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父母官?
旧时对地方官的称呼。此词透露着浓浓的官本位思想和旧社会阶级观念。在封建社会,父母是子女的主宰,同时父母又最疼爱自己的子女,所以父母官就兼具了领导与爱护的两种特点,一个好的地方官应该像爱护子女一样爱护百姓,这就是“爱民如子”,当百姓的权利受到伤害时,官员理应加以维护,这就是“为民做主”。因此所谓的“父母官”其实是百姓的一种赞誉。古人为官其先是通过孝廉贤良方正等名目的举荐,后来主要通过科举考试,一旦成为朝廷的命官,出于避嫌的原因,常常是异地为官。这样就离开了家乡父老。而那些朝中的大官,除了本身祖籍就在京城的,大多数人父母都在地方,所以这些人对那些家乡的官也称之为“父母官”。扩展资料父母官:官本位思想和旧社会阶级观念1、“官本位”以是否为官、官职大小来评价社会地位。“官本位”把所有职务职称、个体身份、地位都相对应于或折合成一定级别的官阶,并以官阶定尊卑、高低,而不以真才实学、对社会的实际贡献来衡量个体的价值,形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做官高”的社会心理。由此造就一种对权力、官位、官员的崇拜和敬畏,进而导致长官意志、权力至上观念和依附意识及其现象盛行。在一些地方,官职可以衡量:政治待遇、社会名声、经济收益、工薪多少、住房大小、专车档次,等等。2、“官本位”是以“官”的意志为转移的利益特权。作为一种意识层面的现象,“官本位”也反映了一定阶层的利益需求。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官本位”意识浓厚,就是因为有“官”就有利,或者可以“官”谋利。有的领导干部视党和人民赋予的职权以及自己的地位、影响和工作条件为既得利益,不是用这些职权和条件来为党、为人民更好地工作,而是把从政看成是谋取个人或小集团利益的工具,想方设法追逐对公共资源的特权,捞取自己的特殊利益。
“父母官”这个词是怎么由来的,什么人才能自称是父母官?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每当地方官踏踏实实为人民办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时,老百姓就会亲切的称他们为“父母官”。所谓“父母官”,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就是说地方官爱民如子,对待普通百姓像对待自己子女一样爱护,所以才会得到百姓的爱戴。而事实上,“父母官”并不像字面上理解的那么简单,它最早指的是汉朝的两位官员。在西汉汉元帝时期,南阳郡出了一位清廉如水的太守。此人名为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在其担任南阳太守期间,经常下乡考察,劝课农桑,不是出现在田间地头,就是住在乡野亭舍之中,很少见他有赋闲在家的时候。通过实地考察,召信臣主持开通沟渠,修建水闸堤堰数十处,当地灌溉面积年年增加,粮食产量也成倍增长。老百姓得了实惠,整个社会风气也呈现出一片祥和。在帮百姓将“钱袋子”鼓起来后,召信臣又开始进行道德教化。他先是制定了用水规则,防止百姓因争抢水源而打得头破血流。然后又禁止百姓在婚丧嫁娶的过程中铺张浪费,最后对于游手好闲和小偷小摸之人进行训斥和治罪,在他的治理之下,南阳郡几乎达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地步。很多外郡百姓听说召信臣的事迹后,纷纷前往投奔,南阳郡因此户口倍增,郡县也富裕起来。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召父”,皇帝听说他的事迹后,也赏赐了他黄金四十斤。而召信臣后来调任河南太守后,政绩也屡次在全国排第一。无独有偶,在东汉时期,南阳郡百姓又遇到了一位爱民如子的好太守,此人即东汉水利学家、发明家杜诗。杜诗在光武帝初年曾担任侍御史,当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在洛阳为非作歹。杜诗劝告了几次,萧广不听,于是杜诗按法令诛杀了萧广。事后,他向上做了汇报,还得到了上级的表扬。在担任南阳太守期间,杜诗以诛暴立威,又善于谋略,不浪费民力,再加上政治清明,所以很受当地百姓爱护。除此之外,他还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发明了“水排”,用来铸造农器。二是兴修水利,广拓土田,让百姓日子富足起来。因此人们将他比作西汉的召信臣,南阳百姓谓之:“前有召父,后有杜母。”此后,人们就将爱民如子
父母官的含义是什么?
