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1世纪的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编:人生与社会第一章 人类是怎样的一种存在1 人类的动物性一面2 关于遗传与环境3 精神与肉体的关系4 深层心理的探究5 理性与直觉第二章 人类周围的环境1 人类与自然2 天灾与人灾3 现代城市的种种问题4 从城市转向农村5 关于世界末日论6 为了防止地球的污染第三章 智慧的生物——人类1 学问、教育的理想状态2 文学及其作用3 知识分子与大众4 知识分子、艺术家参与政治5 科学思维法的限度第四章 为了健康和福利1 医学中的伦理观2 关于器官移植3 普通医生与专科医生4 发展老年人的福利5 是国民总生产还是国民总福利?6 关于母亲这种“职业”7 节育与家庭人口第五章 社会动物——人类1 新型人工运动的理想状态2 面对增多的业余时间3 组织机构与价值观念4 来自多重组织的挑战5 代沟与体制6 宣传工具的中立性7 关于信教的自由8 出版自由的限度9 关于废除死刑10 自杀与安乐死第二编:政治与世界第一章 二十世纪后半叶的世界1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2 美利坚合众国3 开发宇宙的竞争4 日本与英国5 帝制的前景6 地方国家消亡论7 民族重建与共产主义8 爱国心与人类爱第二章 军备与战争1 经济发展与战争2 和平利用原子能3 代理战争与亚洲4 “和平宪法”与自卫5 未来的世界警察部队6 战争的本质及其未来第三章 政治体制的选择1 领导者的条件2 防御法西斯的堡垒3 目的、手段与权力弊病4 民主主义与独裁制5 民主主义与能力主义第四章 走向一个世界1 要求新的国际通货2 东亚的任务3 中国与世界4 日本作出贡献的道路5 从两极时代向多极时代发展6 统一世界的课题第三编:哲学与宗教第一章 事物的现事与本质1 生命的起源2 生命的永久性3 关于宇宙4 与其他天体的交流5 物质的终极是什么6 时间与空间8 佛法对事物的看法第二章 宗教的作用1 文明生机的根源2 近代西欧的三种宗教3 向多神教的回归第三章 善恶与伦理实践1 性善说与性恶说2 欲望的克制3 关于人的命运4 什么是进步5 爱与良心6 爱与慈悲的实践7 爱的领域的扩大8 至高无上的人的价值译者后记
专家们所展望的21世纪是怎样的?
专家们认为21世纪的色彩将是暖色,以下便是他们所展望的21世纪:无钱走遍天下在21世纪,将不存在任何现金和纸钞,连目前盛行的支票和信用卡也将“消声匿迹”。百货商店、贸易中心、各种娱乐场和加油站的收款员,大多会被接在银行计算机网络上的电视终端机所取代。只要这一系统在最短时间内把存款人的往来账目转到相应公司的账上,就可自由采购,甚至不出家门就可买到称心如意的东西。吃的学问21世纪的餐桌一向是科幻小说家们进行创作的重要题材。在一篇篇妙笔生花的文章里,把人类的午餐描绘成单调地坐在家里,一边观看电视节目或者家用计算机显示器,一面吞食一些软丸和膏状高蛋白的“面条”。但专家们预测,这是不太可能的。美国著名饮食专家南斯·斯密特认为,“节日的宴席仪式仍旧会保留下来。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会发生重大变化。”实际上,到21世纪,大部分家庭都至少有一个冷藏柜、超高频电热器,如快速解冻的微波炉,以使食物便于贮藏和快速烹制。肉牛的饲养将大大减少,牛肉的价格会不断上涨。可喜的是含有高蛋白和只含少量脂肪的兔肉价格会大幅度下跌。人类还可从非洲进口中型动物的肉如斑马肉和羚羊肉,可以大力发展海洋水产。到21世纪,人造蛋白将越来越为人类所接受。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香料将从化妆品进入饮食行业,使顾客把人造蛋白制品会当作烤牛排和油炸鸡一样食用。遗憾的是,人们将越来越难吃到新鲜的鸡蛋和西红柿。但代用品一旦恢复失去的水分,便可具有同样鲜美的味道。专家们还认为,21世纪的人类在饮食业中将出现两个不同的分支:即为活而吃和为吃而活。前者指依靠合成食品的工业化厨艺,后者则指传统的家庭厨艺和风味。但在大部分时间里,尤其是在老年人中间,后者仍将占主导地位。超越住宅未来学家托夫勒把未来的住宅设想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称之为“电子住宅”。有趣的是,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了两个“电子住宅”的雏型。一个是“Notdral”公司设计的,建在美国的亚利桑那州;另一个是日本“夏普”公司安装的,建在大阪。这种住宅通常情况是,只要你在入口处的控制盘上拨动一下号码,大门就会自动打开。前厅的电子“门卫”或者也可能是机器人,会向来客寒暄,盘问。