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历史高手,为什么三国时期寿春地区会那么混乱,先后三次叛变(王凌,毌丘俭,诸葛诞)
1、地理原因:很重要,寿春在今安徽六安,处在淮河长江之间,大别山北麓,皖西地区。这个地区靠近东吴,靠魏的控制较远。
2、军事力量:该地区靠近东吴扼守大别山地区,是军事要冲,兵力较多。
3.政治原因:这一时期司马氏的篡权野心已经很明显,在内部已经开始清理曹魏的支持者与心腹,“淮南三叛”的3个人是,曹魏的支持者,一来为求自保二来保卫曹魏,因此叛变。
经过这三次兵变的失败,使司马氏成功铲除拥护魏帝的势力。此后朝廷上很少有实力派支持魏帝,士大夫纷纷拥护司马氏,司马昭成功走向篡位大道。260年发生甘露之变,曹髦不甘被控制率臣反抗司马昭,最后被司马昭、贾充及成济所杀。265年,司马昭死后不久,其子司马炎即篡魏称帝,建立西晋,曹魏灭亡
个人见解
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的问题。
这个说法出自《世说新语》: 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 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因为三人后来分别投效魏蜀吴,而对三方的贡献又各不相同。
对于诸葛诞,陈寿说他“心大志迂,不虑祸难,变如发机”虽然官做的高,官至 大司徒 骠骑将军 青州牧 征东大将军 寿春侯,但是能力和诸葛家的那两位比起来,差的太远;他的品德也没有那两位好,魏文帝曹丕认为他好沽名钓誉,而且他作为魏臣,竟然无端反叛,投靠吴国,还没有成功,兵败被杀,古代有所谓的重臣不事二主,所以对他的评价自然好不到哪去.所以和龙、虎相比,颇有不如,只好称狗了。
“龙”诸葛亮: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字孔明,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号卧龙。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
“虎”诸葛瑾:诸葛瑾,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经鲁肃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努力缓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吕蒙去世后,诸葛瑾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
“狗”诸葛诞:诸葛诞字公休,琅邪阳都人(今山东临沂),诸葛丰之后。初以尚书郎为荥阳令,累迁御史中丞尚书,魏明帝恶其沽名钓誉,免其官。诞以与夏侯玄、邓飏等相善,举而复职,任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王凌叛,诞为镇东、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讨之。诞军讨诸葛恪于东关,不利。毋丘俭、文钦反,遣使诱之。诞斩使,率军讨之。进封高平侯,转征东大将军。甘露二年,徵司空。诞被诏书,愈恐,举兵反。攻扬州刺史乐綝,杀之。谴子为质降吴,结以外援。吴以诞为左都护、大司徒、骠骑将军、青州牧、寿春侯。司马昭分兵围讨,诞兵败被杀,并夷三族。诞麾下数百人,坐不降见斩。
毋丘俭叛变的时候,诸葛诞怎么不帮他了
从后来看,诸葛诞纯粹是被逼反的,他本身不敢反。
最初他因为好友邓飏、夏侯玄等先后被诛杀,而王凌和毌丘俭亦被夷灭三族,心中十分不安,但是他仅仅是以东吴有意进攻为由,向朝廷要求增兵十万和沿淮河筑城抵御。
说白了,他就是怕哪一天受害,所以增加自己的筹码,保护自己。
到后来,司马昭听了贾充的话,招他入朝,他才没办法造反的,所以他当时并没有这个胆量,怎么可能叛变帮毋丘俭
诸葛诞是诸葛亮的儿子还是四弟?
四弟。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刘、关、张三位同国异姓的兄弟之外,还对应存在诸葛四位能力更强大,思想更先进的同姓异国兄弟,他们分别是孙吴的诸葛瑾、刘蜀的诸葛亮、曹魏的诸葛诞(族弟)和躬耕中立的诸葛钧。本文着重解析诸葛兄弟与刘备兄弟,以及诸葛瑾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总体而言,两大兄弟集团的关系是先精诚合作,后貌合神离;瑾与亮的关系则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诸葛瑾不得志的内心后来也由他的儿子诸葛恪做了疯狂的流露。诸葛恪之所以要歇斯底里联蜀伐魏,实际上是子承父志。诸葛瑾生前就指责他的儿子“聪明尽显于外”,可见他本人是多么善于蛰伏。诸葛诞则比诸葛瑾更倒楣,生性多疑的曹魏为避孔明之嫌迟迟没有重用他。他也仅在最后阶段胡乱做了一通发泄。
三国时期效忠魏国的诸葛诞是谁的儿子?有什么依据?