父母官 父母官fùmǔguān
旧时对州县官的称呼。也有直称“父母”的
例:彼豪民恃其资,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注:这里的“父母”与现在的爸爸,妈妈的意思不同
“父母官”是旧时中国百姓对州、县官的尊称。这一称呼是由何而来的呢?�
《汉书·循史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
说来也巧,时隔不足百年,至东汉武帝刘秀建武七年(公元31年),南阳郡百姓又幸运得遇新任太守杜诗。《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字君公,少有才能,担任郡功曹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由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自此“父母官”这一尊称便广传后世
“父母官”的由来
唐河县城南35千米,现存“召父渠”遗址。《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记载:召父渠在唐河县南七十里的湖阳镇,为汉南阳太守召信臣所开。据《汉书》记载,西汉元帝时,召信臣任南阳太守期间,关心百姓疾苦,兴修水利,筑坝开渠,灌溉良田,使郡内“水丰地沃”。他还禁止婚丧大办,严惩贪官,于是政治清平,百姓官吏无不敬爱,尊称他为“召父”。又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南阳郡太守杜诗善用计谋,严惩不法,减徭轻赋,兴修水利,疏浚旧渠并发明“水排”。当时南阳人把他与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父母官”一词即源于此。
词语解释
【名称】父母官
【拼音】fù mǔ guān
【解释】封建时期称地方官为父母官。
【出处】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彼豪民恃其资,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
【事例】无论怎么说,他总是~! ★老舍《神拳》第三幕
为什么叫作父母官?
“父母官”一词来自两汉时期南 阳郡的两位太守,一位叫召信臣,一 位叫杜诗。据《汉书》记载,西汉元帝 时,召信臣任南阳太守期间,关心百姓疾苦,兴修水利,筑坝开渠,灌溉良 田,使郡内“水丰地沃”。 他还禁止婚 丧大办,严惩贪官,于是政治清平,百 姓官吏无不敬爱,尊称他为“召父”。 又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南阳郡 太守杜诗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他善 于运用谋略诛暴立威。 他任职期间 减徭轻赋,兴修水利,疏浚旧渠并发明“水排”。由于其政绩卓著,勤政爱 民,南阳人就把他与召信臣相比,称 之为“杜母”。于是就有了“前有召 父,后有杜母”一说,也即“父母官”一 词的由来。
父母官是指镇长吗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问题,
父母官过去是指县令,现在一般是指乡镇的党委书记、乡镇长,也有把县委书记县长称为父母官的,准确的定位应该是掌管该地区的官员,【摘要】
父母官是指镇长吗【提问】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问题,
父母官过去是指县令,现在一般是指乡镇的党委书记、乡镇长,也有把县委书记县长称为父母官的,准确的定位应该是掌管该地区的官员,【回答】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回答】
父母官指的是什么官
父母官旧时对州县官的称呼。在封建社会,父母是子女的主宰,同时父母又最疼爱自己的子女,所以父母官就兼具了领导与爱护的两种特点,一个好的地方官应该像爱护子女一样爱护百姓,这就是“爱民如子”。当百姓的权利受到伤害时,官员理应加以维护,这就是“为民做主”。因此所谓的“父母官”其实是百姓的一种赞誉。同时这样的父母官通常都是一些比较基层的官员,主要是州、县等地方长官,因为他们直接与地方百姓接触。相关历史:《汉书·循史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说来也巧,时隔不足百年,至东汉武帝刘秀建武七年(公元31年),南阳郡百姓又幸运得遇新任太守杜诗。《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字君公,少有才能,担任郡功曹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由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自此“父母官”这一尊称便广传后世“父母官”的由来。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 父母官
父母官指的是什么官
“父母官”指的是像爱护子女一样爱护百姓、为民做主的官,所谓的“父母官”其实是百姓的一种赞誉。同时这样的父母官通常都是一些比较基层的官员,主要是州、县等地方长官,因为他们直接与地方百姓接触。
“父母官”一词来源于《礼记·大学》:“《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孟子·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之父母也?”
造句:
1、同样是管理者,公务员是公仆,老板却是父母官。
2、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
3、不当父母官,甘为孺子牛。
4、专家建议那些掌管一方国计民生的父母官,凡事要量力而行,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