在未来的住宅里,全家人的生活都要按照电子计算机安排的方式而活动。住宅里设有可将存款与超级市场或商店换兑的家庭银行系统,有可供采购用的电子说明书。子女们也将从学校返回家里,坐在沙发和床上遥控电视,接受着各种教育。未来警察在21世纪,虽然越来越多的职务会被机器人所取代,但对有些极其重要的工作,机器人仍然是无法替代人类的,如维护人民生命安全的警察。在21世纪,专业化的未来警察必须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如应具备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学毕业或硕士学位水平,至少具备法学学士学位。而且在21世纪,对警察的职责和要求也发生变化。社会将日益要求警察承担对青少年和社会服务方面的责任。未来的超级警察将有点像诸如婚姻顾问、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律师这样的角色。当然,未来的警察机构也不会像今天这样组织严密。警察的作用将更多的是提供管理和服务性的工作,而不单是充当过去那种侦查、破案、拘捕人犯的角色。未来警察的事业虽然也和现在一样从事“公共安全”方面的工作,但除治安、消防、交通等方面之外,还因其“公共”的性质和社会需要,不得不向更广泛的领域延伸。由于警察素质的提高,社会对其依赖性也必然会越来越大。
展望21世纪的中文序言
读者诸君从目录可以得知,本书所论及的题目甚为广泛。我们讨论这许多问题,其缘盖出自个人的关心。现在,这个谈话付诸出版,目的也在于希望这些问题同样能成为日本、世界上英语地区以及其他地区的同时代人共同关心的课题。本书是由谈话记录整理而成。两位著作者曾于伦敦晤面。谈话约十日。记录稿后经理查德·L·盖吉整理。现出版的这份整理稿颇有同颇为精彩,然而也划苦费了盖吉先生的心血。文字与谈话,读者与听众,要求本是不尽相同的。将谈话出版成书,势必要做许多相应的调整。因此,我们对付出辛劳的盖吉先生深表谢忱。相信读者诸君亦会怀有同感。本书所论及的问题甚为纷繁,有些是当代紧迫的课题。而大凡带有关键性的课题,也是自遥远的古代,我们的祖先产生了自我意识以来,一直在不断思索的重要的问题。这些永久性课题,只要人类作为身心统一体而生存于物质环境中——换言之,生存于薄薄覆盖着行星“地球”的生物圈中,恐怕今后就要一直不断探讨下去的。池田大作是东亚人。汤因比是西欧人。西欧人在人类历史的最近阶段掌握了主导权,扮演了支配的角色。汤因比在本书中预言,在人类史的下一个阶段,西欧将把其主导权转交给东亚,并列举了若干理由。人类迄今为止,在过去的五百年间,由于西欧诸民族将其活动范围扩展到了全球,结果出现了技术上的统一。两位著者在本书中一致预言并期待着人类在其历史发展的下一个阶段,会实现政治与精神方面的大同。但是,这种巨大的变革必须以全人类的平等为前提,即不是以一部分人继续统治另一部分人,而是以自主形式加以实现。对于这一点,池田大作较汤因比怀有更深切的期望。一部分人统治另一部分的现象是一种罪恶。以往,凡以规模宏大的形式——尽管达不到世界规模——出现政治与精神方面的统一时,往往都要大大地付出这个代价。两位著者确信,作为人类存续不可或缺的条件,需要人类对其作法、目标、行为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只是从宏观来看,汤因比的设想要比池田大作悲观。他认为人类要进行这种根本性的变革,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他这种或多或少的悲观大约仅出于年龄的缘故(人到老年都容易对世事怀有偏颇之见),或者他身为西欧人,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了施本格勒的信念,即认为20世纪注定人类要目睹“西欧的没落”。也或许是由于他选择了历史学家为自己的天职,以致特别(大概是过份)注意到了有史以来在人类生活的政治领域,尤其在精神领域所发生的悲剧性的失败——比起技术方面的辉煌业绩来,这种失败显得尤甚。与池田大作相比,汤因比更害怕人类史发展的下一阶段会有更多的暴力和野蛮。这其中的另一个理由,似乎还在于两个人生身立命的宗教土壤不同。汤因比是一位基督教徒,而池田大作则是北方佛教(大乘佛教)的信奉者。无论佛教还是基督教都是广为普及的宗教——比迄今任何一种非宗教性制度都占有更为广阔的地域。但是,这两种宗教在传播时所采用的手段及其施加的影响却迥然不同。佛教几乎是以和平方式传播的,而且在其流布地区,遇有土著民族的宗教和哲学时,也总能毫不勉强地与之和平共处下来。像佛教与中国的道教、儒教、与日本的神道,都能协调共存而形成了当地的生活模式。相反,基督教和其姊妹宗教伊斯兰教一样,是排他性的,在多数情况下是靠暴力强制推广的。