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力赤称汗时,瓦剌的马哈木是不是他的部将?
严格的来说不是。
他们都是元末明初的蒙古部落首领,鬼力赤是鞑靼领袖,马哈木是瓦剌领袖。鬼力赤后被封为可汗,但是马哈木与之作对,并未臣服他,而是受明朝招安。
鬼力赤是被阿鲁台拥立可汗之一(先后拥立鬼立赤,本雅失里,阿台为可汗,阿鲁台自称大元朝太师)
马哈木是相当中国明朝初期蒙古瓦剌部领袖,致力于东部蒙古争夺蒙古草原的霸权。东部蒙古大汗本雅失里、太师阿鲁台对抗明朝,马哈木和弟弟太平、秃孛罗归顺明朝。明成祖封马哈木为顺宁王、太平为贤义王、秃孛罗为安乐王。
下面是详细资料:
鬼力赤(?—1408年)蒙古帝国之中央汗国元朝败撤中原后的“北元”鞑靼领袖。建文帝四年(1402年),杀元朝的坤帖木儿汗,被阿鲁台等拥立为大汗(或可汗)。废元朝的国号,称鞑靼。初期与明朝通好,接受馈赠。又时与瓦剌部相攻杀,曾毒杀“忠顺王”安克帖木儿。1408年(明.永乐六年),为知院阿鲁台所杀。
马哈木(?-1416年),是相当中国明朝初期蒙古瓦剌部领袖,致力于东部蒙古争夺蒙古草原的霸权。东部蒙古大汗本雅失里、太师阿鲁台对抗明朝,马哈木和弟弟太平、秃孛罗归顺明朝。明成祖封马哈木为顺宁王、太平为贤义王、秃孛罗为安乐王。 1412年,明成祖第一次亲征蒙古,大败本雅失里、阿鲁台,本雅失里西奔。1412年,马哈木杀死大汗本雅失里,瓦剌向明朝称臣,大汗空位。 1415年,瓦剌染指蒙古汗位,拥立答里巴为大汗,马哈木自任太师,称答里巴是本雅失里的弟弟。明成祖第二次亲征蒙古,大败答里巴和马哈木,明军撤退后,阿鲁台再次袭击瓦剌,大汗答里巴、太师马哈木先后战死,一说马哈木逃走后,不久病死。马哈木的儿子脱欢拥立斡亦剌歹为汗。1418年,脱欢承袭父亲马哈木被明成祖封为顺宁王。
阿鲁台(?~1434), 鞑靼领导人,北元“鞑靼”太师,属阿苏特部,蒙古化的伊朗人 。1403年~1434年间,先后拥立鬼立赤,本雅失里,阿台为可汗,自称大元朝太师,类似蜀汉诸葛亮一样专权擅政。诸葛亮六出祁山,阿鲁台也多次袭扰明朝边境。永乐11年,(1413年)受封“和宁王”,与瓦剌(Oyrad)对立,宣德9年(1434年)被瓦剌部绰罗斯·脱欢太师所杀。 明宣宗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阿鲁台及部众遭到瓦剌所立的大汗袭击,兵败后避居母纳山(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乌拉山),其后又受到瓦剌首领脱欢攻击,战败被杀。
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蒙古人去了哪里?
霸气十足的元朝被灭亡了以后。蒙古人带领着剩下的人又回到了蒙古高原,对于蒙古帝国来说,元朝被灭亡,他们只是失去了蒙古帝国在中国的地盘,而蒙古帝国是依然存在着的。在1368年的时候,元朝政权被朱元璋推翻,而那个时候元朝的末代皇帝元顺帝并没有死亡,而是带着自己剩下的人马回到了他们的老地方蒙古高原,元朝的灭亡只是结束了他们在中国统治的一次旅程。在成吉思汗时期,他大肆的扩张土地,蒙古帝国也达到了一个空前的壮大时期,元朝的皇帝就是蒙古的汗王,所以说失去了元朝,对于蒙古帝国来说,只是失去了一个地盘。但是对于元朝的末位皇帝元顺帝来说,意义是不同的,因为元顺帝深受汉文化的影响,他们对朱元璋推翻,回到了蒙古,虽然他还是蒙古的汗王,但心里还是有所芥蒂的,再加上明朝军队对他们的追击,导致他后来在郁闷中去世了。后来是元顺帝的儿子,继续维持了残元政权,而且他还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可以再做中国的皇帝,但是最后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而明朝的军队深入到了蒙古地区对他们进行打击。要知道这是蒙古帝国最后的大本营,如果被攻陷的话,蒙古帝国将不复存在,为此蒙古人抵抗的很厉害,后来明朝军队因为战线太长,放弃了继续深入蒙古的打算。直到1388年的时候,明朝的将领蓝玉彻底的剿灭了残元政权,蒙古帝国中的很多部落也选择了独立,至此蒙古帝国不复存在了。
谁能简要介绍一下朱棣五征蒙古的过程
长城之外的蒙古人虽然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夺回曾经属于他们的王朝,但是对明朝的边疆还是构成了很大的压力。在永乐九年蒙古人处决了朱棣派去的一个使节,被认为是对明朝最大的羞辱,而随后将军丘福和几位高级将领在征讨蒙古的战斗中不敌而被杀。这让朱棣非常愤怒,在永乐十年(1412),朱棣亲自率领三十万大军征伐漠北,从此揭开了永乐年间五征漠北的序幕。第一次远征虽然没有取得彻底的胜利,但是把蒙古人驱赶到很远的地方,五个月后朱棣班师回南京。永乐十二年朱棣再次亲征,历时四个月的战斗重创了蒙古军队,但是明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本来蒙古人的另一支领袖阿鲁台一直和明朝保持进贡贸易关系,但是随着明军对瓦剌蒙古人的征伐,阿鲁台获得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也就逐渐对明王朝表示不满。朱棣于是准备在1421年进行第三次亲征,结果遭到了夏原吉等人的异常强烈的反对,理由是军费已经使得国库不堪重负。沉浸在前两次征伐成功中的朱棣并不愿意因为经费问题停止远征,而他的那些武官们也支持远征,因为他们需要军功以获得升迁。朱棣本身可以算得上是一名优秀的将领,在永乐年间对武官进行评价最基本的标准就是军功如何,在那些能够在战场上获胜的军人,他一贯给予优厚的待遇。在他封侯的官员中,武将占据了大半,还包括很多蒙古归顺的武将,而在战场上这些将领也骁勇善战勇往直前,战死者甚至包括朱棣的驸马。在皇帝和他的文官系统的博弈之中,胜利的天平无疑属于前者。夏原吉被免除官职进了牢狱,而夏的副手方宾甚至被迫自杀。1422年四月的第三次征伐获得了胜利,朱棣使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将阿鲁台赶到了外蒙古。次年的第四次征伐无功而返,因为阿鲁台在和瓦剌人的战斗中失利逃到了大漠深处。在1424年四月,朱棣领兵进行他的第五次亲征,这次征伐没有能够攻打到阿鲁台的大帐,有些将领请求给予一个月的粮草以让他们能够深入敌境,但是被朱棣拒绝了。在回京的途中,八月十二日,征战了大半辈子的朱棣宾天。据说在死前朱棣想起了关在牢中的夏原吉,说:“还是夏原吉对我最好啊。”或许这只是后人谣传,而新皇帝一登基立刻放出了夏原吉,官复原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