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解释和出处
1郑重其事
释义 郑重:审慎,严肃认真。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
2足智多谋
释义 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出处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此人足智多谋,可与共事。”
3智周万物
释义 天下万物无所不知。形容知识渊博。
出处 《周易•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4正直无私
释义 为人做事很正直,没有任何私心。
出处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孔颖达疏:“襄七年传曰:‘正直为正,正曲为直。’言正者能自正,直者能正人曲,而壹者言其一心不二也。”
5正正之旗
释义 正正:整齐。排列整齐的军旗。借喻强盛整肃的军队。
出处 《孙子•军争》:“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
6自知之明
释义 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出处 《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7振振有辞
释义 振振: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
出处 清•梁启超《关税权问题》:“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
8正中下怀
释义 正合自己的心意。
出处 《后汉书•刘玄传》:“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
9沾沾自喜
释义 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
出处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者,沾沾自喜耳。”
10捉贼捉赃
释义 比喻处理是非的事,要以事实为根据。
出处 宋•胡太初《昼帘绪论•治狱》:“谚曰:‘捉贼捉脏,捉捉双。’此虽俚言,极为有道。”
11至死靡它
释义 至: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现也形容立场坚定。
出处 《诗经•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12炙手可热
释义 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出处 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13终身大事
释义 终身:一生。关系一辈子的大事情,多指婚姻。
出处 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时间凭着两局赌赛,偶尔亏输,便要认起真来,草草送了终身大事,岂不可羞。”
14郑人争年
释义 年:年龄。比喻争论的事情既无根据,又无意义。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相与争年者,一人曰:‘吾与尧同年。’其一人曰:‘我与黄帝之兄同年。’讼此而不决,以后息者为胜耳。”
15知人善任
释义 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
出处 汉•班彪《王命论》:“盖在高祖,其兴也有五:一曰帝尧之功裔,二曰体貌多奇异,三曰神武有征应,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16醉生梦死
释义 象喝醉酒和做梦那样,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地过日子。
出处 宋•朱熹《小学》卷五引程灏曰:“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
17著书立说
释义 立:创立、提出;说:主张,学说。从事写作,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学说。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将南京元武湖赐与庄尚志著书立说,鼓吹休明。”
18再生父母
释义 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的恩人。
出处 《元史•乌古孙泽传》:“是吾民复生之父母也。”
19壮士解腕
释义 勇士手腕被蝮蛇咬伤,就立即截断,以免毒性扩散全身。比喻作事要当机立断,不可犹豫不决。
