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
舍生取义的民族英雄:黄继光黄继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民族英雄。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 。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牺牲,年仅21岁。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 ;所在部队党委追授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英雄事迹: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开始向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北山高地发动疯狂进攻。上甘岭位于五圣山上,是志愿军中线的大门,也是扎进联合国军心窝的一把钢刀。在不到4平方公里的高地上,联合国军动用两个师的兵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连续发动了进攻。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1952年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的第2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必须在天亮前占领阵地,为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奠定基础。联合国军设在山顶上的集团火力点,压制住志愿军反击部队不能前进。营参谋长命令第6连组织爆破组炸掉它。第6连向敌军发起五次冲锋,未能摧毁敌军火力点,而且一个又一个战友倒下去。这时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了。时间就是生命。在这关键时刻,站在营参谋长身旁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他掏出早已写好的决心书交给参谋长,恳切地说:"把任务交给我吧,只要我有一口气,保证完成任务"。黄继光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营参谋长转过身,沉思片刻,面对黄继光坚定地说:"黄继光,这次任务就交给你。我任命你为第6连第6班代理班长,一定要完成任务。" 参谋长当即任命黄继光为6班班长。黄继光接受任务后,立即提上手雷,带领两名战士向敌军的火力点爬去。他们在照明弹的亮光下巧妙地前进,当离敌军火力点只有三四十米时,一名战士牺牲,另一名战士负重伤。黄继光的左臂被打穿,血流如柱,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敌军火力点前进。在距敌军火力点八九米的时候,他举起右手将手雷接连投向敌军,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地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志愿军反击部队的冲锋受到阻止。这时,黄继光再次负伤倒下。天就要亮了,这时黄继光身边已无弹药,身体又多处受伤,他顽强爬向火力点,冲着敌军狂喷火舌的枪口,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刹时,敌军正在喷吐的火舌熄灭,正在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黄继光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高喊着"冲啊!为黄继光报仇!"踏着黄继光爬行过的道路,很快占领了阵地,全歼守军两个营。扩展资料:人物荣誉:为表彰黄继光视死如归、无畏惧的伟大精神,1953年4月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中国共产党志愿军第15军委员会在追认他为"模范团员"的同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的名字和光荣事迹镌刻在上甘岭背后五圣山上,英雄的壮举与巍然屹立的五圣山永世长存。他的家乡中江县石马乡改名为继光乡。战后,所在部队党委根据他生前申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1962年10月,四川省中江县人民政府建立了“黄继光纪念馆”,朱德、董必武、刘伯承、郭沫若为之题词。1982年纪念黄继光英勇牺牲30周年时,邓小平为“黄继光纪念馆”的黄继光塑像基座题字:“特级英雄黄继光。”2018年9月,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统一印制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苏宁、李向群、杨业功、林俊德、张超10位挂像英模画像,并下发至全军连级以上单位
