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港

时间:2024-04-18 15:48:37编辑:优化君

1泉州港如何兴起 2又是为何在清朝时期被广州港取代

泉州兴起于唐代,始于对南洋的贸易,繁盛于南宋,是当时南宋最大的贸易港。外商云集此地。由于福建山多地少,所以当地人多以商业起家。元朝统一,丝绸之路重新繁荣,海上贸易一度衰落,明代又由于倭寇海盗的骚扰,海上贸易一蹶不振,故泉州开始衰落。清代开始,由于西方已经垄断海洋贸易,广州又是清朝以来依旧有活力的,而且未受明代倭寇骚扰的外贸港口。所以清代和西方洋人的唯一贸易特许海关就定在了广州。这是18世纪的事情了。


泉州港在什么时期最鼎盛?

在中世纪时,即公元476年到公元1453年,泉州港就是我国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泉州古港包括泉州湾东北面的崇武港,归泉州湾的蚶江港、石湖港、后渚港、洛阳港,深沪湾的祥芝港、永宁港、深沪港、福全港,围头湾的围头港、金井港、东石港、安海港、石井港,以后渚港最靠近泉州市区,水陆交通极为方便,是泉州港主要对外交通贸易港口。三湾十二港便由此得来。


泉州港的历史沿革

泉州港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世界千年航海史上独占400年鳌头的“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 绸之路起点”,名气遍布全球。《马可波 罗游记》里认为可以与亚利山大港齐名,甚至更加宏伟。正是这座港口,宋元时期给泉州带来了“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造就了泉州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造就了这座古城,促成了整座城市多元的文化。 早在公元6世纪的南朝,印 度僧人拘那罗陀于陈武帝永定二年(558年)和陈文帝天嘉六年(565年)两次到泉州,在泉州西郊九日山上翻译《金刚经》,后由泉州乘船到棱加修国(今马来半岛)和优禅尼国(今印度)。随着中国南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泉州港的海外交通日益繁荣。唐代,泉 州与广州和扬州等,并称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大港口。唐王朝特在泉州设参军事,管理海外交通贸易事宜。唐代来泉州贸易的外国商人主要是阿拉 伯和波斯人,还有东南亚以及印 度、埃及、日本、朝鲜等国家和地区的人。7世纪初,阿拉 伯正式派遣使节来中国,随后来者日多。“至武后时(684~704年),阿拉 伯人经商于广州、泉州、杭州诸良港恒数万”。 当时泉州港也因“南海蕃舶”常到,而“岛夷斯杂”,出现了“市井十州人”的盛况。为了表示对外商的关怀,唐文宗大和八年(834年),特下令保护广东、福 建的外商,规定“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来往通流,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五代时,泉州为闽国辖地,闽王王审知很重视海外贸易,“招来海中蛮夷商贾”,泉州的海外交通得到进一步发展。五代后期,泉州扩大了城市范围,并增辟了道路和建置货栈,以适应海外交通贸易发展的需要。 宋元两代,中国东南地区是亚洲海洋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以泉州为中心的航海贸易为龙头,与亚洲海域“北洋”、“东洋”、“西洋”实现了连接与互动,形成了东方世界的海洋经济圈。 宋时泉州与国外往来的有70余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交通畅达东、西二洋,东至日本,南通南海诸国,西达波斯、阿拉 伯和东非等地。进口商品主要是香料和药物,出口商品则以丝绸、瓷器为大宗。宋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设立市舶司,嗣后又设来远驿,以接待贡使和外商。为鼓励海外交通贸易,宋代的泉州市舶司和地方官员,每当海舶入港或出航的季节,特为中外商人举行“祈风”或“祭海”活动,以祝海舶顺风安全行驶。