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侯

时间:2024-04-20 16:49:37编辑:优化君

曹参在齐为相九年做了哪些事?

汉高祖二年(前205年),任命曹参为代理左丞相,带兵入关中驻扎。一个多月后,魏王豹谋反,曹参以代理左丞相的身份分别与韩信向东进兵,在东张城攻打魏王将领的部队,大败敌军。乘势攻取安邑县,俘虏了魏将王襄。在曲阳县进攻魏王,追击他到武垣县,活捉了魏王豹。夺取平阳城,捉住魏王的母亲及妻子儿女,魏王领地全部平定,一共52座城邑。汉王将平阳县赐给曹参作封邑。然后曹参跟随韩信在邬县东进攻赵国的相国夏说的部队,大败敌军,斩杀了夏说。韩信与曾当过常山王的张耳继续率军攻取井陉,进攻成安君陈余,而命令曹参回兵围攻正驻守在邬城中的赵国别将戚将军。戚将军突围出走,曹参追击并杀死了他。然后曹参率军到敖仓汉王的驻地。韩信已攻下赵国,做了相国,正向东进攻齐。曹参以右丞相的身份仍跟随韩信,攻克齐国的历下守军,占领临淄。又回兵平定济北郡,攻了著县、漯阴、平原、鬲县和卢县。不久跟随韩信在上假密进攻龙且的部队,大破敌军,斩杀龙且,俘虏了楚国将军周兰。平定齐国,共攻下70多个县城。捉到曾任齐王田广的相国的田光、任留守相国的许章以及任齐国胶东将军的田既。韩信立为齐王,率兵奔赴陈地,与汉王刘邦一起进攻项羽,曹参留下继续平定齐国那些还没降服汉的城邑。项羽被汉军杀死后,天下平定,汉王刘邦做了皇帝,韩信迁移到楚地为楚王,齐国被设置为郡。曹参归还了汉朝相国的大印。汉高祖刘邦将长子刘肥封为齐王,而任命曹参为齐王的相国,在高祖六年曹参被赐予列侯爵位,朝廷与诸侯对半剖分信符,以使诸侯家的爵位世世上下相传,永不断绝。曹参的封邑平阳县有16300户,他被称为平阳侯,他以前所封的食邑则被免除。曹参以齐王相国的身份攻击陈豨的将军张春的部队,打败了敌军,黥布反叛,曹参又以齐王相国的身份跟随悼惠王率领步兵车骑12万人,与高祖合兵一起进攻黥布的部队,大败敌军。向南追击直到蕲县,回兵平定竹邑、相县、萧县和留县。曹参的战功如下:共攻下两个国,122个县;捉到诸侯两人,相国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侯、御史各一人。汉孝惠帝元年,废除各诸侯国设立相国的法律,将曹参改任为齐国的丞相。曹参在齐国为相,齐有70座城邑。当时天下刚刚平定,齐悼惠王正年富力强,曹参召来所有年长的贤人和儒士,向他们询问如何使百姓安居乐业,像齐这样的大国过去各式各样的儒士有上百之多,每个人谈的都不一样,曹参不知道如何定夺。他听说胶西县有个盖公,专门研究黄老的道家学说,曹参派人带重礼去请他来。见到盖公后,盖公对曹参说,治理国家要崇尚清静无为,百姓自会安居乐业,以此类推,做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曹参于是搬出办公的公堂,在盖公这里住下。他的治国之术也全用黄老道家的方法,因此,他在齐为相九年,齐国人安居乐业,人们都极力称赞曹参为贤相。

曹参只知道吃喝玩乐,死后却为何被评为千古贤相?

大家都知道,刘邦在垓下打败项羽,最终统一了西汉王朝,成为了千古之帝。然而在他死后,汉惠帝继位称帝,在位期间先是萧何做宰相,在萧何死后此人成为宰相,在担任宰相的三年时间里,整日吃喝玩乐无所事事,俨然一副纨绔子弟的样子,但是非常奇怪的是,在此人去世后,上至朝中文武大臣,下至黎民百姓,都无不感慨他的功绩,对他的评价极高,而他本人也被尊称为汉朝之千古贤相,那么此人是谁,为何在位期间吃喝玩乐却还能受到如此高的评价。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曹参,从刘邦举事之日起,便始终跟随刘邦,为刘邦的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公元前209年,他足智多谋,分化瓦解敌军,帮助刘邦最终攻破2个欲图谋反的诸侯国,攻占的城池占到120多个县,在刘邦集团中享有极高的声誉,是汉朝的开国大臣。大家都知道,一般开国大臣虽然能够极享荣华富贵,但是很容易遭到君主的猜忌,最后身死人亡,如汉之韩信,不知低调,最后被一介妇人吕雉处死于宫中,但是曹参却十分深谙君王之道,不仅没引起刘邦的怀疑,并且还能够被封为平阳侯。最后刘邦死后,刘盈继位为汉惠帝,萧何成为宰相,但是不久之后萧何便去世,在去世前,汉惠帝向萧何询问,“卿死后,何人能为相?”萧何答道,“唯曹参而。”这也就是说,萧何在死前只向汉惠帝举荐了曹参为相,曹参几乎没有竞争对手。此时在家中的曹参在听到萧何去世的消息后,便下令府中的仆人收拾好行李,准备入朝当宰相,当时仆人很不解为何曹参如此自信,果然还没过多久,宫中就派人接曹参前去做宰相。但是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曹参在担任宰相期间,萧何制定的法规照旧如前,未发生任何变化,这还创造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成语,这便是“萧规曹随。”曹参在位期间,整日和朋友一起出去吃喝玩乐,丝毫不理政事,此时作为一国之主的汉惠帝自然十分不高兴,这是典型的白给工资不干活的人,便召曹参前来询问原因,曹参在路上已经知道汉惠帝的心思了。他向汉惠帝问道,“陛下您和汉高祖相比,您觉得谁更厉害?”据史料记载,汉惠帝听到后不知所措,刘邦可是自己的父亲,于是只得照实回答,“当然不敢和汉高祖相比。”紧接着曹参继续问道,“您觉得我和萧何相比,谁更能治理国政?”,本来汉惠帝就对曹参颇为不满,心里一肚子气,但是又碍于曹参的宰相地位,只是说了句,“你和萧何相比,还是差了一些。”结果,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曹参说道,“既然陛下您比不上汉高祖,我又比不上前任贤相萧何,那么我们不折腾,按照以前的法规做事才能够与民休息,增强国力,否则乱折腾,对国家不好。”汉惠帝听完曹参的话后,感到十分有理,瞬间对他的好感提升了许多,于是便同意这么做,而曹参也继续过起享受人生的生活来。其实,坦白来说,历史上的曹参可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其才华并不在萧何之下,无论是在军国大事上,还是在治理内政方面都颇有建树,乃是公认的治世之良才。当时的汉朝才建立不久,由于秦朝暴政的影响,以及秦末庞大的农民大起义,彻底弄垮了这个国家,国家经济十分凋零,而且当时北边的匈奴在南下入侵,刘邦前去据敌最后还险些丧命,国家如此之残破。而且据史料记载,当时汉高祖刘邦出门本来是要用马车,但是奈何偌大个汉朝,居然就找不出几匹像样的马匹,最后还是找了几头牛,这便可以看出汉初时社会各方面都比较脆弱。而针对这样的情况,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折腾,与民休息,不扰民,时间长了,民众自然会富裕起来,国家也就会强大起来。曹参的思想其实就是这样的,结果也正如他想象的一样,汉初经过后面的文景之治,国力大增,这才有了后来的汉武帝北驱匈奴的伟大举动,如果没有曹参的努力,笔者想汉朝是不会如此快的走向富强的道路的。笔者认为,“萧规曹随立朝纲,宰相睿智超帝王。酒颠务实兴邦旺,千古名贤大汉扬。”可以概括曹参的一生,曹参崇尚的是黄老之学,表面上看是无为而治,其实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不乱作为,不扰民,不害民,只有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繁荣昌盛。除此之外,像汉初那样脆弱的环境下,如果下猛药,也许国家会因为撑不过去而灭亡,明末崇祯帝不正是这样的例子吗?只有先用温和的药去治理国家,再慢慢用加强药,国家才能最终强大起来。

