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讽字的成语有哪些
讽多要寡、讽一劝百、讽德诵功、借古讽今、冷嘲热讽
一、讽多要寡
白话释义:讽谕之言多,切要之言少。
朝代:唐
作者:裴延翰
出处:《〈樊川文集〉序》:“讽多要寡,不见治乱。”
翻译:讽谕的话语多,重要的话语少,看不到能够治乱的效果
二、讽一劝百
白话释义:委婉含蓄地批评、指责一个,使大家都受到教育。
朝代:西汉
作者:司马迁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
翻译:扬雄用华丽的赋文,委婉含蓄地批评、指责一个,使大家都受到教育。
三、讽德诵功
白话释义:赞美、颂扬功德。
朝代:汉
作者:焦赣
出处:《易林·节之革》:“讽德诵功,周美盛隆。”
翻译:赞美、颂扬周朝的功德
四、借古讽今
白话释义:假借评论古代某人某事的是非,影射现实。
拼音: [ jiè gǔ fěng jīn ]
作者:佚名
例句:借古讽今,针砭时弊,是杂文的主要特点。
翻译:use the past to disparage the present
五、冷嘲热讽
白话释义:尖刻、辛辣的嘲笑和讽刺。
朝代:清
作者:袁枚
出处:《随园三十二种·牍外余言》:“人人知之;皆有不平之意。故晋大夫七嘴八舌;冷讥热讽。”
翻译:人人都知道,都有抱不平的意思,所以有人七嘴八舌,尖刻、辛辣的嘲笑和讽刺。
讽"这个字怎么读,
讽
(1)
讽
fěng
(2)
(形声。从言,风声。本义:背诵;朗读;传诵)
(3)
同本义 [recite;chant;intone]
讽,诵也。――《说文》
兴道讽诵言语。――《周礼·大司乐》。注:“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
少不讽。――《荀子·大略》。注:“谓就学讽诗书也。”按,诗风雅颂三类,以风为之,风借为讽。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唐·白居易《游襄阳怀孟浩然》
三藏就合掌讽起斋经。――《西游记》
(4)
又如:讽味(诵读诗文而玩索其中的意味);讽经(念经);讽书(背书);讽术(背诵经艺)
(5)
婉言微辞或指责 [slightly blame]
讽,谏也。――《广雅》
论礼有五,谏讽为上。――《后汉书·李云传》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后汉书·张衡传》
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明·刘基《卖柑者言》
(6)
规劝 [admonish; advise]
而呤咏情性,以讽某上。――《文心雕龙》
(7)
又如:讽谏(用委婉的话来劝谏);讽诫(讽谏告诫);讽一劝百(辞赋之文,旨在讽谏,故因一事而起讽,以百事劝戒为终结)
讽刺
fěngcì
[satire;mock] 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指责和嘲笑
不要讽刺人
讽谏
fěngjiàn
[give advance to one's superior;remonstrate with ruler by clever analogy] 指下对上,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规劝,使其改正错误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后汉书·张衡传》
讽喻
fěngyù
(1)
[advise;admonish]∶用委婉的言语劝说
(2)
[parable;allegory]∶一种修辞手段,借说故事来表明事理
讽
(讽)
fěng ㄈㄥˇ
(1)
不看着书本念,背书:~诵(抑扬顿挫地诵读)。~咏。
(2)
用含蓄的话劝告或讥刺:~刺。~谏(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谏)。~喻(一种修辞手法,用说故事等方式说明事物的道理)。~一劝百
(3)讽通风,《毛诗序》:“以风刺上。”风即“讽”义。(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