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学

时间:2024-04-20 23:40:37编辑:优化君

地理学科是学什么的

地理学(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层空间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综合体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的一门学科,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地名学的其他资料

在研究聚落起源方面,地名资料更有价值。对地方性地名通名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当地的特殊地理景观。地名学的分支学科有研究地名基本原理的普通地名学,包括研究地名的本质和功能、产生和发展以及分布的规律;有研究一定区域内地名的系统及其与自然、人文地理环境关系的区域地名学 ;有研究个体地名的地名考证学;有研究地名的语音、书写和译写标准化,以及地名储存、检索、管理的实用地名学。由于地名学自身的发展还欠成熟,上述分科还不成为独立的分支学科。

一些地名的有趣来历。

1、赣州:因东有章水,西有贡水,市在二水之间,二水之名合为“赣”字,因以得名。2、景德镇:宋真宗景德年间,因此地烧御用瓷器上有“景德年制”字样,故改名“景德镇”。3、杭州:传说大禹治水时到了这里,舍航登陆,“航”“杭”同音,故叫“杭州”。4、武汉又称"江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中云:“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所谓江城,乃指武昌,后沿称武汉为江城。5、火星村(浙江):新中国成立之初,成立了“星火农业生产合作社”,取星火燎原之意,寄托村民们希望农业生产呈现星火燎原、欣欣向荣发展的愿望。这就是“火星村”村名的雏形。到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改称为“火星大队”,至此,“火星”这一名字就被延续了下来。

广州地名的来历?

一、东汉末年,广州属于吴国,公元216年吴国交州刺史步骘把交州治从梧州迁回广州,公元226年并将交州改为广州,广州因此得名,并一直延续至今。二、历史沿革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在广州地区设南海郡。 当时南海郡尉任嚣在现中山四路旧仓巷附近修建城廓,称为“任嚣城”,广州为郡治所在地。秦朝为了巩固在岭南的统治,从中原迁居五十万居民到岭南,其后经过两晋、两宋、明末三次中原移民高潮,逐渐形成了广府、客家与福佬民系三大民系,并形成独特的岭南文化 。汉武帝于公元前111年平定了南越国后,把原赵佗割据地区划分为九郡(后缩为七郡),广州仍称南海郡,归属交趾部后称交州, 南海郡行政范围缩小。交州治所在地曾移至广西梧州,广州城曾一度较前衰落。东汉末年,治所再次迁回,并改名广州。晋代,广州仍称南海郡,为州治所在。唐代,广州称为广州都督府,是岭南道的道治与都督府治所在地。公元970年,宋平南汉后,废兴王府仍称为广州(其后一直沿用广州名称),广州为广南东路路治地(简称广东。广东省之称自此开始)。元、明、清各朝代,广州先后称广州路(元代),广州府(明、清时),均为省治地(元代广东省称广东道, 明代称广东布政司,清称广东省)。扩展资料广州的地理环境广州地处中国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中国南海。东连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三水、南海和顺德,北靠清远市区和佛冈县及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中国的“南大门”,是广佛都市圈、粤港澳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广州地处亚热带沿海,北回归线从中南部穿过,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为特征。全年平均气温20-22为摄氏度,是中国年平均温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广州属于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北部是森林集中的丘陵山区,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市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为1210米狂藏东北部为中低山地,有被称为“市肺”的白云山;中部是丘陵盆地,南部为沿海冲积平原,为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广州市地处南方丰水区,境内河流水系发达,大小河流(涌)众多,水域面积广阔,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2条,河宽5米以上的河流1368条,总长5597.36千米,河道密度达到0.75千米/平方千米,构成独特的岭南水乡文化特色

为什么说《水经注》是地名学研究的光辉典范?

郦道元的《水经注》既然是一部地理著作,当然对地名多有记载。《水经注》中提到的地名约有20000个,大大超过以往任何一部地理著作。《水经注》还对2400多个地名的名字由来进行了解释。其中有以人物命名的,如杭州的吴山古称胥山,是因为吴国大夫伍子胥以死相谏,吴人立祠纪念。有的以史迹命名,如萧山的西兴古称固陵,因为越国将军范蠡(lí)在此筑城固守,所以叫做固陵。这可以说是《水经注》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地名学研究的光辉典范。

《水经注》的主要贡献在哪方面?