例如,对罗马帝国版图内大多数居民,对欧洲大陆的撒克逊人,甚或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前的墨西哥和秘鲁的土著民族,都是采用武力传教的。基督教历史这阴暗的一面,换言之,就和平完成社会的大变革的可能性而言,一个基督教徒或一个脱离了基督教的人,比一个佛教徒也许会更具有怀疑心理。两位著者的宗教信仰与文化背景虽不相同,但他们在交谈中却表现了彼此在人生观、目的观上有惊人相同之处,相悖点甚少,在极其广泛的领域中两人是相通的。首先他们都确信宗教正是人类生活的源泉,并一致认为:人类必须不断努力克服想要利用宇宙万物的天性,而将自我奉献给宇宙万物,应使自我与“终极的存在”合为一体(这与中国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如出一辙)。这里所谓的“终极的存在”对佛教徒来说即为“佛境”。“终极的存在”决非是以人的形态出现的人格化的神。在相信宿业这一点上,两位著者的立场也是相同的。“宿业”是梵语,意为“行为”。而在佛教用语中,却带有伦理上的“银行存折”这一类特殊信含义。一个人作为身心统一体,要重新在这“银行存折”上填写自己在现世一生中的支出和借入。而在每次核算时,余额都在不断变动。这种人类“宿业”的余额,即便于取任何一个瞬间来考察,都是根据此前的支出、借入的结算结果是正数还是负数来决定的。只是负荷着“宿业”的现世人类可以通过以后的行为或好或坏地调整这个平衡,并且不得不如此。因此,就这点来说,至少对一部分宿业,人是有主动权的。两位著者还认为,人类的永久性精神课题乃是扩大自我,将自我主义扩拓为“终极的存在”同样广延的东西。事实上,自我和“终极的存在”是不能余割的。印度教中有“汝(人类)即梵(终极的存在)”的格言,阐述了“人”和“终极的存在”的同一性。但说到底这不过只是一个命题,无论如何还需要通过严格的精神努力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它,唯有这种每个人的精神努力,才是导致社会向上的唯一有效的手段。人与人的关系是构成人类社会的网状组织。而所谓各种制度的改革,只有当其作为上述每个人的精神变革的先兆,并作为其结果出现时,才能是卓有成效的。如上所述,在本书论及的内容中,东亚与西欧的两位著者有着极广泛的相同见地。应该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人类当前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着许多迫切的共同问题。无论贫穷或富有,也无论技术的先进或落后,这些问题都在苦恼着一切人。一个民族或一个个人,其祖传的宗教偶或印度教也好,偶或犹太教也好,我们所有的人都无一例外地不得不承受这些问题。人类共同的各种问题如今这样明显地普遍化乃是一种历史的产物。由于过去五百年间西欧各民族活动范围的扩大,形成了世界范围的技术、经济关系的网状组织。技术和经济关系密切,政治、伦理、宗教的关系自然也就密切。事实上,现在我们正目睹一个共同的世界文化的诞生。这虽则是发端于西欧源起的技术,但由于一切历史性的地区文明的贡献,如今在精神上也正丰富起来。人类历史这种最近的发展趋势,或许可以多少说明池田大作和汤因比何以在世界观中有这么多的相同之处。还有一个解释,是两位著者在探讨哲学、宗教时,深入剖析了人类本性中意识之下的心理层,探索了存在于其中的可称之为人类本性的各种要素——这是任何时代、任何情况下整个人类所共同的。但人类本性的各种要素依然是植根于造化宇宙万物的“终极的存在”这一基点上的,所以两位著者在世界观上才会有许多共同点。本序言的上述部分代表本书的两位著者。但在这里,汤因比要向池田大作致以谢意。汤因比因年迈难于旅途跋涉,是池田大作不辞辛劳特意从日本前来英国晤面,此后又竭力筹划将谈话编辑成书,并负责安排了谈话中他本人发言部分的英译工作。这都是极其繁重的劳作。汤因比对池田大作以其茁壮的双肩负起如许重任表示由衷的感谢。——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1974年7月于约克郡池田大作借最后的和篇幅在这里向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博士表示深切的谢意。在这次谈话中,汤因比博士慷慨地、认真地倾注了他丰富的人情和精深的学识。这一切都发自他希望人类社会向上的愿望。这位世界著名的历史学家,对我这样一个学识粗疏、阅历肤浅的晚辈敞开心扉,始终平等相待,以温厚的态度就各种问题与我交换了意见。池田大作对此感到无比的喜悦和荣幸。——池田大作——1974年7月
论文:论21世纪市场营销环境变化新趋势( 帮帮忙呀大家)!!!
20世纪的中国企业营销,应该说走的是一条以模仿为主的道路。改革开放的20年来,西方企业营销理论与方法从引进传播到推广应用,多数企业基基本上是“照葫芦画瓢”。进入21世纪后,我国企业营销是仍然走以模仿为主的道路还是走以创新为主的道路呢?对此我国理论界和企业界都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营销创新,应该成为21世纪我国企业营销的主旋律。
