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子

时间:2024-04-21 17:59:11编辑:优化君

我国古代的四君子都有谁?

1、贵族四术:诗、书、礼、乐 秀才四艺:琴、棋、书、画 ;2、文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端砚;3、我国古代战国四君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 我国初唐文坛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4、我国北宋文坛四大家: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 我国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5、我国明代江南四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义宾 ;6、我国楷书四大家: 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元代-赵孟俯 我国清代山水画家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 我国京剧四大须生: 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7、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术 ;8、我国古代四大书院: 湖南石鼓书院、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应天府书院 ;9、我国古代文房四宝: 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10、我国古代四大书亭: 安徽滁县的醉翁亭、北京南郊的陶然亭、湖南长沙的爱晚亭、 杭州西湖的湖心亭 ;11、我国古代四库全书: 经、史、子、集 我国古代秀才四艺: 琴、棋、书、画 ;12、我国古代贵族四术: 诗、书、礼、乐; 13、我国古代四大名镇: 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 ;14、我国古代四美: 音乐、珍味、文章、言谈 ;15、我国汉字书法四体: 真、草、隶、篆 ;16、我国四大古典戏剧: 《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 ;17、我国四大古典小说: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18、我国古代四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19、我国古代儒家评人物分类四科: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20、我国国画四君子: 梅、兰、竹、菊 ;21、我国四大石窟寺: 敦煌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 ;22、我国四大美人图: 西施浣沙、昭君出寨、貂婵拜月、贵妃醉酒 ;23、我国四大佛教名山: 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龙山 ;24、我国古代四大文化遗产:《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明清档案》 ;25、我国花草四雅: 兰花、菊花、水仙花、唐菖浦 。

花中四君子是指什么

四君子者,梅兰竹菊也。华夏园艺绵延数千载,物种繁茂,风采纷呈,而文人雅士尤好梅兰竹菊,其因何在?盖此四物虽生于自然,而究其各自秉性,却别具君子之风。梅,傲而不俗。其色分红白及绿,另有蜡梅,色黄如蜡,香气浓郁,虽自成科属,其风韵却与梅有异曲同工之妙。梅寿可逾千载,枝干虬曲,身姿苍古,其芳愈寒愈媚,临风寒劲挺傲然铁骨,遇冰雪更添飘然风仪。明代李渔曾论赏梅之无奈:“风送香来,香来而寒亦至;雪助花妍,雪冻而花亦冻”。吾以为:梅不畏寒乃出自天然,而寒香俱来更是造化奇绝,踏雪寻梅,呵气凝香,满目娇色,风雅至致哉!兰,幽而不病。处深山,厌都市喧嚣,不以境寂而色逊;居幽谷,喜明月清风,不因谷空而貌衰。艺兰之人,跋涉林壑之间,寻采野生之兰,驯其野性,育其良种,配山石衬其隽秀,置曲房显其香幽;兰叶,如挑破凡障睿剑,兰花,如指点群迷佛手,闻其香,瞻其容,如入禅境矣。兰香如檀,置兰之室不宜久坐,久坐而不闻其香,故痴迷呆滞者,实难见识兰之雅趣。竹,轻而不佻。其茎有方圆之别,其色有青紫之分;竹无心性随和,山野路旁,庭院庙堂,随遇而安,四季茂然;栉疾风扬其劲节,沐春雨耸其玉笋,披月辉露其窈窕,偎峭石显其轻灵;傍窗而植,赏月投之秀姿;临池而栽,顾波泛之倩影。宋代苏东坡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古人爱竹之情,由此可见一斑矣。菊,丽而不娇。傲然临霜,怒放于群芳凋零之际;不畏肃杀,尽展其万方娇媚之态。园艺之菊与野生之菊不同矣,野菊婆娑,点缀村舍疏篱,随处而生,毋须人工;而园艺之菊,从春之下种至秋之绽放,其间治地酿土,防燥虑湿,摘头掐叶,接枝捕虫,防雨避霜,使艺菊之人难得闲暇。从古到今,历代艺菊之人倾心培育,使其种类纷繁,姿态万千。是谓:菊之美,三分出自天工,七分来自人力,艺菊之人终年辛劳,以人力助天工,菊之美,实臻天人合一之境也。


我国古代的"四君子"是:_,_,_,_?

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被人称为“四君子”。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也是咏物诗文和艺人字画中常见的题材,号称花中四君子。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它们各有特色 :
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
兰: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
菊: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


中国的四君子是哪四个啊?

