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注

时间:2024-04-20 14:54:12编辑:优化君

说文解字注的专家点评

为将此书刻成付印,段玉裁用去了全部积蓄。历时8年,于嘉庆二十年五月方将全书刻成。书成后声振海内,风行一时,说文之学由此而盛。玉裁另著有《古文尚书撰异》32卷,《春秋左氏古经》12 卷等著作250余卷。耗去段玉裁半生心血的《说文解字注》,尽管存在着一些缺点和错误,但是瑕不掩瑜,其在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早已为国内外学术界所肯定。阮元称其“可谓文字之指归,肄经之津筏矣”。王念孙称其“千七百年来无此作”。在段玉裁去世时,王念孙哭着对他的弟子陈奂说:“若膺死,天下遂无读书人矣!”是的,段玉裁在清代学术史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这部书完整地保存了小篆和部分先秦古文字的形体,反映了上古汉语词汇的面貌,集中了汉代训诂学的成就,还蕴涵着丰富的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科技、方言、俗语方面的资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因而为后世学者所注重,奉为文字训诂之学的巨作。妙语佳句:玉裁昔宰巫山县,亲见鸱鸟所吐皮毛如丸。

说文解字注序带标点的全文

给你粘贴了一份
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 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 ,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於王庭」,言文者,宣教明 化於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後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 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著於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 ,改易殊体,封於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 ,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 」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 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 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
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 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也。
其後诸侯力政,不统於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 ,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 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 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
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 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 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汉兴有草书。尉律:学僮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又以八体试 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辄举劾之。今虽有尉律,不课, 小学不修,莫达其说久矣。
孝宣皇帝时,召通《仓颉》读者,张敞从受之。凉州刺史杜业,沛人爰礼,讲学 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皇帝时,徵礼等百馀人,令说文字未央廷中,以礼为小学 元士。黄门侍郎扬雄,采以作《训纂篇》。凡《仓颉》以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 字,群书所载,略存之矣。
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 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也。三曰篆书,即小篆。四曰 左书,即秦隶书。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 书,所以书幡信也。
壁中书者,鲁恭王坏孔子宅,而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 《孝经》。又北平侯张苍献《春秋左氏传》。郡国亦往往於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 之古文,皆自相似。虽叵复见远流,其详可得略说也。
而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 ,以耀於世。诸生竞逐说字,解经谊,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 得改易!」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廷尉说律,至以 字断法:「苛人受钱,苛之字止句也。」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於《史籀 》。俗儒鄙夫,翫其所习,蔽所希闻。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怪旧埶而善野言 ,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恉。又见《仓颉篇》中「幼子承诏」,因曰:「古 帝之所作也,其辞有神仙之术焉。」其迷误不谕,岂不悖哉!
书曰:「予欲观古人之象。」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 文,今亡矣夫。」盖非其不知而不问。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邪辞,使天下学者疑。
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 而道生。」知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於小大; 信而有证,稽撰其说。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恉。分别部居,不相杂厕 也。万物咸睹,靡不兼载。厥谊不昭,爰明以喻。其称《易》孟氏、《书》孔氏、《 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其於所不知, 盖阙如也。


说文解字注的介绍

《说文解字注》是清代知名学者段玉裁的代表性作品。段玉裁,生于雍正十三年即公元1735年,卒于嘉庆二十年即公元1815年。宇若膺,号懋堂,江苏金坛人, 曾任贵州玉屏、四川巫山、南溪、富顺等县知县。《说文解字注》从乾隆庚子即公元1780年开始写作,成书于嘉庆戊辰年即公元1808年,时间长达近三十年,刊行于嘉庆二十年即公元1815年。

要查阅《尚书》,那么应查经、史、子、集四部中的哪一部?

查阅《尚书》,那么应查经部经部:指儒家学说。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易、礼、春秋,称为“五经”,从唐代到宋代,形成十三经,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远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即有历史的记录。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都属于这一类。司马迁的《史记》为中国正史的开始,以后几乎每朝一史,共有二十四史。此外古史、野史、法典、地志、职官、政书、时令等,凡记事的书籍均归入史部。
子部: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春秋战国之际,学者辈出,百家争鸣,哲学、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学、农学十分发达。每家著书一种,后人因为次于经书而成一家之言,所以称为子书。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也都归入子部。
集部: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凡历代作家的散文、文、
诗、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均归入此类。属于一人专有的称为别集,汇选若干人的作品称为总集,有关诗的集子称为诗集。


说文解字注的作者简介

段玉裁(1735~1815)清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字若膺,号懋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说文》四大家之一。江苏金坛人,乾隆举人,历任贵州玉屏、四川巫山等县知县,引疾归,居苏州枫桥,闭门读书。曾师事戴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之学。著有《说文解字注》、《六书音均表》、《古文尚书撰异》、《毛诗故训传定本》、《经韵楼集》等,对我国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校勘学诸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请问《说文解字注》的版本有哪些?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经韵楼藏版,1981年整理发行第1版,之后陆续有再版,这是最好的版本。
【补充意见】浙江本与上海本为同一版本。目录内容完全相同,使用起来是一样的,但从藏书角度上看,无疑应选买上海本,因上海古籍出版社为这一行的老大,这是行内人都知道的,在古籍类图书方面与中华书局和商务齐名,买那个版本你自己决定吧。


《说文解字注》文言文翻译

内也。
【下为注】
俗本作和讲,不正确。当作内讲。宋代的麻沙本作肉讲,还有一个版本作而讲,都是内字的错字。
入部中说:内,入的意思。入,内的意思。不过中,则是与外相别的辞、和与偏相别的辞,也是表示合适的意思的辞。作内解,则此字念平声或念去声的意思都概括进去了。许慎以和为唱和,龢为谐龢,龢和和都不是中字的解释。《周礼》“中失”即是得失。

从口丨,下上通也。
【下为注】
按中字会意的表达法,必当从口。口音围。卫宏说:“中(此处为籀文)字从卜和中。”则很明显中字不从口。一般人都说从口,错了。
下上通,是指中间这一竖,或者向上升,或者向下延,都进口里。

音为陟弓切。
在九部。


急求“读”在说文解字注中全文白话翻译!

读,诵书也。从言,卖声。
(译文)读,朗读而又思索。从言,卖声。
——译文摘自万卷出版公司版《说文解字》
如果想对“读”作文化上的解释,南唐徐锴在《说文解字系传》中说:“读,犹渎也,若四渎之引水也。”关于“渎”,徐锴在《系传》中解释为“邑中沟”。我个人的理解是:读,就像城市中的水渠,从四面八方引水入城,浸润心田、融会贯通。


上一篇:事态

下一篇:画虎类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