《水经注》是南北朝时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详细介绍了我国境内诸多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水经注》文笔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水经注》归根到底是一部地理学著作,因此它的主要贡献还是在地理学方面。它是全方位介绍全国水资源的专书,是一部以河流为纲介绍全国的地理著作。同时,将野外考察与地理文献研究相结合,这对地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成熟与完善有重大推动作用。此外,《水经注》在文字上十分生动,内容丰富多变,具有相当高的文学水平。

相声 < 地名学> 的具体台词

相声:地名学(原著:马季)

甲:相声演员哪,不仅是个演员,还应是个作家。
乙:您怎么样?
甲:我就是个作家。
乙:您是怎么个作家?
甲:我常坐在家里。
乙:这么个作家!
甲:我常在家里写作。
乙:您有什么大作?
甲:最近我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
乙:您的文章发表在什么报纸上?
甲:就发表在那个什么《明天日报》上,
乙:《明天日报》?
甲:啊。
乙:那我哪能看到?
甲:哎,我建议你应该看看。
乙:您的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
甲:我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是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方的名称连接在一起的,
乙:哦,全是地名。
甲:对对对。
乙:那您这篇文章写的什么内容?
甲:写我出国探亲的一段经历。
乙:您出国?
甲:是啊。
乙:看谁去?
甲:看我姨去。
乙:你姨是谁?
甲:夏威夷。
乙:夏威夷?,那是你姨吗?
甲:是啊。
乙:这就开始了?
甲:往后听吧,全有地名。
乙:那么你姨住哪里?
甲:我姨住在冰岛。
乙:冰岛。
甲:哎。
乙:那地方可冷啊。
甲:冷不要紧,我衣服穿的多。
乙:您穿什么呀?
甲:里面我穿一件天山(衫)。
乙:天山?
甲:外边穿着昆仑山。
乙:哇。
甲:还有喜马拉雅山。
乙:好啊,三座大山。
甲:下边穿一条巴库(裤)。
乙:巴库?
甲:料子挺好的。
乙:什么料子的?
甲:毛里求斯(丝)的。
乙:那脚上呢?
甲:脚上蹬着一双高筒皮靴。
乙:你这靴子是皮革还是人造革?
甲:是大马士革的。
乙:有这革吗?
甲:头上还戴着一顶乌克兰式的巴士帽。
乙:你戴它干吗呀?
甲:为了保护我 的两只尼泊尔(耳)。
乙:尼泊尔?
甲:对呀!穿戴好之后。我乘着飞机出发了。
乙:你坐747还是三叉戢啊?
甲:不是,我坐的是赫尔辛基(机)。
乙:有这飞机吗?
甲:下了飞机我找了一条船。
乙:什么船?
甲:阿根廷(艇)。
乙:阿根廷?
甲:这船漂亮极了。
乙:说给大伙听听。
甲:前面插着攀枝花。
乙:哦。
甲:后面挂着西雅图。
乙:恩。
甲:中间竖起了吐鲁番(帆)。
乙:是只大帆船啊?
甲:下船之后我骑马。
乙:什么马?
甲:巴拿马。
乙:巴拿马?这能骑吗?
甲:能骑。我骑着巴拿马赶了两天两夜。
乙:那得走多远哪?
甲:我计算了一下,大概走了新德里吧。
乙:新德里是多少啊?
甲:这是新的计量单位,你不懂。我绕过北部湾,翻过新加坡,最后到了冰岛。哎,那冰岛四面全是水啊。
乙:什么水啊?
甲:左边尼罗河,右边永定河。
乙:啊?
甲:前面洞庭湖,后面珠江。
乙:什么乱七八糟的?
甲:这水里还有特产哪!
乙:有什么特产?
甲:盛产爪哇(蛙)。
乙:爪哇是什么动物?
甲:这种动物浑身长满加尔各答的。
乙:哦,浑身的疙瘩。
甲:叫出来的声音很怪。
乙:怎么叫?
甲:“巴——古巴”。
乙:这是爪哇叫的?
甲:我听着害怕啊。
乙:怎么办?
甲:赶紧往前跑。
乙:跑哦哪里去了?
甲:跑着跑着进了一个村子。
乙:什么村子?
甲:石家庄。
乙:石家庄里有什么?
甲:石家庄里有柬埔寨,柬埔寨里有华尔街。
乙:哦?/!
甲:华尔街东面有一高大的建筑物。
乙:有什么建筑物?
甲:卢森堡。
乙:卢森堡在那里呀?
甲:到堡里看看去吧。
乙:对!进里边瞧瞧。
甲:到里边一看。哇——
乙:怎么样?
甲:两边一间间全是名古屋。
