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月球的设想是什么?
经过40多年的空间探索,齐奥尔科夫斯基的预言得到了证实:“人类不会永远停留在地球。”为了把人类的活动舞台扩展到其他星球,为了利用空间并造福人类,月球必然是人类注目的第一个星球,研究、开发月球对人类有很多好处。月球上有丰富的矿产。航天员登月时,已经发现月球上有极大储量的钛及其他矿产。利用月球矿产,可以非常便宜地制造航天飞行器硬件,而且从月球发射物体要比从地球发射容易许多,因为月球引力远比地球引力小,又无空气,航天器射离月球无须克服空气阻力。例如,从月球发射一个高度近地轨道的有效载荷所需总能量比在地球上发射同样重量所需能量小20~30倍;又如航天飞机的载荷只占整个发射重量的1?5%,如果用同样的运载工具从月球发射,其有效载荷可占总发射质量的50%。一旦月球获得开发,月球能作为人类飞往其他行星的理想基地。月球若在太阳系内建立大型太空站,或太空居民点,开发月球资源以供需求是最经济的途径。有许多人预言,去太空居住和生产是人类活动的下一个主要领域。当太空侨居区出现时,不可能再依赖地球上的经济支持和物资供应,而必须建造空间生产基地,利用地球以外资源发展工业。月球是提供这种资源的宝库。自从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完成之后,经过30多年的沉寂,人们又在热烈谈论开发月球的事情了,很多科学家还提出建立月球基地的建议。1989年7月,美国时任总统布什还曾宣布要把月球作为人类飞往火星的基地,并打算于2005年正式破土动工。看来,在未来几十年内,开发月球、建立月球基地是势在必行和一定要做的事了。展望航天未来空间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人类外空活动的日益扩大,已经把建造大型航天站、太阳能电站、太空工厂和空间居民点的任务放到了科学家的面前。但是,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大批原材料,如果从地球向宇宙空间运送,费用非常昂贵,终非长久之计。因此,寻找地球外的材料来源,例如从月球和小行星获取材料,以及降低它们的运输费用,就成为发展空间工业生产,建造航天站和太空居民点的关键。远在“阿波罗”飞船登月的历次航行中,航天员曾从月球带回许多月球岩石样品和尘土。经过分析表明,它们主要由40%的氧、30%的硅和20%~30%的各种金属元素如铝、钛、锰、铁等组成。金属元素经加工后的基本构件可用于制造各大型航天站;硅是玻璃、陶瓷与半导体的基本材料,可用于制造光学和电子元件;氧则供给居民需要。因此,月球确实是地球之外的资源宝库与材料来源。月球的低重力环境又为低成本运送月球材料到宇空间提供了保证。月球上的重力仅仅是地球重力的1/6,把材料运往空间所需的脱离速度很小,只有2?31千米/秒。再加上月球上无空气,不存在空气阻力,所以从月球射离物体比在地球射离容易许多。这就是科学家们提出开发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主要需求背景。人类要开发月球并从其上获取丰富的资源,还得先建造月球基地;作为先导,很可能不是直接建造为开发资源的月球基地,而是建造月球宇航基地,用以向宇宙空间射离物体以及为人类飞往火星作准备。建设这些基地的材料何处来?如果是从地球运来,其代价是非常高的。科学家提出,在月球上建造一个宇航循环基地需1000吨水泥、330吨水和3600吨钢筋,若将这些材料从地面运往月球,每吨需耗资5000万美元,显然太昂贵了。材料学家对月球岩样进行分析和试验后认为,只要把氢带上月球就可把月球上的岩石变为最理想的建筑材料。月球表面钛铁含量极为丰富,这些矿物被加热至800摄氏度后与氢结合会产生铁、钛、氧气和蒸汽。在此过程中产生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水和氧气。月球岩石可精炼成轻型和坚固的水泥,剩下的铁矿可用来冶炼钢筋。这种月球岩石同其他小行星的组成物质相似,已经在茫茫宇宙中存在了许多亿年,不但能抵挡太阳射线对其粒子的辐射,还能经受极大的温差考验。