元代,泉州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增至近百个,其贸易范围仍以通西洋为主,相对稳定的航线大抵与宋相仿。当时泉州港是国际重要的贸易港,也是中外各种商品的主要集散地之一。经泉州港进口的香料有58种,宝货珍玩12种,工业原料27种,纺织品19种,金属物9种,器用品6种,副食品7种。经泉州出口的丝绸织品54种,陶瓷器41种,金属、杂货和药物63种,远销到64个国家和地区。元朝后期泉州莆田出现亦思巴奚战乱,泉州港在明清两代和民国时期衰落。元末至正十七年(1357年)到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 泉州发生一起持续十年之久的战乱,史称亦思巴奚战乱,或“亦思法杭兵乱”。《八闽通志·至正近记》和《福建通志·元外纪》记载尤详。这场战乱,不仅重创了泉州、兴化一带的社会经济,更导致当时世界最大港口泉州盛极一时的海外贸易大幅衰落, 泉州海外交通中心地位的打击更为严重,泉州海外交通从此走向衰落。此外,战乱还进行民族仇杀等,泉州伊斯兰教也渐渐衰退。进入明代,泉州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但由于明政府施行了严厉的“海禁”,限制泉州港只通琉球,使泉州港对外贸易受到极大限制。成化十年(1474年)市舶司移设福州,泉州的来远驿也随同市舶司废置,标志着泉州港外贸地位的下降。清代,在清初战争和海禁、迁界的影响下,泉州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港口的繁华已烟消雾散。 1949年后,由于海峡两岸的对峙和紧张的军事形势,泉州港于1957年关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泉州在原有基础上重建港口。1980年,泉州港务管理局成立;1983年1月1日,泉州港正式恢复对外籍船舶开放,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24个对外开放港口之一。现已建成19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新增吞吐能力200万吨,另有在建泊位7个,其中包括万吨级系泊浮筒2组,万吨深水泊位1个,5000吨级泊位2个,3000吨级泊位2个,年通过能力300万吨。为适应石油中转业务,在肖厝港区正在建设10万吨级石油专用码头。 泉州港主区 的泉州湾污染很多 为了提高港口通过能力,泉州港的部分通海航道已被打通,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接待万吨级海轮的历史,港口的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港区必备的设施已配套,建有20万平方米的仓库堆场,开通了海岸电台,形成了无线有线通讯网络。港作船舶以及各种类型起重机械相继投产使用。兴办和发展集装箱运输,开辟泉州至香港及泉州至日本集装箱航线,1989年,港口吞吐量为112万吨。现已建成投产泊位7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9个,年设计吞吐能力8780万吨,包括集装箱169万TEU,初步形成了以泉州湾为中心港区、大中小码头泊位优势互补、配套设施比较完善、功能比较齐全的港口体系。泉州港现拥有仓库总库容量为38725平方米;油库25座,总容量为811350立方米;堆场338000平方米。泉州港与台湾隔海相望,距高雄港165海里,距基隆港152海里,距台中港105海里,距澎湖马公港仅90海里。 2012年,泉州港跨入亿吨大港,与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泉州港在跨入亿吨大港行列的同时,“小三通”也取得长足进展,货运量94.99万吨,位居福建省第一。 2012年9月25日于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中国质量发展论坛”上,国家质检总局授予泉州港为中国首批54个世界卫生组织口岸核心能力达标口岸之一。 2015年泉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224121亿吨,增长9.3%。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201.51万TEU,增长6.9%。