乙:这房子还真不少。
甲:屋子漂亮极了。
乙:怎么着?
甲:地上铺的全是比利时(石)。
乙:比利时铺地上了?
甲:一根根柱子全是塔里木的,墙上抹的都是安徽(灰)。
乙:这安徽是什么灰啊?
甲:好灰。屋顶上五颜六色的全是日内瓦。
乙:日内瓦也盖上了?
甲:屋子前面是万顷良田。
乙:都种着什么?
甲:种的都是高产作物,
乙:都有什么?
甲:这边种着丹麦。
乙:丹麦?
甲:那边种着北海道(稻)。我一打听这就是我姨家。
乙:到家了,那赶紧叫门吧。
甲:我走道门前,“啪啪啪”一拍这也门。
乙:也门?那叫家门。
甲:哎。家门,全家人跑出来迎接我。
乙:都是谁呀?
甲:先出来的是我姨的几个女儿,我的几个表妹。
乙:都是谁呀?
甲:她们叫波兰、荷兰、新西兰、纽芬兰。
乙:那是你表妹啊?
甲:后面还跟着几个表哥。
乙:他们又是谁呢?
甲:摩洛哥、墨西哥、芝加哥、摩纳哥。
乙:听这几个哥哥。
甲:他们见了我很亲热,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
乙:他们叫你什么呀?
甲:哟,你好,拉瓦尔品第(弟)。
乙:那是你呀?
甲:他们全家在门前用当地的仪式欢迎我。
乙:什么仪式?
甲:我表哥吹起好望角,我表妹敲起开罗(锣)。
乙:挺客气的,
甲:我姨妈和姨父给我唱了段圣地亚哥(歌)。
乙:还真热闹。
甲:欢迎完了往屋里走。
乙:进去吧。
甲:走着走着坏了,眼前一片慕尼黑。
乙:那开灯啊。
甲:不行。
乙:为什么?
甲:缅甸。
乙:缅甸?停电啊?
甲:没关系,我表妹拿出一支希腊(蜡)。
乙:希腊?
甲:点着之后屋里一片仰光。
乙:亮堂多了。
甲:我一看他们家,太漂亮了。
乙:怎么样呢?
甲:地上铺着巴基斯坦(毯)。
乙:巴基斯坦怎么铺地上了?
甲:窗上挂着华沙(纱)的窗门帘。
乙:是够漂亮的,
甲:床上的被子是布达佩斯(丝)的。
乙:真讲究。
甲:桌上有一个笔筒。
乙:哦?
甲:插着一支密西西比(笔)。
乙:咳!
甲:旁边放着书。
乙:什么书?
甲:有雅典,有瑞典。
乙:哦,是经典著作。
甲:还有一个小盒,我打开一看——
乙:什么呀/
甲:印尼。
乙:印泥啊。
甲:我一看屋里没沙发没椅子。
乙:那我们坐哪里呀?
甲:全坐大坂。
乙:大板凳啊?
甲:我姨父给我端上许多水果盛情的款待我。
乙:都有什么呀?
甲:我一看第一盘。
乙:恩。
甲:刚果。
乙:刚果?我没吃过。
甲:尝尝吧。我拿一个咬了一口,哎哟,——
乙:怎么了?
甲:咯了我这西班牙。
乙:谁让你这么着急?
甲:赶紧吃第二盘。
乙:第二盘是什么?
甲:巴黎(梨)
乙:好吃吗?
甲:黎巴嫩的。
乙:黎巴嫩啊?
甲:我姨父又端了一盘当地的特产。
乙:什么呢?
甲:尼加拉瓜。
乙:尼加拉瓜?味道好吗?
甲:好极了吃的我嘴角都流出秘(蜜)鲁来了。
乙:是够甜的。
甲:一会儿工夫,饭菜又准备好了。
乙:都有什么菜呢?
甲:我一看,哇,尽是好吃的。
乙:你给说说。
甲:香酥洛衫基(鸡)。红烧斯德哥尔摩(蘑)。
乙:恩。
甲:虾仁炒约旦(蛋),清蒸乌拉圭(龟)。
乙:这都能吃吗?
甲:能吃,我脱了衣服坐在凳子上就吃上了,也顾不上马耳他了。
乙:这叫什么话?
甲:我一边喝横滨酒一边吃羊肉大葱佛得角(饺)。
乙:吃饺子?
甲:恩。
乙:吃了 多少?
甲:我吃了40多个佛得角。
乙:真不错。
甲:最后我又喝了两碗广州(粥)。
乙:稀的呢。
甲:恩,吃的我的肚子——
乙:怎么了?
甲:蒙古蒙古的。
乙:蒙古在这儿?
甲:内蒙古。
乙:内蒙古?
甲:吃的我尽打布拉格(咯)。
乙:谁让你吃那么多?
甲:晚上我睡不着觉。
乙:怎么了?
甲:外面刮起了珠穆朗玛峰(风)。
乙:这风可不小啊。
甲:我姨怕我揶路撒冷。
乙:那怎么办呢?
甲:她找来了保姆,
乙:保姆是谁呢?
甲:达累斯萨拉姆。
乙:那是保姆?
甲:她抱着被子走近来了。
乙:是吗?
甲:她给我铺上了萨拉热窝。
乙:好大的被窝。
甲:我往里边一钻,呵——
乙:怎么样?
甲:里约热内庐(炉)。
乙:挺热乎的。
甲:一会儿工夫捂了我有头阿富汗。
乙:是够热的。
甲:可是到了半夜我仍是睡不着。
乙:又怎么了?
甲:肚子撑的太难受了。
乙:谁让你吃那么多?
甲:坏了,恐怕要拉法兰西(稀)了。
乙:那赶紧上厕所吧。
甲:跑到厕所我一拉澳门。
乙:澳门?
甲:厕所里头有人。
乙:谁在里头?
甲:阿拉伯在里头。
乙:那你跟他说说呀。
甲:我跟他说了这情况,他在里边答话了。
乙:他说什么呀?
甲:等我出去之后你再进来,咱们俩伦敦(轮蹲)。