夏明翰英勇就义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九二八年春天,夏明翰化装成商人,秘密地来到武汉进行工作。当时,正是白色恐怖十分严重的时候。蒋介石和汪精卫勾结在一起,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由于叛徒告密,夏明翰被捕了。敌人把夏明翰关进监狱,先是劝他“投降”,说什么只要他放弃信仰共产主义,就一定亏待不了他。夏明翰好不含糊地回答说:“我可以牺牲我的生命,决不放弃我的信仰!”于是敌人又对他来硬的,用尽各种刑法,直把他折磨得遍体鳞伤,血肉模糊。可是,对于胸怀共产主义理想的夏明翰,皮肉的痛苦不能动摇他革命的坚强意志。敌人对夏明翰实在没有办法,决定杀害他。在杀害之前,敌人又对他进行一次审问。一个杀气腾腾的反动军官问夏明翰:“你姓什么?”夏明翰镇定地回答:“我姓冬。”那个反动军官一听,生气地说:“什么,你明明姓夏,为什么说姓冬?”夏明翰冷冷一笑说:“这是跟你们学来的。你们从来都是把黑的说成白的,把卖国说成爱国。照你们的做法,我姓夏当然应该说成姓冬。”那个反动军官气得要死,但他还不死心,又问夏明翰:“你多大年岁?”夏明翰白了他一眼,回答说:“我是共产党,共产党万万岁!”那个反动军官又问:“你的家在哪里?”夏明翰的声音越来越高,说:“革命者四海为家,我的家在全世界!”“我在问你,你们的人都在哪里?”夏明翰听了,狠狠地盯了那个反动军官一眼,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们的人都在我心里。”说完,把嘴一闭,再也不说一个字。敌人把夏明翰押到刑场的时候,夏明翰昂着头,挺着胸,一边大步往前迈,一边高唱《国际歌》。敌人急了,问他:“你还有什么要说?”夏明翰大声说:“给我拿纸来!”夏明翰接过纸笔。略一深思,随即昂然一笑,抓起笔就写了一首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然后用力把笔往地下一扔,就英勇就义了。扩展资料:夏明翰,字桂根,祖籍湖南衡山县,1900年农历八月生于湖北秭归。1917年春,夏明翰考入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在校期间,他追求进步,积极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19年五四运动波及湖南,夏明翰和同学们走出校门,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1920年秋,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夏明翰来到长沙,结识了毛泽东。1921年冬,经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夏明翰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夏明翰在长沙从事工人运动,参与领导了人力车工人罢工斗争。1924年,夏明翰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负责农委工作。他十分注意培养农运干部,保送革命青年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为湖南农民运动培养了大批骨干和积极分子。1926年2月,夏明翰被党调到武汉工作,担任全国农民协会秘书长,兼任毛泽东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秘书。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夏明翰闻消息,悲愤地写道:“越杀胆越大,杀绝也不怕。不斩蒋贼头,何以谢天下!”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夏明翰参与发动秋收起义。10月,湖南省委派他兼任平浏特委书记,领导发动了平江农民暴动。1928年初,夏明翰被党调到湖北工作,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由于叛徒的出卖,同年3月18日他不幸在武汉被敌人逮捕。3月20日清晨,他被敌人押送到汉口余记里刑场。当敌执行官问夏明翰还有什么话要说时,他大声说:“有,给我拿纸笔来!”于是,夏明翰写下了上述那首大义凛然的就义诗。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夏明翰悲壮地牺牲了,时年仅28岁。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夏明翰
喻培伦将军的英雄事迹是啥????????
喻培伦大将军出生于一八八六年(农历正月二十八日)四川省内江市文英街的“喻家漏棚”。当时的中国正受到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是一个战争的年代。喻培伦的父亲喻学蓭是一个具有民族气节的人,早在湖北宜昌做官,由于不满清政府的腐败,弃官归家,经营糖业、兴办盐场。他为人正直,接受新思想,支持干革命。喻培伦的夫人宽厚贤淑,深明大义,新婚不久,就支持丈夫远渡重洋去日本求学,寻求救国真理。广州起义失败,亲人的牺牲,她悲痛万分,立志终身居孀,是一位值得敬佩的妇女。喻培伦的弟弟喻培棣比哥哥小三岁,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青年,他与喻培伦赴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后,多次与孙中山先生策划武装起义,是一个著名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战士。