“四君子”分别是指:梅花、兰花、翠竹、菊花。被人称为“四君子”,其品质分别是:傲、幽、澹、逸。“花中四君子”成为中国人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文和艺人字画中常见的题材。“四君子”之一的梅花,较耐寒,花开特别早,在早春即可怒放,它与松、竹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人们画梅,主要是表现那种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古人的智慧创作的“梅花篆字”把梅花赞颂的更胜一筹。扩展资料寓意由来:在中国人看来,梅花在漫天飞雪的隆冬盛开,不畏严寒、探波傲雪,象征君子威武不屈,不畏强暴;兰花独处幽谷,喜居崖壁、深谷幽香,象征君子操守清雅,遗世独立;竹子虚怀若谷,中通外直,清雅靓丽,象征君子谦逊虚中,高风亮节;菊花在深秋绽放,顶风傲霜,潇洒飘逸,象征君子隐逸世外,不陷污浊。这些题材不仅在画家笔下常常见到,也是各种文学样式里的常用之笔。艺术家们喜欢这些花草,其实是表现了对高尚道德的景仰和追求。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君子

花中四君子,是指哪四个?

花中四君子,是指:冬梅、春兰、夏竹、秋菊。1、冬梅蔷薇科,落叶乔木,少有灌木。早春开花,后生叶芽。花以白色、淡红色为主。一般冬季开花,以它们的姿色、香味、风韵之美,给人们带来季节变化的信息,给人以美的享受。2、春兰春兰:为兰科兰属地生植物。又名朵兰、扑地兰、幽兰、朵朵香、草兰,是中国兰花中栽培历史最为悠久、人们最为喜欢的种类之一。植株一般较小,假鳞茎较小,卵球形。 叶带形,边缘无齿或具细齿。花多单朵或两朵,不出架;花色以绿色、淡褐黄色居多,花幽香。蒴果狭椭圆形,花期1-3月。生于多石山坡、林缘、林中透光处,海拔300-2200米,在中国台湾可上升到3000米。生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南端等。广义的春兰还包括豆瓣兰、莲瓣兰、春剑,它们的主产地多在大西南各省区,植株花朵各有特色。3、夏竹竹子的种类很多,不同品种的竹子,其区域适应性也不同,通常的竹子适宜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喜爱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年平均温度为12C~22C,年降水量1000毫米~2000毫米,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散生竹类的适应性,强于丛生竹类,对土壤的要求也低于丛生竹和混生竹。丛生、混生竹类地下茎入土较浅,出笋期在夏、秋,新竹当年不能充分木质化,经不起寒冷和干旱,故北方一般生长受到限制,他们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散生竹。4、秋菊秋菊,又名菊花、别名九华、黄花、帝女花,拉丁文名:Tzvel. 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花中四君子之一。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已达千余种,式样繁多,品种复杂。可用扦插、分株、嫁接及组织培养等方法繁殖。秋菊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约在明末清初传入欧洲。中国人极爱菊花,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秋菊盛会,古神话传说中秋菊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历代诗人画家以秋菊为题材者众多,因而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名谱佳作,并久远流传。扩展资料:代表的意义:1、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空谷幽香,与世无争,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兰花生长在深山之中,素来就有清雅素淡的姿态。通常都是用它来告诫我们不要和贪污之人同流合污,应远离 一些腐败的政治。象征着高雅的品性和深切的爱国情怀。此外,还代表着深厚的兄弟情和美好的初恋。  2、菊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凌霜自行,不趋炎势,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   3、梅笑傲严寒,破蕊怒放, 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卓尔不群,超凡脱俗。它是中国的传统之花,也是四君子之首。从古至今赞颂它的诗句不计其数,都是用它来表达坚强,谦虚和高洁的品格。象征着不畏艰险,百折不屈,奋勇前进的精神,也代表具备这些品格和精神的人。   4、竹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傲, 筛风弄月,潇洒一生。竹子枝干挺拔,代表着永远不屈服的骨气和谦逊的胸怀,因此有很多文人墨客都爱赞颂它。它四季长青,象征着顽强生命。此外,它生而有节,也因此象征着高风亮节。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君子

书画作品中的“四君子”是指哪四种植物?

书画作品中的“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

【典故】
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世人常用“四君子”来寓意圣人高尚的品德。

【寓意】
“四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题材,以梅、兰、竹、菊谓四君子,他们分别是指:梅花、兰花、翠竹、菊花,被人称为“四君子”,其品质分别是:傲、幽、澹、逸。

“花中四君子”成为中国人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文和艺人字画中常见的题材。其文化寓意为:梅,探波傲雪,高洁志士;兰,深谷幽香,世上贤达;竹,清雅澹泊,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 ,世外隐士。他们都没有媚世之态、遗世而独立。在四君子之中而唯有梅花被古人的智慧创作出“梅花篆字”。


国画四君子是哪四个?