材料科学家利用航天员带回地面的月球岩石样品制成了一块目前世界上无法同它相比的最强硬、最坚固、最富弹性的混凝土。这种混凝土是唯一能在气候异常的月球屹立的建筑材料。在月球上生产每千克这种品质的混凝土只需氢3克,而且只要具有总重量约200吨的机械钻探设备就可投入月球物质的挖掘。化学科学家设计了许多从月球岩土中提取纯净元素的方案,包括利用太阳能加热月球物质的物理分离法以及利用氢氟酸之类的试剂从氧化物中取得氧、硅和金属的化学分离法,每个加工厂设计得能循环使用试剂和废料的齐全生产单位。一个只有1吨重的小小的试验性化工厂,每年可将十几吨月球物质加工成氧、金属和玻璃。因此,科学家认为,建设月球基地的基本材料不必从地球运去,可以就地取材。待月球基地建成后,可以大规模开发月球,建造月球工厂,并把大批材料通过宇航基地射离月球,输往地球轨道和太阳系空间,用以建造各种大规模航天站,并为太空工业提供原料,为太空居民城镇建设供应建材。月球上的尘土确实非常有用,用它还可烧制房屋的砖、瓦和管道;利用尘土覆盖航天员居住点和月球实验室,可使他们免受宇宙射线、太阳耀斑的侵害,近2米厚的月球尘土可使航天员获得与地球相同的对宇宙射线的防护机制。开发月球,建设月球基地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人类在地球外开拓疆域必然要做的一项工作。开发月球还能使它成为人类未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前哨阵地。在那里,科学家不仅能够直接研究月球的种种特性及其演化过程,而且也可能是唯一揭开地球早期史奥秘的地方。例如,研究它的矿物构造过程,可以和地球比较。利用月球无空气、低重力、自转速度慢和环境幽静的特点,有可能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其他科学方面进行唯一性实验;在月球上进行天文学与天体物理的研究比在地球更具优越性。对人类社会来说,开发月球会使它显得日益重要起来。从天文学角度考虑,地球日益严重的污染,影响天文观测。月球背面提供了最佳天文观测位置,因为那里总是背离地球,可以完全隔开上述干扰。在月球上还可以进行月球和行星科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等种种科学研究。综上所述,研究月球对人类的未来有重大意义。当然,要在月球创建居住地和基地,还有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解决,并且要大量投资。但开创空间时代30余年的成功使人们确信,月球注定会成为人类活动的场所,随着空间技术的改进以及在空间制造硬件便宜,投资也不会太大;如果进行国际合作,每个国家分担的费用更不会高。有科学家预言,在未来1~2个世纪,月球基地必将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新疆域。
开发月球的设想是啥?
大量研究表明,月球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月球虽然环境恶劣,但也有独特的优点:引力很小,在那里建造发射场向空间发射载荷,成本很低;没有大气,在那里建造天文台能看得更远、更清楚;在那里建造太阳能发电站效率高;月球有丰富的矿藏,能造福人类……总之,月球有巨大的开发价值。早在1970年,美国宇航局制定了一个庞大的月球基地计划。80年代末期,国际宇航科学院认为,人类全面征服月球的时机已经到来。他们建议在今后的25年内,在月球上建立一个永久的生活区和工作站。这个基地将是一个生活区,同时也是一个科研站、天文台和生产基地。遗憾的是,这一计划并没有成为现实。当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人们征服月球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而且月球基地建设和月球资源开发的序幕已经徐徐拉开……
人类为什么要在月球建立基地?