平阳侯怎么死的

曹参做汉朝相国,前后有三年时间。他死了以后,被谥为懿侯。曹参之子曹窋接替了他父亲的侯位。百姓们歌颂曹参的事迹说:“萧何制定法令,明确划一;曹参接替萧何为相,遵守萧何制定的法度而不改变。曹参施行他那清净无为的做法,百姓因而安宁不乱。” 曹参继相三年病逝,汉史上与萧何齐名,“萧规曹随”一辞遂成为历史上的佳话。


焚鼠毁庐文言文翻译

翻译:越地有个独居的男子,棒扎茅草做成房屋,努力耕作的到食物。时间长了,豆类粟米盐和奶酪,都不需靠别人(自力更生)。曾经老鼠成患,白天都成群结对地行动,夜晚就磨牙和吱吱的叫声直到早晨。那男子一直为之事烦恼。

一天喝醉了酒回家,刚刚睡到枕头上,老鼠百般地令他恼火,无法合眼。那男子(终于)发怒了,拿着火四处烧老鼠。老鼠死了,房屋也毁了。地二天酒醒了,茫茫然无家可归。


碎金鱼文言文翻译

陈尧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尧咨说:“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原文: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扩展资料:陈尧咨,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庚子科状元。景德三年(1006年),陈尧咨当了考进士的考官。陈尧咨因帮三司使刘师道的弟弟刘几道作弊而获罪贬官。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年),皇上又派陈尧咨参加阅进士考试的试卷。天禧三年,有人揭发钱惟寅对官员的考核不公正,皇上命陈尧咨参与审查钱惟寅的考核情况。陈尧咨工书法,尤善隶书。其射技超群,曾以钱币为的,一箭穿孔而过。其兄陈尧叟,为宋太宗端拱二年(989)状元。两人为中国科举史上的兄弟状元,倍受世人称颂。陈尧咨卒后,朝廷加赠他太尉官衔,赐谥号"康肃"。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陈尧咨

