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说???是什么意思?
所谓“关说”,乃是用言辞打通“关节”、搞掂某种“关系”。
在台湾的语境中,“关说”指当官者利用职权干扰正常执法或行政活动,与我们所讲的“说情”意思大抵相近。
《说文解字》说:“关,以木横持门户也。”又说:“节,竹节如缠束之状。”节相当于现在所谓的通行证。《周礼》说:“凡通达于天下者,必有节。”
所谓“关说”,乃是用言辞打通“关节”、搞掂某种“关系”。《史记》中已有“公卿皆因关说”的说法了,这实际是现今流行的所谓“会干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送的”之古代版。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说:“中国人的伦理本位者,关系本位也。”
http://news.shangdu.com/102/20130912/8_5838313.shtml
以前人说的出关,是指的什么关?关中是什么地方?
这里的“关”一般指长城的各个关隘。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总面积556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85.06万(2015年底)。关中南倚秦岭山脉,渭河从中穿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从战国时起就有“四塞之国”的说法,所以汉代张良用“金城千里”来概括关中的优势劝说刘邦定都关中。战国时期,张仪向秦惠王陈说“连横”之计,就称颂关中“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贸,沃野千里,蓄积多饶”,并说,“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这比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称谓早了半个多世纪。这是因为关中从战国郑国渠修好以后,就成为了物产丰富、帝王建都的风水宝地。扩展资料平原四关1、潼关为四关之首,潼关在东汉以前还没设关城,到东汉末,曹操为预防关西兵乱,才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始设潼关,并同时废弃函谷关。古潼关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潼关以水得名。2、大散关亦称散关,在宝鸡市境内。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名散关。这里山势险峻,层峦叠嶂。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据史料记载,大散关曾发生战役70余次。3、武关关中南大门,春秋时期设置。当时商洛一带为晋国疆域,为防楚国,在少习山构建关隘。据《左传》记载:公元前490年,楚人谋北方,“将通少习以听命”。战国时四方拓展的秦国占据后改称少习为武关,寓含以武力讨伐东方诸国之意。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西晋杜预:“少习,商县武关也。”武关扼居关中通往长江中游大道的咽喉,“秦未得武关,不可以制楚”,足见其战略地位之重要。因设置武关而得名的武关道,由长安东南行,溯霸河而上,过了秦岭,又沿丹水而下。4、萧关萧关,为古代西北边地著名关隘。秦汉帝王出巡,汉唐文人出塞,都与萧关有缘。萧关方位在何处,向有争议,但在宁夏固原县(今固原市原州区)东南这一大略方位是没有争议的。萧关不是一个独立的关塞,它与秦长城的战略地位是密切相关的。秦长城以及在环县境内沿长城修筑的城镇堡寨,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另外县城周围的果儿山、玉皇山、城东塬三大烽燧及城子岗、沈家台、城东沟口的城障,将县城团团围在中央,构成牢固的人工屏障。三大烽燧筑在萧关的制高点上,既可遥相呼应,又能俯瞰环江、城西川,城东沟三水交汇的所有地域,关内、外5平方公里的河谷、山川、道路、村舍等尽收眼底,高下纵横形成立体防御体系,其设计之精心,布局之巧妙,令世人叹为观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中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渭河平原
福利对员工和企业有和效用
福利对企业的作用:
1。一方面,以员工福利形式支付的劳动报酬可以为雇主起到避税的作用,另一方面则可以减少雇主所应缴纳的法定社会保险费。
2。雇主可以利用员工福利计划,间接增加某一类型雇员的实际收入,而避免违反相关的反歧视法律。
3。像带薪假期、休息日这样的福利有助于调整雇员的身心状态,减少差错的发生,间接降低企业成本。
4。良好的福利有时比高工资更能吸引优秀员工,使许多可能流动的员工打消流动的念头。
5。能够提高员工的热情与干劲。
福利对员工的效用:
1。它可满足人们在生理上、安全上的底层次的物质需要。也可满足人们在情感上的社会需要。某些员工福利项目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获得公平感和成就感及获得个税优惠。
2。福利对员工的局限性;a 福利导致员工失去了对于全部报酬的自由处置权。
b.根据公认的经济理论准则,与实物、延期性的收入相比,人们宁愿得到的是相同数量的即期收入,即相同数量的现金。 c. 员工更愿意看到自己的工作能获得及时的肯定,而不是过后的补偿。
嘱托的意思是什么
嘱托目录词语·嘱托
词语解释
详细解释编辑本段词语·嘱托【拼音】:嘱托 tuō 【注音】:ㄓㄨˇ ㄊㄨㄛ编辑本段词语解释◎ 嘱托 zhǔtuō(1) [entrust]∶托人办事;托付。造句:她嘱托我办这件事。(2) [ask favour of sb.for] 求助,拜托编辑本段详细解释亦作“ 嘱托 ”。 释义:1.关说。 【出处】: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上》:“上即位,太后诏 三辅 诸 马 婚亲,有嘱托郡县干乱吏治者以法。”《旧唐书·李林甫传》:“ 王元琰 不无赃罪, 严挺之 嘱托所由辈有颜面。”【示例】:《水浒传》第三十回:“﹝ 叶孔目 ﹞已把那文案做得活着,只被这知府受了 张都监 贿赂嘱托,不肯从轻勘来。”《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金满 闻得众人有言,恐怕不稳,又去揭债,央本县显要士夫,写书嘱托知县相公。”释义:(2).托付。【出处】:《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施济 ﹞正欲唤主僧嘱托修殿之事,忽闻下面有人哭泣之声。”《红楼梦》第四八回:“自己在后廊下,隔着窗子,向里千言万语嘱托 张德辉 照管 薛蟠 。”【示例】:《老残游记》第五回:“ 吴氏 将 于朝栋 尸首领回,亲视含殓,换了孝服,将他大伯、丈夫后事嘱托了他父亲。” 杨朔 《英雄时代》:“信上是祖国人民的声音,祖国人民对他们的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