学习历史主要学什么?

学习历史主要学历史学专业,要求学生学习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整体人类文明的一般发展历程和世界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接受史学理论、史料学、历史地理学、国际政治学、国际经济学、国际关系学、外国语及文化人类学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历史学类专业主要包括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一级学科,以及博物馆学、民族学、文物学等二级学科。历史学最早产生于春秋战国,孔子就已经开始历史学教育,创作《春秋》著作。到汉朝司马迁父子建立更加完善的历史学体系和创作形式,历史学已经开始成为官方研究重点。东汉的班固就是在专门保存书籍的兰台(御史台)修史,开始官方对史学的控制,禁止私人修史。 史学摆脱对经学的依附地位,并与传统的经、律两学鼎足而立,成为官学中一个完全独立的部门,这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上还是极具重要意义的。后来它有了编纂学、文献学的内容;至清代乾嘉时期,人们又赋予了史学以历史叙述技巧和历史认识方法等内容。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上,作为人类过往社会客观存在的“历史”与作为一种专门性学问的人们对它进行认识、描述的活动及其结果的“史学”,最后实现了初步的分离。这是古代历史学家经过数千年探索的结果,亦是他们在史学认识上的最大成就之一。扩展资料:1、坚持历史学是一门科学的历史学家,一方面沿着卢基阿努斯开辟的认识路径,从历史学与文学的区别中把真实性确定为历史学的本质特性之一;另一方面,沿着马克思和恩格斯开辟的辩证的、历史的和唯物的认识路径,从历史本体论和史学本体论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历史学研究对象的客观实在性,从而为历史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历史学是科学。它的科学性的一般根据有二:一是它的研究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和真实性。历史学研究的对象——世界各民族、国家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等,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历史运动事实和过程,——作为历史存在,是客观实在的东西,它不以历史认识者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具有客观实在性和真实性。3、中国历史学的科学性,除它具备了一门学科的科学性所必须符合的一般性要求以外,根本的依据就在于它是归属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范畴的一门学科。换言之,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科学性,根本地决定了中国历史学的科学性。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历史学