“四君子”是指中国画中的梅、兰、竹、菊,中国古代绘画,特别是花鸟画中,有相当多的作品是以它们为题村的,它们常被文人高士用来表现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因此,素有“君子”之称。

我们先说梅。我们知道,梅花较耐寒,花开特别早,在早春即可怒放,它与松、竹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人们画梅,主要是表现它那种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那么,梅花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入画的呢?

据画史记载,南北朝已经有人画梅花,到了北宋,画梅就成了一种风气,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他创墨梅,画梅全不用颜色,只用水墨深浅来加以表现。据说他有一次,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纸上的影子,从中得到了启发,便创作出用浓谈相间的水墨晕染而成的墨梅。此后,另一画家杨补之在这种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画法。创造出一种双勾法来画梅花,使梅花纯洁高雅,野趣盎然。元明以来,用梅花作画更多。元代最大的画梅大师应该首推王冕,他自号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画一变宋人稀疏冷倚之习,而为繁花密蕊,给人以热烈蓬勃向上之感。王冕的存世名作,是他的一幅《墨梅图》他用单纯的水墨和清淡野逸的笔致,生动地传达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托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怀。

明清的画梅者举不胜举,如刘世儒、石涛、金农、汪士慎等,从风格来看,他们大体继承了宋人的疏冷和元人的繁密两种画风。

但是,要画好梅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画梅人还必须有画梅人的品格,有人称之为“梅气骨”,一种高尚的情操和洁身自好的品格,正所谓:“画梅须有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再看兰花。人们画兰花,一般都寄托一种幽芳高洁的情操。

如楚国诗人屈原就以“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这样的诗句来咏兰。但兰花入画则比梅花晚,大概始于唐代。到了宋朝,画兰花的人便多了起来,据说苏轼就曾画过兰花,而且花中还夹杂有荆棘,寓意君子能容小人。南宋初,人们常以画兰花来表示一种宋邦沦覆之后不随世浮沉的气节,当时的赵孟坚和郑思肖,被同称为墨兰大家。

元代以郑所南画兰花最为著名,寓意也最为明确。据说他坐必向南,以示怀念先朝,耻作元朝贰臣;他画的兰花,从不画根,就像飘浮在空中的一样,人间其原因,他回答说:“国土已被番人夺去,我岂肯着地?”因此,欣赏绘画,也是必须了解历史背景的。而清人画兰,则以“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最为著名的了。郑板桥是一个注重师法自然的人,他画过盆兰。但尤嗜好画“乱如蓬”的山中野兰,为此,他曾自种兰花数十盆,并常在三春之后将其移植到野石山阴之处,使其于来年发箭成长,观其挺然直上之状态,闻其浓郁纯正之香味,因而得山中兰“叶暖花酣气候浓”的贞美实质。

竹入画,大略和兰花相当,也始于唐代。唐代的皇帝唐玄宗、画家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画竹。据说到了五代,李夫人还创墨竹法,传说她常夜坐床头、见竹影婆娑映于窗纸上、乃循窗纸摹写而创此法。到宋代,苏轼发展了画竹的方法,放弃了以前的画家们的双勾着色法,而把枝干、叶均用水墨来画,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以后的元明清时代,画竹名家辈出,只要是山水或花鸟画家,没有不画竹的,而且开始强调竹的整体气势。不过,在众多的画家中,郑板桥的画竹也堪称为一绝。

对于画竹,郑板桥曾写下了自己的体会:“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哉!”因此,从竹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启示,激发情感,经过“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借助于笔墨,挥洒成“手中之竹”即“画中之竹”。郑板桥的作品,存世较多,流传也广,自清代以来,被世人行家所叹眼,成为“人争宝之”的珍品。

菊花入画则稍晚,大略始于五代,比起梅兰竹来说,表现菊花的作品则相对要少得多。根据画史来看,五代徐熙、黄筌都画过菊,宋人画菊者极少。元代苏明远、柯九思也有菊的作品。明清两代画菊的也不多。现有明代吴门画派中最享盛名的画家陈淳的一幅《菊石图》藏于首都博物愤,这是本来就较少的菊花作品中的珍品。

