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念佛是什么意思
禅宗人在修法的时候就参:‘念佛是谁?’,这个佛究竟是谁念的呢?是你念的,把什么东西称作你呢?把身体称作你还是把思想称作你?这个身体不是你,因为身体只是你住的房子。佛性一走,离开身体以后,你的身体就不会念了。那么,思想也不是你,因为思想是外界客观环境在人脑中的反映。没有外界的客观环境,就没这个思想了。身体不是,思想也不是,那么究竟是谁呢?把这个话头在心里思索,就起了疑情,就把你的妄念割断了。就在能所双亡的时候,回光自见,就看到这个无相的佛性。这个佛性虽然是无相,但是它有功能。还是有啊!所以我们研究来研究去还是佛法讲的是真理。为什么呢?因为它必须经过实证,才得真实受用。我们做功夫做到妄想断了,妄念绝了,即前念已断,后念未起的真空时,它一丝不挂,一尘不染,但是了了分明,非同木石。这个‘了了分明’的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的知觉性,就是我们无所不能的性能!也就是大家时刻想念明心见性的佛性呀!我们如果在这上面著眼,明悟了,体会了,再能在境上锻炼,顺境不喜,逆境不恼,对境无粘染、爱嗔、取舍之情,就叫‘开悟’!
佛教中的“念佛”是什么意思?
念佛:心中不出声想念,或出声称念。佛这里特指佛的名字。佛教有很多法门,念佛就是其中的一个,也叫念佛法门。虽然在佛教中也有不同的解释但根据《佛说阿弥陀经》中的一段经文:“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明确了念佛的定义,念佛的定义是指持念佛的名字。念佛的意义:阿弥陀佛在过去修行的时候有四十八个心愿,其中有一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白话的意思:假设有一天我得到成佛,十方世界各种生命,真实相信喜爱,向往到我修建的世界,即使少到十次这样想念,如果不能转生到我的世界,我绝不成佛。扩展资料吃斋:吃斋不同于吃素,吃素是不吃荤腥,吃斋,不仅不吃荤腥,五辛也不能吃,即:葱,洋葱,蒜,大蒜,韭,而且吃斋,要过午不食,即过了中午就不再吃饭了。吃斋的好处:抱有虔诚的态度去吃斋,会自发而生一种圣神的感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念佛
佛教中的‘称念’是什么意思?
阿弥陀佛你这种不是一心称名,念佛菩萨名和称名不一样。称名是把名号念出来,南无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这叫称名。但是一心的境界很高。念是心上真正有,就是思念、忆念的意思。心上确实有阿弥陀佛的名号,念念不忘,没有其他的杂念,这个叫一心念老法师---“一心不乱”有三等,最低级的叫“功夫成片”,这是一般的定功。。。那么更进一步,叫“事一心不乱”。。。最高的叫“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净土宗的“一心不乱”的三个等级,所以离不开“定”。老法师--- 『念佛名』,此地是讲的念,诸位要记住,念跟称名不一样。称名是把名号念出来,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叫称名。念是心上真正有,就是思念、忆念的意思。心上确实有阿弥陀佛的名号,念念不忘,没有其他的杂念,这个叫一心念;如果念出声音,叫一心称名。【若念佛名,若念佛相等,无间念佛,乃至十念,如是至心,名为十念。】 『念佛名』,此地是讲的念,诸位要记住,念跟称名不一样。称名是把名号念出来,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叫称名。念是心上真正有,就是思念、忆念的意思。心上确实有阿弥陀佛的名号,念念不忘,没有其他的杂念,这个叫一心念;如果念出声音,叫一心称名。可见得称是说出来,念是心上真有。只要心上有,不念出来没有关系;如果称而没有念,那没有用处,那就是口里头有佛,心里头没有佛,这个没有感应;必须要心里面有佛,才起感应道交的作用。所以无论是佛名也可以,『佛相』也可以,佛相就是常讲的观想,心里面确实有相。『无间念佛』,要紧的是不能间断,一句接著一句,十念当中都没有夹杂,就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要符合这个标准。『如是至心,名为十念』,以极真诚之心。