“月球是人类未来能源的仓库”——几乎所有发布了登月计划的国家都这么对公众宣传——通过这么多年的“科普” ,大家都知道,哦,月球上有大名鼎鼎的氦-3,是一种新型核聚变燃料,存量够人类用上近万年,看起来这是个不错的理由,联合国月球条约里都说了,谁有能力谁先占有嘛。且慢,这等好事,30年来为啥美国不肯再上月球把这又便宜又清洁的氦 -3带回来几百吨用上几十年,却大费周章地跑去伊拉克打仗争石油?很简单,两个原因:一是用不起。人类登上月球的六艘 “阿波罗”共带回岩石样品不到半吨,里头能不能提炼得出来1克氦-3,谁也不知道,为此却花了300亿美元。第二个是不会用。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将氦-3蕴含的聚变能量转化为能源的技术。
那这么折腾跑到那个38万公里远的月球到底有什么用?让我们看看“阿波罗计划”:
当年“阿波罗”的多重目标里,最重要的当然是奔月,顺便达到军事目的。有句中国老话:站得高,看得远。月球高于任何太空站,加上它从不以背面示人,如果有谁能在月球背面建立导弹基地,装备各种武器,就可以居高临下控制地球。再说了,38万公里外这个没有大气层的巨大卫星,可是检验航天技术的最好“靶场”呢。
就在不久前,美国宣布有权打击被“疑为”从太空发射武器的卫星,时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要求发展用来打击或保卫轨道卫星的技术——这可是现代军事的“眼睛”,一个人瞎了,还能跟人打架吗?看看刚刚挨打的伊拉克,因为失去了卫星导航和电子信号,军队成了无头苍蝇,而对手美国则调用了100颗卫星“参战”,织成了名副其实的“天罗地网”。
再看看“阿波罗”还做了什么?发展“阿波罗”促成了4000项专利的实现,成果扩展到当时美国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今天我们人类能看到、用到以及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的50年来最重要的科技发展,几乎都经由“阿波罗”工程得以引发:液体燃料火箭、微波雷达、无线电制导、计算机……后来,这些技术向民用转移,有人作过统计,每花在“阿波罗”上面的1美元,就能“赚”回来5美元!纪念登月35周年时,耐克公司专门发表文章,说现在畅销世界的气垫运动鞋得益于公司当年为美国宇航局研制登月靴积累的技术。其实像耐克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科技在人类生活的应用常常得益于像登月这样看似和普通人没什么关系的项目。
研究中国空间问题的美国专家琼。约翰逊。弗里兹也巧妙地将中国的“嫦娥计划”比喻成中国未来20年内发展的“ 技术引擎”:“无法估算这笔投资会带来多少回报,高科技航天方面的工作会使大批中国人获得就业机会,而促进就业对当前中国来说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加把劲中国就能登月?
既然这么重要,既然“神五”“神六”都走了一趟回来了,“再加把劲儿不就到月球了吗?”很多人都这么想。得加多大劲?咱们不妨比较一下看看登月之前,我们还有多少“艰难的台阶”要去登——四个台阶,还有“发射场”的问题。
第一个艰难台阶就是火箭运载能力。咱们的火箭送几吨重的东西到太空没问题,长征系列火箭现在最大能送20吨( 同期美国宇航局制造中的阿瑞斯一号火箭计划运载力125吨),目前能到达的距地球最远距离为7万公里,而月球距地球3 8万公里。让登月飞船能往返将近80万公里,必须有更多燃料、更大推动力,光抵达月球轨道就需要好几级火箭,如果要登月,还必须考虑返回……以“长征3号”甲目前的能力,恐怕是不可能之任务。正在研制的“长征5号”目标是70吨“货物 ”,那个时候,也许才能说我们距离月球更近了一些。
当飞过去的问题解决后,还要面对“刹车问题”,进入月球引力区时,要及时踩“刹车”,“刹”晚了就会撞到月球上,而“刹”早了就会失控飘向太空。飞过去了,也“刹”住了,就算是第一期“绕月飞行”,找轨道也是难题之一,既不能碰着月球,也不能飞过去。
第二个台阶就是测控——观测和监控。1958年咱们第一枚火箭上天的时候,专家拿着天线站在野外,用望远镜观察,勇气值得敬佩,回头路可不能走。飞往月球的探测器一刻中断与地面联系都将处于极度危险中。地球24小时自转一圈,同时月亮27天绕地球公转一周。当中国国土所在的那部分地球转到背向月球的时候怎么办?那时候不仅无法观测到探测器,连发送指令也不可能。美国在全球建了三座测控站:本土加州、澳大利亚堪培拉和西班牙马德里,每隔120°建一座,无论怎么转,总有一个站能观测到,除了这三个,它还有数座直径为70米、36米和26米的接收天线,别说月球,都能探测太阳系了。咱们的天线在哪儿?上海佘山一个,乌鲁木齐一个,直径都只有25米。(新增加的没说,现在这个问题有进展了。)
除此之外,38.44万公里即使无线电波来回要走2秒多的时间,怎么保证指令在延迟后还是准确的?