历史上的泉州刺桐港为什么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

1292年夏天,曾在元朝政府担任过扬州总督的意大利威尼斯人马可·波罗,奉朝廷旨令护送蒙古公主阔阔真赴伊朗时,曾经来到当时南方著名的港口泉州刺桐港,望着樯桅如林、千帆竞波的景象,他发出了“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的感叹。还有一位外国旅行家——摩洛哥的伊本·巴图塔,也曾到达泉州,并在他的游记中留下盛赞刺桐港的笔墨。他也认为当时的刺桐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其规模完全可以和埃及的亚历山大港相媲美。泉州因为环城墙种植着刺桐,所以有“刺桐城”的别号,泉州港也就被叫做刺桐港了。宋元时期的泉州,正处于历史上少有的海上贸易空前繁荣的鼎盛时期,而当时的刺桐港也的确是一个东方巨港。泉州湾位于东海和南海的交汇之地,面对辽阔的海洋,背靠闽南金三角地带。据史料记载,从刺桐港驶发的船只,不仅沟通朝鲜、日本、琉球,还到达南洋各国。航行距离最远的记载是穿过霍尔木兹海峡,直抵阿拉伯世界甚至远航非洲沿海。刺桐港的繁盛,首先得益于泉州充足的物资。泉州地处亚热带,气候湿热,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而且手工业、晒盐业以及冶金业、陶瓷工业都极为发达,因此急需拓展市场以求发展。据史料记载,从刺桐港输出的商品大多是丝织品、糖、茶、瓷器,还有最不易保鲜运输的荔枝。这些商品多输往异域,所以泉州素有“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点”之称。刺桐港的繁盛,还得益于泉州湾优越的地理条件。刺桐港实际上是指以泉州为中心的3个海湾和11个支港所组成的码头网。这些港分别是泉州湾的洛阳港、后渚港、石湖港;深沪湾的祥芝港、永宁港、深沪港、福全港;围头湾的金井港、围头港、石井港和安海港。这些海港就如众星拱月一般环绕在泉州周围,形成独一无二的刺桐港。众多的港口或为商港、盐港,或为军港、渔港,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各港口又相互助补充,从而形成泉州刺桐港这个功能齐全的东方巨港。港口的繁荣,也带动了陆上交通的兴旺,因为陆地上的货物和商品,都要通过运输集中到码头,因此到现在安海五里桥仍然保存完好,成为刺桐港陆上、海上一派繁忙的历史见证。宋元时期泉州的繁荣,还可以从当时有大批外籍人士居住得到证明。材料记载,当时有大批来自波斯和阿拉伯国家的商贾居住在泉州。他们不仅在泉州生活富足安定,甚至还有人在成为了职务显赫的官员。

泉州港历史叫什么

泉州港历史叫 刺桐港 。 泉州地处福建东南沿海,至迟在南北朝时期已成为对外交通港口。隋唐以后,福建南部经济发展,人口增多。而“安史之乱”后,由于陆上丝绸之路阻塞,中西交通转而以海道为主,这一转变给泉州港等沿海港口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五代十国时期,福建地区相对稳定,泉州港获得进一步发展。自1087年宋朝中央政府在泉州设立市舶司起,泉州港的对外贸易从此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南宋偏安东南,经济重心南移,泉州港的对外贸易开始超过广州港,成为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元朝疆域辽阔,国力强盛,泉州港对外交通四通八达,举世瞩目。当时的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到泉州,盛赞“刺桐(当时泉州称为刺桐)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我国的古文献如赵汝适《诸蕃志》、汪大渊《岛夷志略》、周致中《异域记》等对宋元时期泉州港兴旺发达的情景也都有详细的记载。现在留存于泉州的许多海上交通遗址遗迹也见证了当年泉州港的繁荣昌盛。


宋代造船业集中的两个港口是什么?

大宋朝是我国海运发展最快王朝,其中尤其对造船技术和港口的设置尤为重要,而宋朝年间的造船业有两个最为发达的港口。宋朝在公元971年和978年分别在广州和杭州设立的市舶司机构,最出名的两个港口是广州港和明州岗。一、广州港广州港作为宋朝第一个对外贸易港口,是由朝廷直接管理,建立了完善的贸易制度,广州港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史飞速,广州港的造船业也极为发达,所造的船舶可容纳数百人,船只的数量也是在全国排名第一的。广州港制造的船舶以外形高大壮丽为主,南宋时期就可达到承载量1000吨,桨和船撸的配比达到二十多个,桅帆高达四层之高。广州港当时在宋朝的主要工作一是承接各地前往大宋的贸易往来交易,二就是对国内所使用的民用船只建造及国家所用的航海船舶制造。二、明州岗咸平二年,宋真宗批准在杭州地区设置明州岗,并将其设立为与广州港同等地位的朝廷签证派发处。其中,在船舶分建造上宋朝将此两个港口设立为指定造船厂,其他地区均不可设造船的厂址。明州岗在元祐五年及徽宗年间 ,一度在船只的年产量上达到600艘,同时,明州岗也是北宋打造专门派遣出国的海船制造点,南宋时期明州岗在造船技术上已经达到了世界顶尖级水平,其中民用船数量在7916艘,以船只的大小来看,一丈以下的船只数量突破六千大关,两丈以上的船只数量也达到两千余艘。宋朝时期在海运船舶制造上是有很大的建树的,以上两个港口是当时宋朝船舶业发展高峰时的最好见证。尽管在此之后又相继出现了其他港口,可这两个港口的意义对于大宋朝是尤为特别的。

上一篇:停云落月

下一篇:苏东坡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