学习历史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学习方法
(一)抓好预习环节
预习,即课前的自学。指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是上课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有些学生由于没有预习习惯,对老师一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教师讲课。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呆板被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学生虽能预习,但看起书来似走马观花,不动脑、不分析。这种预习一点也达不到效果。
1.预习的好处
(1)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补上这部分的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拌脚石”。这样,就会顺利理解新知识。
(2)有利于听课时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对听课内容选择性强。明确哪些知识应该放上主要精力,加强理解和消化;哪里应该重点记笔记,做到心中有数。
(3)预习有利于弄清重点、难点所在,便于带着问题听课与质疑。注意力集中到难点上。这样,疑惑易解,听起来轻松、有味,思起来顺利主动,学习效果高。
(4)预习可以提高记笔记水平。由于课前预习过,讲的内容和板书,心中非常清楚。上课时可以不记或少记书上有的,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从而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上。
2.预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预习时要读、思、问、记同步进行。对课本内容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不必求全理解,疑难也不必钻深,只需顺手用笔作出不同符号的标记。把没有读懂的问题记下来,作为听课的重点。但对牵涉到已学过的知识以及估计老师讲不到的小问题,自己一定要搞懂,以消灭“拦路虎。”
(2)若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现在想改变方法,先预习后上课,但不能一下子全面铺开,每门功课都搞提前预习。这样做会感到时间不够用。显得非常紧张,不能达到预习效果。因此,刚开始预习时,要先选一两门自己学起来感到吃力的学科进行预习试点,等到尝到甜头,取得经验后,并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再逐渐增加学科,直到全面铺开。
(3)预习应在当天作业做完之后再进行。时间多,就多预习几门,钻得深一点;反之,就少预习几门,钻得浅一点。切不可以每天学习任务还未完成就忙着预习,打乱了正常的学习秩序。
(4)学习差的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听不懂,课后还需花大量的时间去补缺和做作业,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挤不出一点时间去预习。其实,这种学生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不预习上。学习由预习、上课、整理复习、作业四个环节组成。缺了预习这个环节就会影响下面环节的顺利运转。这些学生必须作好在短期内要多吃点苦的思想准备。在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后,要安排一点时间预习。这样做虽然费了时间,但上课能听得懂,减少了因上课听不懂而浪费的时间,同时,还可以减少花在课后整理、消化、作业上的时间。时间一长,运转正常了,学习的被动局面也就会改变,就再也不需加班加点了。
3.预习的要求
(1)要注重讲究实效,不搞形式。要根据学习计划安排时间,不能顾此失彼。预习一般要安排在新课的前一天晚上进行。这样,印象会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应重点选择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又轮到讲授新课的科目进行预习,其他科目只需一般性的预习。某些学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授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2)预习的任务是通过初步阅读,先理解感知新课的内容(如概念、定义、公式、论证方法等),为顺利听懂新课扫除障碍。具体任务是:①复习、巩固和补习有关已学的旧知识,找出新课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把理解不透的记下来。②初步弄清新课中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这些知识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了什么?并找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费解的地方。③预习时要看、思、做结合进行。看:一般是把新课通读一遍,然后用笔勾划出书上的重要内容。需要查的就去查一查;需要想的就应该认真想一想;需要记的就应该记下来。思:指有的时候要想,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做: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对课本后的练习题要进行尝试性的做一做。问答题答一答。不会做,不会答可以再预习,也可以记下来。等教师在授课时集中注意听讲或向老师提出。预习以后,还要合上书本,小结一下。这样做能使自己对新教材有更深刻的印象。
(二)注重听课环节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因此,听课是学生接受教师指导,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保证高效率学习的关键。听课时,有的学生全神贯注,专心听讲;有的分心走神,萎靡不振,打瞌睡。有的像录音机,全听全录;有的边听边记,基本上能把教师讲的内容都记下来;有的以听为主,边听边思考,有了问题记下来;有的干脆不记,只顾听讲;有的边听边划边思考。思考时,有的思考当堂内容,有的思考与本课相关的知识体系,有的思考教师的思路,有的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的思路比较。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听好课的目的呢?总的要求是要抓住各学科的不同特点,带着问题听,听清内容,记住要点,抓住关键,着重听老师的讲课方法与思路,释疑的过程与结论。具体要求:
1.要充分认识老师在上课时的重要作用。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他在课堂中的分析讲解远比课后辅导要详细得多,这也是学生自已看书无法比较的。课堂教学是老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一条最简捷的路。因此,每个学生都应该虚心向老师学习。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上好每一节课。
2.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走,千万不能思想开小差。如果在老师启发下,自己有了比较好的想法,可以在笔记本上记下来,等下课后再去深入思考或请教老师和同学。总之,课堂上的“分心”,是学习的大敌。
3.听课中可以尝试在老师没有作出判断、结论之前,自己试作判断、试下结论。看看自己想的与老师讲的是否一致。找出对与不对的原因。
4.要力求当堂理解。理解是掌握事物本质、内部联系及规律的思考过程。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当堂理解呢?在课堂上,你想的应与老师讲的统一,你思考的问题应与老师讲的问题统一。在教师的启发下,你要始终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如果在思考中出现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应举手提出问题。如果课堂上老师没有时间解答你的问题,应继续听老师的讲解。课后再去请教老师。
5.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跑。听课是为了增长知识和发展智力。因此,不能把知识听懂了就算课听好了等同起来。高水平的听课应该不仅注意老师传授的具体知识,更应该注意老师讲课的思路。追着老师的思路跑,目的在于把老师讲课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思维方式,思维过程搞清楚。学习老师是如何进行周密科学思考的,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有的学生不注意老师的讲课思路,而偏重于记忆老师的推导,总结出来的公式或结论,认为这是听课的主要目的。其实,这样掌握的知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死知识。这种死知识忘得快,又不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更谈不上发展智力。