第三个台阶是“衣服”,也是最难的一个:探测卫星也好,航天员也好,都要穿一件特殊“衣服”才可能探月、登月,这衣服得热的时候不热,冷的时候不冷,这衣服可不像咱们普通人穿着那么简单,卫星绕着月球转,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又带着月球和月球旁的卫星绕着太阳转,这么复杂的邻里关系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冷热变化巨大,(相差600℃!)搞不好,不但卫星上所有设备会得“感冒”,宇航员也会面临巨大生命危险!在中国月球探测计划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看来,“现在咱们杨立伟、费俊龙、聂海胜等航天员所穿的宇航服根本就满足不了月面上的要求,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的登月宇航员根本就不能在月球上生存。”
让登月宇航员绝对安全返回更是不小的挑战,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将导致致命的灾难——1969年7月16日, “阿波罗11号”载着三名美国宇航员第一次成功登月。但这个举世闻名的登月行动差一点毁于灾难:当宇航员结束两小时的月球行走之后,竟然发现登月舱引擎开关损坏。原来,在狭小的登月舱里,宇航服刮断了启动引擎的极为关键的一个电路开关。如果没有开关,他们将永远留在月球上。当时尼克松总统准备了一份演讲稿:“命运注定这些和平探索月球的人,永远安息在月球上。”这一“备用悼文”差点成为现实,万幸的是,宇航员用圆珠笔接通电源,成功化解危机,最终逃过了劫难。
我们准备好自己的“圆珠笔”了吗?时间表上的“硝烟”
发令枪响后,从各国“登月时间表”上你就能嗅到硝烟的味道:
人类开发月球的可能性有多少?
距离最近,在当前的技术水平来说,过远的星球暂时还无力开发;
重力适中,1/6G的重力对于人类来说正是可以承受的范围;
温度可控,与太阳距离适中,只要解决昼夜温差问题完全可以居住;
可能有水,据某些专家推测,月球曾存在大量的水,现在只是位于地表
以下,如果假设成立,生存用水就可解决;
氧气保证,现在氧气的制造和存储运输都有了成型的技术;
综上,只要人类有财力在月球表面建设一个大型封闭式空间,同时能够承受运输物资的消耗,完全有能力在月球上居住
人类登月球的资料
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是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组织实施的载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罗计划”。阿波罗计划采用月球轨道交会法,用强大的土星五型运载火箭把50吨重的航天器送入月球轨道。航天器本身装有较小的火箭发动机,当它接近月球时,能使航天器减速进入绕月轨道。而且,航天器的一部分——装有火箭发动机的登月舱能脱离航天器,载着宇航员登上月球,并返回绕月轨道与阿波罗航天器结合。工程开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
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
第一次载人阿波罗飞行由于发生悲惨事故而被推迟。当时在一次发射演习过程中,航天器突然着火,造成3名宇航员死亡。随后,经过几次不载人的地球轨道飞行之后,1968年10月11日阿波罗7号终于载着3名宇航员绕地球飞行了163圈。
迈出载人月球探测第一步的是阿波罗8号,它从绕地球轨道进入绕月球轨道,在完成绕月飞行后安全返回地球。之后,阿波罗9号在绕地球轨道上进行了长时间飞行,并对登月舱进行进一步检验。阿波罗10号则飞入绕月球轨道,并使登月舱下降到离月球表面15公里以内,以检验其性能。
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终于在月球着陆,使逐步推进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达到高潮,阿姆斯特朗也成为登陆月球第一人,美国在月球探测中取得了最为辉煌的成果。在随后的3年多时间里,阿波罗计划又先后进行了6次载人登月飞行,其中1970年4月发射的阿波罗13号,虽因氧气瓶爆炸发生事故,但仍然安全回到了地球。
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到1972年12月阿波罗计划的最后一次飞行——阿波罗17号登月为止,先后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表面。这一系列“访问”大大丰富了人类对月球的认识。各次阿波罗飞行都对月球表面进行广泛考察,搜集了大量月球岩石、土壤标本,其中从月球上带回地球的月岩样品就达440公斤。阿波罗飞行同时把许多仪器安装在了月球上,进行科学研究,如太阳风实验和月震测量等。
阿波罗计划之后,由于多方面原因,人类月球探测进入了一个“宁静”期。这期间,世界各国均未对月球进行新的探测。直至1994年和1998年,美国成功发射“克莱门汀”和“月球勘探者”号月球探测器,对月球形貌、资源、水冰等进行了探测,标志“又快、又好、又省”的月球探测新时代的开始。
开发月球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巨大的利益、
开发月球能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的利益
一是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太阳能电站、月球矿藏、40%含氧量的土壤、足够地球7000年电量的氦3、旅游资源等。日本已经将太阳能电站作为21世纪的重要战略,并且根据日本公司的研究,如果重复使用发动机投入使用,每人次25万美元就可真正进行月球旅行。
二是整个的二次开发带来的作用,包括对航天器本身、航天技术本身的促进,以及对于人工技能、机器人、遥控作业、办公自动化、超音速飞行、光通讯、数据处理,超高强度、超高温材料,电能微波传送,无污染飞行器,空间生命研究等高科技产业都将起到辐射作用。
人类为什么要开发月球?
