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中罔是什么意思
以下引文来自《汉语大词典》:
罔1 [wǎnɡ ㄨㄤˇ]
[《广韵》文两切,上养,微。]
1.绳索交叉编结而成的渔猎用具。 汉 桓宽 《盐铁论·诏圣》:“夫少目之罔,不可以得鱼。”参见“ 罔罟 ”。2.指用网捕捉。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罔瑇瑁,钩紫贝。”3.喻法网。《诗·大雅·瞻卬》:“天之降罔,维其优矣。”《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至 太初 百年之间,见侯五,馀皆坐法、陨命、亡国,耗矣,罔亦少密焉!”《汉书·梅福传》:“张诽谤之罔,以为 汉 敺除。”4.搜括;牟取。《孟子·公孙丑下》:“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朱熹 集注:“罔,谓罔罗取之也。”《商君书·赏刑》:“虽曰圣智、巧佞、厚朴,则不能叹非功、罔上利。”《明史·食货志三》:“权要贷运军银以罔厚利,至请拨关税给船料以取偿。”5.编结。《楚辞·九歌·湘夫人》:“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王逸 注:“罔,结也;结薜荔为帷帐。”6.枉曲;不直。《论语·雍也》:“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朱熹 集注:“罔,不直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湖北军政府〈宣布满清罪状檄〉》:“私刑毒杀,暗无天日,刑部不知,按察不问。遂令刑章罔挠,呼天无所。”7.蒙蔽;欺骗。《孟子·万章上》:“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朱熹 集注:“罔,蒙蔽也。”《汉书·郊祀志下》:“臣闻明於天地之性,不可或以神怪;知万物之情,不可罔以非类。” 颜师古 注:“罔,犹蔽。”《资治通鉴·齐和帝中兴元年》:“今不可幸小民之无识而罔之。” 胡三省 注:“以非道欺人谓之罔。”8.诬罔;陷害。《论语·雍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不可罔者,不可得诬罔令自投下也。”9.无知貌。《礼记·少仪》:“衣服在躬而不知其名为罔。” 郑玄 注:“罔,犹罔罔,无知貌。” 陈澔 集解:“衣裳之制,取诸乾坤,有其名则有其义,服之而不审名义,是无知之人矣。”10.迷惑,昏乱。《楚辞·九章·悲回风》:“纷容容之无经兮,罔芒芒之无纪。” 洪兴祖 补注:“言 楚国 上下昏乱无纲纪也。”11.忧愁;怅惘。《文选·宋玉〈神女赋〉序》:“见一妇人,状甚奇异,寐而梦之,寤不自识;罔兮不乐,怅然失志。” 李善 注:“罔,忧也。”12.无,没有。《书·汤誓》:“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诗·大雅·抑》:“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郑玄 笺:“罔,无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 唐 韩愈 《祭穆员外文》:“留守无事,多君子僚,罔有疑忌,维其嬉游。”13.不。《书·盘庚下》:“罔罪尔众,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今 曹操 阻兵安忍,戮杀主后,滔天泯夏,罔顾天显。” 唐 白行简 《李娃传》:“生惶惑发狂,罔知所措。”14.不可。《书·大禹谟》:“吁!戒哉,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15.得无;莫非。《楚辞·九章·惜诵》:“欲高飞而远集兮,君罔谓汝何之。” 洪兴祖 补注:“得无谓我远去欲何所适也。”
为什么要选择网络教育
选择网络教育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
1.证书含金量高
国家承认学历,教育部电子注册可查,可考研、考职称,晋升。
2.取证时间更快(各高校条件不同)
随时报名入学,2.5年可取得毕业文凭,专本同读只需2.5年。
3.学习费用更低
学费分批交,学完一年再交第二年,比统招生还低,经济负担更轻。
4.学习方式灵活
网络课堂,随时随地自由点播,无须到校上课,工作学习两不误。
5.投入时间更少
闲暇时间上网做作业,每年参加两次考试,3星期可轻松学完。
6.入学门槛更低
入学简单,免考测试入学,符合条件免试入学,题库确保录取。
7.考试通过更高(各高校条件不同)
作业占总成绩的40%,可申请免统考,模拟题通过率高。
8.专本同读更快
专科+本科=2.5年,时间更短,学费更省,学历、资格证三证。
9.不受地点限制
无论您出差、休假在国内、还是国外,能上网的地方就可学习。
10.开卷+免统考
专科无统考、本科符合条件可申请免统考;部分课程开卷考试。
罔怎么读?
罔
拼 音
wǎng
部 首 冂
笔 画 8
五 行 火
五 笔 MUYN
基本释义
1.蒙蔽,诬:~民(陷害人民)。~己(受人诳骗)。欺~。
2.无,没有:~极(a.没有定准,变化无常;b.无穷,久远)。置若~闻。
3.古同“惘”,失意。
4.古同“网”,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鱼捉鸟器具。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名〉
〈形〉
〈动〉
〈副〉
不
结网
诬,无中生有
迷惑。失意。通“惘”
不正直 。
(形声。从网,亡声。本义:渔猎用的网)
同本义。同“网”
相关组词
罔替 慌罔 罔罝 鬯罔 罔效 罔浪 罔屈 汪罔 罔罔 公罔 罔辟 炫罔岁罔 罔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