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燕国是现在的哪里
战国初期燕国的疆域大约包括今河北省的北部和今山西省的东北一角。全境东北和东胡接界,西和中山、赵接界,南边靠海,并和齐接界。燕昭王时,随著国力的强大,疆域也大为拓展。占领了中山北境一带,今唐县、望都一线成为燕国的南境。燕将秦开东向击胡,拓地千余里,直到辽东、朝鲜半岛北部,并一度占有齐国大部分的领土(除了莒、即墨两城)。据《汉书·地理志下》记载:“燕地,尾、箕分野也。武王定殷,封召公于燕,其后三十六世与六国俱称王。东有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西有上谷、代郡、雁门;南得涿郡之易(保定)、容城、范阳,北有新城、故安、涿县、良乡、新昌及渤海之安次、皆燕分也。乐浪、玄菟,亦宜属焉”。 也就是说,燕国东面有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西面有上谷、代郡、雁门,南面得到涿郡的易地(保定)、容城、范阳,北面有新城、故安、涿县、良乡、新昌,以及勃海的安次,都是燕国的地方。乐浪、玄菟,也都属于燕国。扩展资料:中国历史上的燕国:一、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周朝诸侯国燕国,是周朝众多诸侯国中存在时间最长的几个国家之一。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大封诸侯,其中封自己的弟弟姬奭到燕地,燕国正式成立。周朝设立燕国主要目的是防御东北方向的山戎。公元前7世纪,山戎进攻燕国,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应邀协助防御,一举击溃山戎,燕国得以保全。战国时期,燕国作为七雄之一,偏居东北,是七雄中最弱的国家,不过在公元前284年,燕国大将乐毅进攻齐国,攻占齐国70座城,齐国险些灭亡。战国后期,燕赵战争频繁,燕国胜少负多,国力进一步削弱。公元前227年,面对秦国的大举东进,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结果功败垂成。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进攻燕国,俘虏燕王喜,燕国灭亡。二、前燕(公元337年——公元370年)前燕建立者是鲜卑族人慕容氏,很可能是《天龙八部》中慕容复口口声声要兴复的“大燕”。东晋时期,五胡内迁,东北方鲜卑族人慕容皝统一慕容部落,公元337年,慕容皝自立为王,国号燕,史称前燕。前燕建立后,首要任务是应对南面的后赵。公元342年,前燕击败后赵的20万军队,稳定了局势。公元350年,前燕与冉魏交战,采用铁锁战马之术,大败冉魏,杀冉闵,之后长驱直入,一举消灭冉魏。之后前燕与东晋在中原地区展开交战。前燕胜多负少,公元369年,前燕慕容垂在枋头之战大败东晋。公元370年,前秦凭借投降的慕容垂一举消灭前燕,少帝慕容暐被俘,前燕灭亡。三、西燕(公元384年—公元394年)西燕建立者是前燕末帝慕容暐之弟慕容泓,公元384年,慕容泓趁前秦淝水之战大败之际,打出复兴燕国旗帜,建立政权,史称西燕。当年6月,慕容泓被杀,慕容冲掌握大权,掌权后,慕容冲与前秦在长安附近大战,大败前秦,攻占长安。公元386年,政权内部斗争加剧,慕容冲、慕容顗、慕容瑶等君主先后被杀,直到慕容永称帝,政权才算稳定。之后慕容永又与慕容垂产生大燕正统之争,公元393年,灭掉翟魏的慕容垂大举进攻西燕,394年6月,后燕军队攻破长子,慕容永被杀,西燕灭亡。四、后燕(公元384年—公元409年)后燕建立者是前燕皇帝慕容皝之子慕容垂,公元384年,慕容垂趁前秦淝水之战大败之际,打出复兴燕国旗帜,在荥阳称王,史称后燕。后燕建立后,与北魏拓跋氏关系良好,后因利益冲突,关系割裂。公元392年,后燕攻灭翟魏,趁机进攻西燕,公元394年,后燕灭西燕,后燕势力达到顶峰。之后在与北魏的参合陂之战中惨败,后燕开始衰落。公元396年,北魏进攻后燕,后燕屡战屡败,公元398年,后燕被一分为二,一部分分出去成立南燕,后燕只剩辽西很少地盘,公元407年,冯跋行废立之事,后燕落入冯跋掌握之中,公元409年,冯跋废后燕皇帝自立,后燕灭亡。五、南燕(公元398年——公元410年)南燕建立者是后燕君主慕容宝之叔慕容德,公元398年,慕容德在滑台称燕王,史称南燕。