一八九九年,年仅十三岁的喻培伦随同魏楚珊老师到资州城郊五里滩读书6年,这6年间,魏楚珊老师治学严谨,博学精深,他用我国历史上的爱国英雄事迹启发教育喻培伦,再加上当时喻培伦看到的一些留日学生的进步书刊,使他倍受鼓舞,从而产生从事改造国家的念头,于一九0五年秋,与胞弟喻培棣一道日本求学,时年十九岁。当时的喻培伦舍弃新婚不久的家庭,与其弟培棣告别家乡,顺江而下,经过泸州、重庆到汉口,踏上东去日本的旅程。在汉口候船期间,与弟弟培棣常谈论国事,一天偶入英国租界,被一气势汹汹的印度巡捕阻拦,不准他们在堤岸行走,喻培伦十分气愤地说:“这是我们中国的地方,为什么不准中国人行走?”蛮不讲理的巡捕根本不予回答,却连扭带推,几乎把喻培伦推下汉江去。汉口的遭遇,严酷的现实,使喻培伦深感耻辱,切齿痛恨,也更加坚定了他爱国的思想。当年秋天,喻培伦弟兄来到了日本东京,开始了他的求学路程。以下是他的求学经历表:
时间 学校 主要研究
1905.12-1906.4 东京警监学校
1906.4-1907.1 东京经纬学校
1907.1-1908.2 大阪高等工业预备学校 化学.物理.摄影
1908.2-1908.暑假 大阪化学研究所 化学
1908年暑假 东京大森体育学校 暑假军事速成班
1908年7月 千叶医学校 医学.药学
几年的求学为喻培伦今后的革命生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与其弟培棣、吴玉章、吴树成这些同盟会员的长期接触下,培伦逐渐了解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一九0八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投身于革命的喻培伦为了革命的需求,毅然从学商报的学校转学,专攻化学研究炸药。在一次试验的过程中,不幸将手指炸残。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终于研制出一种既安全有效又价廉的炸药,这种炸药的制造法被称为“喻氏法”。以后,喻培伦又在如何引爆的关键问题上进行了研究,终于发明了用电流、用化学、用钟表发条等多种有效的引爆方法,喻培伦被当时的人们誉为“炸弹大王”。
一八0九年六月,喻培伦受同盟会派遣,秘密回国到武汉与湖北革命党人孙武等人一起制订了谋炸清廷北大臣瑞方的计划,但未成功。同年秋天,又接受了在北京谋炸摄政王载沣的任务,一九一0年三月二十一日晚,在北京甘水桥下埋下炸弹,但因故没有成功。后来据有关资料介绍,这个炸弹被弄到了官府,但无人知道是什么东西,后经外国专家鉴定,专家看到这颗西瓜般大的炸弹时,非常吃惊,根本不相信中国人能制造出这样的炸弹,还说:“幸好没有爆炸,否则,甘水桥附近将成为一片焦土。”可见当时喻培伦制造的炸弹具有何等的威力。喻培伦在革命的实践中,逐渐成熟,他已由一个“唯实业救国”的主张者变为“唯国家前途是务”的革命者了,是一位誓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战士。
同盟会领导的起义屡遭失败,在当时的紧要关心,孙中山先生力挽狂澜,坚持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革命主张,于一九一0年十一月在马来西亚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槟榔屿会议,决定于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在广州再次发动武装起义。一九一一年,即辛亥年元月,起义领导人黄兴回到广州,在小东营设起义指挥部,建立秘密机关。当年三月,起义又因种种原因推迟,培伦得知推迟消息,即刻赶往小东营,向黄兴慷慨陈词,在场的革命党人无不为之感动,士气顿时高涨,黄兴当即写下绝命书,坚持三月二十九日按时起义。三月二十九日下午五时半,只听见珠江两岸,螺号声声,越秀山下,杀声阵阵,一场催毁清王朝统治的广州起义爆发了。总指挥黄兴率领一百多名“先锋”战士,臂缠白毛巾,直冲到两广总督府,喻培伦和四川籍同志熊克武、但懋辛等人带领花县十一名敢死队直揭督署后门的增高门后,但无法攻破。此时的喻培伦胸前挂满一筐炸弹,冲到前边,连续甩出几颗,墙壁顿时炸出一条道路,战士们峰拥而上,与黄兴府内会师。可是由于仓促起义,援兵不足,经一天一夜的激战,清军重兵堵击,起义军战士有的牺牲,有的被捕。喻培伦身负重伤,终因弹尽力竭,寡不敌众被擒。敌人连夜审讯,喻培伦面对敌人的屠刀,大声宣称:“头可以杀,学说是杀不了的,革命尤其杀不了。”表现出了他英勇无屈的大无畏气概。牺牲时的喻培伦年仅25岁。
广州起义失败,一百多名起义战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直到一九一一年四月四日,革命党人潘达微才冒险收集了遗体七十二具,合葬于广州城郊黄花岗上,同年十月武昌起义爆发,取得了大胜利,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了。事后,孙中山先生对广州起义也给予很高的评价,于一九一二年二月在南京召开了追悼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会,追赠喻培伦烈士为“大将军”。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多次组织纪念辛亥革命,缅怀起义烈士,内江人民召开了纪念会。一九八一年在人民公园为喻培伦烈士修建汉白玉纪念碑一座。一九八四年,资中人民在喻培伦将军当年读书处修建纪念碑,并将五里滩小学命名为培伦小学,作为对烈士的纪念。一九八五年,辛亥革命90周年之际,内江市人民政府扩大其规模,在人民公园纪念碑后侧建喻培伦将军纪念馆,以便后人追忆瞻仰先烈。
党90周年的伟大成就,主要是颂扬先进典型人物
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