6.要抓住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和学科特点的关键。知识内容的关键一般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关系式以及公式、定义。当老师讲解这些关键知识时,你一定要特别注意,抓住不放。同样,不抓住学科特点的关键学习,也会影响你的学习效果。实际上,各门学科的内容体系、发展思路、训练要求以及教的方法各有特点。学习中非抓住这些特点不可。如物理、化学、生物课要特别注意观察和实验,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概念和规律。数学要通过大量演算,证明等练习获得数学知识,培养出数学思维能力。语文和外语在听课时,主要抓住字、词、句、篇等方面的知识点,并且通过听、说、读、写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和文字。
(三)紧抓复习环节
复习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学习情况对学习进行适当调整,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因此,每上完一节课,每学完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册书都要及时复习。若复习适时恰当,知识遗忘就少。早在1885年,德国的心理学家艾滨浩斯,通过实验发现刚记住的材料,一小时后只能保持44%;一天后能记住33%;两天后留下的只有28%;六天后为25%。所有的人,学习的知识都会发生先快后慢的遗忘过程。一些记性好的学生是因为能经常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上进行复习,做到“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从而形成了惊人的记忆力。因此,很多学生对所学知识记不住,并不是脑子笨,而是不善于复习,或复习功夫不深。
1.复习的要求
(1)课后应及时把老师讲的和板书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看看能想起多少,忘了多少。然后翻开笔记,查找漏缺。
(2)看教材时,应边看边思,深思重点、难点。分析疑点、深化理解。
(3)看阅必要的参考书,充实课堂所学的内容。
(4)整理与充实笔记,对知识进行归类,使知识深化、简化、条理化,并按规律去加强记忆。
(5)加强练习。练习一般应在复习后进行,也可边复习边练习。在复习过程中,加强练习,能提高复习效果。
(1)及时复习。当天学的知识,要当天复习清,决不能拖拉。做到不欠“帐”。否则,内容生疏了,知识结构散了就要花费加倍时间重新学习。要明白“修复总比重建倒塌了的房子省事得多”。
(2)要紧紧围绕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定律复习。思考它们是怎么形成与推导出来的?能应用到哪些方面?它们需要什么条件?有无其他说法或证明方法?它与哪些知识有联系?通过追根溯源、牢固掌握知识。
(3)要反复复习。学完一课复习一次,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复习一次。学习一阶段系统总结一遍。期末再重点复习一次。通过这种步步为营的复习,形成的知识联系就不会消退。
(4)复习要有自己的思路。通过一课、一节、一章的复习,把自己的想法,思路写成小结、列出图表、或者用提纲摘要的方法,把前后知识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
(5)复习中遇到问题,不要急于看书或问人,要先想后看(问)。这对于集中注意力、强化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很有好处。每次复习时,要先把上次的内容回忆一下。这样做不仅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而且对记忆有很好的效果。
(6)复习中要适当看点题、做点题。选的题要围绕复习的中心来选。在解题前,要先回忆一下过去做过的有关习题的解题思路,在这基础上再做题。做题的目的是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做综合题能加深知识的完整化和系统化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独立完成作业环节
独立完成作业是深化知识,巩固知识,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复习与应用相结合的主要形式。然而,有些学生没有真正利用好这个环节。他们一下课就抢着做作业,作业一完,万事大吉。更有些学生课上根本没听懂,下课后也不问,作业抄袭后向老师交差完事。其实,做好作业有以下意义:
1.可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做作业可以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补救。
2.通过做作业时的思考,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易混淆的概念搞清楚,把公式的变换搞熟练。总之,有利于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3.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因为作业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必然会促使自己积极思考,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做完作业后,不能把它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为总复习积累资料。复习时,翻阅一下记录的作业,既方便省事,又印象深刻。
做作业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1.审题。审题是做作业十分重要的一步。拿到一个题目,首先应判断它属于哪一类,难易的程度如何?分清题目的条件和要求。已知条件是什么?从题目提供的信息中还能挖掘出什么条件?它的要求是什么?同时要让自己的思路顺着题目的路子思考。通过思考、准确、透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分清已知条件有哪些,题目要求的结论是什么。在审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哪些地方没有直接用语言表示出来,而隐含在题目中的其他形式条件,即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
2.寻找解题途径。方法一般有三种:一种是“由因导果”,可以表述为:“已知→可知→可知……”,最后到达结论。第二种是“执果索因”,即结论←需知←需知←……”。这样一层一层的追下去,直到追到已知条件全部有了为止。这样。已知条件和要求结论之间的道路就打通了。第三种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题目,就需要我们用前两种的综合办法,以尽量缩短条件与结论的距离。即一方面从已知条件推出一些可知的中间结果,另一方面根据题目的要求分析出一些需知的中间结果。需知与已知一旦统一,则可得到解题的途径。
在寻找解题途径中,要广泛联想与这些条件和结论有关的概念、公式、法则和方法等。联想过去是否解过和与此相同或相近的题目。那时是怎样解的?如果能联想起有关的旧知识,即与此题相应的规律原理、原则、公式就会浮现在脑海中,使解题的思路更加开阔。联想越广,跨度越大,得到的解题效果也越佳。
有时因为题目较复杂,为了思考方便,也可以把审题的过程画成简图。这实际上是一个运用学过的知识,把题目加工、改造的过程。经过加工,思路明了,解题捷径就会出现在眼前。
3.正确解题,经过①②两个步骤,已经寻得解题的途径,判定了解题的方案。但在实施时还要注意解题的保质保量。要做到这点,解题的步骤必须按部就班,一步步演算。书写规范化,格式明了,表达准确。要做到这点,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除此以外,在解题中,重要的知识点应写出来,繁题要简写,简题要详写。
4.注意检查。就是回过头来再检查一遍,看看是否题目要求的解都求出来了,有没有漏解。是否求出的解均符合题目的要求,有没有错解。检查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一环。检查的方法很多。①步步检查法。即从审题开始,一步步检查。这种方法可以检查出计算、表达上的错误。②重做法。即重做一遍,看结果是否一样。③代入法。将计算结果代入公式或式子看看是否合理。同时,还要注意锻炼一题多解、一题多想。比较归类的解题习惯,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认真记好课堂笔记
记笔记是为了学,为了懂,为了用。记笔记的原则是以听为主,以记为辅。简练明白,提纲挈领,详略得当。难点不放过,疑点有标记。不乱,不混,条理明。对联想、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笔记要留有空白处,便于复习时补缺。
笔记的主要内容有:
1.记讲课提纲,解题思路,难于理解的重点及难点以及自己悟出的重要体会。
2.老师解决问题时提出的观点、论据与推导论证过程。精、巧、新的解题方法。
3.课堂上没有解决的疑难。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或结合点。容易发生错误和混淆的概念。
4.记要点,书上有的不必多记,可在笔记上留下空白,课后补记或对照课本复习。
5.预习时发现的问题、体会,自己掌握不好的旧知识。
6.摘录参考书上对课本内容有针对性帮助的材料。
记笔记的好处有:
1.思想不易开小差,因上课时要边听边记边思考。能保持注意力集中、持久,加强对知识的接受与理解。
2.记笔记要手、眼、耳、脑并用,使感觉器官和思维得到综合训练,提高学习能力.