诸葛诞的父亲姓名尚不可考。阳都诸葛氏的始迁祖为诸葛丰。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三兄弟以及诸葛诞他们的七世祖就是诸葛丰。从诸葛丰到诸葛诞这中间的世系均不可考。现在只知道诸葛亮三兄弟的父亲名诸葛珪,叔父名诸葛玄。因此,诸葛亮与诸葛诞的关系估计不是太亲,至少不是堂兄弟。
诸葛诞生有一子诸葛靓。还有一女(诸葛靓的姐姐)是琅邪王司马伷(司马懿的儿子、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叔父、东晋元帝司马睿的祖父)的王妃。诸葛靓生二子:长诸葛颐,次诸葛恢。
三国时期的诸葛三兄弟为什么分别为三国效力
政见不同,虽然是亲戚,但未必想法都一样,人各有志,这个勉强不得。至于阴谋,楼主多虑了,如果你说诸葛亮有阴谋还勉强,可是诸葛瑾和诸葛延,在他们的国家里根本没有那么重视,准确的说不是栋梁之材,虽然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洛一度在吴国有一定的威望,但后来难免满门抄斩。诸葛延也是为了魏国,不肯向司马氏低头也落了个掉头之罪,只有诸葛亮算不错了。
他们虽然是亲戚,但是受到的教育,接触的人物等等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思想,所以三兄弟各侍其主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孟郊被人们称为啥?
1、孟郊被人们称为”诗囚“。
2、人物简介
孟郊(751年—815年),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唐代著名诗人。先世居汝州(今属河南汝州),后隐居嵩山。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并于”贾岛齐名“郊寒岛瘦”。
3、个人经历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
诸葛诞最后为什么选择叛乱?真的只是为了尽忠曹魏吗?
诸葛诞叛乱,是当时淮南三乱的最后一乱,他选择叛乱,是因为司马家族当时想对篡权的曹魏政权实行专政,诸葛诞在夏侯玄被杀之后,就觉得自己被司马政权盯上了,于是在那时起就开始着手准备叛乱了。而且,他叛乱可不是单单因为说尽忠曹魏,因为他本身不反对司马家族专权,但是如果司马家族对曹魏的政权动手,自己当然是不允许的。至于诸葛诞为什么最后叛乱了,首先就是司马家族已经开始排除异己,对于他们来说,不让自己篡夺曹魏权利的人,就可以说是异己之人,这样,也就顺理成章的去杀掉他,而且诸葛诞已经帮助平定过两次叛乱了,如果再不对他进行制裁措施,可能就对自己司马家的宏伟大业构成威胁,而诸葛诞也想到了这个,所以先下手为强,直接叛乱得了。那么所谓的专权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我能控制你的所有兵力,干涉所有事务,让你空有名号,没有实权。而专权要排除的异己,在刚开始时,敢公开喊话的,就是异己,就要杀他,过了一段时间,统治者感觉不是自己能够感到可靠的人,就是异己,格杀勿论,到了最后,对于提出要求不接受的,不好意思,也只能说再见了。留下来的,就是能够死心塌地帮助自己的,像诸葛诞这样的,就是属于异己之一,包括之后的邓艾一样,手中有权力,也有部队,就是不完全支持司马家族,所以最后也就只能叛乱了。
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人家族的最终结局如何?
说到诸葛亮,我想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对他肯定非常熟悉,那么其它两人呢?诸葛亮和诸葛瑾,诸葛诞三人最终结局又各是怎么样呢?三国时期,诸葛氏中有三兄弟被史家称为“龙虎狗”。诸葛瑾与诸葛亮的亲兄弟,但诸葛诞只是诸葛瑾与诸葛亮的族弟。《太平御览·人事部·品藻中》记载:“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雅。”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他的一生都在为蜀汉事业而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最真实的写照。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就遵循了刘备的遗愿,开始北伐。十年时光六出祁山,耗尽了蜀汉的国力,也耗尽了这位丞相的精力。在第六次北伐之际,火烧上方谷遭遇大雨,功败垂成,这样的打击终于让诸葛亮倒下了,当时正值深秋,诸葛亮病危与五丈原。他自感余日无多,留下一封遗书和几卷兵书,与234年8月28日撒手西去。诸葛瑾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他深受孙权信任,在吴国期间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公元241年,诸葛瑾去世,享年68岁,可谓是善始善终了。诸葛诞诸葛诞,字公休,三国时期魏国将领,官至东征大将军。曾与司马师一同平定毌丘俭、文钦的叛乱。之后因与被诛的夏侯玄、邓飏交厚,且见到王淩、毌丘俭等人的覆灭而心不自安,于甘露二年(257)起兵,并得到东吴的支援,但于次年被镇压,诸葛诞被大将军胡奋所斩,夷三族。诸葛诞麾下数百人,全部拒绝投降而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