营销创新是21世纪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企业在21世纪之所以要以营销创新为主旋律,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1.买方市场的形成
1996年是我国买方市场形成的关键年,由于经济“软着陆”的成功,我国市场开始出现 全面过剩现象。据国内贸易局提供的资料表明,1999年上半年,在605种主要商品中,供大于求的品种占72.2%,其佘的品种也基本利于供求平衡状况。不仅生活资料、生产资料过剩,甚至连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行业如电力、煤炭、交通等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铁老大”已没有了“老大”派头,“电老虎”也失支了昔日的威风,中国市场已由过去 的卖方市场进入到买方市场。在卖方市场条件下,总供给小于总需求,企业只要仿效别人的 生产和营销做法就能获利。而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由于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因而企业只是仿 效别人的生产和营销则难以成功,只有走创新之路,形成自己的营销特色,才能真正得以生 存与发展。21世纪的我国市场是一个长期的买方市场,坚持营销创新,是企业立足于买方市场之宝。
2.加入WTO
经过十几年的马拉松谈判,我国加入WTO指日可待。我国加入WTO后,会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和降低关税,这必然导致更多的国外企业和国外产品进入我国市场,从而使得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外企业一般实力雄厚,营销力强,国内企业欲与之抗衡,不仅应走联合之路,而且要加强营销创新如果一味效仿国外企业的营销做法,那么在这场中外营销战较量中容 易败下阵来。
一是洋产品的天下,长虹、海尔、小天 等一批民族企业奋起 抗争,勇于创新,终于夺回了市场。因此,我国加入WTO后,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况争和强 大的国外对手,唯有以营销创新方能取胜。
3.知识经济的挑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它将逐步替工业经济成为国际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知 识经济作为一种创新型经济,强调创新应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 的竞争力大小取决于其创新力的强弱。企业创新力包括多个方面,营销创新力是其核心要素 之一,企业只有大力开展营销创新,才能更好地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4.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面对世界绿色浪潮的蓬勃兴起,中国政府庄严承诺,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我 国经济在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各个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旧辙,实行“洁净化”生产和营销,这就要求企业放弃传统的工业时代营销做法,探索新的营销做法,即进行营销创新。
21世纪中国企业营销的五大创新
我国企业在21世纪的营销创新可概括为十大方面: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方法创新、策略创新、组织创新、人才创新、规则创新等。本文主要分析其中五大创新:
1.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是企业营销的先导。21世纪的中国企业,不能以树立市场营销观念为满足,而 应追求与21世纪相适应的新营销观念。我认为以下新观念应特别强调:
一是亲情营销观念。20世纪的市场营销观念强调的核心是顾客至高无上,把顾客当“上 帝”。其实,世界上本没有什么“上帝”,而且上帝高高在上使人无法适从。亲情营销观念 强调把顾客当“朋友”或“亲人”而不是“上帝”,通过建立一种新型的亲情(鱼水)关系, 把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地缩短。通过与顾客做“朋友,而使顾客成为企业的永远 “朋友”。试想,当顾客成为企业的“朋友”时,还不会向企业的产品“投资”吗?这就叫 以企业的“感情投资”换取顾客的“货币投资”。
二是全球营销观念。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趋势,现代化大生产本身 的客观规律必然要求实现全球化分工。在这一经济规律的趋动下,各国企业和产品纷纷走出 国门,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发展机会,许多产品都已成为全球产品,许多支柱产业也已成为国 际支柱产业,而不是某一国的产品或产业。特别是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早已把全球市场置 于自己的营销范围内,以一种全球营销观念来指导公司的营销活动。如可口可乐公司在世界 几十个国家布有生产据点和100多个国家拥有市场,成为一个总部设在美国的全球公司;空 中汽车公司早已不是法国公司而是欧洲公司,并把营销触角伸向各国市场。这些公司都是把 眼光放在世界地图上开展全球营销活动。海尔是我国企业界较早具有这一意识的公司,他们 明确提出要实现“海尔的国际化和国际化的海尔”。所谓“海尔的国际化”就是通过大规模 出口和在境外设厂让海尔迅速走向世界各国。1998年,在我国出口严重滑坡的情况下,海尔。 出创口汇同比增长36%,今年1-3月份,猛增131%。所谓“国际化的海尔”就是让海尔在世界各国本土化。据报道,海尔首先在知识经济最发达的美国迈出这一步,美国海尔是海尔按照三位一体(即设计中心、营销中心、生产中心都在美国)原则成立的本土化海尔,而不是单纯的中国海尔,其设计中心设在波士顿,营销中心设在纽约,生产制造中心设在南卡罗林那州,让美国人来经营美国海尔,让美国资源来“养育”美国海尔。
三是知识营销观念。21世纪知识经济不同于20世纪的工业经济,智力资本将成为第一资本,决定着企业面向未来的竞争优势。智力优势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最重要优势,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总额只有通用汽车公司资产总额的4%左右,而它的市场价值却相当于通用汽车市场价值的4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微软生产经营的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产品——电脑软件,而通用生产经营的是工业经济时代的典型产品——汽车。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营销观念也要相应转变,即树立知识营销观念。知识营销观念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知识经济相适应的一种新营销观念。它高度重视知识、信息和智力,凭知识和智力而不是凭经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营销战中取胜。为此,主要充分捕捉和利用市场信息,开发和生产科技含量高的产品,选择和运用现代化营销手册。
四是绿色营销观念。自本世纪70年代初发表《人类环境宣言》拉开人类环境保护的序幕 以来,绿色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并席卷全球,将把21世纪变成一个绿色世纪。绿色浪潮的兴起带来绿色需求的迅速增长,推动绿色市场的蓬勃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1995年,世界绿色市场规模达4270亿美元;到2000年,可达6000亿美元,到2010年将增至12000亿美元。绿色市场规的不断扩大,必然要求企业以绿色营销观念为指导,尽力满足各国消费者的绿色需求。绿色营销观念强调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要把市场需求与环境保护有机的合起来,大力开发绿色产品,尽量减少乃至消除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
2.市场创新