念佛念的是什么意思
念佛,念:南无(音;拿磨)阿弥陀佛。意思是皈依和依靠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是佛教中西方极乐世界的佛陀,他在修行中发愿建立一个极其快乐、没有痛苦的世界,在成佛后把自愿往生的修行者接引到那儿,这就是极乐世界。只要念他的名号,就能够到达这个美丽的极乐世界。念佛是佛教中净土宗的主要修行方法。
一共有多少种念佛方法?我好找一个适合我的。
南怀瑾:三种简易有效念佛法
这几种方法,多数人都可以适用,而且照这方法去做,一定可以得到好处。
第一种,叫做瑜伽念佛。
就是心默念,打坐也好,不打坐也好,自己培养了清静的心情,在那里默念。
念佛,思念要集中在胸膛以下,肚脐以上,差不多在心下胃上的位置,不在前面,而在中间,为什么要在这个位置?另外有理由,不去管它。
你总要把思念集中在这里,耳不听外边,要听这里在念佛的声音;眼不看外边,要看这里:本来看不到,好像看得到,这时心情安静,只听到内在的念“南-无-阿-弥-陀-佛” ,字字听到清楚,慢慢的念,而都听得到。
如果听不清楚,便是心跑到外边去了。便要重新念起,念到一字一句都听清楚,连念到一百零八句,也都能够听得清楚,这样虽没有得定,但与定也差不多了。
因为念到一百零八句,能没有妄想杂念,做到一心不乱,是很不容易的。
你尽管念下去,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久而久之,突然间念佛念停了,念不起来了,你再想念,还是提不起来。
这时候,你感到清清楚楚,了了然然,既不散乱,又不昏沉,这时候就是定。
此后,更需勤加练习,愈练习愈好。能做到这一步,是千难万难的事。
第二种念佛,为微声念佛。
坐着念,念的声音只有自己的耳朵恰恰听到,旁的人如果没有挨得很近,是听不到的。嘴在念“南无阿弥陀佛”,也是字字清清楚楚,耳听得到,眼好像仿佛也看得到。
每连续念了十句,暂停一下再念。当念的时候,当然没有妄想杂念,偶有妄想,这是初学的人常有的事,不去管它,还是十句的念下去。
念了十句,休息一下再念。念时必需听得清清楚楚,到后来连自己身体都忘记了,到了这境界,既不散乱,也不昏沉,也可以得定。因为散乱和昏沉,多半为身体所障碍。
第三种念佛,为大声念佛。
但也不要大喊大叫,把气叫开来,因为这样不但不会得定,而且没有好处。所以,要把声音归纳到身的内部,一口气一口气地念。等这口气念完了,闭起嘴巴,等一会儿,由鼻子吸气,待气吸得充满了再念。
这样念上一百天,保你身体都会健康起来,一切内病外病都会好。不但如此,因为这是配合气来念,便是无上“气功”,所以念过一百天,把膀子一拉,可以发出劲来。
这种方法不但内心得清静,身体也会好。
但要注意一点,念时绝对要用鼻子吸气吸得饱满,如果念得上气不接下气,用嘴吸气,那不但不会得定,而且反有害处,身体会搅坏的。所以特别要注意,当气不足,念不下去时,就得停,进行吸气后再念。
照这样念法,心身才会得到益处,而且容易得定。念到最后,你不想念了,既不散乱,又不昏沉,这就是定。
这种念法采取大声念佛,同时会发出金刚之声,那是念的声音好像金石之声,这种声音,可以影响旁人,他们听到了也会清静,有这样大的好处。
还要注意一点:初步练习时,应当静静的念,嘴唇不过很轻微地动,牙齿不动,只有舌头在弹着,气由体内发出,这样身体才有益处,也容易得定。
念佛经和念佛咒有什么区分和区别
念佛,持咒,诵经,拜佛都可以修禅定,都是佛法修行的重要法门。所谓修禅就是修“戒,定,慧”里的“定”,就是梵语 samadhi,也翻译成三摩地,三昧,奢摩他,三摩钵提。
念佛是指临终时阿弥陀佛(或其他佛,如果你念的事别的)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或其他佛的世界)。这样就可以出三界,不用轮回了。
诵经更可以学习释迦牟尼佛对我们的教导,明白我们应该怎样修行,然后依教奉行。
拜佛更可以对治我们的我慢心。
你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同时修,不会冲突的。
《大智度论》卷五解释说:心注一处不动,是名三昧。
简单地说就是没有杂念妄想。初学修定有很多方法,可以把注意力专注在观想佛像上,观察自己出入息,数自己出入息,念佛号,禅宗多用参话头等等。参话头通常是用“念佛是谁?”这不是叫你一直想而想出一个答案,而是要你打坐时一直想着这个问题,从而摒除杂念。