《汉书.萧何曹参传》翻译

萧何,沛地人。因能写文书没有疵病而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在吏事上袒护高祖。高祖作了亭长,又常帮助他。高祖以吏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小吏们都出钱三百为高祖送行,只有萧何出了五百钱。秦御史监郡的人,和从事考察其职事,萧何于是被授予泗水郡卒吏一职,考课最优等.秦御史打算言于朝廷,征用萧何,萧何坚决请求,才得以未去。等到高祖起事做了沛公,萧何曾经任丞督事。沛公到了咸阳,诸位将领都争相跑到储存金帛财物的府库去瓜分。只有萧何先进去收藏起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图书。沛公之所以详细地知道天下要塞,户VI多少;强弱分布,人民痛恨忧苦的事情,就是因为萧何收得了秦的图书。起初,诸侯们互相约定,先进入函谷关击破秦的就在其地称王。沛公已经先平定了秦,项羽后到,要攻打沛公,沛公向他谢罪,才得以解脱。项羽于是在咸阳城进行屠杀焚烧,和范增谋划说:“巴蜀道路险阻,秦的移民都居住在蜀。”于是说:“蜀、汉也是关中的地盘。”于是立沛公为汉王,把关中地分为三份,把秦的降将封王来抗拒汉王。汉王很生气,要策划攻打项羽。周勃、灌婴、樊啥都鼓励汉王,萧何劝谏说: “虽然在汉中为王不好,但不是比死好些吗?”汉王说:“怎么就会死呢?”萧何说:“现在兵士不如人家多,百战百败,除了死还能怎样? 《周书》说‘天给予却不去接受,反会遭受其害,。俗语说‘天汉’,以汉配天,名称非常美好。能够在一入之下受委屈,却在万乘诸侯之上伸张其志的,是商汤、武王。为臣希望大王在漠中称王,休养百姓,招致贤才,收用巴蜀的财力,回军平定三秦,就可以谋取天下了。”汉王说:“好。”于是去封国即位,任命萧何为丞相。萧何举荐韩信,汉王任命他为大将军,说服汉王使他领兵束进平定三秦,其事迹在《信传》。萧何以丞相身份接管留守巴、蜀,镇抚、谕告境内百姓,使其供给军食。漠二年,汉王和诸侯攻打楚,萧何守在关中,侍卫太子,治理梁阳.制定法令规约,建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经常上奏,皇上许可的就去执行。如果来不及上奏,就按适宜的方式施行,皇上回来后再告诉皇上。计算户V1转运粮饷供给军需,汉王多次丧师逃跑,萧何经常征发关中兵士,立前线以补充,皇上因此把关中事务专门交给萧何。汉三年,和项羽在京、索之间对峙,皇上多次派使者慰劳丞相。鲍生对萧何说:“现在大王曰晒衣裳,露湿车盖,却多次慰劳您,这是对您有疑心。为您着想,不如把您的子孙兄弟中能打仗的都派到军队中去,皇上就更信任您了。”于是萧何听从了他的计策,汉王非常高兴。汉五年,已杀掉项羽,即了帝位,按功劳封赐,群臣争功,一年多难以决定,皇上因萧何功劳最大,先封为酆侯,食邑八千户。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披着锁甲,拿着兵器,多的经历百余战,少的也有几十回合,攻城略地,多少不等。现在萧何没有汗马功劳,只是舞文弄墨发表议论,不去打仗,地位却在我们之上,为什么?”皇上说: “各位知道打猎的事吧?”都说: “知道。”又问: “知道猎狗吗?”回答说: “知道”。皇上说:“打猎,追杀野兽的是狗,而发纵指示野兽所处的是人。现在各位只能追逐获得野兽,功劳和猎狗类似;至于萧何,发纵指示,功劳与猎人一样。而且各位只是以己身跟随我,多的三两个人,萧何全族几十人都跟随我,功劳不可忘记!”以后群臣都不敢说了。列侯受封完毕,上奏位次,都说:“平阳侯曹参受伤七十处,攻城略地,功最多,应列为第一。”皇上已经使功臣屈从而多封了萧何,至于位次没有办法再为难他们,然而心裹想让萧何位居第一。当时关内侯鄂秋为谒者,进言说: “群臣的议论都不对。曹参虽然有野战略地的功劳,这只是一时的事。皇上与楚相持五年,损兵折将,多次轻身逃跑,然而萧何常从关中派军队来补充。不是皇上诏令召来士卒,却有数万人在皇上乏绝时赶到。汉与楚在荣阳相守多年,军中没有现存的粮食,萧何从关中转运粮饷,供给不缺。陛下虽多次丢失山东,萧何常保全关中以待陛下,这是万世的功劳。现在即使没有曹参这样的人一百个,汉又能损失什么呢?汉的获得不一定非等待他们才能保全。为什么要以一旦之功加于万世之功之上呢!萧何应当第一,曹参次之。”皇上说:“好。”于是令萧何为第一,恩赐佩剑穿履上殿,进朝廷不必小步急行.皇上说: “我听说进贤要受上赏,萧何功劳虽高,有了鄂君才得以彰明。”于是在鄂秋原来所食关内侯邑二千户之上,又加封为安平侯。这天,全部封赏萧何的父母兄弟十几人,都有食邑。又加封萧何二千户,“用来报答在咸阳服役时惟独萧何多送我二百钱。”陈稀反叛,皇上亲自率军,到了邯郸。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策杀了韩信。在《信传》有记载。皇上听说已杀了韩信,派使者拜丞相为相国,加封五千户,命令士卒五百人和一个都尉为相国护卫。诸君都庆贺,只有召平表示哀悼。召平,是原来秦的束陵侯。秦灭亡后,成为平民,很穷,在长安城东种瓜,瓜非常甜美,所以世间所谓“束陵瓜”,就是从召平开始的。召平对萧何说:“灾祸从此开始了。皇上露营在外,而您在朝中留守,没有遭受箭石之苦,而给您加封置卫,是因为现在淮阴侯刚在内部反叛,对您有疑心。给您配置守卫护卫您,不是用来恩宠您的。希望您辞谢封赏不受,以全部家产资助军队。”萧何听从了召平的计策,皇上很高兴。这年秋天,黥布造**,皇上亲自率军攻打,多次派使者问相国在做什么。回答说: “因为皇上在军中,所以相国安抚勉励百姓,倾家所有资助军事,像陈稀造**时那样。”门客又劝说萧何道:“您不久就会被灭族了。您位为相国,功劳第一,无以复加。然而您刚入关时,本来很得民心,已有十几年了。都已亲附您了,您仍孜孜不倦以得民和。皇上之所以多次问您,是怕您倾动关中。现在您为什么不多买田地,低息借贷以自损声名,皇上一定会安心。”于是萧何听其计策,皇上于是很高兴。皇上平定黥布后归来,百姓在路上拦住皇上,上书说相国强行贱买百姓田宅数千人。皇上回朝后,萧何去谒见。皇上笑道:“现在相国竟向百姓取利!”把百姓上的书都给了萧何,说:“您自己向百姓谢罪吧!”之后萧何为百姓请求说:“长安地窄,上林中有很多空地,丢弃不用,希望能让百姓进去耕种,不要收了藁秸做兽食。”皇上大怒道:“相国接受了人的很多贿赂,替他们请求我的林苑!”于是把萧何下交给廷尉,带上刑具拘禁起来。数日后,王卫尉侍奉皇上,上前问道: “相国犯了什么大罪,陛下那么粗暴地拘禁他?”皇卜说:“我听说李斯为秦皇帝作丞相,有善行就归于主上,有错就归于自己.现在相国受了商人贿赂,为他们请求我的林苑,来自己讨好于百姓,所以拘捕治罪。”王卫尉说:“供职办事有利于民的就向上请求,是真正的宰相的责任。陛下怎么能怀疑相国接受了商人的钱呢!况且陛下抗拒楚军数年,陈、黥布反叛时,陛下亲自率军前往,那时相国守在关中,关中稍有举动关西就不归陛下所有了。相国不在此时图利,难道会贪图商人的钱吗?而且秦因为听不进说自己的过错而丢掉了天下,李斯的与君分过,又何足效法!陛下何至于把宰相看得此浅薄!”皇上不高兴。这一天,派使者拿着符节赦免放出了萧何。萧何年纪已老,一向恭谨,光着脚入朝谢罪。皇上说:“相国不要这样!相国为百姓请求我的林苑未得允许,我不过是桀纣之主,而相国是贤相。我之所以拘捕相国,是想让百姓知道我的过错。”高祖崩,萧何事奉惠帝。萧何病重,皇上亲自去探望他,于是问道: “您百岁之后,谁可以代替您呢?”回答说:“没有比主上更了解臣下的了。”皇帝说:“曹参怎么样?”萧何顿首说:“皇上得到贤才了,我死而无憾了!”萧何买田宅一定在贫穷偏僻之地,治家不修有院墙的房屋,说:“假使后代贤能,将学习我的俭朴;不贤,也不会被权势之家所侵夺。”孝惠二年,萧何薨,谧号文终侯。其子萧禄继承他,薨,没有儿子。高后于是封萧何夫人同为酆侯,小于萧延为筑阳侯。孝文元年,罢免同,改封萧延为酆侯。薨,其子萧遣继承他。萧遣薨,没有儿子。文帝又让萧遣的弟弟萧则继承,因为有罪而罢免。景帝二年,韶令御史:“已故相国萧何,是高皇帝的大功臣,参与遇争取天下的大事。现在他的后代绝灭,朕很怜惜他。可把武阳县二千户封给萧何孙萧嘉为列侯。”萧嘉,是萧则的弟弟。薨,其子萧胜继承,后来有罪罢免。