南燕成立后,在北魏、东晋夹缝中生存,国小人微,不过慕容德以弹丸之地,东接西挡,政权逐渐稳固。公元405年,慕容德去世,慕容超继位,不思进取,再加上国内争权斗争,南燕国力更加衰落。公元409年,东晋派大将刘裕讨伐南燕,南燕连战连败,公元410年,慕容超兵败被俘,南燕灭亡,这是慕容氏燕国最后一位君主。六、北燕(公元409年——公元436年)北燕是汉人冯跋所建立,公元409年,后燕权臣冯跋废后燕主自立,国号仍为燕,史称北燕。北燕建立后,冯跋吸取后燕灭亡教训,励精图治,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北燕出现了战乱年代难得的安定局面。公元430年,冯跋去世,其弟冯弘继位,此时北魏已经非常强盛,连年侵略北燕。公元436年,为了抵御北魏进攻,冯弘投靠高句丽,同年高句丽杀掉冯弘,北燕灭亡。七、王燕(公元615年——公元618年)公元615年,王须拔带领农民起义,建立政权,国号燕,史称王燕。王燕建立后,转战山西、河北等地。公元618年,王须拔在战斗中身亡。魏刀儿继任统领,同年被窦建德所灭,王燕灭亡。八、高燕(公元618年——公元624年)公元618年,农民起义领袖高开道占领北平,自称燕王,史称高燕。高燕建立后,先是臣服唐朝,后又反复。先后三次借助突厥势力进攻幽州都未能成功。公元624年,高开道被部将逼杀,高燕灭亡。九、伪燕(公元755——公元763年)伪燕是由唐朝安史之乱中安禄山所建立,公元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建国称帝,国号燕,史称伪燕。伪燕建立后,大举进攻唐朝,起初十分顺利,攻占洛阳、长安,唐玄宗逃入四川。之后,伪燕内部政权斗争,安禄山、史思明先后被儿子杀掉,这也为唐朝反攻提供了有利条件。公元763年,走投无路的史朝义自杀身亡,伪燕灭亡。十、桀燕(公元911——公元913年)桀燕是五代十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公元911年,刘守光在幽州称帝,国号燕,由于刘守光统治期间十分残暴,故史称桀燕。桀燕建立后,便受到李存勖进攻,李存勖带着“三支箭的故事”进攻刘守光,公元913年,李存勖攻破桀燕都城,之后刘守光也被俘虏被杀,桀燕灭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燕国
古时的燕国是现在的哪里
古时的燕国包括冀北、北京地区和辽宁西部的大凌河流域、辽东以及朝鲜半岛的乐浪(今朝鲜平安南道)、玄菟(今朝鲜咸镜道)。据《汉书·地理志下》记载:“燕地,尾、箕分野也。武王定殷,封召公于燕,其后三十六世与六国俱称王。东有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西有上谷、代郡、雁门;南得涿郡之易(保定)、容城、范阳,北有新城、故安、涿县、良乡、新昌及渤海之安次、皆燕分也。乐浪、玄菟,亦宜属焉”。 也就是说,燕国东面有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西面有上谷、代郡、雁门,南面得到涿郡的易地(保定)、容城、范阳,北面有新城、故安、涿县、良乡、新昌,以及勃海的安次,都是燕国的地方。乐浪、玄菟,也都属于燕国。拓展资料:《史记正义》引徐才宗《国都城记》称“周武王封召公于燕。地在燕山之野,故国取名焉”。《国都城记》认为召公所封的燕地在燕山之野,燕国因燕山而得名。燕国在八百年的历史中,曾建有五座都城,西周初年封召公于燕地(今北京房山琉璃河镇东北),燕地为燕国始封地。燕桓侯时山戎不断南下侵扰,燕国被迫迁都临易。齐桓公打败山戎之后,燕庄公逐渐营建上都蓟,并逐渐迁都于此,至燕襄公时上都蓟就成为燕国的国都。春秋晚期,北方的戎狄各部又逐渐强大,迫使燕国又一次徙都到易。太子丹刺秦事败,秦将王剪、辛胜兵临易水,燕王喜与逃到代地的赵公子嘉联兵与秦在易水西决战,失败后,燕军主帅太子丹逃匿于衍水,被秦将李信追斩,燕王喜不得不弃蓟城,率兵退到了辽阳。五年后秦将王贲俘燕王喜,燕国亡。由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也空前繁荣起来。燕昭王时期,燕国的都城形成了“三都”体制,即蓟城、中都(今北京市房山区窦店以西)和下都武阳城。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燕国
天龙八部里的大燕国历史上真的有吗,要是有的话这个民族的后人现在还有吗,有的话是现在的什么人