如果你想修净土,那就打坐时把注意力放在念“阿弥陀佛”上好了,大部分修净土的打坐师兄都这样做的。你也可以同时观想阿弥陀佛法想,不过随你自己意愿。
弥陀经里说念阿弥陀佛圣号要念到一心不乱,基本上就是念佛号时没有其他杂念,就是以上说的。
其实行住坐卧都可以有定,比如走路,扫地,做家务等等。禅宗有些道场把“出坡”定为每日修行的一部分,“出坡”就是劳动,除杂草,洗碗,打扫等等。
以下提供一些别的修行方式里,减少妄念的方法:
诵经时可以选择以下一种方法来减少妄想:
1。观想经内讲述的情景,比如“地藏经里”有多少各种的光明云,各位菩萨出场向佛请法等等,一句一句观想。
2。观想很多众生合掌跪在你身边听你念经,这样你就感觉责任重大,要一字一句念得清楚给他们听了。
3。字正腔圆地朗诵(或如果你会象寺院那样唱诵也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声音上,务求念得好听。
念佛时可以选择以下一种方法来减少妄想:
1。观想阿弥陀佛的法相庄严。
2。观想很多众生合掌跪在你身边跟着你念佛,然后他们都坐在莲花上,阿弥陀佛在高空接他们。末学这样观想的话,很容易流泪的。
3。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念佛的声音上,这个参考耳根圆通法门。
拜佛时可以选择以下一种方法来减少妄想:
1。观想佛的脚就在你面前,你双手捧着他双脚,头碰下去。起身时观想佛就站立在你面前,还放光。如果是拜88佛,梁皇忏等涉及多个佛号的话,可以每尊佛作不同的观想,比如“日月珠光佛”,你就观想佛身上有很多发光的珍珠,佛背后还有太阳和月亮在放光。当然,这种观想只是为了不让自己打妄想,有时候会蛮搞笑的,比如观想“斗战胜佛”。末学就是用这方法,很认真地拜完万佛忏,每天拜1000尊以上的!
2。观想很多众生在你身边跟着你拜佛。
3。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念佛号的声音上。在寺院都是唱的,所以会比光念佛号比较容易吸引注意力。
持咒时可以选择以下一种方法来减少妄想:
1。观想与该咒相应的佛/菩萨。比如诵大悲咒,就观想观音菩萨在你头顶洒甘露水,把你身上污垢洗净,等等。
2。观想很多众生合掌跪在你身边跟着你念咒,由你带领他们。
3。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念咒的声音上。
念经和念咒有什么区别?
念经与念咒的区别1、出处不一样念经一词出自于五代·齐己《和郑谷郎中幽栖之什》:“相对惟溪寺,初宵闻念经。”念咒出自于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贝编》:“不空每祈雨,无他轨,但设数绣座,手簸旋数寸木神,念咒掷之。2、内容不一念经指的是朗读或背诵宗教经文。而念咒指的则是指念诵可以产生神奇力量的神秘语句。3、目的不同念经是为了开发自己而真心本性,意义就在于,在依之而行的过程中,自性光明会一点一点的开启。咒语都是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在相对原始落后的地区,既没有医院,也没有药店,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念咒,不同的咒语对应不同的症状。4、起源不一样念经的起源,出于印度释迦佛的时代,因当时的佛经,既没有印刷本,也不用抄写本,都是靠著以口传口地口口相传。所以,要听佛的弟子们代佛说法,往往是听他们将所曾听过而已熟记的佛经背诵出来,自己要想熟记某一部佛经,也得下功夫把它背诵出来,到后来,诵经便成了学习佛法和宣传佛法的基本工作。而念咒则是起源于原始人在达不成愿望的时候,会通过想象来克服困难。在想象的过程里发出的声音,容易记住的那些部分会被记住,逐渐固定下来,然后代代相传。在代代相传的过程里,当然也很容易发生讹传,但传承人对咒语的态度总是诚惶诚恐的,理解不了也要死记硬背。就这样,念咒就出现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念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念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咒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