武帝元狩中,又下诏御史:“把邓地两千四百户封萧何曾孙萧庆为邓侯,布告天下,使天下明知朕报答萧相国的恩德。”萧庆,是萧则的儿子。薨,其子寿成继承,因为献给太常的牺牲瘦瘠获罪罢免。宣帝时,诏令丞相御史查询萧相国后代尚存的人,找到玄孙建世等十二人,又下诏把郑二千户封建世为酆侯。传子至孙萧获,因指使奴仆杀人而以减死论罪。帝时,又封萧何玄孙之子南繦长萧喜为酆侯。传子至于曾孙。王莽失败后就绝灭了。曹参,沛地人。秦时做狱掾,而萧何做主吏,在县裹都是吏之豪长。高祖做沛公,曹参以中涓身份随从。进攻胡陵、方,攻打秦监公军,大胜。向东到薛,击破泗水守军于薛郭西。又攻打胡陵,占领了它。转守方与。方与反叛降魏,击破了它。丰反叛降魏,攻打它。赐爵为七大夫。向北击破司马欣军于赐束,占领狐父、祁的善置。又攻打下邑以西,到虞,击秦将章邯车骑。攻辕戚及亢父,率先登城。升为五大夫。向北救援束阿,击破章邯军,冲锋陷阵,追至濮阳。攻占定陶,占领临济。向南救援雍丘,攻打李由军,大胜,杀死李由,俘虏秦候一人。章邯破杀项梁时,沛公与项羽率兵向东,楚怀王封沛公为彊邓长,率蛋郡兵。于是封萱参为执帛,号为建成君。升为戚公,隶属阳郡。之后随从攻打束郡尉军,在成武南打败它。在成阳南攻打王离军,又攻打杠里,大胜。追击败军,西至开封,攻打赵贲军,得胜。把趟贲围在开封城中。向西攻打秦将杨熊军于曲遇,得胜,俘虏秦司马和御史各一人。升为执珪。随从向西攻打阳武,到辗辕、缑氏,阻绝黄河渡口。攻打赵贲军于尸北,得胜。随从向南攻打肇,和南阳守畸战于阳城郭东,冲锋陷阵,占领宛,俘获崎,平定南阳郡。随从向西攻打武关、蛲关,占领了二地。前行攻打秦军于蓝田南,又在夜裹袭击其北军,大胜,于是到咸阳,击破秦。项羽到,封沛公为汉王。汉王封曹参为建成侯。跟随到了汉中,升为将军。又跟随回去平定三秦,攻打下辨、故道、雍、牦。在好峙南攻打章平军,得胜,包围好峙,占领壤乡。在壤束和高梁攻打三秦军,得胜。又包围章平,章平从好峙逃走。于是攻打赵贲、内史保军,得胜。向东攻取咸阳,改名为新城。曹参率兵守景陵二十三天,三秦派章平等攻打曹参,曹参出击,大胜。把宁秦赐给他作为食邑。以将军身份率军围困章邯于废丘;以中尉身份跟随汉王出临晋关。到河内,至脩武,渡过围津,向东攻打龙且、项佗于定陶,得胜。向东占领碣、萧、彭城。攻打项籍军,汉军大败而逃。曹参以中尉身份围取雍丘。王武在外黄反叛,程处在燕反叛,曹参进击,全部获胜。柱天侯在衍氏反叛,曹参进军破取了衍氏。在昆阳攻打羽婴,追到叶。回去攻打武彊,于是到了荣阳。曹参从漠中做将军中尉,跟随攻打诸侯,等到项王失败,又回到阳。汉二年,拜为假左丞相,进入关中屯兵。一个多月后,魏王豹反叛,以假丞相身份另外与韩信在束边攻打魏将孙邀驻守的束张,大胜。接着攻打安邑,俘虏魏将王襄。在曲阳攻打魏王,追到束垣,生俘魏王豹。占领平阳,俘获豹母亲妻儿,全部平定魏地,共五十二县。赐食邑平阳。于是跟随韩信在邬东攻打趟相国夏说军,大胜,杀死夏说。韩信和以前的常山王张耳率兵下井陉,攻打成安君陈余,命令曹参回去把赵别将戚公围困于邬城中。戚公逃跑,追杀了他。于是率兵到汉王所在地。韩信已打败了趟,做了相国,向东攻打齐,曹参以左丞相身份跟随。攻破齐历下军,于是占领临淄。回去平定济北郡,收复着、漯阴、平原、鬲、卢。然后随韩信在上假密攻打龙且军,大胜,杀龙且,俘亚将周兰。平定齐郡,共得七十县。俘获原齐王田广相田光,守相许章,以及原将军田既。韩信被立为齐王,率兵向东到陈,和汉王共破项羽,曹参留下平定齐还没有降服的地方。汉王即皇帝位,整信改封为楚王。茎参交回相印。直狙封长子窒巡为变王,任命萱参为相国。直担六年,与诸侯剖符,赐萱皇爵为列侯,食邑芒堕一万零六百三十户,世代不绝。曹参以齐相国身份攻打陈稀将张春,得胜。黥布造**,曹参跟随悼惠王率车骑十二万,和高祖合击黥布军,大胜。向南到蕲,回师平定竹邑、相、萧、留。曹参的功绩:共攻取二国,一百二十二县;俘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踯、郡守、司马、候、御史各一人。孝惠元年,废除诸侯相国之法,改以曹参为齐丞相。曹参相齐时,齐有七十座城。天下刚平定,悼惠王年轻,曹参召集所有的长老诸先生,问安集百姓的办法。而齐老儒数以百计,每个人说得都不一样,曹参不知怎样确定。听说胶西有个盖公,善于研究黄老之言,派人以厚礼请他。见了盖公,盖公对他说平安之道贵在清静而百姓自会安定,以此类推详细论述。曹参于是避离正堂,让盖公住在那裹。他的施政要领采用黄老之术,所以为齐相九年,齐国安集,人们大相称赞他为贤相。萧何薨,曹参听说后,告诉舍人赶快置办行装,“我将入朝为相。”过了不久,使者果然来召曹参。曹参要离开了,嘱咐接其相位的人说:“把齐的狱讼和市集贸易托付给你,千万不要侵扰它。”后相说: “治国难道没有比这更大的事吗?”曹参说:“不是的。狱讼和市集贸易,是用来兼容并包的地方,如果您侵扰了它,奸人在哪裹容身呢?所以我把这件事放在最先。”最初曹参微贱时,和萧何友善,等做了宰相,二人有矛盾。到萧何将死,推举的贤人只有曹参。曹参代替萧何做相国,所有的事都无所变更,全部遵照萧何的约定。选择郡国小吏出身,不善文辞的忠厚长者,就召拜为丞相史。小吏中解释法律条文深刻,想求得声名的,都排斥在外。日夜饮酒,卿大夫以下官员及宾客见曹参无所事事,来的人都想进言劝说。人一到,曹参就用醇酒给他喝,揣测他要说话了,就再让他喝酒,喝醉了之后才回去,终于没人能开口说,便习以为常了。相府后园靠近小吏的住所,小吏在住所裹天天喝酒唱歌,从吏深以为患,拿他们没办法,便请曹参游后园。听见小吏醉后唱歌,从吏希望相国召来审问。曹参却反而叫人取酒铺陈坐喝,大声唱着与其相和。曹参见人有小过错,便为他遮掩,府中平安无事。曹参的儿子曹笛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理政事,以为“难道是看我年轻吗?”于是对曹宙说:“你回去,试着私下平常随意地问你父亲:‘高帝刚弃群臣而去,帝年富力强,您为相国,天天喝酒,无所事事,怎么能为天下分忧呢?’但不要说是我告诉你的。”曹亩休假回家,有空的时候,自随其意劝谏曹参,曹参生气地责打他二百下,说: “快去入朝侍奉,天下事不是你应当说的。”到上朝时,帝责备曹参说:“与曹宙有什么关系呢?那是我让他讽谏你的。”曹参脱帽谢罪说: “陛下自己觉得圣明英武比高皇帝如何?”皇上说: “我怎么敢与先帝比!”曹参说:“陛下看我和萧何谁贤能?”皇上说: “您好像不如他。”曹参说:“陛下说得很对。高皇帝与萧何平定天下,法令已明白具备,陛下垂衣拱手,曹参等谨守职责,遵守而不丧失,不也可以吗?”惠帝说:“好!您去休息吧。”曹参做相国三年,薨,谧号懿侯。百姓歌颂他说: “萧何制法,和如画一;曹参代之,守而不失。乘此清平,民得安宁。”曹茁继承侯位,高后时位至御史大夫。传国到曾孙曹襄,武帝时为将军,攻打匈奴,薨。其子曹宗继承,犯罪,被罚作筑城劳役。到哀帝时,才封曹参玄孙之孙曹本始为平阳侯,食邑二千户,王莽时薨。其子曹宏继承,建武中首先降服河北,封平阳侯。至今已有八侯。赞日:萧何、曹参都出身于秦的刀笔小吏,当时平庸没有超群的作为。汉兴起,仰仗日月的余光,萧何因诚信谨慎守持管籥,曹参与韩信一起征伐。天下平定后,顺应百姓痛恨秦法的心理,依民所向重新开始,二人同心,于是海内得以安定。淮阴、黥布等已绝灭,只有萧何、曹参拥有功名,位于群臣之上,声名流传后世,为一代受众人敬仰之臣,使后代得到恩荫,真盛大啊!原文:萧何,沛人也。以文毋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辩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得毋行。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初,诸侯相与约,先入关破秦者王其地。沛公既先定秦,项羽后至,欲攻沛公,沛公谢之得解。羽遂屠烧咸阳,与范增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民皆居蜀。”乃曰:“蜀汉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何谏之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汉王曰:“何为乃死也?”