有。东晋到十六国时期,慕容氏在北方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等国,前后历时七十多年
天龙八部的燕国是指后燕。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由鲜卑慕容氏所建立的政权,都中山(今河北定县),盛时有今河北、山东及辽宁、山西、河南大部,历七主,共二十六年,是十六国后期中原地区最强盛的一个王国。
现在还有后人,慕容姓在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如:。
山东龙城慕容氏;
广东高要慕容氏:据说该支慕容氏为慕容绍奕嫡系后裔
甘肃庆阳、西峰、镇原慕容氏
经过民族融合,现在的后裔和普通汉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历史上的燕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众所周知,一提到燕国,人们肯定会想起战国七雄,但燕国虽然是七雄之一,但燕国的名将、谋臣等历史人物的知名度并不高,人们最为熟悉的估计就是乐毅了,可见燕国的存在感的确很低。此外,燕国也是战国时代最弱小的一个诸侯国,其国力连疆域最小的韩国都比不上。在历史上,燕国虽然国家实力弱小,但却是战国时代历史底蕴最深厚、资历最老的一个国家。首先,燕国是西周时期的诸侯国。众所周知,周朝建立之初周武王全面推行分封制度,将贵族子弟、功勋大臣分封为诸侯,其中周武王将自己的弟弟姬奭封为燕召公,其封地为燕国,所以燕国是西周时期的开国诸侯国,后来在战国时候成功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并曾和赵、韩、齐等六国一同抗秦,而后发生子之之事件,使得燕国曾被齐宣王所灭,但在赵国的扶持下得以成功复国,并在燕昭王广招贤士、乐毅改革国政之下,使得燕国重新兴盛起来。随后联合五国讨伐齐国并且大破东胡,使得燕国的疆域得到扩张达历史最大范围。后来燕昭王去世后,燕国慢慢走向衰落,最后因刺秦失败而被秦国所覆灭。然后,燕国是战国时期寿命最长的国家。燕国享国将近八百年,是战国时期中寿命最长的一个诸侯国。燕国作为姬姓子弟的封地,虽然位处中原地区,但却是中原地区的最北部,在当时的情况来说燕国的地理位置是比较偏僻的中原地区。同时,当时燕国所控制的范围为辽东地区,辽东地区的地理条件非常复杂,在历史上曾因为燕国残部退到辽东地区而得以守住社稷,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诸侯并立,各国都为利益而不断争夺,但是很少有诸侯国对燕国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其次,历史上燕国非常善于依附大国,因此燕国得以在如此艰难的局面下得以生存下去。最后,在历史上燕国虽然最弱小的,但却能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开辟出自己的生存之道,最终成为最长寿的一个诸侯国。
中国历史上建了几个燕国?
中国历史上建了14个燕国,这些燕国都有大有小,所经历史有长有短,具体分布如下:一、周朝诸侯国。中国周朝分封的一个姬姓诸侯国,国君为侯爵,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后,周武王封召公奭于燕,召公奭长子燕侯克代封,燕国的疆域范围大致为今天的北京、天津、辽宁的全部,朝鲜、韩国、河北、吉林、山西、内蒙古的一部分。二、后燕(384—409年)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所建立的国家,建立者为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后迁往龙城(今辽宁朝阳),全盛时有今河北、山东及辽宁、山西、河南大部。384年,慕容垂在荥阳(今河南荥阳)自称燕王,建立后燕。395年参合陂之战后,后燕被一分为二,开始衰落。三、北燕(407年-436年)。是十六国时期汉人冯跋建立的政权。407年,冯跋灭后燕,拥立高云(慕容云)为天王,都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仍沿用燕国号,史称北燕。