府呼作“响马盗”,三年后才被弭平。 特称是山东地区民国初年以前古代逢荒年出现骑马之结队盗匪;犯案以前常“官兵奈我何!”挑衅,在马上放哨箭发出响声;唐代开国功臣、今庙门神供人膜拜之秦琼(山东人)及瓦岗寨好汉就是古代响马出身,在山东地方戏曲“梆子”有曲牌名“响马”,最后一次山东响马犯大案是1923年5月5日孙美瑶率领1000人响马快马追上津浦线往天津之火车的“山东火车大劫案”(虏外国人39人,华人71人;曾经撕票英国人1人)劫持搜刮;今已几乎销声匿迹不再听闻。 胡子: 东北一带老百姓对土匪的称呼。也叫“胡匪”。这些土匪之所以被当地人称为‘胡子’或‘胡匪’,是因为 东北土匪的祖师爷们当初劫掠时,为了起恐吓作用或避免被人相认,身穿奇装异服,挂着红色的假胡须,所以又称‘红胡子’。” 张天翼《路》:“ 昌大是带了他那五百个民团出来的,后来跑进来一些学生,胡子兵,老百姓。” 刘白羽《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闹年成》:“在路上,我看到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给国民党特务、胡子杀死了,我亲自给他下了葬。”参见“ 胡匪 ”。 绺子:聚众掠夺民财的土匪,在东北地区又叫做“胡匪”或“胡子”,这些一伙一伙的“胡匪”,到后来被称做“绺子”,按各股匪首所报“字号”的不同,每股绺子的名称也不一样,例如“一铁鞭”、“草上飞”、“桑大刀”、“凤双侠”等等等等。 这就是一种俗称,就像清末北方的起义军叫捻子或捻军一样。 都是土匪的意思 只是 各个地方的名称不同
网络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好处是
1、可以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
2、还有玩些互动的游戏
3、在网络上总能找到和自己心态相投的朋友,通信交流也很方便
4、上网是出现电视之后又一次对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冲击,如果嫌上网浪费时间,你可以克制自己少去接触,但你不能回避他
5、不用戴面具,自由自在,畅所欲言
6、许多聊天的学生都有自己的OICQ,而且打字速度都很快,还很能侃侃而谈。
7、收发电子邮件、玩游戏、查阅资料、交友聊天、看新闻是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
8、开阔视野,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
9、可以在各个BBS里张贴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见解,觉得很有成就感;四是可以提高自己某项业余爱好的水平;
10、自己动手做主页已成为时尚,把自己喜爱的图片资料传上去,开一个讨论区,发一些贴子,和大家交流,自己做版主的感觉真的很棒。
坏处:
1、休息不好;
2、精神不好(主要是第一点的原因);
3、皮肤变差,长痘、斑点(因多种原因);
4、影响家庭和睦;(针对一部分人而言)
5、影响学习;
6、影响工作;
7、疏远与家人的感情;
8、浪费时间;
9、影响心情,心情恶劣,还会流泪,有时候是很伤的感觉;
10、影响吃饭(顾着上网,随便扒几口;或心情恶劣,吃不下饭);
11、上完好后悔,好内疚(严重的精神损失);
12、影响身体健康(上面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3、破坏个人原则:网下不联系的原则会在极个别人面前失效;
14、浪费金钱:耗电费钱,网下联系为中国电信所作的贡献不堪重负(目前为止,为网友支出的这笔费用何止千元)。
在古代,山贼为什么从不打劫赶考的书生?
在古代,现在一般都不打劫进京赶考的书生,是因为他们盗亦有盗,知道书生大部分都是贫苦出身,在心中也有大义,不去劫持书生,还有就是担心生以后出人头地,会回来找他们的麻烦。山贼就是山大王,他们来无影去无踪,每个人都是凶神恶煞的,主要就是以抢劫勒索为生,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们对他们是恨之入骨,就连官府对他们也没什么办法。山贼也有行规,虽然他们的行为放荡不羁,为所欲为,但也是有着严格的规矩和奖惩制度的,绝对不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的纪律也是很严厉的。而且很多也是因为生活不下去的一些农民,他们虽然是靠打劫为生,但是他们却不打劫书生,大部分是因为他们道亦有道, 就像水浒传里边水泊梁山上的那杆旗子,上面写着替天行道,他们都是去打劫一些为富不仁,或者是与官府勾结的商贾巨富。对平民百姓们也是有同情心的,他们知道书生很多都是贫苦出身,身上的盘缠都是倾尽家里的所有,所以有的山贼心中有大义,不会去劫持书生。还有就是担心影响恶劣,一般去进京赶考的书生,是通过乡试的句举子,他们都是精英,以后也都会出人头地,而且书生的性格一般都比较刚毅,如果打劫了也会被记恨在心,被骂个臭名远扬不是事儿,要是出来个天子门生,再来找麻烦就惨了。
古代山贼为什么不劫赶考的书生?
主要是因为这三种原因:第一,在古代读书人的地位很高,大家一般都很尊敬读书人。第二,进京赶考的书生,也分为两种人,一种是条件很好的,这样的书生也就不好惹,第二种是比较穷的,抢了也没多少钱财可拿。第三,怕事后被剿灭,万一抢劫了那种会高中的人,这就是一颗不定时炸弹。有句老话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古代人很看重读书人。毕竟古代教育水平有限,不识字的人占大半部分,所以大家从骨子里都很尊敬读书人。而且学习条件也差,努力学习的人都是吃大苦的人。毕竟,在古代除了家世特别好的那类人,其他人要想改变命运,就只能苦学读书。在古代,进京赶考离的远的人都是提前一两个月就出发,像这样的人,要么是家庭条件很好,要么就是一般家庭,但是家里重视读书。家庭条件特别好的人,一般就会带很多仆人或者是跟镖局一起行走,这样的队伍也不好抢劫呀!像一般条件的人,出远门也不会带那么多钱,抢了也分不上多少,所以何必去抢!最主要的是,读书人前途不可限量,万一打劫了那种有望高中的人,估计人家得势的第一件事就是返回来剿灭当初这些山贼。而且就算抢劫的这个人没有高中,他的好友啥的高中了,为了出点政绩,说不定也会剿匪。这些都是不定时炸弹,所以没有足够的利益,大家也就不去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