十七大报告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组工干部作为管党员的党员、
管干部的干部、管人才的人才,必须要做到“五先”永葆先进性,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榜样、作出表率。
学习领先。一是要坚持学习政治理论,做政治坚定的组工干部。重点把握党的十七大对党的建设和组织
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做到与时俱进、思想常新。二是坚持学习经济社
会知识,做复合型的组工干部。认真学习经济社会理论,了解国家的经济体制和社会形势,实事求是地做好
本职工作。三是坚持学习专业知识,做业务精湛的组工干部。四是坚持向实践学习,做学用结合的组工干
部。五是要培养学习品格,做“学习型”组工干部。努力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到思
想常新,为高质量地完成组织工作任务奠定理论基础。
工作争先。一是要创新工作思路。组工干部必须具有敏锐的眼光和超前的思维,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加强
组织工作的新思路,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的新水平。二是要创新工作领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使组织
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组工干部一定要根据新情况,研究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努力拓宽组
织工作的新领域。三是要创新工作机制。党的组织工作机制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要着眼
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着眼于全县各部门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建设,着眼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
伍建设,着眼于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来谋划有效的工作机制。四是要创新工作载体。组工干部要围绕组织工作
的重点难点问题,创新活动载体,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等五个方面的建设,不断增
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公正在先。一是要牢固树立公道正派的政治品格。公道正派,就是本人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对
人对事公平公正。组工干部要按照“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的总要求,牢固地树立起公
道正派的政治品格。二是练就识人慧眼。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地判断识别人
才。要广泛发现各类优秀人才,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履行好组工干部的职责。三是坚持走群众路线。要深入
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四是敢于坚持原则。要抛开私心杂念,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如实反映情况,以公正之心和公正行动,树立
组工干部公道正派的形象。
团结当先。一是要讲诚信。组工干部一定要深刻理解诚信的重要意义,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说老实
话,办老实事,真心地对待和帮助周围的同志和群众。二是要讲胸怀。组工干部要有豁达大度的心胸,对人
对事要大度、大气,正确看待同志的优势和不足,要善于和同志们沟通,努力促进团结。三是要讲方法。组
工干部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求大同、存小异,要多进行换位思考,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
系和问题。
廉洁率先。一是要正确对待自己,耐得住寂寞。组工干部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对待自己的社
会地位,把在组织部门工作看成是组织对自己的一种信任,在名利面前保持平常心,不为外面的世界所诱
惑,把有限的精力,用到钻研业务上来。二是要正确对待利益,经得住考验。组工干部一定要行得端、做得
正,不为小利所惑,始终保持廉洁的作风。三是正确对待交往,管得住小节。要时时保持谨慎的作风,不该
吃的不吃,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四是努力加强修养,常怀律己之心。组工干部必须不断加强
修养,不断反省自己的行为,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才能做到公正廉洁。
喻培伦的“炸弹大王”的称号怎样得来?
