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斌

时间:2023-05-26 21:22:26编辑:优化君
教育经历

时间

院校

专业

学位

1981-1985河南大学法学(政治学)学士1985-1988北京大学法学(政治学)硕士1997-1998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外交专业1999-2002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博士工作经历

1988年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历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

1992年-1993年英国Sussex University,客座研究员。

1997年-1998年美国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国际事务学院,Fulbright教授。

2003年秋季任美国Denver University国际关系学院,客座教授,讲授《中国政治与经济发展》。

2004年起担任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兼职教授。

2004年起担任河南大学兼职教授。

2006年起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政治学》学术顾问。

2009年成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3]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央统战部专家组成员,人民日报评论部专家组顾问,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组成员,中央党校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2007年夏季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

教学成就

主讲课程

《政治学原理》(本科);《中国政府与政治概论》(本科);《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研究生);《比较制度分析》(研究生);Politics and Government in China (中国研究项目英文课程)。

科研成就

研究方向

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制度理论)、当代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制度变迁与国家兴衰)、中国国内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

主要贡献

研究领域与主要学术成果

研究领域包括政治学理论与方法、比较政治(世界政治)、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国内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学术专著7本,研究型教科书3本,发表100篇左右的中英文学术论文(其中两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政治、世界政治和政治理论方面的评论文章近百篇,其中多项理论研究成果产生了相应的学术影响、重大政治影响和社会影响。学术成果包括但不限于如下:

学科建设

1、为引导和创建中国的比较政治学做了大量基础性研究性工作,新近出版的《比较政治学:理论与方法》(2016),被认为突破了美国主导的比较政治学体系,初步建构起中国的比较政治学框架。

2、《政治学导论》(第四版)是国内该领域发行量最大的两本教科书之一。

3、《中国政治与政治导论》是很多海外大学的中国政治课程的教学参考书。

民主理论研究

提出了民主的同质化条件概念,这一概念改变了国内很多人关于民主、尤其是西式民主的看法,提出了替代性的“可治理民主”的民主模式。(见《让民主归位》,2014年;《观念的民主与实践的民主》,2015年;《中国民主:轨迹与走向(1978-2020)》,2015年;《可治理的民主:中国政治体制-决策过程的民主逻辑》

世界政治体系研究

笔者所建构的世界政治体系由起点、过程性结构和现状性结构组成,其意义在于促成一种自主性思维方式的形成。(参见《论世界政治体系:兼论自主性中国社会科学建构的历史逻辑起点》,《政治学研究》2017年第1期)

提出政党中心主义概念

在社会科学体系上,提出相对于社会中心主义和国家中心主义理论脉络的政党中心主义,这一概念已经有若干学术论文和博士论文在使用并深入研究。社会科学理论体系是国家建设经验的产物,政党中心主义是根据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道路而提炼出的概念。(见《制度变迁中的国家与制度》,2011)

政治学基础概念重述

1、重新解释了民主集中制概念,并赋予其中国模式的意义。(见“作为中国模式的民主集中制政体”,《政治学研究》2015年第6期)

2、重新建构了合法性理论,为执政党的合法性赋予新的意义。(见“合法性概念的滥用与重述”,《政治学研究》2016年第2期)

国家治理能力研究

基于比较政治发展研究,把“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命题理论化,建构了分析国家治理能力的研究范式。(“关于国家治理能力的一般理论:探索比较政治-世界政治研究的新范式”,《教学与研究》,2017年第1期)

中国政治研究

其中代表性成果有中国政治认识论、、利益集团分类研究、中国政治发展阶段论。

交叉学科研究

提出政治法学体系,即从法律的角度研究中国政治,以便使政治学摆脱“权术学”印象,以配合“法治中国”建设。

政治学研究范式的转型

政治学研究、尤其是中国政治学研究,一直在围绕政体变迁而研究,但是比较政治发展、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治理成就给我们的启示是,政治学研究的重心应该转向国家治理,即完成从“求变”到“求治”的范式转型。(见“政治学研究范式的转型:从‘求变’到‘求治’”,即刊论文)

科研

主持的重大课题有(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重点项目《制度变迁理论研究》;(2)中国人民大学重大攻关项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具体研究成果有:

制度理论方面:结合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与国际政治学,提出了用于分析政治发展和制度变迁的“制度范式”理论、并提出影响常规制度变迁与非常规制度变迁的不同变量。该理论运用性研究的第一部著作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权力和制度竞争力问题(2003),第二部著作是关于明清以来的中国的衰落与崛起(2006),第三部著作是比较政治发展研究(2005),第四部是正在进行中的《国家的兴衰:观念、制度与政治变迁》。