出处 《三国志•魏志•陈泰传》:“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20知书达礼
释义 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出处 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一折:“只我这知书达礼当恭谨,怎肯着出乖露丑遭谈论。”
21蛛丝马迹
释义 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马蹄的印子可以查出马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出处 清•王家贲《别雅序》:“大开通同转假之门,泛滥浩博,几凝天下无字不可通用,而实则蛛丝马迹,原原本本,具在古书。”
答案补充
22作舍道边
释义 在路旁筑室,和过路人商量。比喻各有各的说法,事情没法做成功。
出处 《诗经•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后汉书•曹褒传》:“谚言作舍道边,三年不成。”
23着手成春 释义 着手:动手。一着手就转成春天。原指诗歌要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刚一动手病情就好转了。
出处 唐•司空图《诗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舅逢花开,如瞻岁新。”
24逐日追风
释义 逐日:追逐太阳;追风:追赶风。形容马跑得极快。
出处 《梁书•元帝纪》:“骑则逐日追风,弓则吟猿落雁。”
25作如是观
释义 如是:如此,这样;观:看,看法。抱这样的看法。泛指对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
出处 《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26指日可待
释义 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三十一回:“是以我主上神佑,泥马渡江,正位金陵,用贤任能,中兴指日可待。”
示例
轩辕剑4我到沧海君家找项伯怎么说他们走了
来到仓海君的院门口,却看到官兵把守,姬良怕是因为自己刺杀秦始皇而连累仓海君,让水镜过去先问问,水镜与门口的士兵和码头工人谈话,知道这只是搬家的咸阳,没有什么,不过仓海君已经搬到客栈去住了,来到客栈二层,有一个大婶在找她的孩子,其实孩子就在客栈不远处与另一名小孩子告别,找到后,得到指向傀儡,找到仓海君,他说这里说话不方便,让一会下一层再说。来到一层,仓海君说一起刺杀秦始皇的力士没有危险,而且让姬良先找一个地方住下,过几天要引见一位叫项伯的朋友。
去旅店睡一觉,姬良让水镜去告诉仓海君已经安顿下来,刚刚来到仓海君的客栈,却得知秦始皇去琅琊台求仙,为了能够见到仙人而放弃守卫的消息,水镜回去与姬良说,他认为这是阴谋,但是水镜一直认为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这个时候,仓海君派人说项伯来了,原来他就是在城门口搭救的商人。当问到鲁班遗迹的时候,项伯让找一位叫安渠的人问问,在城内多问问,就能够问到安渠的消息,城门的一个大汉说安渠就在城门附近,其实安渠就在大汉后面一点点的一个屋子门口,与他谈话,说了去鲁班遗迹必须的条件,得到了羊皮图卷。
原来大水淹没的古塔就是鲁班的以及,但是只有黄河退潮的时候才能进入,看到雄伟的踏后,下到二层,这里的战斗只有20次,也就是说打过20次以后敌人就不会出现,可以安心的走路,因为越往里面走敌人约强,所以可以在洞门口多打几仗再进去,看到第一个分岔口,直走是继续的路,转弯是死路,但是有好东西拿,注意以后的迷宫都是这样的,只有唯一的一条路可以走,其余分支都是好东西,在第二个转弯过后,就能在黄河底看到壮观的鲁班造船。鲁班造船里面只有一些好东西,从船头走到船尾,可以看到另外一条通路,这里就是鲁班的密室了,走到鲁班遗迹B2,姬良说要研究鲁班留下的书籍,走大厅的另外一个分支,来到遗迹中心,再往旁边的路,最后见到了巨大的机关兽,回去找姬良,他说能够修好这个。
历史上有没有 宓辛 这个人?
秦王嬴政年间,有美人宓辛自沉于长安君府第井中,今已两千余载矣。复有后人曹氏述其生平,盖其哀怜,殊令人掩卷长叹。于是祭之曰:
呜呼!卿生于七夕,而殒于七夕,当时虽一无所求,宁知千载以下复无人意属于卿耶?
卿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孰之过也?或当初未至桂楼,未遇长安君,未必艰贞若是。然此天命使然乎?人性使然 乎?予未之知也。
初,卿以绝代风华,倾倒天下。六国少年,王孙贵胄,浪子游侠,莫不欲筑金屋以藏,盖卿之容貌,卿之惠敏,穷宋玉之力,而难述其万一也。
及娉樊於期,相夫教子,安乐怡然。使毕生而已,或有朱颜辞镜之叹,未必有抱恨之绝也。然果天妒红颜乎,未意波澜之骤起于平湖。
识长安君,初,欲拒而不可,再,欲近而不能。而卿心碎,而卿肠断,虽千夜梦回,而情丝不斩。焚心燃血,情何以堪?后人怜者非独卿之容颜,卿之情苦,不更堪悯乎?