何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语曰‘天汉’,其称甚美。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何进韩信,汉王以为大将军,说汉王令引兵东定三秦。语在《信传》。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计户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剸属任何关中事。汉三年,与项羽相距京、索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何曰:“今王暴衣露盖,数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不决。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邑八千户。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上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上曰:“夫猎,追杀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得曾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后皆莫敢言。列侯毕已受封,奏位次,皆曰:“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上已桡功臣多封何,至位次未有以复难之,然心欲何第一。关内侯鄂秋时为谒者,进曰:“郡臣议皆误。夫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失军亡众,跳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乏绝者数矣。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待陛下,此万世功也。今虽无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加万世之功哉!萧何当第一,曹参次之。”上曰:“善。”于是乃令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上曰:“吾闻进贤受上赏,萧何功虽高,待鄂君乃得明。”于是因鄂秋故所食关内侯邑二千户,封为安平侯。是日,悉封何父母兄弟十余人,皆食邑。乃益封何二千户,“以尝繇咸阳时何送我独赢钱二也”。陈豨反,上自将,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语在《信传》。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祖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长安城东,瓜美,故世谓“东陵瓜”,从召平始也。平谓何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非被矢石之难,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新反于中,有疑君心。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何从其计,上说。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曰:“为上在军,拊循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又说何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不可复加。然君初入关,本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尚复孳孳得民和。上所谓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貣以自污?上心必安。”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强贱买民田宅数千人。上至,何谒。上笑曰:“今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何,曰:“君自谢民。”后何为民请曰:“长安地陿,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为请吾苑!”乃下何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胡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予。今相国多受贾竖金,为请吾苑,以自媚于民。故系治之。”王卫尉曰:“夫职事苟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且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时,陛下自将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关中摇足则关西非陛下有也。相不以此时为利,乃利贾人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夫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上不怿。是日,使使持节赦出何。何年老,素恭谨,徒跣入谢。上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高祖崩,何事惠帝。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子禄嗣,薨,无子。高后乃封何夫人同为酂侯,小子延为筑阳侯。孝文元年,罢同,更封延为酂侯。薨,子遗嗣。薨,无子。文帝复以遣弟则嗣,有罪免。景帝二年,制诏御史:“故相国萧何,高皇帝大功臣,所与为天下也。今其祀绝,朕甚怜之。其以武阳县户二千封何孙嘉为列侯。”嘉,则弟也。薨,子胜嗣,后有罪免。武帝元狩中,复下诏御史:“以酂户二千四百封何曾孙庆为酂侯,布告天下,令明知朕报萧相国德也。”庆,则子也。薨,子寿成嗣,坐为太常牺牲瘦免。宣帝时,诏丞相、御史求问萧相国后在者,得玄孙建世等十二人,复下诏以酂户二千封建世为酂侯。传子至孙获,坐使奴杀人减死论。成帝时,复封何玄孙之子南?长喜为酂侯。传子至曾孙,王莽败乃绝。此文出自东汉·班固《汉书·萧何曹参传》扩展资料写作背景:《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由于《史记》只写到汉武帝的太初年间,因此,当时有不少人为其编写续篇。据《史通·正义》记载,写过《史记》续篇的人就有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十多人,书名仍称《史记》。班固的父亲班彪(公元3年~公元54年)对这些续篇感到很不满意,遂“采其旧事,旁贯异闻”为《史记》“作《后传》六十五篇”。班彪死后,年仅22岁的班固,动手整理父亲的遗稿,决心继承父业,完成这部接续巨作。作者简介: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东汉历史学家班彪之子,班超之兄,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卒于东汉和帝永元四年,年六十一岁。班固自幼聪敏,“九岁能属文,诵诗赋”,成年后博览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著有《白虎通德论》六卷,《汉书》一百二十卷,《集》十七卷。