梅兰竹菊入画,丰富了美术题材,扩大了审美领域,它们不但本身富有形式美感,而且可以令人联想起人类的品格,所以它既便于文人们充分发挥笔墨情趣,又便于文人们借物寓意,抒发情感,因此,描写“四君子”之风至今不衰。


中国的“四君子”指的是什么

四君子”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以梅、兰、竹、菊谓四君子。是传统寓意纹样。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画家用“四君子”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集雅蔡梅竹兰菊四谱小引》:“文房清供,独取梅、竹、兰、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文人高士,常借梅、兰、竹、菊来表现自己清高拔俗的情趣,或作为自己的鉴戒。它的起源可早至晚唐,到宋代更为盛行。表示作者的胸襟,作为自我心灵情致的表现。明万历年间黄凤池还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一般均借“四君子”来表现正直、虚心、纯洁而有气节的思想感情。各种形式的四君子图案纹样,一直流传到现在。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即善画此类题材,其中犹以画竹、兰为最妙。明末郑思肖善画兰,而且兰无根,即寓意为河山破碎的无根之忧。 我们先说梅。我们知道,梅花较耐寒,花开特别早,在早春即可怒放,它与松、竹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人们画梅,主要是表现它那种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那么,梅花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入画的呢? 据画史记载,南北朝已经有人画梅花,到了北宋,画梅就成了一种风气,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他创墨梅,画梅全不用颜色,只用水墨深浅来加以表现。据说他有一次,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纸上的影子,从中得到了启发,便创作出用浓谈相间的水墨晕染而成的墨梅。此后,另一画家杨补之在这种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画法。创造出一种双勾法来画梅花,使梅花纯洁高雅,野趣盎然。元明以来,用梅花作画更多。元代最大的画梅大师应该首推王冕,他自号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画一变宋人稀疏冷倚之习,而为繁花密蕊,给人以热烈蓬勃向上之感。王冕的存世名作,是他的一幅《墨梅图》他用单纯的水墨和清淡野逸的笔致,生动地传达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托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怀。 明清的画梅者举不胜举,如刘世儒、石涛、金农、汪士慎等,从风格来看,他们大体继承了宋人的疏冷和元人的繁密两种画风。 但是,要画好梅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画梅人还必须有画梅人的品格,有人称之为“梅气骨”,一种高尚的情操和洁身自好的品格,正所谓:“画梅须有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再看兰花。人们画兰花,一般都寄托一种幽芳高洁的情操。 如楚国诗人屈原就以“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这样的诗句来咏兰。但兰花入画则比梅花晚,大概始于唐代。到了宋朝,画兰花的人便多了起来,据说苏轼就曾画过兰花,而且花中还夹杂有荆棘,寓意君子能容小人。南宋初,人们常以画兰花来表示一种宋邦沦覆之后不随世浮沉的气节,当时的赵孟坚和郑思肖,被同称为墨兰大家。 元代以郑所南画兰花最为著名,寓意也最为明确。据说他坐必向南,以示怀念先朝,耻作元朝贰臣;他画的兰花,从不画根,就像飘浮在空中的一样,人间其原因,他回答说:“国土已被番人夺去,我岂肯着地?”因此,欣赏绘画,也是必须了解历史背景的。而清人画兰,则以“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最为著名的了。郑板桥是一个注重师法自然的人,他画过盆兰。但尤嗜好画“乱如蓬”的山中野兰,为此,他曾自种兰花数十盆,并常在三春之后将其移植到野石山阴之处,使其于来年发箭成长,观其挺然直上之状态,闻其浓郁纯正之香味,因而得山中兰“叶暖花酣气候浓”的贞美实质。 竹入画,大略和兰花相当,也始于唐代。唐代的皇帝唐玄宗、画家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画竹。据说到了五代,李夫人还创墨竹法,传说她常夜坐床头、见竹影婆娑映于窗纸上、乃循窗纸摹写而创此法。到宋代,苏轼发展了画竹的方法,放弃了以前的画家们的双勾着色法,而把枝干、叶均用水墨来画,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以后的元明清时代,画竹名家辈出,只要是山水或花鸟画家,没有不画竹的,而且开始强调竹的整体气势。不过,在众多的画家中,郑板桥的画竹也堪称为一绝。 对于画竹,郑板桥曾写下了自己的体会:“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哉!”因此,从竹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启示,激发情感,经过“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借助于笔墨,挥洒成“手中之竹”即“画中之竹”。郑板桥的作品,存世较多,流传也广,自清代以来,被世人行家所叹眼,成为“人争宝之”的珍品。 菊花入画则稍晚,大略始于五代,比起梅兰竹来说,表现菊花的作品则相对要少得多。根据画史来看,五代徐熙、黄筌都画过菊,宋人画菊者极少。元代苏明远、柯九思也有菊的作品。明清两代画菊的也不多。现有明代吴门画派中最享盛名的画家陈淳的一幅《菊石图》藏于首都博物愤,这是本来就较少的菊花作品中的珍品。 梅兰竹菊入画,丰富了美术题材,扩大了审美领域,它们不但本身富有形式美感,而且可以令人联想起人类的品格,所以它既便于文人们充分发挥笔墨情趣,又便于文人们借物寓意,抒发情感,因此,描写“四君子”之风至今不衰。


