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八块醒木都是什么?
天底下八块醒木的说法可能存在多种解读,以下是其中两种可能的解释:1. 醒木的种类:醒木是一种传统曲艺表演道具,通常由表演者使用。根据《江湖丛谈》(云游客著)中的描述,醒木可以划分为七种用途,分别是君王、文武官员、圣人、天师、僧侣、道士以及江湖艺人使用。因此,如果按照这种划分方式,天底下八块醒木可能指的是这七种用途的醒木加上一种未知用途的醒木,共计八块。2. 醒木的来源:另外,根据一些传说和故事,醒木也可以有其他来源。例如,某地有一块神奇的石头,传说中只要敲击它就能启迪思维、驱逐睡意,这块石头被称为“醒石”。而一些文人士大夫也有将书房里放置一块特制的木雕小锤用于敲击书桌,以启发思维、振奋精神的习俗。因此,如果按照这种解释,天底下八块醒木可能指的是这些传说中的醒石或小锤等道具。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解释都是基于特定的文化和传说而来,可能存在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如果需要更准确的信息,建议参考相关权威机构或专家的意见。
相声界有种关于醒木有十一块半的说法,具体是哪十一块半?
曰:君撑龙胆凤翥妃,文握惊堂武虎威。戒规(和尚)振坛(老道)僧道律,唤醒(说书的)压方(中药铺)紧相随。
或曰:一块醒木上下分,上至君王下至臣,君王一块辖文武,文武一块管黎民,圣人一块管儒教,天师一块惊鬼神,僧家一块劝佛法,道家一块劝玄门,一块落在江湖手,流路八方劝世人,湖海朋友不供我,如要有艺论家门。
评书道具的扇子
评书演员用的扇子就是普通的纸折扇。演员用它代替刀枪武器、毛笔等,虚拟动作或景物。表演武打时的刀枪架式必须用扇子。如遇同行来盘道考核,把扇子拿起递过来,说:“扇子古时有,指点分文武,假笔可代书,兵刃借它舞。”演员应回答:“扇子原本古有,刀枪棍棒凭它。文武九流各有时,惟我不分冬夏。”这两段词也说明折扇在评书演员手里的用途。扇子在各种人手里的用法也不同,早年相声演员佟大方在单口相声中介绍扇子的用法,有“文胸武肚僧道领,书口役袖媒搧肩”的说法。后来其他相声演员说此段删去了“书口、役袖”,改为“文胸武肚媒搧肩,和尚老道搧大领”。 “书”,是指说评书演员,演出当中搧扇子只搧嘴。实际评书演员自己不能搧扇子,只能表演故事中的人物搧扇子,表演什么身份的人物用什么搧法。役是仆人,即戏剧中的家院、丫环、婆子等职位的人物,搧扇子不能明目张胆,只是暗中用扇子搧袖口,动作极小,怕让人看见。评书演员扇子并非只搧嘴;仆人在现代己少见,即使有听差,保姆,现在人格地位也提高了,搧扇子用不着怕主人看见。相声中删去不合实际、不合时代的两句,是很有道理的。手帕与其它 “手帕”是一大块素白手帕,一般手帕也可以代替。表演当中,折叠可代替书信、书、表、摺本用,也可以当手帕用,摸拟擦汗、擦眼泪,但不能真擦。一般评书演员在场上还另有一块实用擦汗的毛巾。茶具、烟具、鼻烟等,本是演员自己用的,必要时可以借当道具用。表演剧中人喝水时,可以真喝,演员要喝水时,也可以安排让剧中人喝水。烟、鼻烟虽能借当道具用,但不能真吸真闻。只能在间歇时演员吸烟。新书的剧中人物吸烟,只能空手模拟或用扇子当烟袋模拟。
古时县官断案的末尾会用个东西在桌上拍一下,那个东西叫什么名字?
惊堂木,也叫醒木,也有叫界方和抚尺的。一块长方形的硬木,有角儿有棱儿,使用者用中间的手指夹住,轻轻举起,然后在空中稍停,再急落直下。(民国初法院法官使用) 惊堂木也是古时县官用,举起拍于桌上,起到震慑犯人的作用,有时也用来发泄,让堂下人等,安静下来。 惊堂木的正式名称叫“气拍”,也有叫界方和抚尺的,俗称“惊堂木”,是一块长方形的硬木,有角儿有棱儿,取“规矩”之意,具有严肃法堂、壮官威、震慑受审者的作用。
评书的惊堂木
惊堂木也叫醒木,也有叫界方和抚尺的。一块长方形的硬木,有角儿有棱儿,使用者用中间的手指夹住,轻轻举起,然后在空中稍停,再急落直下。(民国初法院法官使用)也是古时县官用,举起拍于桌上,起到震慑犯人的作用,有时也用来发泄,让堂下人等,安静下来。惊堂木的正式名称叫“气拍”,也有叫界方和抚尺的,俗称“惊堂木”,是一块长方形的硬木,有角儿有棱儿,取“规矩”之意,具有严肃法堂、壮官威、震慑受审者的作用。在评书中有惊醒作用。来吸引人们的眼球,避免欣赏者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