随着我国买方市场的出现,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步入“战国时代”,面对愈演愈烈的营销 战,企业是拼力争夺已有的市场还是去寻找消费者尚未得到满足的潜在需求,或创造一种新 的需求呢?有人把它形象地比喻为是去抢现有的“蛋糕”还是另做一块新的“蛋糕”。市场 创新不是去抢现有的“蛋糕”,而是去做新的“蛋糕”。有的企业面对强大的竞争压力,采 用“让利不让市”的低价位策略苦苦支撑已有的市场,结果往往得不尝失。高明的企业则把 视野投向新的市场。以洗衣机为例,城市洗衣机市场饱和了,海尔就拓展农村洗衣机市场, 当海尔总裁获知四川等地农民用洗衣机洗地瓜、土豆时,立马组织企业开发出能洗地瓜、土 豆的洗衣机,备受当地消费者的青睐。可见,消费者的多层性及其需求的多样化为市场创新 提供了广阔空间,这种市场创新主要表现在:新的区间市场、新的专业市场、新的群体市场 等。着眼于21世纪,企业应高度注重拓展下列市场:
一是高科技市场。高科技市场是我国发展前景极为广阔的市场,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潜量,且涉及到许多个行业,大有拓展价值。美国的微软、中国的北大方正等著名企业,都是在拓展这一市场领域大获成功的。
二是农村市场。我国约有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总数达9亿之多,由于城乡之间的差别,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与城市居民的消费大约相差10年,因而在城市市场已处饱和的 些 商品,如家用电器等,在农村市场仍有发展潜力。据有关资料表明,1997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拥有彩电27.3台、电冰箱8.8台、洗衣机21.9台,基本相当于1986年城镇居民27.4台、12.7台和59.7台的平均拥有水平。1997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5.1%,相当于城镇居民80年代初期的水平。当然,开拓农村市场也要适销对路,不能把城里人用的商品照搬到农村,应根据当地农村市场的需求搞好新产品的开发和现有产品的改进。
三是旅游市场。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据国际有关旅游组织分析预测,随着人 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和交通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外出旅游,不断增加旅游消费, 旅游产品将成为21世纪与钢铁产业并驾齐驱的重要支柱产业。该组织还认为,中国将在21世纪成为世界旅游消费大国。今年国庆节放长假带来的旅游消费热潮,正说明拓展我国旅游市场大有作为,我国有关企业应致力于这一新兴市场的开发和拓展。
四是老年市场。据政府有关部门近期宣布,我国已提前进入老年化的社会,目前全国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0%,约1.3亿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老年人将进一步增多。大量老年人的存在必然带来老年市场的发展,特别是老年食品、保健品等潜在的需求量极大,是企业应重点拓展的一个新群体市场。日本企业早在70年代就着手拓展老年市场,从吃穿用到住行玩开发出一系列新产品,现在老年市场已成为日本的一个重要市场。由于老年人具有生活阅历丰富、勤俭节省等独到的消费特点,因而拓展这一市场难度很大,企业应正视困难,制定和实施“攻坚”战略,坚持下去必有收获。
五是文化市场。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同时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度,文化资 源十分丰富。然而,我国一直未能充分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和拓展文化市场,只是把它作为发 展市场经济的点缀物,所谓“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正是最好的写照。其实,文化市场同 样只有极大的开发价值,世界著名的好莱坞影城、迪思尼乐园等都是成为成功的范例。最近 举办的上海国际艺术节按市场营销方法进行操作,结果生意空前兴隆,财源大增。当然,在 拓展文化市场过程中,也要进行营销创新,不能机械地模仿,否则也会失利。例如,深圳“ 锦锈中华”微缩景观一举成功后,一家公司模仿其做法,在宜昌兴建了“三峡”微缩影观, 结果观都廖廖无几,原因就在于选择兴建地点的错误,试想一下,当真三峡近在咫尺时,谁 还会有兴趣去看假三峡呢?