文言文《曹参为相》全文翻译

曹参,字敬伯,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生前封为平阳侯,死后谥为懿侯。曹参虽在西汉相国位上只有三年,两个典故却名扬天下:“萧规曹随”、“曹参空爱酒盈樽”,是赞美还是丑化,众说纷云。
  我个人把曹参做相国(丞相)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战争年代做相国,起点是从高祖二年开始,他先后担任过代理左丞相和右丞相,终点是刘邦做了皇帝,曹参自觉地把右丞相印交回了刘邦手中,乱世丞相算是当到头了。第二阶段是和平年代做相国,即刘邦做了皇帝,天下基本太平了,曹参被委派到诸侯国齐国做相国,任职九年,待到萧何去世召回朝廷做相国,任期到病亡。
  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曹参都算得上优秀的相国,能以文治武功著称于世。战争年代的曹参,以武功著称于世:先后攻下过两个诸侯国,俘虏了两位国王、三位丞相、六位将军等,功勋声名赫起。以至于刘邦胜利了排队分果果, 大家都公推曹参排名第一,萧何第二。要不是鄂千秋从中帮腔,刘邦即使有私心于萧何,也找不到台阶下去。“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其实作用也只能雪亮在心里,上不得台面;在和平年代,曹参则以文治著称于世:治齐齐国安定繁荣、富可敌国,相汉,西汉事业蒸蒸日上步入正轨。曹参与萧何张良陈平、王陵周勃等相国不同,他们有的是能文不能武,能武不能文,既能文又能武的相国,西汉唯曹参一人而已。
我活在和平年代,只想讨论曹参在和平年代为相的事。也就是在齐国为相和接任萧何为相的事。
话说刘邦天下一统,坐上了皇帝宝座,把自己最宠信的萧何推上了相国的位子,公推排名第一的曹参肯定是不能跟萧何同在一起共事。因为一江不纳二龙,刘邦只好把曹参派到齐国去做丞相。其实曹参到齐国当丞相也好,毕竟主子悼惠王刘肥是刘邦的长子。因为是私生子,不能立为太子,刘邦就让刘肥做了最大的诸侯王,城池七十二座。我不知道刘邦出于何种考虑让刘肥做最大的诸侯王,论功行赏肯定排不到刘肥。也许是出于对刘肥或者说刘肥母亲的一种补偿考虑吧。
   刘肥太年轻,治理国家没有经验,一切朝政大事就落在曹参肩上。丞相曹参为把齐国治理好殚精竭虑,召集了齐国各地有名望的几百儒生来共商国是。这有点像我们现在的人民代表大会或政协会议,让人民代表参政议政,看来曹参思想还是比较前卫。这几百名齐地精英组成的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他们参政议政的意识得到了激发,各抒己见滔滔不绝,一人有一套治国方法。他们拿出了几百套的治国方法,方法多得让曹参无所适从。看来有时候想发动群众群策群力,出发点是好的,但未必能取得成效。曹参原指望这些代表们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想法看来是破灭了。
指望不上这些儒生的曹参并没有失望,他听说胶西有个叫盖公的,精通黄、老之术,就厚礼把他请来。盖公给曹参讲解"清静无为民自治"的道理,并具体地引申、发挥。盖公的见解很合曹参的味口。其实曹参心中早就有一个治国方略:按照齐国的风俗让齐民安居乐业,只是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案。现在盖公不但治国思路与曹参施政方针暗合,还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操作指南,这才是曹参最想要的东西。盖公受到重视,那是理所当然的事。可惜那几百位人大代表们没有领悟曹大人的精神,想脱离曹大人的治国纲领去另搞一套,岂能行不通?看来察言观色领悟领导的意旨对个人事业的成败至关重要,个人的建功立业得建立在一个大环境之中,靠个人的匹夫之勇匹夫之智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当世之人不能不察。
曹参治齐,似大禹治水,在于疏而不在于堵。曹参治齐九年,齐民安居乐业、经济蓬勃发展,被世人誉为"贤相"。


平阳苍南张姓的来历和祖籍

  张姓始祖挥公,自姬姓,世居轩辕之丘,乃黄帝轩辕公第三妃彤鱼氏所生之长子,房系总排行为黄帝之第五子,妣诸葛氏,继娶姜氏,佐父轩辕公为弓正,于战蚩尤之际,因观弧星,适时创造弓矢,甲胄,呈献轩辕公,由于战胜蚩尤,国封青阳,以官赐氏。又一说,张姓出自黄帝之孙挥。挥发明弓箭,被黄帝任命为弓正(官名)。弓正也叫弓长,即是“张”字。《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此外,春秋战国时晋国贵族解张后代以张为姓;南蛮酋长龙佑那三国时被诸葛亮赐姓为张;三国时名将张辽,本姓聂,后改姓张。故吾张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子孙蕃衍,不断发展壮大