专有名词有哪些

专有名词主要指人名、地名、江河湖海名、书名、标题、歌曲名、机构、月份、星期、节日或某一事物所特有的名称等。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一般都要大写。1、人名Einstein爱因斯坦、Gorky高尔基、Mark Twain马克•吐温、Helen Keller海伦•凯勒2、地名Beijing北京、Seoul首尔、America美国、Asia亚洲3、江河湖海名the Changjiang River长江、the Yellow River黄河、West Lake西湖、South China Sea南海4、书名、标题名、歌曲名Wuthering Heights《呼啸山庄》(书名)、Love Story《爱情故事》(歌曲名)、Memory《记忆》(音乐剧《猫》的主题曲)5、机构the 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CCTV中国中央电视台6、月份、日期January一月、September九月、Tuesday星期二7、节日Christmas Day圣诞节、New Year's Day新年

常见的地名类型?

关于重庆北部新区四镇地名的由来

人和:清道光年间更名瓦店子场为人和场,取人以和为贵之意。

大竹林:由于当地自然村原名大竹林,因以命名。

礼嘉:清乾隆初已建为李家场,因隶属江北厅礼里,地濒嘉陵江边,故更名礼嘉

鸳鸯:在原鸳鸯乡政府所在地场边小溪上30米间有两桥并列;又有大树一棵两枝主干直搭对岸,形成天然桥梁,似鸳鸯展翅,匍匐溪面,故名。(出自江北志第三章二节)




重庆城地名最“喜剧”

作者:陈仁德

说聊斋,话聊斋,重庆的地名有点怪;虾子 、癞子坝,这样的地名惹笑话;蚂蝗石、麻风河,叫我说都不好说;不好说,也要说,说来大家乐一乐。

沙区篇

“犀牛”还在“屙屎”呀?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上月某天,本城一家媒体登出了一则停电通知,上面赫然写着:“停电范围包括沙坪坝区的犀牛屙屎和犀牛屙屎抽水”,天啦,“犀牛屙屎”和“犀牛屙屎抽水”,这是什么地名啊!不少读者看到报纸后都很气愤,他们不相信自己身边这座美丽的城市竟有如此丑陋不堪的地名。一些读者就此提出了质疑和抗议。后来有关人士到区政府查询,区政府的人也搞不清楚,问到街道上才搞清楚了,你猜啷个回事?沙坪坝区还真有“犀牛屙屎”和“犀牛屙屎抽水”这两个地名。这下大家更气愤了,直辖多年了,重庆一直在大步走向文明与进步,这样的地名岂不损坏了重庆的形象?

江北篇
“虾子土扁”太“虾子”
接下来的故事是:今年秋天的一天,江北区政府邀请了一批知名的文化人开会,开会的议题不是别的,是讨论如何为一个地名更名。大家都知道,江北区政府将搬迁到另一个地方去重起炉灶,堂堂区政府所在的地方当然要很气派,可惜那个地方却有一个十分难听的名字,叫虾子 。众所周知,虾子在巴渝方言里是贬义的,一般是指那些卑微委琐的人,谁也不愿当虾子。如今区政府要建在那里,在有些人看来,就有几分尴尬了。
虾子 是怎么得名的呢?那是因为那里的一条小溪里有一块石头形似虾子的缘故。好家伙,后来高速公路修建到那里时,便在路边高高地树起了一个标志性的字牌,上面大书“虾子扁”三个字,过往车辆老远就能看见,这下虾子 便声名远扬了。
且说江北区政府的会开了半天,与会者都一致认为虾子 实在是有损形象,但终于也没有确定出更好的名字来替代,所以,直到今天,你从那里经过,虾子 三字依然高高地耸立在那里。

恶俗篇
“癞子”“麻风”要医治
两个故事讲完了,但是重庆的恶俗地名远不止这些哟,类似的地名还真不少。随便说几个吧:蚂蝗石、黄泥塝、癞子坝、麻风河、歪嘴子,简直吓人一大跳,听到都恶心,谁能相信这竟是一个正在向国际大都市迈进的城市里的名字?我们当然知道,每个地名后面都有自己的来历,比如蚂蝗石,一定是那个地方曾经蚂蝗猖獗;黄泥塝一定是相当于黄土高坡的那种,但是我们无论怎么也从中感觉不到文化,感觉不到时代进步的影子。
今年6月,地名的问题引起了市人大的注意,他们组成执法检查组分赴主城九区展开了一场“地毯式搜索”,要将这些恶俗的地名一网打尽,这总算让大家松了一口气。可是,那些恶俗的地名什么时候才会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呢?