3.产品创新
“产品常新,企业长青”,这是企业界流行的一句格言。它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进行产品 创新,才能永葆企业青春活动。国内外一些百年老字号企业之所以宝刀不老,就在于不断强 化产品创新。烟台“北极星”钟表公司的成功秘诀就是每年推出数十个新品种,新花色、新 样式。如果不坚持产品创新,企业发展则会潜伏重大危机。武汉长江音响曾嬴利7000多万元,当时领导者认为把这笔钱放在银行里拿利息也有一笔可观的收入,因而未去投资开发新产品,不到几年时间,VCD取代了音响,长江音响的生产企业因失去市场而被迫关门。
产品创新应从产品整体概念出发,重点突出以下方面的创新:
一是产品标准创新。企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一方面应按照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进行创 新,符合ISO9000、ISO14000等国际认证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不宜机械地照搬某一标准 。而应以消费者要求为最终标准,力求使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要。
二是产品品种、花色、样式创新。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产品生命周期日趋缩短,产品 的流行色、流行式变化更快,因而企业必须不断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适时推出新品种、新 花色、新样式,以变应变。
三是产品包装创新。包装创新要与产品的特性和价值相符,进行适度包装,防止过渡包 装和过简包装,包装材料的选用也要从有利于环保出发,尽量节约有限资源。目前,应注意 纠正社会上对“包装”的变异理想,防止“货卖一张皮”的现象蔓延。
四是产品品牌创新。一方面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竞争的变化对品牌的设计和使用加以更 新,另一方面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争创全国名牌和国际名牌。
五是产品服务创新。服务是有形产品的延伸,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利益和更好的满 足,因而越来越成为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美国营销学家李维特教授所言:未来竞 争的关键,不在于企业能生产什么样的产品,而在于为产品提供什么样的附加价值:包装、 服务、用户咨询、购买信贷、及时交货和人们以价值来衡量的一切东西。著名的IBM公司在 广告中强调的“IBM就是服务”,正反映了该公司十分重视产品服务的思想。产品服务创新 就是强调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措施,力图让 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或满意。
产品创新还要顺应国际大趋势,朝着多能化、多样化、微型化、简便化、健美化、舒适 化、环保化、新奇化等方向发展,并注重实施产品陈旧化战略。产品陈旧战略是企业根据市 场需求变化规律有意识地淘汰老产品、推出新产品的战略,通过企业自己对产品加以否定而 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企业成长曲线呈平稳上升态势。
4.方法创新
企业在营销实践中,一方面应敢于把国际先进的营销做法创造性加以应用,另一方面要 大胆提出和实施新的营销方法。营销方法创新主要体现在:
21世纪企业营销环境有哪些变化趋势?
20世纪的中国企业营销,应该说走的是一条以模仿为主的道路。改革开放的20年来,西方企业营销理论与方法从引进传播到推广应用,多数企业基基本上是“照葫芦画瓢”。市场营销环境通过对企业构成威胁或提供机会影响营销活动。环境威胁是指环境中不利于企业营销的因素及其发展趋势,对企业形成挑战,对企业的市场地位构成威胁。市场机会指由环境变化造成的对企业营销活动富有吸引力和利益空间的领域。按对企业营销活动影响因素的范围分: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1)微观环境:直接营销环境(作业环境),指与企业紧密相连,直接影响企业营销能力的各种参与者,包括:企业本身、市场营销渠道企业(供应者、中间商)、竞争者及社会公众。(2)宏观环境:间接营销环境,指影响企业营销活动的社会性力量和因素,包括:人口环境、经济环境、政治法律、法律环境、技术环境及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