  苍南张姓人物

  据民国《平阳县志》和《苍南县志》等史志记载,张姓人物苍南21人,其中,将军3人、地方官15人、千总3人。

  张著,蒲门(今马站)人。明洪武三年(1370)庚戌科进士,历官肤施知县、临汇府同知。

  张亨谦,霞关南坪人。张琴祖父,诰封武显将军。

  张玉珍,霞关南坪人。张琴父,诰封武显将军。

  张琴,霞关南坪人。历官云南临元镇总兵、台湾总兵。

  张霨,霞关南坪人。(张启煊三子)清光绪十一年(1885)乙酉科贡士,官居知州。

  张启煊,霞关南坪人。字焕堂,张琴次子。清同治十三年,官延建邰道兼督理华税保甲桑棉诸局务。

  张震,霞关南坪人。启煊长子,清光绪年间官广东候补监大使。

  张雯,霞关南坪人。启煊次子,清光绪年间官福建惠安知县。

  张英,霞关南坪人。字子英,启煊从子,清光绪间官霞浦县典史。

  张启奎,霞关南坪人。张琴三子,清光绪间官广东候补判官。

  张启德,霞关南坪人。张泳三子,清光绪间官福建邰武都尉。

  张启霖,霞关南坪人。张彦华四子,清光绪间官直隶州判。

  张霈,霞关南坪人。启霖子,清光绪间官保举千总。

  张美霞,霞关南坪人。启中次子,清光绪间官福建惠安知县。

  张斋,霞关南坪人。启奎长子,清光绪间官中营炮船千总。

  张桐,霞关南坪人。启德子,清光绪间官温州镇标把总、知县。

  张宗金,霞关南坪人。张霈长子,清末官登仕郎。

  张宗彦,霞关南坪人。张雯次子,清末官福建候补县丞。

  张宗陶,霞关南坪人。张雯三子,清末官福建涵江巡检。

  张宗翰,霞关南坪人。张雯四子,清末官福建候补县丞。

  张印,霞关南坪人。启煊从子,清末官福建中营千总。


  苍南县张姓迁徙情况


  苍南张姓,也是历史悠久的望族之一。据史志资料和《苍南张氏宗谱》记载,由于年远代湮,清初又值“奉旨迁界”,改世系鸿支俱难稽考。但基本上理清入迁苍南的张姓,系五代、明末以及清初来此定居。今将收录部分迁徙简介于下:


  炎亭张姓支派
  始迁祖张居正,字守道,号慕江。初仕后晋,官阖门金人。天福七年(942),由福建长溪(今霞浦)县赤岸北浦入迁杨家尖凉坪基(今炎亭)定居。长子张鼎台,居南山(今湖里张良山),至21世孙张仲表,徙居湖里;次子张鼎先,居前张;三子张鼎翰,居后张,至17世张炳笑,徙居舥艚河口;21世张起大,由河口徙居张处;21世张仲颢,由河口徙居缪家桥;24世张和庆,由河口徙居第七河;25世张明贵,由河口徙居鉴后垟;三支系子孙发达,后裔分居县内外以及全国各地。
  大观后垟张姓支派
  始迁祖张永通,字亦稽,于明宗祯十二年(1639)入迁藻溪燕坑,配王氏,生五子,长子张国与、次子张国宪、三子张国叁、四子张国肆、五子张国荣,分为五房,俱移居大观后垟。子孙发达,后裔分居桥墩方竹坑、大观垟贡、挺南联岙、灵溪街,以及平阳、瓯海、福鼎等地。
  南坪张姓支派
  始迁祖张元善、张元和、张亨云、张亨谦、张亨丹。其先祖张观保,原籍江苏常州府武进县河南厢,明初以军功授都督指挥使同领总管镇守福建兴化后所军,于永乐二年(1404)入迁永春县90都达浦楚安,传至第10世张元善、张元和,与侄张亨云、亨谦、亨丹,于清乾隆年间由永春县达浦楚安入迁来此定居;另一支张亨勤,也系张观保裔孙,由福建霞浦县水门柯溪入迁来此定居,两支合而为一,子孙发达,成为蒲门望族,后裔分居各地。
  蒲城东门张姓支派
  始迁祖张成诗。其先祖张天保,原籍北京顺天府大兴县,进士及策。清顺治间曾任提督直隶全省军务,时海乱未定,奉命督师,因延误军机被降职,派驻温州乐清营,遂挈眷入居任所。传至第4世张成诗,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负父骸入迁来此定居,子孙发达,后裔分居各地。
  蒲城南门张姓支派
  始迁祖张祖建,于清康熙年间由绍兴入迁来此定居,子孙发达,后裔分居各地。
  城门大贡黄枝花张姓支派
  始迁祖张世彩、张世完兄弟,迪功郎张廷裔孙。原籍福建永春县,初迁平阳县梅源苏家岭,于清康熙年间转迁来此定居,子孙发达,后裔分居各地。
  马站霞峰张姓支派
  始迁祖张明甫,清时由福建入迁来此定居,子孙发达,后裔分居各地。
  浦亭北岙张姓支派
  始迁祖张茂林,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596)由福建南安县13都陇尾入迁来此定居(注:此据《灵溪区地方志》记载。但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1596年,系万历二十四年),子孙发达,后裔分居灵溪街及福鼎县各地。


  苍南张姓人口


  苍南张姓人口发展史
  据民国《平阳县志·食货志》记载,平阳县张姓在北宋绍圣年间(1094—1097)统计,平阳县总人口36772人,张姓约1070人;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统计,平阳县总人口61290人,张姓约1780人。元至元年间(1264—1294)统计,平阳县总户数53072户(没有统计人口)。明洪武年间(1368—1398)统计,平阳县总人口170358人,张姓约5000人;景泰三年(1452)设置泰顺县,从平阳县归仁乡析出38都、39都、40都划入泰顺县,是年统计,平阳县总人口减至85841人,张姓约2500人;嘉靖年间(1522—1566)统计,平阳县总人口86719人,张姓约2530人。清顺治十八年(1611)统计,因平阳县沿海迁界,逃亡人数约43200人,实际居住人口43554人,张姓约1270人;宣统三年(1911)统计,平阳县总人口469760人,张姓约13620人。民国9年(1920)统计,平阳县总人口674765人,张姓约19650人。
  苍南原属平阳,于1981年从平阳析出建县。1990年7月1日零时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资料,全县张氏在籍血缘人口为30441人,占全县总人口2.91%,名列全县第9位,分布在全县72个乡镇。
  2004年7月1日,据苍南县公安户口统计资料,全县在籍张姓血缘人口为3538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95%,名列全县第9位,成为全县12大姓之一。人口比较集中的千人以上有灵溪、龙港、金乡、矾山、观美、舥艚、大渔、云岩、桥墩9个乡镇。