宗族篇
“百家争鸣”好闹热
农耕文化在地名上的另一反映是宗族色彩特别突出,好像老重庆全是被不同的宗族分割了一般,一个宗族划出一个地盘,然后就以自己的姓氏为那块地方命名,这家那家,应接不暇,整个感觉就是活脱脱的一个“百家争鸣”。不信你看:王家沱、唐家沱、郭家沱、李家沱,一家占住一沱。杨家坪、陈家坪、潘家坪,一家占住一坪。谢家湾、肖家湾,一家占住一湾。
假如你从两路口赶车去杨家坪,要从好几家门前过呢。车开出去一会就到了王家坡,接下来是肖家湾,刚走出肖家湾,售票员已经在喊马家堡了,还没有来得及喘气,袁家岗又到了,最后还要经过谢家湾,才最终胜利到达杨家坪。赶一次车好像一次宗族的巡礼,这不是折磨人吗?
大概在农耕时代人们长期处于自然经济状态,自耕自食,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久而久之就各自为阵村自为阵,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格局。你看看,重庆哪里不是“自成一家”:周家坝、刘家坝、冉家坝、童家溪、詹家溪、董家溪、杨家坪、陈家坪、潘家坪、童家桥、杨公桥、陈家桥、马家岩、曾家岩、黄家垭口———唉,累了。

联想篇
五寸路不止“五寸”
如果说重庆老地名的特点是农业文化痕迹明显的话,那么,重庆现代的地名的特点简直就是没有文化。一条街的命名简单到极点,把起止两地各取一字连在一起就是一个街名,于是就有了石桥铺到小龙坎的石小路,从五里店到黄花园的五黄路等等(举也举不完啊)。
这样一来,毛病就出来了。
有一条路叫五寸路,只有五寸长的路?
有一条路叫弹鸡路,专门弹鸡的路?
有一条线路叫较新线,比较新的线路,还不算旧哦?
如果是初到重庆的人,任凭他有超人的想像力,恐怕绞尽脑汁也猜不到这些地名是怎么回事?当然,只要稍稍指点一下就可以茅塞顿开,五寸路是五里店到寸滩,弹鸡路是弹子石至鸡冠石,较新线是较场口到新山村。明白是明白了,可是也就失望了,怎么就想不出一个稍微有点文化的名字来,重庆真的没有文化吗?
想到这里,就有些气短了。

农耕篇
重庆还在“湾”“坝”头?
重庆老地名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农耕文化的痕迹十分明显。
请看看下面的地名吧:
大田湾、学田湾、菜园坝、冬笋坝、苦竹坝、茄子溪、李子坝、枇杷山,这些地名无一个不是与农耕有关的。地名作为历史文化的一种积淀,反映出那些地方的历史特点,让人藉以了解历史的演变,只要看到这些地名就会立即知道,哦,原来这里是农田,原来这里是种茄子的。
但是今日的重庆毕竟不是大乡场,而是一个世界知名的大都市。
当你站在火车站的广场上仰望高高的候车大楼,环顾车水马龙凌空飞架的高架桥,感受现代城市文明的强烈气息时,忽然有人大喊“菜园坝”,你顿时就会觉得“菜园坝”这个名字与眼前的景物是多么的不协调,即使你有十分的兴致,也会一下兴味索然。当你在大田湾体育场观看激动人心的球赛或者异彩纷呈的明星演出,尖叫声呐喊声响成一片,你感到全身像燃烧一样的痛快时,如果你不幸产生联想:这里是一湾好大好大的水田哟,那么眼前那些闪烁的明星可能就会幻化为正在田里栽秧的农民了,要不怎么叫大田湾呢?
不是大家都说要与时俱进吗?那么这些从遥远的农耕时代走来的与时代不相适应的地名是否也该与时俱进了?我们还要把它们带到未来的什么时代去呢?

闹剧篇
“文革”重庆满地“红”
说地名说到这里,又想起了重庆地名史上的一次大闹剧。
那是1966年夏天,文革的高潮正一浪高过一浪,所有东西贴上了革命的标签,地名也不例外。这样一来,重庆朝天门港口便成了“红港”,与之相配套的“红港系列”有红港路(原陕西路)、红港支路(原曹家巷)、红港前街(原余家巷)、红港中街(原白鹤亭街)、红港后街(原丰碑街)等等。
红字成为最革命的名字,于是鹅岭成了红岭,孟园成了红园,菜园坝成了红岸。此外,红旗路、红卫路、红星路、红光路、永红巷、捍红路、红锋坡等等,差不多把能用的都用完了。
红字不够用了,就接下来用东风、曙光、向阳、革命、前进、解放、长征、勇敢、立新、抗美、援朝、五一、八一、延安、井岗山、大庆、大寨、南泥湾等名字,总之越革命越好。
以上种种街名,后来被人戏称为“造反街名”。文革后拨乱反正,大都改回了原名,算是给历史开了个玩笑。
参考资料:重庆北部新区管理委员会 中国姓氏网


上一篇:丧偶英文

下一篇:讯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