爱而不可得,此亘古一恨也。卿竟至绝身而绝此恨,而未知情可绝于卿,未可绝于世也。才子多情,佳人薄命,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
呜呼!卿诚何辜,卿又何福?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卿魂于海,浩波渺茫;卿魂于风,徘徊久长;不可招兮不可扬,不可追兮不可望;香已消,玉已殒,临风凭吊,空断我肠!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沧海君的释义出处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沧海君,秦时东方濊国(秽国)君主之号。沧,也写作仓。濊国,又作秽国,是古代朝鲜半岛东部的一个国家。秽国建立的具体时间不详,《逸周书·王会篇》中已经出现用作族称的“秽人”,《管子·小匡》:“北至于孤竹、山戎、秽貊”,说明春秋时期已将秽与貊连称,秽国的建立一定在春秋时期以前。参之貊人在西周末年即已自蒙古草原向东北迁徙,与秽人融合形成秽貊族系,则秽国的出现当不晚于西周初 。濊国的地理范围,西南至单单大岭(今朝鲜北大峰山脉 ),《三国志·魏书·东夷传》称濊:“濊南与辰韩,北与高句丽、沃沮接,东穷大海,今朝鲜之东皆其地也”,“自单单大岭以西属乐浪,自岭以东七县,都尉主之,皆以濊为民”,大体上说,《三国志》、《后汉书》中所载后世夫余、沃沮、高句丽等族的居住地都是古秽国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一区域内的东夷人都被称为秽人。至迟在战国中期,秽国已经成为箕氏朝鲜的属国。《后汉书·东夷传》:“秽及沃沮、句骊,本皆朝鲜之地也”,《三国志·魏书·东夷传》与《后汉书·东夷传》中的“秽传”,在追述秽人的历史时都是从箕氏朝鲜立国说起,证明箕氏朝鲜强盛时,除后世夫余人的居住地以外的秽地都隶属于箕氏朝鲜。《汉书·武帝纪》载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东夷薉(通濊、秽)君南闾等口二十八万人降,为苍海郡”。范晔《后汉书》则云:“元朔元年,濊君南闾等畔右渠,率二十八万口诣辽东内属。武帝以其地为苍海郡,数年乃罢”。《史记·平准书》:“彭吴贾濊、朝鲜,置沧海郡”、《汉书·食货志》:“彭吴穿秽貊、朝鲜,置沧海郡”。可见汉武帝时设立的沧海郡或苍海郡即是原濊国的领地,司马迁修史记时濊国已被降为沧海郡,故直接以“仓海君”来称呼秦时的濊人君长。《史记.留侯世家》: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汉书.张良传》同。◇集解如淳曰:“秦郡县无仓海。或曰东夷君长。”○索隐姚察以武帝时东夷秽君降,为仓海郡,或因以名,盖得其近也。正义汉书武帝纪云“元年,东夷秽君南闾等降,为仓海郡,今貊秽国”,得之。太史公修史时已降为郡,自书之。括地志云:“秽貊在高丽南,新罗北,东至大海西。”朝鲜学者李瀷也称“张良之狙击,东见沧海君。说者谓沧海,卽秽国,以今江陵当之”,并认为三韩之称与中国战国时期的韩国有关,正是这种民族上的亲近使张良不惜远赴朝鲜半岛寻找报复秦国的帮手,并相信当地一定有肯冒死刺秦之人。“六国之中,韩最近秦,故避秦之事,韩必先动。史云卽墨大夫说齐王建曰:‘三晋大夫不便秦,在阿、甄之间者百数’可以为证。良,韩人,欲报秦,必东走海外。见沧海君,其人必拚死袖椎,祈有一售,非素与心迹同者能然乎?不然,良何以逆知千万里外有此等人,而亟走疾取如囊物也。”“当时,我邦南北分域,以汉水为界편011。今黄海、平安两道为三朝鲜之地,汉水以外,始无统率,中国只称沧海。而韩之避秦者来据,故自号曰韩也” 。综合这些古代学者的说法,则可知所谓“仓海君”是司马迁根据当时沧海郡之名来称呼秦时濊国的国君,张良时期的濊国是箕氏朝鲜的一个属国,其地在汉武帝时先被降为沧海郡,在汉灭朝鲜后为临屯郡所领,大致在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与韩国分治的江原道地区。秦时不少中国人为避徭役和战乱逃亡到朝鲜半岛,其中就有不少韩国人,他们在朝鲜也自称韩人,并影响了当地的土著民族,使部分当地人也以韩人自称。有一部分韩人迁到了濊国境内,他们怀有对秦的深仇大恨,故对同为韩人的张良要求刺秦的想法感同身受,张良于是决定去遥远的濊国寻找刺秦帮手。在拜谒了濊君以后,张良找到了一个大力士和他回国一起谋刺秦始皇,而这位大力士很可能也是一位对秦怀有国恨家仇的韩国人,故愿意冒死刺杀秦始皇。这应该就是历史的真相。不过也有人不认同这种观点,颜师古《汉书》注:晋灼曰:'海神也。'如淳曰:'东夷君长也。'二说并非。盖当时贤者之号也。良既见之﹐因而求得力士。唐 李白《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诗:感激黄石老﹐经过沧海君。一说﹐为假托的人名。见清袁枚《随园随笔.史迁叙事意在言外》。 不过这些说法都缺乏历史依据,对史实的了解不太全面,应属于自己的主观猜测之言。