409年,高云被部下离班、桃仁所杀,冯跋平定政变后即天王位于昌黎(今辽宁省义县)。据有今辽宁省西南部和河北省东北部。四、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建立政权,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5年),安禄山以四镇节度使身份公开反叛唐王朝 。公元756年正月一日,称帝建国,国号大燕,历史上又称伪燕,称雄武皇帝,并改天宝十五年为圣武元年,定都洛阳,以范阳为陪都。五、南燕国。南燕国为姞姓,始封国君伯倏为轩辕黄帝之后吉光的后裔,姞伯鯈所立之南燕国,地在今河南延津东北45里处,小地名“城上”。此南燕国与姬召公后代的北燕国不同,北燕国姬姓,其地在河北、辽东,原称郾国。姞姓南燕国是个小国,发祥地在浚水河畔。六、西晋诸侯国。西晋泰始元年(265),晋武帝封其弟司马机为燕王,其封地即燕国(都蓟城),西接上谷郡、范阳国,东临北平郡,属幽州。“八王之乱”时国废为郡。七、桀燕。桀燕国(911-913年),五代十国时期的一国,位于今北京和河北北部,都城幽州(今北京)。属于原燕王、卢龙节度使刘守光割据的势力范围,割据时间为894—913年,正式称帝时间为911—913年,仅二年。八、隋末王须拔割据势力。大业十一年(615年)王须拔起义,部众发展到十余万人。王须拔自称漫天王,国号燕,史称王燕帝国或漫天帝国 。其后,转战于河北、山西一带,曾攻克高阳(今河北高阳东)。九、汉朝封国。西汉时期,一级地方政区郡、国并行。今北京地区曾五度建为燕国。汉高帝五年(前202),封卢绾逃降匈奴。汉高帝十二年(前195),立子刘建为燕王,都蓟城,高后七年(前181)刘建死,无后燕国除,改为燕郡。十、隋末高开道所建。武德元年(618年),隋末河北农民起义军领袖高开道攻克北平,攻取渔阳,自称燕王,年号始兴(一作天成),建都渔阳(今天津蓟县),燕国遂立。十一、前燕。前燕(337年 - 370年)是十六国时代由鲜卑族贵族首领慕容皝所建立的政权,其国号为“燕”。其全盛时的统治地区包括冀州、兖州、青州、并州、豫州、徐州、幽州等部分。历三世三主,共三十四年。十二、西燕。西燕(384年—394年),十六国时期慕容泓继前燕亡国以后建立的政权,史家称其为西燕,属于慕容氏诸燕之一。定都长子(今山西长子县)。盛时有今山西﹑河南各一部分。崔鸿撰《十六国春秋》时未对该政权独立列出,不在十六国时期16国之内。十三、明朝藩国,是洪武十三年(1380年)春天,燕王朱棣受命接管的番地。也就是明成祖朱棣的发家地。十四、南燕。南燕(398年-410年),十六国时期慕容氏诸燕之一,由慕容德所建,398年建都滑台。统治范围包括今山东及河南的一部分,国号为燕。
历史上建立了多个燕国,哪一个燕国生存得更久?
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上建立了很多的燕国,但是如果说是哪一个燕国生存的更久的话,那肯定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了,燕国,它是中国先秦姬姓诸侯国,我们俗称的战国七雄之一。又称北燕。周公东征后,周太保召公奭被封于燕,他自己留辅王室,而令其子就封,成为第一代燕侯。西周、春秋时期,燕的疆域主要包括今北京地区和辽宁西部的大凌河流域,都城在蓟。同中原各国来往较少,国力一直不强,因为燕国地处北方,而且大部分在严寒的边陲之地,所以历来不被中原各国所重视。但是历史上的燕国北部多是少数民族地区,虽然没有入主中原,但是在历史上也是非常为大家所熟知。燕国在历史上饱受中原各国的欺凌,最为甚者即是齐国,曾趁燕国内乱,发兵攻燕,几乎占领了燕国全境,后引起燕人的不满。最终燕昭王筑黄金台纳贤,招天下的贤士,最为著名的就是乐毅,乐毅倾全力协助昭王改革内政、整顿军队。首先,针对燕国法度驰坏、官吏营私的严重局面,乐毅教昭王制定法律,严厉法制加强对官吏的审查和考核;其次,确定察能而授官的用人原则,使燕国的吏治日趋清明;再次,建议昭王对那些遵守国家法度的顺民,包括身份低下的贫民和一部分奴隶,都以一定制度予以奖励,以安定社会秩序。在军事上,乐毅着重进行战法和纪律训练,仅快提高燕军的战斗力。昭王还注意吊死问孤,去慰抚那些有丧葬之忧的人家;对那些有生育之喜得夫妇,昭王也派人去祝贺,给予关怀。昭王与庶民百姓同甘苦,共命运,争取全国各阶层对自己统治的拥护,最后使得燕国逐渐强大起来,最终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