首先,月球上有丰富的物质资源。月球上有地球上所有的元素和60多种矿物,其中还有6种矿物是地球没有的。在月球的土壤中,氦的含量为40%,硅的含量为20%,还有丰富的钙、铝、铁等。其次,月球上的引力只是地球引力的1/6,月球上的逃逸速度只及地球的1/5。所以,月球的低重力,无大气的环境,十分有利于航天器的发射。在月球上建立组装、维修、补给的人类航天基地,将成为人类飞往其他星球的中转站。月球航天基地会使星际飞行的难度和费用大大降低,人类进入宇宙的深度和广度将大大增加。再次,月球没有大气包围,声波无法传递,在月球背面没有来自地球的无线电干扰。所以月球的这种无大气干扰、无声波和电波干扰的极其寂静的环境,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稳定的科学实验平台。当然,月球的低重力、真空无菌的环境又是材料科学和医药学的研究和生产的理想场所。将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月—地旅行将会更加安全、舒适和低成本。那么,到月球旅游和移民就会成为现实。月球将是人类开发的“第六大洲”。
月球上有多少有价值的东东/
尽管月球是这样一个荒凉的不毛之地,开发的价值却很大,是一个创建“地外工业”的理想去处。现已初步探知,月球表现的土壤和岩石中有40%的氧,30%的硅,20%-30%的铁、锰、钴、钛、铬、镍、铝、镁及5%的氢,还有放射性元素铀、钍等。 如果在月球上建立一个核电动力加工厂,就可以从月岩中把氧提炼出来。氧不但可供登月人员使用,还可以变成液氧,很容易地运送到太空站上,供航天器作为推进剂使用,运费要比从地球上运送便宜一半以上。月球土壤中含有的氢,不仅可用做火箭燃料,还可以合成水。利用太阳能或核电,采取物理和化学分离法,可以获得硅和铁等材料。硅可制成太阳能收集器、半导体,放射性元素可作为核能原料。利用月球提供的上述材料,可以建造一批绕地球轨道飞行的科研生产基地,在那里完成许多科研试验任务,生产出地球上难以生产的许多高、精、尖产品,还可以诊断许多疑难病症。 月球也是解决能源问题的理想之地。如果在月球上建造一个100×100×100立方米的露天采掘场,就可以炼制出4吨制造大型太阳能电池板的材料,用这些材料可建成12平方公里的太阳能电池板阵,其发电装机容量可与一个大型核电站相当,而且可以克服地球上的太阳能电站所受到的诸如天气、纬度、海拔高度和季节变化等的限制,大大简化发电设备,降低生产成本。月球还具有发展核电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核电燃料之一的氦3,地球上的蕴藏量很少,容易取用的估计只有500千克左右,而月球表层5米厚的土壤内含有上百吨氦3。如此丰富的核燃料,所发的电足够地球人使用几万年。至于月球表面100米以下的地方究竟蕴藏着多少矿产资源,现在还未弄清。 除了工业开发,月球也是监测地球生态环境状况,包括地球大气层和臭氧层状况,维系地球文明的最佳场所之一。在月球上建造自动化监测站是实施这种监测的理想方式。 月球还是探索地外文明的理想场所。在地球上,由于厚厚的大气层的阴碍,不能像所想的那样充分观测宇宙间的星球,而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进行天文观测要比地球上方便得多。同时由于月球上的引力小,能够制造出较大倍数的望远镜,这也是天文学家们求之不得的。另外,如今的地球已充满电波杂音,这使射电天文学家大感困惑。要想在地球附近找一个听不到电波杂音的净土,那便非月球莫属。