谁知道四君子是哪四个及其资料??

  最佳答案
  战国四君子
  [ 2005-12-3 11:42:00 | By: wiqin ]

  平原君(?~前251)
  中国战国时期四公子之一,赵国宗室大臣。即赵胜。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司马迁称之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他礼贤下士,门下宾客至数千人。平原君初为赵惠文王之相,赵惠文王死后,又为赵孝成王之相。被封于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赵孝成王七年(前259),秦军进围邯郸(今河北邯郸),赵国派平原君向魏告急并向楚国求援。门客毛遂自告奋勇,同平原君去楚国求援,终于说服楚王救赵。援军到来之前,邯郸城内兵困粮尽,百姓炊骨易子而食,形势十分危急。平原君尽散家财,发动士兵坚守城池三年,直到楚、魏援兵赶到,邯郸解围。平原君虽立下了守卫邯郸之功,却不向赵王请封。


  春申君(?~前238)
  中国战国时期四公子之一,战国楚相,即黄歇。黄歇游学博闻,善辩。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
  春申君明智忠信,宽厚爱人,以礼贤下士、招致宾客、辅佐治国而闻于世。顷襄王时,秦昭王派大将白起带兵打败韩国和魏国后,联合韩、魏两国共同讨伐楚国,形势危急,顷襄王派能言善辩的春申君出使秦国,说服秦昭王退兵。顷襄王病重,春申君设计使留在秦国作为人质的楚太子完逃回楚国即位,即考烈王。考烈王任他为相。在秦军围攻邯郸时,春申君带兵救援。后又为楚北伐灭鲁。
  当时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以此为忧。后来,春申君娶赵人李园之妹。李园妹有身孕后,献于考烈王,生子被立为太子(即楚幽王),而李园妹被立为王后。李园因此逐渐掌握大权,蓄养死士,欲杀春申君。考烈王病死后,李园令人埋伏于棘门之内,杀死春申君及其全家。


  信陵君(?~前243)
  中国战国时期四君之一。本名魏无忌。战国时魏国贵族。魏安盝王之弟。因受封于信陵(今河南宁陵),故称信陵君。他礼贤下士,广纳门客,据说有食客3000人。公元前257年,秦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赵王求救于魏王。初,魏王派晋鄙往救。但魏王害怕秦国,又令禁止,故晋鄙率兵只到邺(今河北临漳)。信陵君窃虎符,杀晋鄙,率军救赵,打败了秦国。后留在赵国10年。公元前247年,秦国攻打魏国时,魏王被迫任他为上将军,他联合五国击退秦军进攻,破秦军于河外。秦收买人中伤他,魏王听信谗言,疏远了信陵君。他因此闭门托病,耽酒而亡。


  孟尝君
  中国战国时期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即田文。田文的父亲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的少子、齐宣王的庶弟。孟尝君袭其父田婴的封爵,封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称薛公,号孟尝君。孟尝君在薛时,广泛招纳宾客,达3000余人。秦昭王听说孟尝君的贤德,欲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入秦后,被任为相。后来秦昭王听信谗言 ,囚禁孟尝君并预谋杀害他。孟尝君在门客的协助下 ,逃回齐国 。孟尝君回到齐国之后,任为齐相。他坚持主张联合韩魏牵制楚国,并发展合纵抗秦的势力。后来遭人诬告而为齐王所怀疑,谢病归老于薛。后因日益骄奢的齐王仍想除掉他,只得又逃到魏国,被魏昭王任命为魏相。他主张联合秦国、赵国与燕国,共同讨伐齐国,使战国形势为之一变。齐王死后,孟尝君返国,中立于各诸侯国之间。
  回答者:开着奔驰偷白菜 - 秀才 三级 1-8 11:05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1 个人评价
  好
  100% (1) 不好
  0% (0)


上一篇:devastate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