喻培伦是四川省内江县人。1905年,19岁的他怀着学习西方、拯救中华的愿望,去日本留学,在日本,他加入了同盟会,决心投身于推翻腐朽清王朝的战斗。为了暗杀清朝反动官吏,他和几个革命党人一起研究制造炸弹。有次不慎药瓶爆炸,左手被炸成残废。喻培伦见原有炸药制造炸弹不安全,就全力以赴研究安全炸药。不久,一种既安全又威力大的炸弹制造成功了。同志们高兴地称他是“炸弹大王”,还把他制造炸弹的方法称为“喻氏法”。
熊克武的生平简介
熊克武1904年留学日本,会见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1905年,因“取缔规则事件”回国,在上海中国公学继续学习。1906年冬,奉同盟会总部命返川开展武装斗争。他在重庆、泸州等地与朱之洪、谢奉琦、佘英见面,继又到成都与黄树中在草堂寺秘密集会讨论武装斗争,到会的有张培爵、黄金鳌、余切、陈伯珩、龙光等30余人。在四川各地联络革命党人,设立机关,发展同盟会员,积极组织起义,先后发动泸州起义、成都起义、广安起义、嘉定起义等,但每次都因事机泄露、叛徒出卖、众寡悬殊等而失败。 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熊克武参加了由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他领着喻培伦、但懋辛、秦炳、饶国梁等16人组成的小分队,炸开两广总督署后墙,冲进督署去捉总督张鸣歧,张早已闻风而逃匿,广州起义亦告失败。武昌起义爆发,上海的四川党人公推熊克武组织蜀军北伐。南京临时政府任命熊为蜀军北伐总司令。不久南北和议成,孙中山命熊克武率部返川。蜀军政府任命熊为蜀军第一师师长,驻重庆。1913年8月4日,四川第五师师长熊克武在重庆宣布独立 。袁世凯命川督胡景伊镇压,重庆党人和五师旅团长要求起兵,熊克武遂下决心。宣布独立后,即分兵两支,向隆昌和立石站、寒坡场进击,并出兵配合龙光进攻泸州 。“二次革命”爆发 ,熊克武与杨庶堪成立讨袁军,熊克武被公推为四川讨袁总司令。讨袁失败,熊克武被迫解散部队,化名陈颐丰逃到日本东京。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后,他勉强参加,但不久就离开孙中山参加黄兴的欧事研究会。1915年只身参与蔡锷、唐继尧讨袁护国之役。护国战争胜利,被进步党的蔡锷委任为第五师师长兼重庆镇守使。1918年就任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后兼摄四川军、民两政。以后熊克武卷入四川军阀混战之中,消灭了孙中山任命的川军省长吕超部,几次反复于南北政府之间,还高唱联省自治,只有在陷入危局之后,才重新表示接受孙中山的领导。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熊克武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广东军政府委任其为建国联军川军总司令。11月,孙中山北上,以英文密信给熊克武:“望即将所部集中武汉一带,相机行动。”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于北京。全国斗争形势突变。北方军阀,意欲合力对付广东革命政府;广东革命政府内,各派对未竟的革命事业全然不顾,拼力争权。在湖南,被赵恒惕赶走的谭延闿,也野心大发,想利用熊克武这支军队之力,赶赵下台。赵恒惕倒向北方,以武力驱熊。正在这时,代行建国军大元帅的胡汉民命熊克武班师回广东休整,待机再出师北伐,熊克武决计班师离湘回粤。属下第1 师师长贺龙看穿阴谋,苦劝熊克武无效,熊克武遂留下贺龙师1万多人在湘应变,率除贺龙师之外的建国联军部队三万之众到广东。蒋介石为夺其部,扣捕熊克武、余际唐等人于虎门炮台。在各方面舆论压力下,1927年,蒋介石被迫释放熊克武,熊克武经香港转上海治病,仍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但熊克武从此坚持反蒋。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蒋介石亲笔写信给熊克武,企图利用他在川军中的威望,希其召集旧部替蒋打仗,并以高位相许,熊克武拒绝了蒋介石的拉拢。1933年,熊克武任中国公学校长。1937年,抗战开始后,熊克武在重庆任国民党国防委员,对前方抗战提出了积极建议。1939年迁居成都,与朱叔痴编《四川民国党史》,同时暗中与刘文辉、邓锡侯等商议,共同策划反蒋事宜。1949年7月1日,熊克武与刘文辉等联络各界人士,在成都组成“川康渝民众自卫委员会”,熊克武任主任委员,积极进行反对蒋介石及其在四川的代理人王陵基的活动。12月,与刘文辉等策动川西起义。25日,由熊克武领衔的成都市内贴出布告,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全国解放后,熊克武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务。1970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5。刘伯承、贺龙曾是熊克武的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