科学家们认为,月球上可以很容易地捕捉到外星人发来的电波信号。 为了保障人们能在月球上长期工作和生活,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当其冲的便是空气、水和食物的问题。 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水,自然也就没有生命。在登月的最初阶段,必须从地球上把水和人呼吸的氧气送上去。但是,要在月球上长期居住,需要大量的水和氧气,它们不可能永远从地球上输送,必须从月球上就地取材,设法解决。值得庆幸的是,月球土壤中蕴藏着大量含氧量很高的钛铁矿,如果对它们进行减热和分离处理,就可以生产出大量为人类呼吸和火箭推进剂必不可少的氧。另据探明,月球上岩石主要由硅酸岩组成,处理月岩,也可以获得大量氧气。月球岩石中还有大量的氧化岩和石膏,可以从中提取水。有些岩石中还发现有结晶水。这就可为人类在月球的生存创造基本条件。近年来,有些科学家对“月球上没有水”的结论提出怀疑,认为月球上很可能有水。他们把希望寄托在月球的南北两极,因为“阿波罗”宇宙飞船从未到过那里,而那里终年不见阳光,温度经常在零下200左右,因而那里可能蓄积着水。 至于登月人员所需的食物,相对说来比较容易解决。 可以在月球上养猪、养牛、养鸡,也可以利用人造阳光,使用含有钾和钙的特殊液体做养料,在月球的表面种出粮食和蔬菜。当然,这些都必须在塑料或玻璃覆盖的密封大棚内进行。 为了开发月球,就要建立供人们居住和工作的月球基地。美国航天局前不久提出一项计划,打算在2010年重返月球在那里建立一个可容纳100人的基地。这个基地外形如轮状或圆筒形,直径1-2公里,内有山峰、河流、湖泊、森林等,并有许多生物,是一个能自给自足的充满生机的封闭型生态系统。整个工种将耗资1000亿美元。日本、俄罗斯和西欧各国也雄心勃勃,不甘落后。 根据美、日等国已经公布的计划,对月球的开发大致可分为以下5个阶段: 从本世纪来到下世纪初为第一阶段,亦称无人阶段。主要工作是利用控测工具或机器人调查月球的地形,为基地选址,并画出月球资源分布图等。 从2005年开始为第二阶段,亦称短期滞留阶段。将把少量科研人员送上月球,进行几天至几周的不定期工作。他们首先要建立的是地质、地理研究所,开始着手对月球岩石中铁、铝和氦的含量进行测量,并对各种加工装置进行试验性应用。这一阶段登月人员所需的氧气、食物、水和生活用品、建筑材料等,将从地球上用火箭送往月球。 从2010年开始进入第三阶段,亦称经常居住阶段。这时基地将扩大,人员将增多,由于能防止强烈的太阳辐射的设施和封闭型生态系统的建立,数十名工作人员有可能在月球连续工作几个月。他们将启动成套设备,开始制造氧气、提炼水、冶炼金属,并研究如何把月球的资源运回地球。同时将着手建造天文台。 再过10年,即从2020年起进入第四阶段,亦称永久居住阶段。这时工作人员将增至上百人,他们将建设月面农场和工厂,研究开发利用微波照射等提炼氦3的技术,以解决能源供应问题,并把多余的能源送回地球。 从2030年开始的第五阶段为移民阶段。这时月球上的居民将完全能做到自给自足。月球到地球之间设有定期往返的航线,中途还有供人们休息和娱乐的太空旅馆;它将围绕地球飞行,每3分钟自转一次,以免旅客在客房中摇晃不定。这时人们将铺设道路,整顿交通,建设起一座又一座崭新的月球城市。虽说是月球城市,那时的居民也许只有数百人。直到进入22世纪,大概才会出现多达数百万人居住的月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