若干理论观点方面:第一,发现了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宏观理论属性,发展了被西方学术界定位为中观理论的新制度主义;第二,在肯定“集体行动理论”某些价值的同时,以制度分析否定了该理论对于政治过程研究和国家兴衰研究的功用;第三,以制度理论的视野重新审视国际关系理论中流行的“霸权轮替理论”;第四,质疑“国家结构理论”并重新建构相关的国家理论,提出我国中央-地方关系的新类型即政治单一制和经济联邦主义的二重性结构;第五,以国家理论研究苏联-俄罗斯转轨中的国家治理问题,总结出国家转轨中国家形态的重要性。

学科体系方面:第一,主编的《政治学导论》建构以政治权力为线索的政治学原理体系;第二,根据政治科学中的新制度主义和政治哲学中的罗尔斯正义论,首先提出政治学发展的新阶段即“新古典主义政治学”。

近年来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关于我国民主政治的若干重大问题》,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重大课题,2016年

《“公正社会”为导向的全面深化改革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016年

《关于自由的若干重大理念和现实问题研究》,中央马工程重大项目,2016年

《几个流行的民主理论命题的证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2014年

《合法性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重大基础理论研究项目,2016年

《行政运行方式与人大关系研究》,北京市社科联决策咨询委托课题,2016年

《国家理论的反思与重建》,中国人民大学重大基础理论研究项目,2011年

著作类

1.《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国家权力》(专著),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年

2.《政治学导论》(第2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3.《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4.《制度的形式与国家的兴衰:比较政治发展的理论与经验研究》

(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5.《制度变迁与国家治理:中国政治发展研究》(专著),人民出版社,2006年

6.《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7.《中国国内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合著,第一作者),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2020年3月,《百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一书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百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汇聚了金灿荣、郭振家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党委书记倪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任晶晶,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钟飞腾,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院长唐永胜等十余位著名国际问题专家撰写的文章。[1]

论文类

l英文论文:

1. “An Institutional Analysis of China’s State Power Structure and its Operation”,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美国), Vol.15, No.46, Feb. 2006, pp.43~68

2. “Political Developments in the Rise of China”, in Kokubun Ryosei & Wang Jisi (ed.), The Rise of China and a Changing East Asian Order,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04

3. “Political Dynamics in the Formation of Mixed Economy in China” (将于2007年发表于美国)。

l中文论文:

1.“制度范式:一种分析中国政治发展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3)

2.“我国权力主体的市场化动力比较研究”,《学海》2003(1)

3.“胡温新政一周年”,《大公报》要闻版整版,2004-2-24

4.“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国家经济行为的政治学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4(4)

5.“新国家理论述评”,《教学与研究》2004(7)

6.“我国地方政府行为的二重性分析”,《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4(4)

7.“亨廷顿的新保守主义思想研究”,《国际政治研究》(季刊)2004(4)

8.“以制度为中心的历史发展观:现代化研究的新视野”,《大国》(季刊)

2004(2)

9.“制度化权利的制度成本”,《天津社会科学》2005(1)

10.“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发展”,《教学与研究》2005(1)

12.“政治学:从古典主义到新古典主义”,《教学与研究》2005(9)

13.“统治者利益最大化与农业产出最小化:南京国民政府失败的制度分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6)

14.“政治的形式与现代化的成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5)15.

“政治的形式与现代化的成败”,《新华文摘》2005年23期全文转载

16.“奥尔森集团行动理论的贡献与误区:一种新制度主义的解读”,

《教学与研究》2006(1)

17.“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国家权力结构的制度经济学分析”,《学海》2006(1)

18.“罗尔斯的正义论与政治学的新发展”,《天津社会科学》2006(2)

19.“冷战后世界政党体制的动荡与调整”,《改革内参》2006(9)

20.“社会转型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挑战”,《改革内参》2006年(12)

21.“400霸权还是周期性霸权:质疑‘霸权轮替理论’”,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6(2);

22.“观念、制度与经济绩效:中国与印度经济改革的政治学理论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3)

l尚未发表论文:

23.“找回新制度主义的宏观属性”

24.“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的贡献与问题”

25.“社会科学的基本性质与发展规律”

26.“美国新保守主义与大国关系”

27.“重新理解国际冲突”

28.“国家结构理论的解释力与适用性问题”

29.“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中央-地方关系新论:理论、现实与政策”

30.“试论我国现行国家权力结构与权威资源的关系”

31.“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制度分析”

32.“我国现行中央-地方关系下的社会公正问题与治理”

33.“塑造‘善治型政府’,建设和谐社会”

时间

具体奖项

获奖作品

颁奖机构

2006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人事部、教育部等国家七部委2005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2004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国家权力》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北京市社科百人工程

上一篇:杨小燕

下一篇:晋红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