曹襄的曹家世系

高祖六年(前201)时,分封列侯的爵位,把平阳的一万零六百三十户封给曹参作为食邑,封号为平阳侯。 惠帝时,曹参做汉朝相国有三年时间,他死了以后,被谥为懿侯。其子曹窋接替了他父亲的侯位,为侯二十九年后去世,谥号为静侯。曹窋死后,其子曹奇接替侯位,为侯七年去世,谥号为简侯。曹奇的儿子曹时接替侯位。曹时娶了平阳公主,生儿子曹襄。曹时得了疫病,后回到封国。曹时为侯二十三年去世,谥号为夷侯。曹时的儿子曹襄接替侯位。曹襄娶了卫长公主,生儿子曹宗。曹襄为侯十六年去世,谥号为共侯。曹襄的儿子曹宗接替侯位。《史记》记载曹宗坐卫太子死,侯国废除。《汉书》则记为曹宗罪名为“与中人奸,阑入宫掖门”,曹宗用钱赎死罪而失侯,被处以完刑,为城旦。 曹宗的子女无遇害记载。汉宣帝元康四年,曹宗之子曹喜奉诏复家。汉哀帝元寿二年,曹襄之玄孙曹本始以公士爵位得到绍封。到汉平帝元始元年户数满二千户。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年,曹本始之子曹宏得到绍封。到班固著《汉书》时,曹宏之子曹旷袭平阳侯位。从西汉到东汉,平阳曹氏可谓百年侯爵。 平阳(曹参)以中涓从起沛,至霸上,侯。以将军入汉,以假左丞相定魏、齐,以右丞相,侯,万六百户。始封 六年十二月甲申封,十二年薨。子 孝惠六年,靖侯窋嗣,二十九年薨。孙 孝文后四年,简侯竒嗣,七年薨。曾孙 孝景四年,夷侯时嗣,二十三年薨。玄孙 元光五年,共侯襄嗣,十六年薨。六世 元鼎二年,侯宗嗣。二十四年。征和二年,坐与中人奸,阑入宫掖门,入财赎,完为城旦。户二万三千。七世 元康四年,参玄孙之孙杜陵公乘喜,诏复家。九世 元寿二年五月甲子,侯本始以参玄孙之玄孙杜陵公士绍封,千户,元始元年益满二千户。十世 建武二年,侯宏嗣,以本始子举兵佐军,绍封。十一世 侯旷嗣,今见。

平阳侯怎么死的

平阳公主(?—?),生于汉文帝时期,卒于汉武帝时。汉景帝刘启之女,皇后王娡长女,汉武帝刘彻同胞长姊。本封为阳信公主,因嫁于开国功臣曹参之曾孙、平阳侯曹寿,而又称其为平阳公主。
  子夫本是袭封平阳侯曹时府中的歌妓,服侍曹时的夫人平阳公主。汉武帝即位后,他的第一位皇后也就是武帝幼年时戏言要藏于金屋的阿娇无子,所以平阳公主就把邻近大户女子收买来,养在家中,准备让汉武帝选取为妃。适逢汉武帝在霸上祭扫后来到平阳侯家中,平阳公主就将这些美女装饰打扮起来,供汉武帝选择。但汉武帝看后,觉得都不满意。在武帝与平阳公主一起饮酒的时候,又让歌女起舞助兴,汉武帝便看中了子夫。随后,汉武帝起坐更衣,子夫便来服侍,一见倾心。这样,平阳公主送子夫入了宫。入宫一年多来,由于陈皇后的妒忌,被贬为宫婢,再也没有得到汉武帝的宠幸。后来汉武帝释放一批不中之后,卫子夫果然步步高升。卫子夫的弟弟卫青也在对匈奴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使得大汉北方边境得以长治久安。
  褚少孙的史记补述里载:汉匈大战之后,正逢平阳公主寡居,要在列侯中选择丈夫,许多人都说大将军卫青合适,平阳公主笑着说:他是我从前的下人,过去是我的随从,怎么能做我的丈夫呢?左右说:大将军已今非昔比了,他现在是大将军,姐姐是皇后,三个儿子也都封了候,富贵震天下,哪还有比他更配得上您的呢。汉武帝知道后,失笑道:当初我娶了他的姐姐,现在他又娶我的姐姐,这倒是很有意思。于是当即允婚。时迁事移,当年的仆人就这样做了主人的丈夫。
  此处仅供参考,因褚公所记史料与司马迁所记几乎处处矛盾!平阳极可能是在元鼎年间嫁与卫青,而不是元朔五年或六年卫青官拜大将军时,汉书载的是元狩四年拜大司马后!
   婚姻历程
  一、初嫁平阳侯曹时,生子曹襄
  平阳公主嫁给曹时的时间已经无法考证,可以确定的是,汉武帝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曹时去世了,平阳公主成了寡妇。
  《史记·曹相国世家》:子时代侯。时尚平阳公主,生子襄。时病疠,归国。立二十三年卒,谥夷侯。子襄代侯。
  二、改嫁汝阴侯夏侯颇,夫妻异心
  如果按照褚少孙的记载,那么平阳公主在曹时死后足足守寡七年才再次改嫁。但是实际上,她改嫁给了汝阴侯夏侯颇。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子侯颇尚平阳公主。立十九岁,元鼎二年,坐与父御婢奸罪,自杀,国除。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元光二年,侯颇嗣,十八年,元鼎二年,坐尚公主与父御婢奸,自杀。
  上面两段描写的明显是同一个人——汝阴侯夏侯颇。夏侯颇在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嗣侯,后来娶了丧夫的平阳公主。不料,在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他犯了与父妾私通之罪,自杀国除。这个时候,他已经嗣侯十八年,私通行为恐怕不是一朝一夕,之所以在元鼎二年事发,恐怕和另一个人的死有关,那就是平阳公主的儿子曹襄,也死在元鼎二年。
  《史记·曹相国世家》:襄尚卫长公主,生子宗。立十六年卒,谥为共侯。子宗代侯。
  三、再嫁卫青,夫妻合葬
  平阳公主再次成了寡妇,这一次的打击比第一次还要大,因为她的儿子曹襄也去世了,而孙子曹宗是在她出嫁到汝阴侯家之后出生的,祖孙二人从小就不在一处。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大将军以其得尚平阳长公主故,长平侯伉代侯。
  在嫁给卫青之后,《史记》对平阳公主的记载从“公主”变成了“长公主”,也许这正是汉武帝刘彻对姐姐婚姻家庭不幸的一种补偿。但是这次婚姻也没有撑过十年,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卫青病逝。
  平阳公主第三次成了寡妇,再也没有改嫁,死后与卫青合葬,都陪葬茂陵。


上一篇:流星群

下一篇:2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